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

江南奴變越演越烈,又發生在弘光朝賦稅重地江南,常州府的奴軍甚至打到了應天府的溧陽、鎮江府的金壇等地,嚴重動搖了弘光朝的統治。

除奴軍四出殺富主、均田產外,又有浙江長興人赤腳張三等人在太湖地區率漁民響應奴軍,他們攻佔了宜興爲根據地,襲擊橫山、木瀆等鎮。

相較以富戶家中奴僕爲主力的大小奴軍,太湖漁民的戰鬥力顯然高出一籌。

就在江南各地奴變告急消息雪片飛往南都城中時,赤腳張三等人組織三千餘“漁軍”自太湖威逼蘇州,嚇得蘇州城內士紳富戶紛紛逃離。當地官府組織官兵進剿漁軍,均被漁軍擊敗,不得不緊閉城門派人向南京告急,請發大軍圍剿亂民。

十月底,又有崇明島海匪數百以白布纏頭上岸襲擊官府,自稱“白頭軍”,所到之處嚴刑鎮壓當地的官吏富豪,然對商民交易卻是公平,提出“不搶民,不殺民,不欺民”的“三不”口號,使得松江、上海、吳淞、嘉定、太倉等地的窮苦百姓爭相歸附,旋擴至數千人,揚言要同爭取平等自由的奴軍一起西攻南都,以現鼎革盛世。

江南駐軍本就薄弱,實力最強的乃是鎮江總兵張天祿,麾下大概有五六千人,然張天祿與其弟張天福麾下這些兵馬多是從北方帶來的散兵遊勇,原先駐屯於長江北岸的瓜洲,後來因爲聞聽李自成派軍南下淮揚,淮揚境內又有河工作亂,兄弟二人害怕李自成大軍到淮揚後會消滅他兄弟二人,所以在沒有得到南京兵部的允許下私自過江跑到了鎮江。

結果因爲手下有兵,南京兵部對二張兄弟擅自逃跑的行徑不僅不能予以訓斥,反而還要捏着鼻子任命張天祿爲鎮江副總兵。

江北的淮軍攻佔揚州後,史可法親自督兵過江欲滅此眼皮之賊,然而二張兄弟卻根本不聽史可法號令,於渡江作戰消極怠慢,致使大軍於瓜洲渡慘敗,戰後,史可法亦是奈何不得二張,甚至因爲擔心二張投敵還籌了些錢餉予以安撫。

等到潞王在北兵孫武進部保護下由海州自崇明往南京後,二張兄弟眼見南京那邊沒兵,又久久議不出個米和豆子,索性派人同潞王聯繫,結果搖身一變成了同孫武進一樣的從龍護駕勳臣。

張天祿得授鎮江總兵官,張天福則得授神機營副將。

江陰奴變消息是最早由常州府快馬傳到南京的,兵部尚書、東林黨人呂大器第一時間便行文鎮江,要張天祿速率本部兵馬前往江陰平亂。

可張天祿接到兵部公文後,先是回覆士兵開撥需要開拔銀,拖了兩天又說什麼江陰奴變不過地方小患,當地駐軍可以自行鎮壓,反正就是不肯動身。

氣得呂大器親自擬了公文嚴厲訓斥張天祿,不想張天祿也急眼了,對着兵部派來催逼進軍的郎中道:“吊你媽的,一不給錢二不給糧,天子還不差餓兵呢。回去告訴你們本兵,將爺我守着鎮江乃是京都門戶,要是江北的淮賊趁將爺我去了江陰乘機渡江,丟了這鎮江城,罪過誰來擔!”

一句話,江陰之亂遠不及鎮江之重。

聽了郎中所言,呂大器氣得如同吃湯圓被噎着般,半天說不出話來。

張天祿是調不動了,蘇州、常州、松江三府也無多少駐軍可用,這會憑城固守還能撐上一撐,叫他們出城平亂恐怕只會讓局面更壞。

呂大器扒着手指頭想,總算想到吳淞那邊還有一支兵馬可用。

這支兵馬就是吳淞總兵吳志葵節制的水軍,可該部船不過百,兵不過兩千,且聞聽有白頭軍自崇明島上來犯,嚇得收攏戰船連給松江府打聲招呼都來不及,便趕緊逃往浙江去了,哪裡能指望得上。

