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督陸文宗

永昌皇帝的兔子尾巴雖說也不長了,但是永昌皇帝的留下的東西還是能讓陸四消化一兩年的,或者說大順節度使這面大旗能讓陸四的籌碼多一些出來。

畢竟,李自成死後,降清的順軍和聯明抗清的順軍數量大體相當。

而能打的都在抗清這邊。

比如,忠貞營。

在淮安決意向李自成“投效”那刻,陸四就已經爲將來的抗清局面埋伏筆了。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在階段性前提下如何發展,陸四自認還是受過義務教育,學過思想政治,略懂那麼一點的。

所以,他選擇“投順”。

南明?

要不是滿清這個對手太過強大,陸四勢必要弄船渡江來個“攘外必先安內”。

明政權,在崇禎朝就已經徹底失去人心,沒有任何指望,否則也不致於鬧出明軍在自家地盤還要冒充順軍的荒唐戲來。

明朝重拾人心,還是在多爾袞下令剔發易服,漢族士紳包括那些降清軍閥發現不是亡國,而是亡天下之後,在此之前,明朝不過是爭相唾棄的存在而矣。

事實雖讓人難以接受,但在甲申年便是如此。

從利益角度出發,“投順”可以讓淮軍的利益最大化,至少能讓抗清的順軍曉得在淮揚有他們的“同夥”在,要是實在沒地去,陸四是敞開懷抱歡迎他們到來的。

順軍是敗了,但亦有許多重創清軍的精銳在。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起碼,不能讓忠貞營這十幾萬勁旅,這支遠超大西軍的抗清重兵集團叫南明那幫王八羔子活生生坑死、累死、拖死,在抗清鬥爭中毫無作爲。

當然,如果李自成能夠在北方頂得長一些,對陸四這位大順淮揚節度使,對淮軍,也是非常有利的。

一片石同隨後的陝西主戰場,陸四伸不了手,家門口的河南分戰場,他卻是能插一腳的。

幾個月後順軍將在河南發起局部戰略反攻——“懷慶之役”。

這場戰役對淮軍是至關重要的,因爲正是這場戰役讓已經南下的多鐸不得不掉頭回去,從而將南下的時間拖了一年。

這一年,對陸四,那是比金子都寶貴。

那麼,這個永昌皇帝的臣子,陸四必然要當,而且要高興的當。

誰讓李自成遺產豐厚呢。

..........

陸四兄弟成了大順朝節度使的消息也令淮軍上下興高采烈,不過大家對節度使這個官名實在是太過陌生,所以還是習慣性的以巡撫這個明朝舊稱來代替這個節度使。

一人得道,必然要雞犬升天。

大順雖然不長了,可只有陸四知道,其他人不知道。所以他當了大順的高官,跟着他一塊提着腦袋造反的自然要有說法。

要不光你陸文宗當了大順高官,其他人還是泥腿子掛個什麼淮軍自己的官號,肯定說不過去。

陸四必然也要就此事問詢代表李自成前來的劉暴,待知道對方除了宣旨外也是淮揚通會時,陸四心裡不由緊了下,本能的想到這是李自成給自己身邊扎釘子。

不過,劉暴顯然並非陸四以爲的那種“狐假虎威”之人,而是十分務實,不待陸四開口首先向他恭喜擊敗了江南明軍,爾後表示陸四需草擬一份淮揚有功將士名單呈遞中央政府,論功敘職。

“現陛下親領大軍東征,都督這邊恐要等上一段,我看諸事可權宜行事。”

