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士人的時代過去了!(求訂閱)

bookmark

第72章 士人的時代過去了!(求訂閱)

“從來如此,便對嗎?”

當夏之白這句話問出口時,全場所有人臉色都變了。

他們根本沒料到,夏之白竟這麼激進,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甚至敢爲此去逼問陛下。

這是臣子所爲?

“大膽!”

“放肆!”

“住口!”

“……”

一連串呵斥聲在場中響起,夏之白一瞬間爲千夫所指。

朱元璋冷着臉沒有回答。

也無需回答。

夏之白並沒被這些呵斥聲嚇住,腰桿挺的更加筆直,帶着一股沖天的銳氣跟鋒芒。

他淡淡掃過全場,平靜道:“諸位大臣認爲在下說錯了?”

“但我不這麼認爲。”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天下一直都處在動態的變化之中,從秦代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天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而且是全方面的變化。”

“只不過唯有士這個階層在不斷倒退,這也是我爲何提出要在天下選拔一些合適的工農大學士。”

“過去的士人是清貴。”

“如今的士人既不清也不貴,反而顯得很俗,爲了功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書中得來的道理,終究太過淺薄,也太過空洞,難從中明悟真理,而且隨着時代發展,有些東西更是已經過時了。”

禮部尚書趙瑁臉色一沉,不滿道:“夏之白,你這是什麼意思?我等看這麼多年的書,還沒有你一個二十出頭的人看的明白?”

夏之白搖頭。

他看向趙瑁,沉聲道:“我非是此意,而是四書五經的一些內容,已經跟天下有所背離了。”

“只讀四書五經治不好天下。”

“因爲當今天下對官員的要求已越來越高,不僅要精通政治,還要精通經濟,民生等。”

“而後面這些都不是聖賢書能教的,唯有真的下到地方,瞭解地方的實際情況,廣泛聽取底層百姓的心聲跟建議,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爲官不易。”

“當一名稱職的官更加不易。”

趙瑁冷哼一聲,不屑道:“大言不慚,聖賢書講的乃是天下至正的大道理,萬事萬物皆有囊括。”

“你根本沒讀懂。”

“當伱有一天真的讀懂了,你就會知曉,你今日所言是何等的荒唐可笑,古之聖賢看的比我們遠。”

趙瑁一臉冷漠。

其他人都能無視,唯有他這禮部尚書不能,不然若陛下真信了夏之白的鬼話,豈不說明,他這個禮部尚書的失職跟無能。

他心裡也頗爲惱火。

他承認夏之白有點才能,但也太過狂妄了,一副懟天懟地,誰都不放在眼裡,誰都想去挑個理。

這種人官運不長!

而且夏之白的想法很危險。

朱標眼皮一跳,也不由暗暗苦笑。

夏之白還真是夠倔的。

什麼時候都想去爭論一番,尤其現在還指責到聖賢頭上了,這豈不是否定天下幾乎所有士人的研學。

這又豈會不招來衆怒?

普天下,敢質疑聖賢的,恐就只有父皇跟夏之白了,父皇也只是不喜孟子而已。

夏之白是對儒家所有聖賢。

太狂了。

不過他倒也覺得夏之白說的不無道理,治國光看聖賢書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實政經驗。

正因爲此。

父皇纔會專設一翰林院。

就是爲了鍛鍊培養一些沒有多少處理政事經驗的官員,好讓他們日後能更好的爲朝廷所用。

朱標也很好奇。

夏之白這一番激進的言語是爲了什麼?真爲了所謂的工農,還是有其他目的?

他打量着夏之白,心中暗暗思索着。

夏之白深吸口氣,也是清楚,想破掉當代士人的‘心中聖’沒那麼容易,他這次也是爲了試探一下。

想讓大明真的步入大生產時期,就必須破掉儒家在士人心中的絕對聖神,絕對權威跟正確。

不然保守勢力太強。

不過他並不急於一時,也並不急於求成。

夏之白笑了笑。

他看着趙瑁,不緊不慢道:“四書五經的釋義一直在變,並不是一層不變的,還是隨着時局變化的。”

“我今日便以很多人心中地位最爲低賤的商賈舉例。”

“自春秋以來,重農抑商的思想就一直盛行,農業也一直是天下發展之根本,這無可厚非,畢竟農業關乎着天下所有人的溫飽。”

“然在宋代,這種固有的經濟模式第一次被打破了。”

“我曾涉獵過不少書。”

