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

儀真城內但凡家境能算“中產”的,以及那有功名的,無一不接到了大順淮安防禦使的徵召令。

徵召令非逼其捐輸,也非勸糧,而是令其家長子或長孫從軍。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一天之內,先後有400餘長子長孫失魂落魄,如喪考妣被手執大刀的淮軍從家中帶出,這些人年紀大的有四十幾歲,小的十二三歲,大多是手能縛雞卻絕無殺雞之膽的衣冠儒士。

承平之地,男兒唯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才能光宗耀祖,依然是刻在每個人腦海中的固有印象。哪怕事實上文已不值一錢,這世道變得只有大刀才能掙得功名與富貴,也只有大刀才能護得闔家周全。

出於對子孫光耀門楣的期盼,儀真城中但凡供得起子孫讀書的便是砸鍋賣鐵也要供,除非實在不是讀書的料。

別看儀真是小城,卻是廣陵邵伯所在,城中如此之多的讀書人絲毫不爲奇,否則何以南直每年中舉中第士子數量都冠絕全國呢。

南直,人文薈萃寶地。

陸四當然不會把這些人真的強徵爲淮軍,“階級”立場不同使得他也暫無意大規模徵辟不可靠的讀書人爲己用。

另外一個原因是目前陸四沒有自己的“軍政教導系統”,在沒有系統體系支撐的情況下,一股腦的把大明朝的讀書人往淮軍中塞,最後必然會發生“淮軍究竟跟誰走”的疑問。

這道徵召令不過是替謝金生掃平守衛儀真的絆腳石,解除他的一切後顧之憂。

準確的說,是一次不流血的清洗。

打下儀真就要有人在此駐守,否則就不必打下這座縣城。

鎮江一路明軍肯定要先於出浦口自天長、六合而來的那一路,所以陸四下午就要回揚州部署“反圍剿”戰鬥,儀真這裡他交給了彈棉花出身的謝金生。

爲了確保明軍兵臨城下時儀真城中依舊穩定,那些官紳士吏不會愚蠢到想要做明軍的內應,陸四將在高郵州城的“長子爲質”法引用了過來。

“城在,人在。城失,人死。”

城門下,陸四冷冰冰的對人羣中的官吏士紳富戶們說了這八個字。

他不是威嚇,儀真失陷消息傳到那刻,這四百多被帶到揚州的長子長孫就得爲死在儀真的淮軍將士殉葬。

哪怕他們什麼也沒有做,哪怕他們沒有錯。

想要自己的兒孫能活下來,儀真城的這幫士紳富戶們就得盡最大努力去幫助淮軍守住這座城!

陸爺還是那個陸爺。

孫武進面無表情的掃視了一衆被強塞進馬車的長子長孫們,心道你們還是有福氣的,至少能坐車去揚州,不像他們得靠兩條腿。

嗯,你們這幫少爺公子們也最好求菩薩保佑儀真能守住,否則死的未免真有些冤枉。

孫武進是不識字,對讀書人卻是真的敬重,見車上連個擋風都沒有,便好心的叫部下找了些棉被丟在車上,供這些“人質”取暖。

這個舉動讓車上的公子少爺們驚慌的心稍稍定了些,覺得這大順賊軍也不像是傳聞那樣殺人如麻,一個個動輒砍人首級的嘛。

信息的不對稱,使得儀真城包括這些“人質”真的以爲淮軍就是北邊鬧翻天的闖賊。

........

