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流放瀋州

王衍微微一怔,臉上閃過不情願的神色,但起身卻絲毫不慢,甚至可以說是乾淨利落,看了一眼天子司馬衷和一干司馬氏諸王,正色大聲道,“自然是以忠孝治天下,沒想到法家復興時間不長,竟然已經有了如此的見識,王衍佩服。”

“太尉可是玄學領袖,現在這種論斷是不是有些勉強?”司馬季的瞳孔微微一縮,說實話他的心裡對王衍的表態一點都沒有準備,本來他覺得,王衍身爲太尉,還是整個玄學的領袖,地位崇高,怎麼也要拿捏一下然後爲玄學說話。

可恰恰相反,王衍竟然爲一直被打壓的刀筆吏說話,這是不是太果斷了一點?

“一點都不勉強,這完全是臣心中所想,就算是任何一個在座的朝臣心中,王衍也相信都是這麼想的,如同剛剛所言,要是蠻夷造反,難道普通士卒選擇小家不顧大家麼?如果只是強調與孝道,國家豈不是無可戰之兵?”王衍一副浩然正氣加持的樣子道,“顧小家而舍大家,老臣不敢苟同。”

王衍此番表態,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不但司馬季心裡沒有準備,就連國子學的學子也沒有準備,在他們看來,王衍肯定怎麼也要爲自己說幾句話,可卻直接站到了對面?簡直是豈有此理。

頓時就有不服的學子開口道,:“太尉此言太過於絕對,忘記了武帝時候的漢中太守李密?所作陳情表感人肺腑,就連武帝都親自下令賞賜。”

“太尉也沒有說孝順就不重要,忠孝完全可以兩全。”司馬季暗歎了一聲王衍雞賊,肯定是看出來了宗室要扶正法家的心思,直接縮了,連自己玄學領袖的地位都直接不管不顧,寧可被人詬病也不和宗室對抗,現在自己都不得不開口幫着他說話。

“燕王明鑑,老臣只是心中所想不吐不快。”一見到司馬季表態,王衍心中鬆了一口氣,慢慢坐回到了座位上,這一關算是過去了。

不過話說回來,誰又能從一而終呢,這個寧平城之戰的覆滅元兇,曾經也仗義執言要削弱九品中正制,考慮到他琅琊王氏的出身,身居高位的官職,能夠這樣做也難能可貴。

“漢中太守李密之故事,那隻不過是一個特例,武帝仁慈,但就本王來看,東吳未滅,身爲一方太守竟然不思爲國效力,反而要辭官,這種所謂俊才也不適合爲我大晉效力。歸隱田園侍奉長輩,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都老母健在?”司馬季覺得時候也差不多了,直接用忠孝的問題打死對方,省的辯的沒完沒了。

關鍵時刻還需要裁判下場,司馬季不得不承認,目前他的學生還是有些稚嫩,畢竟都是燕山大營速成培養出來的人,想要和國子學的俊才玩轉移話題,還是年輕了一點。

後世的道佛辯論當中,道家誇稱“沙門現一,我當現二”。一位法名叫曇顯的和尚出列比試。這位曇顯現場喝得酩酊大醉,昂兀而坐。兩名待者扶曇顯上臺,曇顯笑稱:“剛纔我飲酒大醉,耳中聽到:“佛門現一,道方當現二,此話當真?”

道士說:當真。曇顯即翹足而立,說:“我已現一,卿可現二。”把雙足都翹起來離開地面自然無人能做到。佛教那次辯論就是這麼贏的。

別以爲好像代表兩個學說的辯論就多麼高端,抓住一個痛腳痛打落水狗是完全可以的。誰說這麼嚴肅的場合就不能扯淡?非要燕王看不下去了,親自開口幫襯?

司馬季開口之後,幾乎就明確宗室到底是站在哪一邊的,也給了其他宗室諸王一個信號,馬上他們就用實際行動告訴,這些大晉最高學府的學子,你們已經被拋棄了。我大晉現在需要一種更爲適合這個王朝的思想。

樑王司馬喜首先發難道,“既然沒有忠,也就沒有所謂的孝。如果國子學和太學都是這種俊才,那江南亂兵起勢也就一點不奇怪了。全都是顧小家舍大家的俊才,在各地州郡只會爲自己的家族服務,是不是隻知道郡守是誰?不知道大晉天子是誰?”

