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篇 東湖

東湖

教師郭宏斌穿過寫有“古飲鳳池”的門洞走進了外湖,在外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湖攬勝”的牌坊,華麗的牌坊經受住了歲月的洗禮依舊煥發出了奪目的光彩,繼續朝前走他看到了不繫舟的閣樓,古舊的閣樓塵封了破碎的記憶將當代的祥和鐫刻進了骨架裡,在不繫舟閣樓的前面是洗硯亭,厚重的筆墨書寫着情感的點滴讓悲歡離合形成了一段悽美的序曲,看完洗硯亭他停下腳步與一位老者攀談了起來,他說東湖這幾年的變化真大啊,十幾年前東湖裡的水很小,而且很臭,除了幾棵柳樹很美之外,其他的景色都很一般,而現在的東湖有了很大的變化,樓宇亭榭樣樣都有,很多遊客都誇讚東湖又是寶雞一處美麗的風景線。攀談過後他走到了喜雨亭,在喜雨亭的石碑上篆刻着蘇軾的喜雨亭記,宋嘉佑七年春,關中地區又逢大旱,作爲府判官的蘇東坡,當時的習慣必須代替太守四處求雨,“上以無負聖天子之意,下以無失愚夫小民之望”,奔走于山川之間,頗爲辛苦。他眼看着“五日不雨則無麥,平日無雨則無禾”的可怕景象就在眼前,不由日夜焦慮,正在這時,冬天忽然降下甘霖,而且是一雨三日,一下子消滅了旱象。有了這場喜雨,人們喜形於色,同時,蘇東坡的亭子也正好建成,就以喜雨作爲亭名,而且還寫下了著名的散文《喜雨亭記》。之後他走過小徑來到了凌虛臺,凌虛臺爲北宋時鳳翔太守陳希亮所修,他出任鳳翔後,每逢在府內閒庭信步,明知廓外有太白山、雞峰山等景,可總是看不到,於是他在府內修一座高臺,取名凌虛臺,後人將凌虛臺遷入東湖,蘇軾當年在凌虛臺寫下了《凌虛臺記》和《凌虛臺詩》,走了一段路程他看見了蘇公祠,現存的蘇公祠是以清人熙年所建之規模恢復修建,建有正殿、同笑山房、鳴琴精舍等附屬建築,正殿內有漢白玉蘇公像,前院影壁上鐫刻着蘇東坡二千餘字的名篇《思治論》,且有臺灣故宮藏畫展,實爲遊人賞玩瞻仰的好地方。他走着走着想起了東湖名字的由來,相傳周文王元年,瑞鳳飛鳴過雍,在此飲水而得名,蘇軾有詩云:“聞音周道興,翠鳳棲孤嵐,飛鳴飲此水,照影弄毿毿。”宋仁宗嘉佑六年,著名文學家蘇軾任鳳翔府籤書判官,嘉佑七年,於政務之暇,倡導官民疏浚擴池,引城西北鳳凰泉水注入,種蓮植柳,建亭修橋,築樓成閣,作遊之所,因飲鳳池距府城東門只有二三十步遠,遂改名東湖。之後他走到了聚賢廳,聚賢廳是鳳翔東湖園林管理處的辦公地和進行蘇軾研究的會議室,因蘇東坡被鳳翔人稱爲“蘇賢良”,因而名之,同時又念“賢者以聚”的意思。遊玩了東湖的所有美景教師郭宏斌依舊留戀不捨,東湖的美是鳳翔人的美更是寶雞人的美,它的秀麗不是那種奇豔的美而是一種婉約之後的沉靜美,坐在石頭上他想起了自己在東湖的內湖遊玩時的情景。