“因而對宋代有一定的瞭解,在宋代時,地方掀起了反對農爲本,商爲末的思潮。”

“這個思潮值得深思。”

“宋代的范仲淹更是曾言:上以利吾國,下以藩吾身,周官有常籍,豈雲逐末人。”

“葉適也曾言:抑末厚本,非正論也。”

“若這只是少數人的言論,或許不值得深究,但連范仲淹這般大才,都有此言論。”

“便足以證明,當時天下已有不少士人,認識到了商業的重要,也肯定了商業的作用,繼而纔有了後續提出不該抑制商業發展的建議。”

“與此同時。”

“在宋朝的治理下,儒家的義利觀也變了。”

“孔子當初說的是:君子喻於義,小人喻以利。”

“然而從宋代開始,利與義的關係不再對立,而是轉化爲了共存。”

“蘇洵便提到:利在則義存,利亡則義喪。”

“也是從宋朝開始,經商不再是丟人的事,做官的大多都是讀書人出身,學的是儒家經典看重名節,在以往,只要是有經商的想法,也會爲當代的主流人羣笑話。”

“但在宋代卻不然。”

“官員不再受到這種偏見,能夠自如的經商了。”

“甚至,因爲商人地位的提高,官府還特意放寬了要求,准許商人通過科舉爲官。”

“在當時父商子仕極爲普遍。”

“當然官府也做了些遏制之法,不過在豐厚的利益面前,終究都成了廢紙一張。”

“此後元朝橫掃天下,對治理天下並不上心,施行包稅制,任由地方自行管理,而這進一步加劇了地方官商勾連的情況。”

“宋代出現的官員經商狀況,經過元朝的放縱,達到了更爲誇張的地步,官商勾結壟斷市場與民爭利,強買強賣,貪污腐敗的人比比皆是。”

“當年元廷固然失政,但局勢能那麼快惡化,致使天下民不聊生,活不下去,跟當年的官商勾結,壓榨剝削百姓,有極大原因。”

“大明立國之後,陛下有意扭轉局面,但效果其實並不好,因爲由奢入儉難,見過了之前官員的享樂,想讓自己再去保持克制很難。”

“大明也難例外。”

朱元璋眉頭一皺。

他不同意夏之白的看法,對於貪官污吏,他是直接處於極刑,剝皮食草更是沒少過。

他是經受過當年貪官污吏官商勾結之苦的,對這些人也是深惡痛絕,爲了扭轉社會的風氣,可是下了一番狠功夫,又豈會重蹈覆轍?

夏之白根本不知道自己爲遏制這股風氣做了多大的努力。

“你覺得咱的大明也會出現官商勾結?但咱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不可能,咱大明不是宋。”

“咱不會學宋提高商人的地位,更不會讓商人染指權力,要是咱大明真有官員敢跟商人合污。”

朱元璋冷冷掃過全場,目光所至,無一人敢與之對視,全都低下了頭:“咱會讓他們九族都嚐嚐剝皮食草的滋味。”

“咱一向說到做到!”

百官噤聲。

他們對此從沒懷疑過,因爲陛下是真敢下這個死手,而且絕不會有任何容情。

陛下對貪官污吏的態度,從來就沒有遮掩過,就是殺,而且是一連串的殺,殺的人膽寒。

殺的天下人頭滾滾。

夏之白蹙眉。

朱元璋的想法太一刀切了,如果光靠暴力武力就能解決問題,天下就不會有這麼多的貪官污吏了。

自宋以來,上百年的時間,士人早就養成了重利輕義的風氣,屢禁不止,還越禁越多。

而且很重要一點。

大明的低薪不足以養廉。

朱元璋靠一己之力,能擋的了一時,卻擋不了一世,利益動人心。

不過他今日要說的並不是商。

而是天下大計。

他深吸口氣,沉聲道:“草民跟陛下有不同的見解,草民認爲堵不如疏,僅靠嚴防死守是守不住的。”

“因爲利益太大。”

朱元璋臉色一沉,面目不善之色。

夏之白繼續道:“草民知曉陛下對商賈的深惡痛絕,只是陛下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

“商人重利。”

“一旦察覺有利可圖,便會變着法子的鑽空子鑽營賄賂,而且經過上百年時間的醞釀,天下已然有了一股思潮。”

“便是商賈崛起。”

“在此等情況下,再去壓制已無太大實質效果,天下已到了將變要變的時期。”

“草民以爲。”

“獨屬於士人的時代過去了!”

