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完這封信後,朱瞻基便立刻吩咐了將這封信送去了大明京城。
朱瞻基已經可以預見,當得到這封信的時候滿朝文武該會有多麼震驚,皇帝該有多麼震驚,自己的老爹會多麼高興。
這一夜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到了第二天清早,朱瞻基很早便爬了起來,隨後立刻吩咐將士們,直接開赴進入李朝國都。
將士們很快便聚集了起來,隨後挨個的朝着李朝國都的方向走去。
一共一萬多大軍,就這麼浩浩蕩蕩的進入了李朝國度。
進入李朝國都之前,李朝國都的城門大開,李芳遠帶着數百名官員親自前來迎接大明的軍隊,不僅如此,就連李朝的百姓也都來了,他們排成了長隊,就站在街道的兩旁,迎接着大明的軍隊進城。
這樣的一幕頗爲盛大。
並且李朝的百姓是不懂那些的,他們心裡只知道大明幫他們打敗了倭國,使得倭寇全軍覆沒幫他們報了仇,所以他們心裡對大明由衷的感激。
並且對於大明軍隊進城的這一幕也並沒有產生任何的牴觸。
所以大明軍隊很順利的便進入了李朝國都。
進入李朝國都後,李芳遠吩咐他們禮部的人親自安排將那些將士們都分佈在了各大客棧中。
至於爲什麼要將這麼多將士分佈開來呢?其原因只怕是再簡單不過了,李芳遠只怕也擔憂大明會進攻他們的國都吧。
對於這一件事情,朱瞻基默不作聲,就好像沒有發生一般。
待安頓好了這些將士們之後,中午便會展開一場慶功宴。
而李芳遠則領着朱瞻基,來到了李朝國都的一座宮殿面前。
這座宮殿,曾經是無主之物,可現在因爲朱瞻基和趙王的出現,所以這裡被冠名爲太孫殿。
也就是說李芳遠將這裡送給了太孫殿下。
但是這有用嗎?這對朱瞻基來說饋贈還是太小了。
朱瞻基想要的不僅僅只是這麼方寸之地,他想要的是李朝整個江山啊。
所以朱瞻基並沒有表達出十分的熱情,面對這樣的場景,他只是淡淡一笑,隨後看向李朝君主道:“多謝,你有勞了。”
李朝君主呵呵一笑,隨後道:“等太孫殿下將東西放下之後,我們便去參加慶功宴吧,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現在就等我們到位了。”
朱瞻基點了點頭,隨後在太孫殿內遊玩了一會兒後,便即刻召集將士們,開始一場慶功宴。
這裡同樣也有巨大的校場,現在已經開始埋鍋造飯,炊煙裊裊。
將士們三三兩兩的到達了這座校場後,李芳遠給予了最真誠的發言,同時也對大明表現出了極大的憧憬,以及對朱棣表現出崇拜之色。
總而言之,李芳遠做的是滴水不漏。
看見這樣的一幕,朱瞻基也笑了起來,他的眼睛逐漸眯起,因爲他知道這個李芳遠似乎不好對付啊,哪怕是比起足利義持來,這位李朝君主也不差多少了,並且他比起足利義持可能要更加穩妥。
因爲李芳遠太過清宮,所以朱瞻基不好找機會提點他,讓他將李朝的江山讓出來,所以這一場慶功宴結束之後,大家也都紛紛散場了。
……
皇宮之中。
此時,李芳遠就在他的寢宮之內召見了幾位李朝重要的大臣。
這李朝重要大臣之中,其中不乏儒家文化的文人,也包括了漢人。
待這些大臣紛紛到位後,李芳遠看了一眼身旁的太監隨後擺了擺手道:“你們都出去吧。”
王上已經發話,他們便立刻點頭,隨後迅速退了出去。
帶寢宮的大門被關上,李芳遠的眼神凝視着大門的位置,眼神中陰晴不定。
李芳遠看向他們,隨後凝視着他們道:“你們應該猜到了大明的軍隊,爲何要進入我朝國都了吧。”
那些李朝大臣紛紛面面相覷,他們心中難道沒有數嗎?他們心中比誰都清楚,大明的軍隊爲何要進入李朝國都。
可是他們不敢說出來,也不敢明着說,更不敢當着李朝君主的面說出來,因爲這其中涉及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哪怕他們心中很明白也不敢當着李芳遠的面,說大明想要篡奪他們的江山。
所以這些人精一般的大臣,紛紛拱手。
“王上我們雖然應該進行防備,但也不必要太過防着大明,相信大明是天朝上國應該不會做出這種事情來。”
“是啊,大明國土廣袤,他又豈能瞧得上我們歷朝之地呢?”
“但這件事情不得不防,王上,我們還是需要早做打算啊。”
他們紛紛說着,而這個時候,金原吉也站了出來。
他是頭號外交大臣,所以他的話也有很高的分量。
望着李芳遠,金元吉拱手道:“王上,大明就是居心叵測啊。”
“這個天底下又豈能有免費的午餐呢?大明幫助我們李朝擊潰了倭國,難道他們就無慾無求,什麼都不想要了嗎?”
金元吉說這話時,他的臉上盡是悲憤之色,心中滿是痛惜,因爲他是一個真正愛國的人。
他痛恨爲什麼自己的國家如此弱小痛坑,爲什麼所有的列強都要來進攻他們,謀奪他們李朝的國土?
金元吉抱着悲憤之色,將這些話說出來的時候,也讓李芳遠心中微微一顫。
因爲他知道,金元吉纔是真正愛國的人,他熱愛李朝的這片國土,纔會說出這麼鏗鏘有力的話,纔會不顧及大明的想法。
正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而李芳遠恰恰就是那種喜歡聽逆言的君主。
他望着金元吉,並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等待着金元吉繼續說下去。
金元吉悲憤的望着他們,望着那些大臣,他冷笑連連:“你們都是一羣蛇鼠之輩嗎?都到了國家存亡的時候了,你們竟然還想着明哲保身,不混入這場爭奪嗎?”
“這是國家存亡的時刻,你們吃着國家俸祿,難道不應該爲國家出一份力嗎?”
“若是你們不願意,那我這便將史官喊來,哪怕李朝滅亡也要將你們永遠釘在恥辱柱上,讓未來的李朝百姓好好看看,到底是因爲什麼,我們才亡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