教師郭宏斌走過寫有“水光瀲灩”的門洞進入了內湖,會景堂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出現在了他的視線裡,蘇東坡在鳳翔爲官時,曾將會景亭向西遷移,清光緒二十四年,知府得其煒將會景亭遷入東湖,並改名爲會景堂,會景堂是東湖一大勝跡,因它的堂式建築形式,成爲文人墨客飲酒暢懷,宴飲會賓的好地方。繼續向前走他來到了鴛鴦亭,鴛鴦亭是清周海十年鳳翔府西鳳營參將常瑛,受知府委託而建造,取意在於紀念蘇東坡夫婦,因爲蘇東坡在鳳翔爲官時,曾攜夫人王弗一同前來。王弗知書達理,非常賢惠,因而後人就修了這座亭子,紀念他們夫婦。鴛鴦亭的旁邊是春風亭,春風亭是清同治年間鳳翔知府蔡北槐所修,取名春風亭,是爲了讚揚蘇軾在鳳翔時的政績如過春風,給鳳翔人民帶來了春風一般的溫暖。在明、清時期,春風亭是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宴賓會友的地方,在這裡擺桌酒席招好友同飲,或由此登上小舟,盪漾於湖心,確是一樁樂事,因此,宛在玩月,春風亭盪舟,成爲當時遊歷東湖津津樂道的一樁勝事。穿過小徑繼續朝前走他來到了宛在亭,宛在亭爲蘇東坡創建,清乾隆19年,太守朱偉業在《宛在亭記》中就有:伊人宛在秦詩也,詩經秦風中有一首詩:“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之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給亭子取名宛在,就是取這首詩中“伊人宛在”的意思,表示對蘇東坡的懷念之情。他走過一片草地和花圃去衛生間上廁所,上完廁所後他走到了左公柳的前面,這棵柳樹是左宗棠從新疆返回路過寶雞親手種下的,他種下的不僅是對蘇東坡的欽佩之情還有對自己理想抱負的豪邁之情,離開左公柳他來到了君子亭,君子亭爲蘇東坡所創修,宋代之前東湖之中就栽種有荷花,蘇東坡在亭子修好之後又在亭畔栽了幾百棵竹子,荷花又稱蓮花,在古人眼裡,蓮花和竹子都是君子,蘇東坡亭子修成,使“亭亭淨植,不蔓不枝”的荷花,“圓通有節”的竹子和亭中的人形成對照,荷花、竹子都有君子之喻,蘇東坡也以君子自詡,因此給亭子起名“君子亭”,取花、竹、人“三君子”之意。之後他又走到了斷橋亭,斷橋亭初創在宋代之後,因爲蘇東坡四十六歲時修杭州西湖,湖上建有“斷橋亭”,後世人爲紀念蘇東坡,也在鳳翔東湖內修建了“斷橋亭”。教師郭宏斌回憶完東湖的內湖他的思緒依舊難以平靜,東湖留下了蘇東坡的足跡留下了蘇東坡的詩篇也留下了蘇東坡的精神思想,成千上萬的遊客聚集到這裡不僅是爲了看看美景更重要的是傳承蘇東坡的精神思想,蘇東坡的一生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但他依舊樂觀,他的樂觀態度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漫長的黑夜照亮了孤獨的內心,漸漸地,教師郭宏斌想起了他剛來東湖遊玩時的情景。

教師郭宏斌走下公交車在售賣部買了一瓶綠茶,他喝着綠茶走到了刻有“鳳儀門”三個大字的牌樓前,高大的牌樓如同一位巨人支撐着山川河流也支撐着人類情感中的信仰,再往前走他看到了蘇軾雕像,蘇軾是北宋的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和歷史治水名人,他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詩題材廣泛,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縱橫恣肆,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在蘇軾雕像的兩側有兩座鼓樓,一座是思治樓,另一座是賢良樓,兩座鐘樓相互映襯爲黎明百姓帶來了公平公正也帶來了吉祥安寧,離開蘇軾雕像他看到了廣場中央的鳳凰于飛的浮雕圖案,鳳凰形態逼真彷彿要穿過雲層飛上萬丈蒼穹,在廣場的兩側是兩排圖騰柱,圖騰柱上的游龍相互纏繞好像在爭奪着龍珠又好像在爲百姓呼風喚雨,走上石橋他看到了河水中的一個個音樂噴泉,噴泉一會兒變成矩形一會兒變成圓形在音樂的律動中舞動出了生命的奇蹟,不知不覺他走到了東湖的南門前,在南門的上方懸掛着寫有“東湖”兩個大字的牌匾,走進南門他便來到了東湖的南湖,在南湖的四周是一片又一片牡丹園,牡丹吐露着芳香在美豔與嬌嫩之間選擇了永久的綻放,走過吊橋他來到了崇光亭和空濛閣,崇光亭建成於清代,在清朝道光年間,鳳翔知府傅世偉繼蘇公遺志擴修東湖,在東湖南側開闢了數十畝土地,築堤蓄水,命名南湖,之後又一任知府李慎讀了蘇東坡的海棠詩,對其中“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兩句詩很有感觸,因此授意建成了空濛閣,崇光亭等建築物,走上曲橋望着澄澈的湖水他的心裡也盛滿了一池湖水,湖水盪漾着塵世的紛紛擾擾讓浮躁飛進了都市裡讓清靜映入了眼簾中,之後他又到達瞭望蘇亭,1935年,鳳翔縣保安大隊賈宗誼在湖的西側創修瞭望蘇亭,以此來寄託鳳翔人民對蘇東坡的緬懷之情,1954年、1989年政府進行了重修,他在亭子裡點燃一支菸抽了起來,抽着煙想着往事他對蘇東坡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蘇東坡在鳳翔只做了三年的籤書判官,但他爲鳳翔人民所辦的好事不僅在當時還影響到了千秋萬代,抽完煙他走上了滄浪橋,滄浪橋位於內、外二湖的連接處,因內湖至外湖有五六米高的落差,每逢陰雨連綿,內湖水漲,溢向外湖,橋下水聲滄浪,形成瀑布,所以將此橋命名爲滄浪橋,他穿過門洞一步一步爬到了東湖的最高處,最高處的亭子是一覽亭,站在這裡可以觀賞秦嶺山脈中的太白山,也可以看到整個雍城的全景,一覽亭初建於清道光二十五年,距今已經一百五十多年,爲當時知府白維清所修。走下一覽亭他來到了北魏城牆遺址的前面,北魏城牆已經不是一道斷壁殘垣的古城牆而是中華大地上的一根經絡,無數條經絡連接在一起組成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形成了心中的血肉之牆,他在北魏城牆前站立許久拍下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摺疊成許多方塊飛過流水,飛過小橋,飛過屋舍,飛進了家的港灣中……