最後,能指望的也就是南京城裡的“北兵”了。

朝堂這會也是亂了套,以東林黨爲主的朝廷官員大部分都是江南人士,所以江南發生的奴變直接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畢竟,這些官員家中都蓄有家奴,若是家奴個個同那些膽大包天的奴軍一樣敢於反抗,那各家各戶豈不是都叫奴軍給滅了門。

江陰徐霞客家被滅門之事更是叫百官心都揪了起來。

“奴中有黠者,倡爲索契之說,以鼎革故,奴例何得如初。一呼百應,各至主門,立逼身契,主人捧紙待,稍後即舉火焚屋,間有縛主人者。雖最相得、最受恩,此時各易面孔爲虎狼,老拳惡聲相加...”

“北方賊兵渡江之信方傳,吾鎮即有鄉兵,即無賴奴僕之削鼻班也。收集黨羽,拳勇鬥狠,各置兵器,廣造謠言,如魚腹陳勝王故事,謀於大舉...”

關於奴變的危害性,也是各種流言紛傳,有人說奴變是江北淮賊指使,欲使江南大亂,從而使淮賊輕鬆過江,顛覆南都。

所以必須馬上調派大軍平定江南,絕不能讓江北的淮賊有機可趁。

而離江南最近的兵馬肯定就是南京城裡以“北兵”爲基礎擴編的三大營了。

儘管江南各地傳來的消息把奴軍同亂民描繪的極其強大,但在當朝諸公眼裡不過是地方推卸責任的說辭,真等朝廷建制兵馬去了,那些以農具爲武器的奴僕和亂民難道還能打得過官兵不成。

出於共同利益,原先被東林諸公深爲厭惡的北兵之首、粗卑無禮、目中無人、壞事幹透、凌駕百官、欺瞞天子、視財如命的京營統制孫武進一下就成了江南的大救星。

孫武進也覺得不能讓江南亂事蔓延持續下去,所以主動上書請求皇帝下旨讓他帶兵平定江南奴變。

除了穩定江南地區這塊大明最大的賦稅重地外,孫大將另一個理由是攘外必先安內。

攘外必先安內則是建立在弘光朝如今已有中興氣象基礎上,而造成這一中興氣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滿洲親英王阿濟格、平西王吳三桂率部向大明歸降。

二部十餘萬大軍歸明,不僅讓朝堂爲之士氣鼓舞,百官士紳皆言中興有望,就是民間也沸騰一片,北伐肅清流寇,恢復北京之聲不絕於耳。

第五百五十七章 大戰爆發第六百零一章 清天當滅,白旗當反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一百四十章 搶灘登陸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四百六十八章 駙馬爺復都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用大刀!第十章 最後的救贖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是史德威第十四章 漕運總督 巡撫淮揚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五十九章 退,退,退!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八百一十五章 登基斂財第三百八十一章 武英殿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西營第一千零一章 明室優待法案第九百三十四章 南征風雲起第六百一十四章 尼堪,動手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員的騷操作第三百四十一章 光着膀子拎大刀第一百二十三章 跟我幹,吃香喝辣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十七章 河工苦 豬頭肉(謝盟主趙世極)第九十六章 爛透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七十一章 造反就是造反第一百零四章 難兄難弟 就地取糧第七百三十八章 虎焰班 跑得快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職低配 百官郊迎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賜婚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鎮去其一第三十九章 攻陷桃花塢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順軍的反攻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督開會真犯困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二百四十七章 可爲將,不可爲帥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六百九十一章 平臺召對第三百一十三章 孔家無道,佃農起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第一百三十三章 攝政皇父陸太爺第一百五十章 督師,您老回吧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五百一十三章 棄城,不殺;毀城,誅三族第六百二十九章 天王上煤山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賜婚第二百三十章 淮安之變第三百一十五章 拆,賣第四十五章 以陸四爲首的造反集團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督開會真犯困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順不屠城,只屠官第六百五十五章 國庫 皇室 女人第八百二十一章 孝兒接老爹第七百五十六章 入川 南北 女子封侯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六百五十一章 阿濟格之兵,我大明之精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奪濟南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上皇配福晉第三百三十一章 誓將淮賊碎屍萬段(謝盟主樊霸)第二百章 打爆都督的莊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後的滿洲第九百九十四章 坐地起價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雨襲孔有德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十二章 有刀有銃了不起?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下人不如陸闖王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鎮去其一第八十五章 我話講完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