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篇 先秦陵園博物館

先秦陵園博物館

林飛宇開着私家車經導航的指引到達了先秦陵園博物館,由於南門正在施工他開着車準備從東門進入,他將私家車停在停車場後來到了售票處,“您好,一張門票多少錢?”林飛宇走到售票窗口,詢問道,“你們有沒有講解員,我想找人講解一下?”“門票加講解總共35元,”售票員一邊打印着門票,一邊說,“您先稍等一下,我給您聯繫講解員。”“秦景公雕像旁邊的就是我們的講解員,您趕快過去吧!”售票員將頭伸出窗口,把門票遞給他。林飛宇穿過景觀大道匆匆忙忙地走到了講解員的身邊,講解員將他帶到了兩組樂器的前面,“這邊是按照大墓內部出土的石磬,由先秦陵園博物館仿製出來的兩組樂器,有石磬和編鐘兩組古代的打擊樂,這個石磬採用的是安徽的林地石,您可以敲擊感受一下。”講解員說道。“出土的石磬與仿製的石磬的規制差不多吧?”林飛宇問道。“大小差不多,材質都是石頭,但是用的是哪裡的石頭沒有做過鑑定,”講解員說道,“石磬上面有音階,您可以親自來敲擊感受一下。“是挺清脆的。”林飛宇說道。“旁邊還設了五個編鐘,這些編鐘是以仿製太公廟出土的秦武公編鐘的形式從小到大仿製了五個,您可以敲擊感受一下。”講解員說道。“哇,這麼響,聲音的確很渾厚。”林飛宇敲擊着編鐘,發出一連串的驚歎。林飛宇跟隨着講解員走進了秦景公陵的大門,“在院子的中央我們看到的是一枚三倍放大的石磬,這枚石磬是博物館特製的一個石磬,稱它爲秦景公石磬,因爲石磬銘文證實了墓主人身份是秦景公,”講解員說道,“這裡有大墓原始墓址,我們來看一下。”“這就是當時真實的發掘的地方,現在還在發掘嗎?”林飛宇問道。“沒有,發掘已經結束了,現在正在給它做加固保護,”講解員說道,“這是1976年到1986年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的墓室,墓室長60米,寬40米,整座大墓的完整輪廓除了墓室之外還有兩條墓道,我們看到的那個缺口是150米的東墓道,對面的這個缺口是84米的西墓道,東西兩條墓道都是進入這座墓室的通道,墓道和墓室構成的是中字形的墓葬,這座墓葬的垂直深度是24.5米,佔地面積是5334平方米,是我國乃至世界考古發掘出來的最大的先秦時期的墓葬,大墓最深的部位是主槨室,內部出土的是天子的葬具——黃腸題湊,專家們稱大墓內出土的槨室是迄今我們在考古史上發掘出來時期最早等級最高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天子等級墓葬,”講解員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大墓的第三個之最是殉人最多,這座墓葬內部發現有活人殉葬186具,這些殉人按照身份地位的不同可以劃分爲兩種不同的類別,有帶棺和無棺兩種,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帶棺的殉人,也就是主槨室周圍擺放的這些小型的棺材,靠近主槨室的棺材的木料很厚,它內部成殮的是秦景公的大臣和嬪妃,就是身份地位特別高貴的那些人,當時在1986年發掘完畢以後出土的是72具棺木的殘餘,像旁邊還有薄板做成的棺材,那是服侍秦景公的工匠以及樂師們的棺材,出土以後是94具木灰輪廓,所以下面這些棺材是後期按照出土的殘餘以及木灰輪廓仿製出來的只有一部分,在回填土壤之中還找到了20具堆在一起的殉人骨架,這些殉人骨架是戰俘或奴隸的骨架,他們被帶到這裡來,做完祭祀活動後是被肢解掩埋的,所以20具殉葬人牲加上主槨室周圍的166具殉人,一共是186具,是我國自西周以來考古發掘出殉人最多的先秦時期的古墓葬。”“我們再來看主槨室的南側有一根白色的標示牌,旁邊斜插着一個木樁,在大墓內部發現的這個木樁是中國墓葬考古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例證,這個墓碑在南北兩側各有一根,這兩根墓碑在先秦時期是用來吊棺材的支撐物,下葬完棺材後就不會被拿上來了,後面的人會在墓碑上題寫文字,我們知道木頭刻字會隨着時間的變遷逐漸碳化,後人是沒辦法來證實墓主人是誰,所以到了漢代以後纔開始把墓碑從地下搬到地上,由木質改爲石質,”講解員移動着腳步,耐心地講解道,“剛剛我們在外面看過的石磬,在大墓內部一共出土了33枚,石磬上面還刻有銘