(完) 完稿於:2022.12.5

第四十四篇 馮家山水庫第四十一篇 蜂泉山第二十三篇 西陽洞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十六篇 金臺森林公園第五十七篇 水城·三國小鎮第五十七篇 水城·三國小鎮第三篇  炎帝陵第十一篇 中華禮樂城第四十四篇 馮家山水庫第四十一篇 蜂泉山第五十五篇 周公廟第三十四篇 臥龍寺第四十八篇 靈寶峽景區第五十三篇 紅河谷森林公園第三十八篇 吳山森林公園第四十篇 古大散關第十二篇 行政中心第四十六篇 大水川景區第四十六篇 大水川景區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四十四篇 馮家山水庫第十八篇 寶雞站第二十八篇   二十九廟會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二十篇 經二路第十五篇 植物園第五十四篇 先秦陵園博物館第三十九章 旋瓦山第二十篇 經二路第三十六篇 西虢水上樂園第二十八篇   二十九廟會第四十三篇 銀洞峽第四十二篇 天台山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五十八篇 東湖第四十七篇 九龍山景區第五十七篇 水城·三國小鎮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五十三篇 紅河谷森林公園第五十二篇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第二十七篇   寶雞文化藝術中心第四十六篇 大水川景區第三十六篇 西虢水上樂園第十七篇 炎帝影視基地第二十五篇 大唐秦王陵第十二篇 行政中心第三十二篇 寶雞大劇院第二十六篇   寶雞展覽館第四十六篇 大水川景區第五十篇 蒙牛乳業工業旅遊區第五十三篇 紅河谷森林公園第二十九篇 三月三交流會第三十六篇 西虢水上樂園第四十五篇 關山草原第三十三篇 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公園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三十六篇 西虢水上樂園第五十七篇 水城·三國小鎮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五十七篇 水城·三國小鎮第四十二篇 天台山第十八篇 寶雞站第六篇 金臺觀第二十六篇   寶雞展覽館第三十二篇 寶雞大劇院第四十一篇 蜂泉山第四十六篇 大水川景區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五十七篇 水城·三國小鎮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三十篇 玉池公社第十篇 渭河公園第十二篇 行政中心第三十一篇 六川河生態風景區第十七篇 炎帝影視基地第四十篇 古大散關第三十三篇 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公園第二篇 中華石鼓園第五十四篇 先秦陵園博物館第十九篇 渭河上的橋第一篇 大美寶雞第五十七篇 水城·三國小鎮第七篇 陳倉老街第四十二篇 天台山第三十八篇 吳山森林公園第五十六篇 五丈原諸葛亮廟第三十三篇 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公園第四十八篇 靈寶峽景區第三十五篇   王家崖水庫第四十一篇 蜂泉山第十八篇 寶雞站第三十九章 旋瓦山第三十五篇   王家崖水庫第九篇   青銅器博物院第四十九篇 法門寺文化景區第三十二篇 寶雞大劇院第五十五篇 周公廟第九篇   青銅器博物院第三十四篇 臥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