第九百九十四章 獨立部門

大唐稅收歸了經發部來管,一種官員們沒有太過驚訝,不過虞景明成了尚書倒是意外,如此重要的職務在他們想來交給元善似乎更符合情理。

接下來還沒有完,朝廷改組可不是那麼簡單的。

就聽李世民繼續道:“以後大理寺將獨立辦公,用來施以監管職權,上到朝堂下到百姓都受到大理寺的監管,另外大理寺將在各個州府成立單獨的辦事衙門,專門負責審理案件,諸位可有異議?”

衆大臣都是面面相視這樣一來州府官員的權利就更小的,心裡都不是很痛快,可是他們不痛快沒有關係,眼下皇帝如此強勢,他們能做的就是妥協。

“大理寺更名爲大唐律法部,由房玄齡擔任尚書,接下來你肩膀上的擔心很重,不要讓朕失望。”李世民道。

“臣遵旨。”房玄齡接了差事。

“另外還有教育部,醫療部,交通部等,具體分配計劃將稍後公佈……”李世民說的不多,因爲內容太多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說清楚的,一切都需要慢慢的進行。

長孫無忌,唐儉等人都成了大唐行政院的官員,屬於最高級別的官員,還有大唐交通部,醫療部,教育部等十個部門,每個部門都明確了職權範圍,在大唐行政院的帶領下,他們便可以行駛相應的權利。

幾天的時間,在皇宮內議事的大臣們都有了些成績。

對於皇城內發生的事情,大唐兵部沒有參加,始終都沒有露面,說明朝堂的事情處理的非常順利。

長孫無忌很無奈,在他正在策劃如何讓太子繼位的時候,突然出現這一檔子事,如今局面很難反對,只能被迫忍耐,靜觀其變。

六部之中的兵部對於朝堂改組的事情爲首的官員都非常淡定,派來的代表不做發言就在一邊安靜的待着,像是跟他們沒有什麼事情一樣。

兵部現在已經不在出面干涉朝堂的抉擇,他們有他們自己的事情。

李世民想要改組朝廷兵部是一大助力,而不是推手,如今的兵部就連一向不安分的侯君集都低調很多,因爲沒有任何機會,現在的兵部不會參與朝廷的事情,他們只負責保家衛國,其他事情不做參與。

朝廷的事情遠遠不是隻多成立一些部門就完事了,制定出一套方案後還需要在各個州府去執行,完成,很多部門都別整合,取消了不少又增加了不少。

行政院無疑成了最有話語權的部門,朝堂之上,現在應該要做行政院之內,一衆官員皆有任命,全都在整理商議地方州府部門改組的事情,還有人員留任調配等事情。

高士廉負責大唐教育部工作,看似挺輕鬆的可實際上並不是那樣,各個州府需要建設學堂,而且都是統一標準,建設學校用錢就行,而教育部要操心的還有很多,比如學校升學制度,學費,對教師的任教要求,還有必須要具備的統一教材等等很多事情。

科舉考試製度將由此改寫,十年寒窗後是需要以考慮的方式進行再次升學,教育部還需要負責各個州府和同一考覈工作,看似無關緊要的部門工作量可是很大的。

高士廉看着手上拿着的計劃,跟他一起任職的衆人紛紛逐條的研究起來。

“全民教育,國庫,經發部需要撥大量的錢財,若是無償教育恐怕會爲大唐國庫增加負擔。”高士廉輕聲說道。

負責教育的幾個人開始議論起來,這幾天都已經進入狀態了,有些想法是必然的,不過經發部卻不在乎這些,虞景明已經說了要拿出稅手的三成來進行這個事情,錢他們根本不要考慮,同時閻立德也表示和他所在的勞動部會幫忙出工出力。

一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一個月後,行政院等一衆分配則是有了樣子,從長安城開始將計劃推行到各個州府,爲此還組織了監督推行巡查組,由長孫無忌帶隊,負責推行落實。

不只長安城,現在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討論這個事情,不過總感覺聲音大雨點小的意思,對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朝廷沒有變,就是改了名字。

