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五千藩軍

燕王府內,剛剛出巡把封國巡視一圈的司馬季,正在和幽州刺史許猛推杯換盞。搭建的平臺上,一羣女子正在偏偏起舞。太平盛世、靡靡之音,差不多也就是說現在這樣。

“刺史來到幽州,已經接近半年。幽州的地處邊陲,條件困苦,刺史辛苦了。”司馬季也學會了那套詞,張嘴就是地處邊陲,苦寒之地。

不過這不耽誤他對許猛進行腐蝕拉攏,放下酒盞司馬季注意力轉向另外一箇中年武官身上,此人正是燕國的中尉,名爲楊乾,出身於弘農楊氏。是現在朝中一手遮天的楊俊派來的,不過司馬季側面瞭解過,不算是什麼嫡系弟子。

司馬季從來沒興趣瞭解這些士族內部是怎麼分的,但能看出來楊乾並不是非常受重視的族中弟子。燕國一直沒有建立藩軍,這個中尉一直就是一個擺設。楊乾這個三軍中尉當的也是有名無實,要不是這次出巡偶然想起來要建立藩軍,這位三軍中尉都快被遺忘了。

羊這個東西,一隻是牽,兩隻也是放,不管楊乾是弘農楊氏的什麼人,受重視還是不受重視,司馬季都不在乎,確實該到了建立藩軍的時候了。

感覺時間差不多了,司馬季醞釀了一下道,“本王這次出巡,去了很多很多郡縣,封國百姓的生活麼,確實有些堪憂,不少百姓一年到頭只有一件換洗的衣服,真是令人於心不忍。”

說着,燕王殿下還掉了兩滴鱷魚的眼淚,哽咽道,“本王實在是於心不忍……”

這可能是少年心性,許猛暗討自己可能是老了,對這種景象都已經習慣了,出言道,“殿下不必自責,觀之封國百姓總能吃上飽飯,有遮體之衣,這就是太平景象。”

這點司馬季倒是不想犟嘴,能吃能睡,沒有兵災,這就是太平盛世。農業時代的太平盛世就是這個標準,千萬別想太多,不然會失望的。

“本王在洛陽不知輕重,衝撞了少傅,後來去道歉,才深深被其學識折服。拜其爲師,現今回到封國必然要做出一番成績,重現典籍當中的景象。然而封國的情況卻是如此?最近幾天本王苦思冥想,呃兒!”好巧不巧打了一個飽嗝,司馬季繼續道,“茶飯不思,終於想出來瞭解決的辦法。”

“不知道殿下想出了什麼辦法?”許猛忍住笑,麪皮一抽一抽的。就算是司馬季說的是真的,可這個飽嗝配上茶飯不思,把什麼情懷都給毀了。身爲刺史他還要必須忍住,才能對得起一方鎮守的涵養。

好似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司馬季看向中尉楊乾道,“中尉大人,本王決定建立藩軍,將封國未成年的男子招入藩軍當中,年齡當然是越小越好,七八歲的最佳,如果不足,可以把範圍擴大一點到十歲,這樣就相當於封國養活這批孩子,幫助百姓減輕了負擔,等到這批孩子四五年後可以幹活養家,本王在招收下一批孩子,你認爲可行麼?”

“殿下,這實在是……”許猛沉吟片刻就想要開口,司馬季這種想法太過於異想天開。

“可行,怎麼不可行呢!殿下此舉一則愛民、二則……二則博取美名,何樂而不爲呢。”沒等許猛把話說完,楊乾立刻搶白表示贊成,也不管什麼大人不大人,幽州爲什麼有這麼奇怪的稱呼。

楊乾好不容易抓住一個機會,實在不願意放過,燕國就這麼二百多護衛守護王府,他這個過來總領三軍的中尉,手下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空殼。

好不容易見到領軍的機會,別說是半大的孩子,就算是地上的螞蟻都行。不然在燕國天天做光桿司令,就是在蹉跎歲月。

許猛眼中閃過一絲不悅,覺得這個楊家子弟實在是不知輕重,甚至還有十六歲的燕王沉穩,要繼續說,就見到他眼中十分沉穩的燕王,已經轉過頭和楊乾聊的熱火朝天。

“中尉也認爲本王說的有道理嗎?這可是本王苦思冥想的結果。”司馬季一副遇到知己之感,很是振奮的對着楊乾追問道。

“殿下此舉,在合適不過。楊乾深感敬佩!”楊乾狠狠地點頭就怕許猛勸說司馬季最終打消這個主意,狠狠的奶了一口道,“封國百姓肯定莫不感謝殿下的恩德。”