文,文字推斷出來墓主人身份是秦景公,雖然中國墓葬考古史上出土的石磬不計其數,但只有秦公一號大墓內部出土的石磬是有銘文的,由此也可以證實出來秦公一號大墓內部出土的石磬是中國墓葬考古史上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現在我們看到秦公一號大墓這座墓葬是坐西向東走向的墓葬,大墓它的西墓道短東墓道長,體現出秦人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他們就有了向東擴張的理念,而且墓葬的發掘展現出來秦國是一個奴隸制社會,秦國除了等級制度特別森嚴之外,還盛行有殘酷的人殉制度。”

離開大墓原始墓址林飛宇和講解員向陳列館走去,“這個陳列館裡面的東西就是大墓出土的文物嗎?”林飛宇託着腮幫,疑惑地問。“陳列館內部是文化史,就是歷史資料展覽,文物很少,我們來看這座陳列館,陳列館是按照墓葬形式在旁邊仿建的一個陳列館,我們先來看一下主槨室,槨室內部是仿製的黃腸題湊葬具,佔地面積有80平方米,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先秦的歷史文化,鳳翔在兩千五百多年前被稱爲雍城,是秦國的國都,因爲秦人在雍城三百二十七年時間,二十位國君他們在這裡執政,雍城遺址就位於現在鳳翔縣城的南部,由城址區,國人墓葬區,秦公陵園區三個部分構成,這座雍城遺址總面積爲五十多平方公里,他們的城址區近似一個長方形,面積爲11平方公里,城址區的內部發掘有秦人的宗廟,製陶作坊遺址,高王寺建築遺址,朝寢,凌陰,市遺址等,城址區內生活的平民稱爲國人,國人去世之後在國人墓葬區內安葬,但作爲國君都有規劃好的秦公陵園區,這座陵園區的面積是23平方公里,陵園區內部有14座方形小陵園,但只有秦公一號大墓是首先被發現且唯一被髮掘的墓葬,所以它的編號爲一,周圍其他墓葬、車馬陪葬坑、祭祀坑現在都是保護着的,都沒有被髮掘出來。”“這裡是城址區內部發掘出來的秦國的最高等級的禮制性建築——宗廟,宗廟是秦國的國廟,也是秦公祭祀先祖的地方,1988年發掘的宗廟只有一個建築基址,發掘完畢之後已經回填保護了,旁邊我們看到的是復原示意圖,有都宮,祖廟,昭廟,墓廟以及後面的亡國之社,再加一圈圍牆構成的是一座封閉式的院落,這裡除了秦公祭祀先祖之外,還可以用來舉行秦國軍國大事的商討以及祭祀活動,包括22歲秦王嬴政的加冕禮也是從咸陽趕回雍城來舉行的,”講解員向後退着,繼續說道,“這裡是凌陰遺址,凌陰是古代的藏冰窖,是1977年在雍城的宮殿遺址區旁邊發掘出來的一處附屬建築,是專門給秦國的國君、貴族儲藏冰塊的地方,秦人在寒冬臘月的時候把冰塊從河道中鑿下來,正月時搬到凌陰的內部,稻草覆蓋,泥土封閉,防光、防熱、防水、防風這四項科學原理來保持冰塊的完整,存儲下來的冰塊主要適用於宮室內部的降溫,消暑,也會用做保鮮,而且這個冰塊可以用來保存秦王的遺體。”“我們來看這邊的製陶作坊,這是專門給秦國建築燒製建築材料的一處窯址,在2003年的時候雍城西北部的豆腐村考古發掘出了製陶作坊,內部出土了大量的瓦當,瓦當在雍城出土的數量是非常多的,而且它的紋飾也非常齊全,像這邊展示的主要是動物的紋飾,秦人生活在雍城時期他們和動物的關係非常密切。”“像這種瓦當現在的農村還有用的,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林飛宇盯着展覽圖上的瓦當,細聲問道。“現在的瓦當都是仿製出來的,像這樣的瓦當基本上是很少見的,”講解員笑了笑,繼續講解道,“我們再來看這裡的秦人遷徙圖,是秦人的發展史,秦人最早起源於山東一帶,而在商王朝時期秦人助商滅夏跟隨商王朝來到甘肅,開啓了給商王朝守邊的一個職位,身份特別尊貴,但經過周王滅商建立周王室之後,嬴氏部落全部成爲了周人的奴隸,而在公元前八百九十年嬴非子在千河與渭河之間,因爲給周孝王養馬有功而正式被封在秦邑,從此以後他們成爲了周王室諸侯的一個附庸國,在公元前七百七十年的時候,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繼位要遷往東都洛陽,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賜封爲諸侯,秦正式建國,在甘肅的李縣,周天子並給了秦國一塊封地,就是把自己原來西周的故地作爲賞賜分給了秦國,而這塊封地是被西戎佔領的,需要通過秦人自己去爭奪,所以襄公二年帶領秦軍翻越隴山進入關中地區,文公四年的時候來到千渭之會,秦獻公時期遷徙到平陽,在平陽秦人經過了三十七年時間的發展,而在公元前六百七十七年,秦德公就遷居到了雍城,秦人在雍城建都三百二十七年時間,20位國君他們在雍城執政,到公元前三百五十年,秦孝公把國都從雍城遷到了咸陽,後面是秦始皇在咸陽統一了天下。”