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已經處理完畢。”來秀才滿身疲憊地說道。
“下去休息吧,明日一早大軍出發。”孫傳庭也是一夜未睡,他明白坑殺四十萬俘虜意味着什麼,但是如果不坑殺這四十萬俘虜,大軍寸步難行。
“大人,無須多慮,我相信陛下會理解的我們今日所作所爲的。”來秀才輕聲說道。
“就算陛下能理解,但朝廷中恐怕無人能理解,我今日才明白當年爲什麼白起要坑殺四十萬趙軍,項羽要坑殺二十萬秦軍?可能當時處境跟我們現在一樣吧。”孫傳庭感嘆地說道。
“大人……”來秀才說道。
“你先下去吧。”孫傳庭阻止道。
“諾。”
……
四十萬俘虜一夜之間全部被坑殺,這個消息不但讓安南舉國震動,更是讓帝國上下無不震動。孫傳庭、來秀才等人的名聲也因此事迅速傳遍國內外,孫傳庭更是被人冠以“屠夫”之名。一日之內,朱由校就收到了參孫傳庭等人奏章上百份。內閣對軍事事務只有監督權,任免孫傳庭等人權力在朱由校的手裡。這些奏章無一例外全部都到了朱由校的手裡。
“陛下,臣認爲應該立刻革去孫傳庭等人職務,押回京師交由大理寺審理。”李日宣強烈要求道。
“臨陣易帥乃是兵家大忌,何況此次情況特殊,朕認爲應該酌情處理。”朱由校說道。
“陛下,一夜之間坑殺四十萬俘虜,此等惡行天地難容,如果陛下不嚴加處置,將來勢必會發生更多這樣的惡行。”李待問說道。
“此事朕自有分寸,至於如何處置,朕心裡有數。現在南征的大軍已經攻破多邦,攻破多邦之後,整個安南都無險可守,等孫傳庭等人奪取西都之後,再討論此事。”朱由校說道。
“陛下……”衆人依然是不依不饒。
“難道你們一定要看到南征失敗了心裡才高興嗎?此事無須再議,退朝。”朱由校說道。
朱由校說完之後,毫不猶豫地就離開回到了後宮。
“陛下,這次孫都督等人真的是做得太過分點了,如果不處置,恐怕難以穩定民心。”張嫣輕聲說道。
“這個道理朕懂,但朕覺得孫傳庭等人並沒有做錯,五萬大軍,算上民夫也不過十多萬人,如何管理四十萬的俘虜,如果攜帶這四十萬的俘虜,大軍如何作戰?就不談作戰之事,你可知道維持這四十萬俘虜的生計,朕需要動用多少人嗎?告訴你,朕需要動用近百萬人才能維持,帝國連年遭災,帝國的百姓們都活不下去了,朕哪裡來的糧食養他們?”朱由校說道。
“陛下,妾沒有其他意思,只是覺得此事做得太過了點。”張嫣解釋道。
“朕可能是暴君,也可能是劊子手,但朕絕不會犧牲帝國百姓的利益去換取無謂的虛名。
何況安南自古便是帝國的領土,根據安南的說法,自上古時期,安南最早的王朝是鴻龐氏。鴻龐氏首位君主祿續,是神農氏的後代,獲封爲‘涇陽王’,治理南方,號‘赤鬼國’,自秦起,秦始皇便將此地劃爲象郡管轄,可見安南一直都是帝國的領土。
但安南一直反覆無常,時降時叛,甚至多次出兵入侵帝國,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漢人太少了,要擴大漢人數量,就必須縮減當地非漢人百姓的數量,朕只希望此戰能削減安南五成的人口才好。”朱由校說道。
“陛下……”張嫣見朱由校態度堅決,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此事絕不能讓大理寺來審理,朕要去一趟大都督府。”朱由校想了想說道。
……
此時,大都督府內也在熱議孫傳庭等人坑殺四十萬俘虜之事。
“孫都督之果決,真是令我佩服!待大軍班師回朝,孫都督進京之時,我一定要與他痛飲一番。”陳四感嘆道。
“陳都督,你跟隨陛下最久,你認爲此事陛下會如何處置?”秦良玉問道。
“我認爲陛下應該會從輕處置,畢竟在當時情況下,如果孫都督不當斷就斷的話,極有可能會被四十萬俘虜給拖累。何況陛下還下了口諭,允許孫都督屠城。”陳四想了想說道。
“今日上朝,你也看到了內閣以及其他人的做法,分明是不想放過孫都督等人啊。”秦良玉說道。
“內閣可管不到大都督府,最後能做決定只能是陛下。”陳四說道。
此刻大都督府門外響起“陛下駕到!”的聲音。秦良玉和陳四互相看了一眼,他們明白朱由校此行肯定就是爲了孫傳庭一事而來的。
待大都督府衆人見禮之後,朱由校開門見山地說道:“朕決定在大都督府成立專門的大理寺,只負責審理軍隊中的事件,以後軍隊裡發生的事件全部由都督府大理寺審理。”
“諾。”聽到朱由校的話,大都督府許多人都面露喜色,將孫傳庭等人的案件交給大都督府來審理,就說明朱由校有意要從寬處理。
“孫傳庭坑殺四十萬俘虜一事,雖罪無可赦,但卻情有可原,此案交由成立後都督府大理寺審理。”朱由校說道。
“諾。”
“另外,孫傳庭坑殺四十萬俘虜一事的審理,必須待孫傳庭南征之後再行審理,如果有功,可將功折罪,如果此次南征失利,則數罪併罰。”朱由校接着說道。
“諾。”
“告訴孫傳庭等人,此次南征不容有失,否則的話,朕真的保不住他們了。”朱由校說道。
“諾。”
“另外調呂宋都督府的張獻忠張總兵進京。”朱由校想了想說道。
“諾。”
“傳阮大鉞覲見。”朱由校說道。自今年起,阮大鉞便接替馮夢龍出任《大明帝國報》的主編。阮大鉞此人降過清,但卻是個官迷,曾是東林黨人,卻爲了官職與東林黨成了生死仇家,此人是戲曲大家,惟朱由校的命是從,被朱由校提拔成了《帝國報》的主編。
之所以召見阮大鉞,是朱由校覺得有必要爲輕判孫傳庭等人造勢,用輿論來引導帝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