司馬季冷眼旁觀,司馬喜的話一部分其實也是對士族高門發難的,在大晉這都屬於國情問題,不過自從他打進洛陽之後,這種情況其實已經減輕了很多,如果說之前大晉士族高門有十個,現在至少有七個都已經被弄死了。

至於說一些百姓只知道當地的士族高門,不知道大晉天子姓什麼,司馬季是完全相信的,天下這麼大,出現一個與世無爭,沒人知道的村落在正常不過。桃花源記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寫桃花源記的陶淵明生活的東晉,是門閥最爲鼎盛的時候。

“如果只強調孝,不強調忠,這種所謂的俊纔不要也罷。”武陵王司馬禧緊接着趕在樑王之後發難,隨後引起一衆藩王附和,“就如同法家所言,我們大晉的國子學和太學,竟然培養出來了一批對民間毫無瞭解的俊才,難怪各地亂象頻出,如此多的人被司馬顒蠱惑。”

誰都知道河間王司馬顒,是被司馬季攻破鄴城之後處死的,這些藩王表態還不忘記拍司馬季的馬屁,同時也是表明他們和燕王是一個陣營的。

連續有藩王不斷出言發難,把這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國子學太學學子弄懵了,怎麼瞬間他們在大晉最高學府的學子,就成了不切實際的人?前一天他們還是國之棟樑,現在就不切實際了,這轉變簡直令人不能接受。

“事到如今,也不需要在辯論了,亂象頻生,說明各地出現了能夠和朝廷對抗的勢力,無爲而治、休養生息?都不如建立持續,明確法制更加重要,只有恢復朝廷的權威,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不知道在座朝臣同不同意本王的說法?”司馬季最後站起身來張口對其他人進行詢問道。

“燕王說的是!”王衍、王戎、王浚、孫旂等人全部站起來躬身道,其中王衍王戎是琅琊王氏,王浚則是現在太原王氏的首領,太原王氏被司馬季在幷州給了一下之後,現在已經是王浚作爲太原王氏的代表,至於孫旂則是皇后羊獻容的外祖,身體還算硬朗,比羊獻容被司馬穎嚇死的父親羊玄之強多了。

得到了想要的支持,站在玉階之上的司馬季居高臨下的看着下方涇渭分明的兩羣人,一方仍然面不改色,那是他培養出來的學生。另外一羣人則滿是侷促不安,他們都是國子學和太學的學子,諸王紛紛表態,他們也明白了真正掌權者的心思,自己這羣人就是在大人物面前表演的猴子,現在戲已經收場了。

之前他們還覺得自己勝券在握,一個早已經毫無影響力的學說,怎麼可能是他們這些飽讀詩書俊才的對手。確實正常情況下法家也應該不是對手,可要看掌權者希望誰贏不是麼?

敢跟司馬氏玩陰謀?不知道當今的皇親是靠什麼起家的麼,此間伎倆比任何人都熟練。

“陛下?”事到臨頭感覺到不妙的國子學和太學學子,紛紛跪下開口請天子主持公道。

“魏山,送天子和中宮回宮!”司馬季揮手,身後的宗室諸王紛紛對着司馬衷的鑾駕躬身,“請陛下回宮歇息!”

沒人在注意下方的所謂俊才,司馬季一句話就告訴所有人,這個天下到底是誰說的算。沒有宗室的主持他一樣建立霸府,更何況現在宗室諸王都聽他的。

茫然無措的國之棟樑還不知道自己要面對什麼樣的命運,很快落井下石的法家刀筆吏就對着司馬季跪拜道,“燕王,儒學對於勸人向善還是有自己的造詣,我們覺得,瀋州剛剛建立,境內蠻夷衆多,如若儒學和玄學學子,能夠做到化胡爲夏也是一樁美事。就如同剛剛所說,暫時讓蠻夷知道忠誠的意義很難,但能知道孝道也算是很好。”

“所以臣下建議,所有在這段時間散播不實消息,對燕王以及幽州大軍心中不滿的,國子學太學學子,全部流放瀋州教化蠻夷。”

“這?不好吧?”司馬季假惺惺的開口,似乎做出了網開一面的樣子。

“沒什麼不好,上國文明撫育萬邦,教化百姓是一樁盛舉,國子學和太學的學子,完全可以效仿孔丘,興辦教學正是儒家所長。”一羣勝利者嘴角微翹,看着進入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狀態的對手。

“諸位王侯怎麼看?”司馬季歪着頭看着身邊環繞的宗室諸王,一副本王一直很民主,大家可以隨意發言的樣子,徵求這些宗室諸王的意見。

“燕王可自行決斷!”諸王紛紛開口,又把主動權教還給了司馬季。

“既然勝負已分,就按照你們所說,所參與者全部流放瀋州。”司馬季也就不再保持僞善的模樣,徹底暴露了他的一貫嘴臉下令道,“此事已畢,同時頒佈大晉律,還有稅法改革,從今以後,地稅代替人頭稅,推廣全國,任何反對者,按律治罪。”