“這張帝王世襲表上介紹到了秦人從襄公立國到子嬰亡國的五百六十四年,經歷的33位國君,秦襄公立國後給父親追封了莊公這個諡號,襄公的兒子文公正式遷移到了千渭之會,在秦憲公時期他在平陽在位十二年時間,之後經歷了他的兒子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秦德公就是在雍城執政的第一位國君,他的三個兒子也分別做了秦國的國君,”講解員介紹完後,又向另一幅展覽圖走去,“我們來看石磬,大墓內部出土的石磬一共是33枚,而在26枚石磬上發現是刻有文字的,我們來看一下這些石磬上的文字,文字和現在簡化過的漢字非常接近,而且它的字體是介於大篆和小篆之間,酷似於中華石鼓文,記述的是秦景公四年行冠禮的宴會場面,“天子郾喜,共桓是嗣”的銘文證實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周天子的到來,認可了景公是共公和桓公最正統的繼承人。”看完了幾幅展覽圖後林飛宇和講解員來到了展櫃的前面,“這是1988年在大墓西墓道起土的時候發現的一枚石夯,這枚石夯的上部有一個圓孔,可以插上一個木柄提起來夯砸土壤,它的出土也證實了整座墓葬上面的回填土壤每隔二十到三十公分都是用石夯夯砸過的,所以大墓內的回填土壤我們可以稱它爲五花夯土,這裡我們看到的陶器是在大墓內部殉人棺材裡找到的一些陪葬品,這些器物的器型都非常小,胚胎也比較薄,做工特別細膩精緻,屬於真實生活用具的縮小版,這些器物燒製的作用是放在冥界使用的。這裡還有墓碑,大墓內部出土的墓碑這裡只有根基部分,上面兩三米都已經碳化腐爛了。”“我們之前說的那個實物墓碑就是這個嗎?”林飛宇打斷了講解員的話,問道。“對,這也是中國墓葬考古史上考古發掘出來最早的墓碑的一個實物例證。”講解員說道。“這個就是黃腸題湊所用的柏木嗎?”林飛宇趴在展櫃前,睜大眼睛說道。“是的,黃腸題湊是用680多根柏木的柏木枋堆壘成的框形結構,這座黃腸題湊它所選用的材質都是柏木,柏樹去皮四面加工,留取柏樹最中心的部位,我們眼前看到的柏木都是柏木枋,”講解員抿了抿嘴,繼續說道,“我們再來看這邊的陶器,這些陶器是從國人墓葬區內部出土的,所謂的平民墓葬,這些器物的器型都是真實生活用具的大小,後來作爲陪葬品被放置在了陵墓內部。”“這裡的展覽圖是國人墓葬,國人墓葬是平民的墓葬,在城址區和秦公陵園區之間找到了一處20多平方公里的國人墓葬區,但發掘出來200餘座墓葬發現內部有直肢葬和屈肢葬兩種,以屈肢葬爲主,因爲屈肢葬是秦人的固有葬式,就是人的下肢是蜷曲在一起的,”講解員說完了國人墓葬區,又開始說起了秦景公,“秦景公在位四十年時間,將秦國勢力不斷推向中原,他在位期間對晉國進行的櫟之戰和遷延之役都以秦國勝利而告終。”林飛宇跟隨着講解員走下樓梯去參觀剩下的文物展覽,“這裡就是仿製出來的黃腸題湊葬具的內部,這座黃腸題湊葬具內部可以劃分爲前朝和後寢兩個格局,我們以這道屏風作爲隔斷,前面展示的是辦公桌案,地上有鋪的席子,前面是打擊樂器石磬,屏風之前這個部位相當於寢宮的會客廳,這裡可以辦公、宴飲、宴請賓客,而在屏風的後面是一口棺材,這個棺材是後期仿製的,我們進入到旁邊的側室來看一下,側室內部是爲秦景公放置陪葬品的地方,它和主槨室之間是有門相通的。”順着樓梯向上走他們又去看其他的文物展覽,“這裡我們看到的是黃腸題湊葬具的側面,這座黃腸題湊槨具它的槨蓋是三層槨木,能承受住大墓上面24.5米深的回填土的壓力,而且在這個槨的六個面全部由50到80公分厚的木炭包裹,木炭的防腐吸水性能特別好,包裹全具套槨,仍然是在一個乾燥、密封、恆溫之下的環境,再加上槨木也做過防腐處理,所以墓室在地下放置了2500多年仍然光亮如新。”講解員講解完後來到了地面上,林飛宇觀望着院子裡的一草一木。