“天下今後當逐漸走向士農工商的時代。”

“農爲根本。“

“工商爲輔,士爲佐。”

“唯有數條道路齊頭並進,大明才能長盛不衰。”

“這是天下大勢!”

夏之白眼若星辰,不卑不亢的說出了自己的心神。

四下皆寂。

所有人都像在看瘋子一樣看着夏之白。

夏之白瘋了。

這是全場所有人的共同想法。

第309章 再行破立之事!第246章 惡向膽邊生!第272章 食鹽出海?!第77章 有的人身子站着,心卻還跪着!(求訂閱)第224章 天下從不是非黑即白的!第238章 我是在救你們的命!第218章 重建華夏雄風!第6章 與南方士人的賭約!370.第370章 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第89章 大衆的,纔是天下的!(求訂閱)137.第137章 望帝春心託杜鵑!(第二更)391.第391章 戲曲‘大帥來了’!152.第152章 朱棣的怒火!(第二更)398.第398章 夏之白是個禍害啊!第213章 對腳下的土地保持應有的尊重跟敬畏!第326章 銳氣沒了無所謂,心氣沒了會死!第14章 當街摔死!338.第338章 朱標的抱怨!第108章 夏之白若不死,必震古爍今!(第三更)第262章 桃紅映日,垂楊拂堤!第93章 師夷長技以利華!(求訂閱)211.第209章 雙贏不好嗎?(第二更)197.第196章 父皇,兒臣累了!第239章 五軍都督府立足朝堂的根本!第4章 既是天策,也是唯一!378.第378章 窮人口袋無餘錢,富人身上滿綾羅!394.第394章 被害妄想症?381.第381章 從戰亂恢復,跨入到和平治世!206.第204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二更)第214章 我就是王法?!第39章 張榜一甲!363.第363章 大明問題就出在官員太少!165.第165章 不妙!(第二更)340.第340章 精神上的監禁!第249章 選人!第312章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第259章 我說大人高見!第68章 草民認爲大明缺人才!第85章 磨去鋒芒的狀元纔是好狀元!第321章 沈溍!第280章 經商得講規矩!183.第183章 讓人守住纔是難點!(第二更)409.第409章 報刊:給有才之人的機會!344.第344章 太師你已有取死之道!第272章 食鹽出海?!396.第396章 湯和回京!140.第140章 本王不善治民!(第二更)第120章 重定天下度量衡!(第一更)412.第412章 千年未有之變局!339.第339章 我大明民哀多於民悅!386.第386章 黨同伐異!170.第170章 勞動改造,重新做人!(第一更)354.第354章 老了,也得替咱出謀劃策!196.第195章 侍講學士方孝孺!第291章 常規不行,那就非常規!第120章 重定天下度量衡!(第一更)第277章 要的是各方勉強都滿意!第329章 《墨學》!!!183.第183章 讓人守住纔是難點!(第二更)390.第390章 糖衣炮彈?!第296章 回京?!337.第337章 兒臣並不輸父皇!399.第399章 做事不能只在嘴上!第319章 一切從簡!第303章 陛下想爲天下留下什麼!第8章 反文!393.第393章 人走茶涼!第2章 南強北弱!(求收藏)第109章 先感受一下爲民吶喊!(第一更)第49章 ,燒開水?是天下的未來?第300章 進殿覲見!126.第126章 商人必須服從政治!(第一更)第35章 大明不能只有南人!第117章 數據是朝廷的另一隻耳目!(求訂閱)第103章 你我道不同!(第一更)344.第344章 太師你已有取死之道!338.第338章 朱標的抱怨!第295章 大明能興旺啊!第116章 百姓要明君,咱就給他明君!(第二更)第123章 咱是不是對地方官員太寬容了?(第一更)364.第364章 容錯!第246章 惡向膽邊生!210.第208章 南方眼下不合適!410.第410章 擔心的是報紙壞了他們事!第217章 百姓只管種地,官員考慮的就多了!368.第368章 謊言不會傷人,真相纔是快刀!133.第133章 我朱棣不通軍事?!第100章 戶部右侍郎郭桓!(第一更)第7章 爛透的士大夫階層!第313章 拔奇夷難,邁德振民?!第29章 出爾反爾!第55章 我的保兒死了!136.第136章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第一更)第304章 餘蔭後輩的智慧!390.第390章 糖衣炮彈?!第64章 你替他選吧!第7章 爛透的士大夫階層!第301章 百姓心中,大誥不值得!第256章 利益得當,政通人和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