石家書局,在這段時間也在大力的宣傳改組的事情,長安的小報現在已經推廣到了洛陽,滄州等地一帶有貨車交通方便,信息傳播的很快。

蘭州情況還好,需要改動的地方並不多,相反,很多直屬部門下的衙門成了很好的參考樣板,爲此蘭州刺史張文毅還被多調配回長安來分享經驗,一時風光無兩大有升遷的趨勢。

有了樣板還不是很方便,以前的州府縣衙現在都成了大唐地方律法衙門,專門負責監督,審理案件,倒是不用重新蓋辦公場地。

縣衙,州府衙門的官員全都搬離了出來,一棟三層水泥樓和足夠州府行政院人員辦公的了,在修建辦公樓之前他們暫時租賃院子進行辦公。

改組之後所有事情都是一環套一環,各地建設辦公大樓,這個事情放在以前就是工部的事情,現在是大唐勞動部的事情,最高負責人還是閻立德,而起職權沒多大變化,着急人手便可以開工。

經發部的財務撥款是直接撥放給各個州府的行政院的,而組織建設的事情歸當地的州府級的勞動衙門執行,他們只負責建設其他什麼都不管,僅此而已。

勞動部的事情看似省心其實不然,閻立德身居高位,他們要操心地方上自家勞動衙門的事情,可不容易,除此以外他們的工作還不僅這於此,他們還要負責大唐百姓生活就業與保障,管理的事情很多,從目前來看絕對是個清水部門。

各個部門之間都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相互合作。

改組月餘的時間還不見有太多的成績,但是在管理上給李世民的感覺壓力減輕多了,尤其有了行政院之後,他就不是一個人在工作了,他要做的就是主要管理各個部門之間的事物就可以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 肥皂宣傳活動第一百九十九章 跑酷第六十二章 做個火柴容易麼第四百四十四章 三招敗敵第六百四十一章 校尉周儒第一百一十三章 天仙子第八十五章 嘹亮的口號第三十三章 李秀寧的故事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史局第十一章 魯班宴第五百章 蒸汽機車第八十五章 嘹亮的口號第三百七十九章 落跑的程處默第五百四十章 說書人董成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堂瑣事第九百三十章 經發部張大千第一百八十六章 錢堆滿倉第六十一章 這不是緣分麼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子與秦王第六百九十五章 洛陽工程隊加入第九百九十七章 五萬新兵第七百一十一章 民間建築隊伍第一千零五章 監國的事第四百五十五章 採購第八百二十三章 李世民頭疼第三百二十四章 單家的邀請第八百三十七章 超級貴賓區第六百零三章 婉柔與玲瓏第六百四十章 靈南草出口第二百六十一章 東宮太子第七百零五章 國公們再次投資第七百四十五章 遇到於貴第八百七十四章 飛天的辦法第八十二章 又快沒錢了第六百一十三章 貞觀七年第一千零三章 能說會道第一百一十一章 整人計劃第三百七十章 大唐八月第三百四十九章 皇宮的錢款第三百四十六章 冷飲店與火鍋店開業第八百六十二章 意外的進攻第二百零四章 三字經第四百八十七章 京兆府探監第七百一十章 督建大明宮第一百六十七章 行酒令第一千零四章 真珠毗伽可汗第四百零六章 蝗災爆發第六百七十七章 洛陽工程隊第七十三章 這纔是車隊第一百九十二章 倔老頭虞世南第七十章 大唐灌鋼第六百九十七章 恢復四郡第四百九十章 此處應該有掌聲第五百八十二章 跟蹤報道第二百九十五章 實地考察第七百九十七章 武媚孃的心機第七百六十章 穆慶元與薛仁貴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草率表決第五百八十五章 打太僕寺的主意第七百五十三章 捕殺第一章 一支菸的思考第二百九十一章 唐朝第一人民醫學院第一百章 突厥入侵第二百一十章 四品正監第三百四十四章 窗簾第二百六十六章 有了事業心的女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商業合作第五百四十一章 新行業的崛起第九百八十三章 紅袖團體第三百零五章 鄭家第一千零五章 監國的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聚集在藍田縣第二百五十一章 用地緊張第一百七十八章 女劍仙第四百五十四章 公共設施建設基金第一百五十九章 招工搶宮女第一百二十章 糖葫蘆第六百零三章 婉柔與玲瓏第五百七十六章 巨無霸第一百七十一章 分享基肥第三十一章 三哥你咋還不醒第五百六十六章 鳳州第六百二十二章 藍田人才監第六十章 兩人誰贏了第七百八十章 回到滄州第三百四十七章 冰鎮黑糖水(可樂)第一百八十章 開國縣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靖上門第六百一十章 兩地運輸第五百八十章 麗質的禮物第七百四十二章 認女兒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的訂單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家調料第五百五十七章 經發部直屬施工隊第八百三十八章 赴宴第十章 圈地第一百六十八章 帝王的角度第五百一十三章 開礦授權會議第六百六十章 建造十艘寶船第一百八十章 開國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