林飛宇和講解員離開秦景公陵向車馬坑走去,“這個地方對研究先秦的歷史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爲什麼它不像秦始皇兵馬俑那麼出名呢?”林飛宇邊走邊問。“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蹟,而且它的交通非常便利,而先秦陵園博物館地處偏僻,在宣傳力度上還遠遠不夠,”講解員耐心地作答着,“這是秦景公的車馬陪葬坑,車馬坑全長86米,寬20米,深14米,可以說它是兵馬俑的前身,但兵馬俑是陶俑,用的是青銅的車馬,這裡全部是真車活馬,相同的一點是車馬陪葬坑內部都是有一米多高的隔樑,都是深土隔樑。”“這是按照車馬坑內部做的平面圖,共三排車馬,總數量約數十輛,”林飛宇和講解員走出車馬坑展覽館,講解員繼續說道,“這只是先秦陵園博物館內部的一座墓葬和車馬陪葬坑,在這方圓23平方公里之內還有墓葬和車馬坑以及陪葬祭祀坑等大概有50多座,今天的先秦陵園博物館就給您介紹到這裡。”“所有的講解就是這些嗎,好,謝謝你。”林飛宇走出景區大門,意猶未盡地說道。

(完) 完稿於:2022.11.30

第五十一篇 太白山湯峪溫泉第二十七篇   寶雞文化藝術中心第五十五篇 周公廟第四十篇 古大散關第十二篇 行政中心第九篇   青銅器博物院第十八篇 寶雞站第六篇 金臺觀第十六篇 金臺森林公園第三十四篇 臥龍寺第二十九篇 三月三交流會第二十八篇   二十九廟會第四十六篇 大水川景區第四十篇 古大散關第十六篇 金臺森林公園第五篇 代家灣生態公園第二十三篇 西陽洞第五十五篇 周公廟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十四篇 炎帝園第三十篇 玉池公社第二十四篇 轉藏寺第五十七篇 水城·三國小鎮第三十一篇 六川河生態風景區第二十三篇 西陽洞第十五篇 植物園第五十三篇 紅河谷森林公園第一篇 大美寶雞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五十五篇 周公廟第四十八篇 靈寶峽景區第十四篇 炎帝園第五十三篇 紅河谷森林公園第三十四篇 臥龍寺第三十二篇 寶雞大劇院第五篇 代家灣生態公園第三十四篇 臥龍寺第二十八篇   二十九廟會第四十一篇 蜂泉山第八篇   民俗博物館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四十四篇 馮家山水庫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五十一篇 太白山湯峪溫泉第五十四篇 先秦陵園博物館第三篇  炎帝陵第四十五篇 關山草原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四十七篇 九龍山景區第四十五篇 關山草原第八篇   民俗博物館第三篇  炎帝陵第五十八篇 東湖第三篇  炎帝陵第二十六篇   寶雞展覽館第三十九章 旋瓦山第三十一篇 六川河生態風景區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十四篇 炎帝園第三十六篇 西虢水上樂園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三十篇 玉池公社第三十四篇 臥龍寺第三十八篇 吳山森林公園第七篇 陳倉老街第五十三篇 紅河谷森林公園第十九篇 渭河上的橋第三篇  炎帝陵第三十四篇 臥龍寺第二十四篇 轉藏寺第十七篇 炎帝影視基地第十五篇 植物園第三十四篇 臥龍寺第四十二篇 天台山第四十篇 古大散關第二十二篇 北首嶺遺址第五十篇 蒙牛乳業工業旅遊區第九篇   青銅器博物院第五十八篇 東湖第三十三篇 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公園第一篇 大美寶雞第三篇  炎帝陵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五十六篇 五丈原諸葛亮廟第二十五篇 大唐秦王陵第十八篇 寶雞站第四十六篇 大水川景區第一篇 大美寶雞第五篇 代家灣生態公園第十二篇 行政中心第三十五篇   王家崖水庫第十一篇 中華禮樂城第二十七篇   寶雞文化藝術中心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十二篇 行政中心第五十一篇 太白山湯峪溫泉第四十六篇 大水川景區第五十八篇 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