“感謝本王的恩德!本王也就是做了一點小事……”司馬季故作姿態,似乎被忽悠的不知道東南西北,被楊乾灌了兩口毒奶飄飄欲仙。

“許刺史,我想我們還要建立起來一座軍營!”司馬季猛然回頭,這次徭役的時間又要延長了,“用來藩軍訓練之用。”

“嗯,好!”許猛的目光在司馬季那停了片刻又轉移到楊乾身上,將酒盞端起一飲而盡。

就在這時,刺史府一名管事入府,在許猛耳邊竊竊私語片刻,許猛連忙告罪要去處理公事,三轉兩轉就離開了燕王府。

又過了半個時辰,司馬季才安排兩個護衛,把已經醉成一灘爛泥的楊乾送走。

“不說你楊家的好日子快到頭了,就算不到頭,這支藩軍你指揮得動麼?”司馬季撇着嘴搖頭,目送楊乾的馬車越走越遠。

在這之前,司馬季已經從側面到楊乾的心情,知道一個想要建功立業,但封國卻沒有藩軍的中尉是什麼心情,果然只是開口,楊乾就像是聞到魚腥味的貓一樣忍耐不住。

在許猛眼中,燕王只是腦袋一熱,然後在楊乾的蠱惑下作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這五千個孩子,司馬季準備要耗費心血培養,任何一個人都應該當做伍長、什長、伯長來培養,根據資質不一樣,以後還要分出來培養成中層軍官。天下無事的時候自然沒什麼,一旦天下有變,立刻遞進擴軍。

這就是凡爾賽條約之後,德國爲了防止普魯士軍事傳統斷代,煞費苦心弄出來的十萬陸軍計劃,戰爭開始之後,德國就以此爲骨幹,一年內將德軍擴充到三百萬。

司馬季不需要以德軍爲標準,他估計自己擴充個十萬,就足夠在晉朝成爲舉足輕重的力量了,

第五章 范陽王到訪第四百六十五章 要錢還是要命?第四十六章 燕王相馬第二百零三章 浩大工程第一百七十四章 拓跋氏出兵第六百七十章 今天下三分第七百零三章 十字軍第一百零二章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第三百三十八章 試探朝臣第二百七十章 進軍東濊第六百二十三章 夷洲第五百四十七章 比餉鎮撫司第四百七十三章 北返第四百九十五章 晉陽第二百四十六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四十五章 鳳顏大悅第三百七十章 最好斬草除根第九十九章 那可是個好地方第三百零八章 詐病第六百五十六章 河中地區第五百二十八章 夜觀天象第三十四章 司馬龍陽?第三百八十章 景帝一脈第三百八十章 景帝一脈第四百一十四章 偷天換日第六百九十五章 以上帝的名義第四百零三章 石崇末日第兩百章 狼狽爲奸第六百五十三章 神棍司馬季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羅滅亡第二百三十七章 傳旨第七十一章 君子動口不動手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銀溫度計第六百二十章 杯酒釋兵權?第二百九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七十一章 君子動口不動手第二百九十八章 血戰到底第四百七十五章 諸王撤軍第二百八十三章 想要富先修路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民擁戴第五百五十二章 司馬顒授首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個承諾第三百八十二章 團結的宗室第六百一十九章 流放瀋州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路軍第六百五十三章 神棍司馬季第一百一十章 象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悄然離去第四百七十五章 諸王撤軍第六百零三章 如何分封第五百一十二章 八萬援軍第七百零九章 匍匐後退第二百六十章 民心可用第六十七章 驕奢淫逸第六百八十七章 羅馬正統第三百零八章 詐病第五百四十二章 水下有鬼第十八章 太尉楊駿第五百五十九章 河間張方第一百五十章 女王登基第七百一十六章 顧客是上帝第十二章 包藏禍心第三百九十五章 勾心鬥角第九章 司馬炎駕崩第五百零一章 全線崩潰第二百三十九章 抵達帶方郡第二百七十八章 權力洗牌第四百四十五章 司馬倫篡位第五百六十六章 都想一戰定天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緬甸人的祖先第八十章 太平盛世第四百九十六章 擋我者死第二百二十六章 妖邪是三韓第二百零九章 王敦王導第六百一十章 新大晉律第一百九十二章 歪門邪道第三百六十四章 宗室的懷疑第六百三十二章 雙喜臨門第五百零一章 全線崩潰第四百六十章 齊王同意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生軍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紙合約第六百五十二章 烏孫王第四百七十七章 強奪土地第六百八十四章 教書育人第五百五十章 冤獄第六百五十九章 小試牛刀第二百九十六章 進抵梁山第五百七十七章 燕王的影子第八章 愛民如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硬撼第二百三十七章 傳旨第四章 王府日常第六百四十四章 北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我的霸府第二百七十三章 一擊定勝負第六百章 年號還是元康第五百二十六章 鄴城大敗第三百三十一章 軍鎮調動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韓來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