“全聽燕王吩咐!”眼見着司馬季拂袖而去,一衆甲士將這些學子團團包圍,冷嘲熱諷道,“你們這些動嘴的,還想和我們作對?去冰天雪地裡面喝風去吧。”

地稅代替人頭稅這件事,其實司馬季也和宗室諸王商量過,並沒有遭到太明顯的反對。原因還是因爲,我大晉的戶籍遠遠沒有前朝豐厚。可以說收地稅和收人頭稅,沒什麼本質的差別,人口多的時候就收人頭稅,人口少的時候就收地稅,古代王朝也是從不吃虧的,而現在晉朝的戶籍,正好處在和土地差不多相對平衡的狀態。

要說人少肯定比開國時候多多了,但要說人多,還遠沒有前朝在冊的戶籍多。正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讓司馬季有推行地稅的可能。好處也不是沒有,人可以拖家帶口的跑,土地是跑不了的,嚴格來說,土地還比戶籍多一些,只不過還沒有全部開墾出來。

“改成地稅,我們就知道現在天下到底有多少人口了。”司馬季當時就是這麼勸說的宗室,“人可以跑,土地跑不了,百姓躲避稅賦已經沒有必要,我們總能找到他們。本王相信,稅賦不但不會下降,說不定還會有所增加。”這個充錢就能變強的邏輯,也算是讓宗室勉強同意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封賞第七百零二章 讓羅馬重新偉大第六百六十四章 再次西進第五百五十二章 司馬顒授首第三百六十三章 廢太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各打各的第六百七十六章 和平之師第五百二十一章 大捷?打劫。第三百二十九章 編纂地理志第二百六十二章 翻臉第五十七章 一箭雙鵰第六百四十四章 北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發配許昌第二章 奴隸買賣第四百六十章 齊王同意了第六百九十章 找的就是羅馬第二百五十六章 弁韓滅亡第一百九十二章 歪門邪道第五百五十三章 謝燕王不殺之恩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韓來背鍋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場戰國官司第三百五十六章 運河鑿通第一百六十八章 進軍河套第四百一十九章 安樂公劉恂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戰連捷第五百零九章 自有國情在此第三百五十五章 緬甸人的祖先第一百九十七章 得加錢第一百六十一章 熟悉的味道第四百五十四章 又要以迎王師?第九十四章 餅王第一百三十二章 燕王病危第二百八十一章 會盟第二百二十五章 上天示警第三百九十一章 司馬穎發難第六百八十八章 本王要出全力第六百一十八掌 一道送命題第五百六十七章 東西對進第三百五十四章 扶南朝貢第六百六十章 河中聯軍第六百二十一章 開科取士第八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騎衝陣第九十九章 那可是個好地方第三百一十一章 兩部火併第一百三十六章 馬不停蹄第一百二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九十六章 聯姻第四十一章 朝堂爭論第六十二章 我虧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風聞言事第七百二十章 和羅馬和談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浚要投誠第三百七十九章 孫秀的謀劃第二百七十二章 騎虎難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得加錢第一百一十四章 戰象衝陣第六百零七章 四藩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合作者第一百九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八十章 太平盛世第五百七十七章 燕王的影子第六百三十三章 聲南擊西第七百一十章 暗中勾結第四百九十一章 燕王也上疏第六百五十七章 撒馬爾罕第三百零三章 關中大戲第六百一十八掌 一道送命題第六百八十二章 重操舊業第六百三十四章 南征第二百四十七章 全部斬首第五百五十六章 幷州歸燕第三百零八章 詐病第一百九十一章 城內動靜第六章 薊城夜市第十章 九州之首第六百四十一章 要精銳第三百九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四十九章 洗劫趙國第四百四十九章 洗劫趙國第三百三十八章 試探朝臣第二百七十一章 東濊王都第三百七十九章 孫秀的謀劃第四百九十一章 燕王也上疏第十章 九州之首第一百九十一章 城內動靜第三百一十八章 徙戎論第六百九十九章 釋放馬庫斯第一百八十七章 自古以來第四百六十六章 我大晉有錢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腹之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女真抵達第一百七十三章 王莽之首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滅真臘第五十一章 一口大黑鍋第一百八十二章 “戰略精髓”第五百七十二章 分兵北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以夷制夷第一百二十五章 封賞第四百九十一章 燕王也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