駐守儀真城的是謝金生的新一營,除了原本的1200兵外,又補充了1700多在淮安時自願南下的河工,另外還有200餘川軍降兵。

那些被編入新一營的河工不再是剛剛南下時赤手空拳,而是裝備了繳獲自明軍的武器,雖然尚未訓練,但軍心和士氣卻是極高。這自然是得益於淮軍在高郵史家蕩的大勝。

爲了確保新一營能夠扛住明軍的進攻,陸四又從旗牌隊中選了50名參加過史家蕩大戰的什長到新一營中當哨官。

在寶應,陸四給侄子陸廣遠配了李思爲副手,儀真這邊同樣不例外,但這次他給謝金生配了兩個助手。

一個就是臨戰不喜穿甲,只喜手執雙斧的西溪郭嘯天。

一個是史德威部下的操守官蔡一清。

留郭嘯天協助謝金生的原因是,補入新一營的河工有部分就是郭嘯天的人(鄉親),有他在可以更好的指揮協調。

並且,郭是一員猛將。

陸四自認在有鐵甲可穿的情況下卻不披甲,只憑血肉之軀和敵人硬戰,他做不到。

郭嘯天能做到。

那是真正的視死如歸。

後者則是陸四覺得蔡一清這個操守官不錯。

明軍中的操守官是個臨時職務,並不常設,多爲軍紀鎮撫,或分守一地。蔡一清在史德威手下管的就是軍紀方面的事,另外於錢糧輜重方面也有分管。

新一營近三千人,指揮謝金生和郭嘯天等都是文盲大老粗,沒個會寫字的人幫襯肯定不行。

再者,守儀真也得和城中方方面面打好關係,所以由蔡一清這個原明軍操守官來負責肯定再好不過。

於守城方面,陸四又交待了一些他認爲可以實施的部署。

如在城中安置大鍋熬煮熱油,甚至是糞汁;於城上多置石灰,若明軍攀城可撒石灰以嗆其眼;使用長兵器,如在竹篙頂端綁上鐮刀或鐵鉤,用以割斷或鉤倒明軍攀城的雲梯;城頭垛口上可加門板用以擋箭...

大致十幾條守城辦法,其中有一條“火煙法”是陸四借鑑福建兵守淮安時的法子。

當時這個辦法是淮安知府吳大千想出來的,就是若敵軍以強盾雙甲冒死抵入城門洞,城上無可奈何時就可從城上多扔蓄有火藥的棉被,火箭點燃可將敵軍從城門洞中逼出。這些守城辦法陸四同時也叫人給寶應的侄子廣遠送了一份。

安排完儀真的一切後,陸四便與衆人離別。

“這裡就交給你們了。”

走時,陸四沒和謝金生、郭嘯天多言語,雙方簡單一句便是四目相對,爾後各自點頭示意。

這是鮮血鑄就的信任,一句交給你們就行。

..........

儀真離揚州並不遠,估摸也就六十里左右,萬一儀真這邊真的吃緊,陸四又能抽得出人手,肯定會在第一時間及時救援。

陸四手頭的人馬不多,從高郵出發時他帶了2500多人,史家蕩一戰死傷七百多,戰後又收編了四千餘明軍俘虜,迅速擴充到六千人。

下揚州後,謝金生帶着漕隊和河工趕到,使得在揚州的淮軍總兵力達到了一萬兩千餘。

只是,其後程霖東征泰州帶走3000人,謝金生駐守儀真又要3000人,賬面上陸四手頭可用人手大概在六千人左右。

如果高武傳回來的情報沒有失誤,南都方面的確是兩路兵馬進軍,那麼揚州的淮軍兵力是不及這兩路明軍任何一路的。

但是,淮軍的實力並不比明軍差。

在這六千人中,有陸四從全軍精挑的,可以說是目前淮軍最精銳的存在——鐵甲衛。

雖然目前爲止連同繳獲和於氏鐵廠不分黑夜趕工做出的鐵甲一共才56付,真正可以稱之爲斬馬大刀的也就60多柄,然而鐵甲衛的每一個士兵都是淮軍最強悍的存在。

哪怕現在沒有鐵甲給這些鐵甲衛穿,陸四相信這幾百個大力漢子聚在一起也絕對夠明軍喝一壺的。

因爲明軍隨時會過江,鐵甲衛隨時需要出戰,所以除了命黃昭和楊祥加緊操練鐵甲陣外,陸四已讓羅吉英快速改裝斬馬大刀。

這種改裝簡易斬馬大刀就是在淮軍現有長刀基礎上加長木柄,使刀立起時總體長度近乎和士兵平齊,達到後世計量體系的一米八左右。

因爲急需緣故,簡易斬馬大刀用的木柄是普通的楊樹和柳樹柄,無論是強度和韌度都無法和鐵製手柄相提並論。

有點一次消耗品的概念,但只要刀身不壞,可以隨時加裝。

陸四給羅吉英的要求就是一刀配兩柄,頂端同鋤頭或斧頭柄那樣,可以隨時重新安插。

除了已經成軍卻沒有裝備齊全的鐵甲衛外,一直不是太重視火器的陸四成立了淮軍的第一支火器部隊,總兵力900人,全員配備火銃和腰刀。

火字營的營官,陸四委任了不懂火銃的左大柱子,但隊官和哨官有三分之一是對火銃精通的閩軍降兵擔任,這些閩軍降兵同時也是教官。

從大年初二開始,左大柱子就帶着他這900火銃兵天天在揚州北門外的梅花嶺練習放銃,這導致從明軍繳獲的藥子消耗巨大。揚州一帶又缺少能夠制火藥的硫磺,故而這個火字營也有點一次消耗品的意思。