劉暴所說的權宜行事竟是讓陸四先自行授官,如此一能凝聚激勵人心士氣,二是能在淮揚地區迅速建立大順的基層政權,爲淮揚一省的政治打下夯實基礎。

名義上已經是淮揚通會的劉暴,肯定要以正式官職稱呼眼前這位年輕的節度使。

當初牛金星定官節度使時曾建議以舊唐“會府”別稱作爲節度使官稱,大將劉宗敏他們說不若叫元帥,李自成卻嫌會府太文,元帥太大,便就叫稱都督,這樣聽起來氣派易懂。

都督肯定要比中丞威風,前者更能顯示出節度使對所轄地區的軍政領導權。中丞這個雖實際也是文武節制,但過於文官化。

劉暴如此通情達理,陸四自是求之不得,他剛剛做人家大順的官,大順這會又如日中天,肯定不能和人中央代表鬧出矛盾來。

然而,二人在府縣官員任命上還是出現了分歧。

劉暴畢竟是明朝舉人出身,雖曾募義抗擊張獻忠,又做過大順的荊州都尉,但骨子裡還有文治理念,即文武分治。

故而,劉暴認爲軍中諸事諸官都可由陸四部下有功之人出任,但主政地方官員還是要儘量任命降官及地方有功名人士。

比如那位明揚州知府譚文道,劉暴就建議授他爲揚州府尹,大順在揚州府一級的官吏任命上也儘量留用前明官員。

陸四這邊肯定是不願意“舊明”官僚集團重新把持淮揚地方政權,那樣的話殺的屁官,造的屁反,接下來要推行的軍民一體等諸多明顯會觸及士紳及富商利益的政策又如何推進下去。

說一千道一萬,再好的政策必須由人去執行,去落實。如果執行落實的人首先就是這個政策的對立面,那有吊用?

因此,兩人意見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衝突,只不過二人對當下淮揚局面都有清楚認知,所以這個衝突僅侷限在人事上,而沒有演變爲對彼此的不滿。

也就是所謂的就事論事。

這一點,也是陸四十分欣賞劉暴所在。

最後,雙方不約而同的都做出了“妥協”。

劉暴同意由陸四推舉府州縣主官人選,陸四則同意選用前明官紳有能者居官。

揚州府尹人選由陸四提名的前明進士鄭元勳出任,而劉暴看好的譚文道則出任淮揚通會司左參政,協助劉暴構架淮揚民政事務。

因爲淮安正在被明軍包圍,劉暴的淮揚通會司只能暫設在揚州。

其餘淮軍已經控制的州縣官員中,原高郵知州何川留任大順高郵州牧,原明淮安山陽知縣魯吉英出任江都縣令,原高郵通判趙文出任寶應縣令,原明揚州同知蔣文義出任儀真縣令,原明泰州知州郭緒文留任泰州牧,原明清江司主事宋慶出任鹽城縣令。

又因興化尚在堅守,泰州所轄如皋未附,淮軍尚未攻佔通州,所以這些未附州縣主官暫且不議。

陸四又舉程霖爲淮安防禦使,夏大軍爲揚州防禦使,謝金生爲通州防禦使,沈大富爲鹽城都尉、陸廣遠爲寶應都尉,蔣魁爲高郵都尉,孫武進爲揚州都尉,左潘安爲儀真都尉,宋五爲江都都尉,徐和尚爲興化都尉......

這些武職都是掛名,並不實際出任。

陸四原以爲劉暴還會讓淮軍執行順軍制,但劉暴卻沒有提,反而說了一件事,就是他想去淮安勸降黃得功。

第五百七十四章 漢軍八旗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一百二十八章 淮軍,中國之兵也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五百九十八章 忠心的索尼和蘇克薩哈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第七章 奇貨可居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二百零三章誰讓我姓陸第八百二十四章 屠龍者終成龍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四十八章 兩邊都不是人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式皮球前進戰術第二百三十六章 蘇進忠 王進功 李得功第一百零一章 那你有女兒嗎?第四百五十四章 智順王的心思第二百五十六章 淮陰侯的價碼第一百零九章 不屈的勇氣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心,都督家的龍氣接上了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一千零二章 朕將親祭明太祖第五百四十五章 總督需要體面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滿洲第七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身死第四百零七章 刺殺第八十二章 今日降順,明日降誰第四百五十九章 退路第八十五章 我話講完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漢將第二百二十八章 眼前的敵人是僞軍第五百一十三章 棄城,不殺;毀城,誅三族第五十七章 破淮安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二百六十四章 張國柱,堪用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十四章 漕運總督 巡撫淮揚第四百五十九章 退路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順公主的嫁妝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進寨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一百七十三章 淮軍第一鎮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二百零五章屠龍少年終成龍第五百二十章 攝政王親征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六百六十九章 馮學士逼宮第二百八十三章 造反的樂趣?第四十一章 如何下淮安(謝盟主碧血劍1)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二百七十一章 董、呂、陸北上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到底聽誰的!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命在我!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二百四十章 大軍出征 萬石軍糧第一百七十六章 易步爲騎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七百一十二章 遼東總督第一百零九章 不屈的勇氣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三百二十八章 打破辮子兵不可敵的神話第四十五章 以陸四爲首的造反集團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怕死的跟我殺過去!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二百六十二章 賣命就得有回報第一百零九章 不屈的勇氣第六百八十九章 忍辱負重好太后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四百一十五章 局面如何挽回?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