“不要管那麼多,只要你們給我留下臨陣能打三輪銃的藥子即可,打完扔銃提刀上。”

陸四去儀真前到梅花嶺看了下,走時對那幾個福建“教官”如此吩咐。

仗,打輸了,提藥子有什麼意思。

打贏了,明軍就是最好的運輸隊。

竹篙戰法也在演練,這一次陸四是以千人爲規模演練竹篙戰法。

所謂戰法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不過是隊列整齊,長矛變成更長的竹篙而矣。

略有改進的是陸四讓徐傳超組織了一支200人的弓隊,另外又組建了一支500人的標槍隊。

這個標槍更簡單,就是就地取材,用揚州盛產的竹子選重量和長度合適的前頂加裝矛頭,臨陣擲出。

在史家蕩大戰中發揮奇效的煙花爆竹成了淮軍的列裝武器,爲此揚州城元宵節那天都無炮可放。

回到揚州後的陸四一直在號召“大練兵”,他本人也在練,不是練體能,而是練騎馬。

他也是真的佩服明軍,臘月二十八揚州被淮軍攻佔,直到元宵節,江對面的明軍也依舊沒有任何要渡江的跡象。

這效率,難怪崇禎要上吊。

直到,史可法在十七號那天親自趕到鎮江。

消息非常確定,因爲史可法到達鎮江那天,全城的百姓都涌到大街上爭睹史公風範。

次日,鎮江明軍出城向西津渡雲集,這個西津渡和揚州的瓜洲碼頭隔岸相望。

半個月都沒在長江出現的鄭鴻逵部水師戰船也終是現出了身影。

明軍要渡江了。

怎麼打,揚州城內淮軍將領們意見是一致的,就是利用揚州高大的城牆和明軍打一場攻防戰,等明軍力疲之後再以馬隊和鐵甲衛衝其陣,一舉潰之。

“爲什麼要縮在城裡等人家來打?要打,就堂堂正正的打,打出淮軍的威風,打出淮軍的氣勢!”

陸四力排衆異,將戰場從揚州城放在了瓜州渡。

誠然,諸將的考慮是對的,在揚州城下打對淮軍有大利,可以憑城而守的淮軍沒有理由不發揮以逸待勞的優勢。

但在政治上,將明軍放到城下打是不成熟的。

因爲,這會讓揚州城內的官吏士紳和有錢人們生出錯誤觀點。

陸四需要的不僅僅是打贏明軍,他更要揚州城內所有人都明白一個事實——淮軍不僅僅是揚州的主人,更是一支戰無不勝的強軍。

“誰下船,就打誰,打到他們不敢下船,打到他們不敢再和我們打,打到他們轉過來害怕咱們過大江!”

陸四一言而決,拳頭重重砸在鄭元勳好不容易搭建出的沙盤上。

這沙盤,難爲鄭進士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造反的樂趣?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三百六十一章 愛塔能聽我的麼?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順監國的無情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人有官做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望長安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二百零二章老營就是人質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六百八十四章 老表發達,我們沾光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軍事集團第二百零四章搶劫又叫捐輸(謝盟主無淚懶蟲小)第四百九十一章 都督可爲大明齊王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一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錯覺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六百七十章 太后,體面一些吧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五百一十三章 棄城,不殺;毀城,誅三族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九百九十八章 好漢阿濟格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二十七章 不想死的跟我上(謝盟主新貴公子)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后娘娘喜禮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四百五十章 順淮一家,共赴國難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三百零二章 夫人去揚州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五百九十三章 磨刀霍霍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二十四章 寧殺一萬,不亂數萬第八十六章 下揚州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五百二十章 攝政王親征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四百七十八章 闖王歸天 披麻戴孝第九百六十章 平川(中)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二百零八章黃闖子的兵不好打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弟就不想回家看看?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賊第八十二章 今日降順,明日降誰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展抗清敵後鬥爭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復燃的大順第九百九十四章 坐地起價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三十章 運河大暴亂(謝盟主龍鳳天命!)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怕你報仇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部院,我們冤啊!第八百零六章 綱常萬古,節義千秋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四子,富貴不能忘本啊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進寨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二百零二章 陸爺真反賊第六百零四章 可怕的尼堪第三百三十八章 滿洲,不可冒犯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七百三十六章 銜枚疾驅三百里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一百八十四章 陸四的試驗田第六百零三章 天王當空舞第五百七十二章 馮銓的苦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把油菜花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