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高瞻遠矚胡季犛

安南,太原鎮。

這座與中原大城太原同名的安南城鎮,原先在安南倒也稱得上繁華,其地礦脈豐富,盛產銅礦、鐵礦等礦藏,屬於安南的兵家必爭之地之一。

畢竟安南佔地不大,盛產鐵礦的地方更是寥寥無幾。而擁有這樣一個盛產鐵礦的地盤,便相當於有了源源不斷的兵器與鎧甲,爭霸也將更加的具有底氣。

阮多方便是因爲覬覦太原鎮的鐵礦資源,所以纔出兵此地,誓要將這座城池納入囊中。

但可惜,他的段位和胡季犛還是差了一籌。雖然很順利的拿下了太原鎮,但他卻無法擊潰接下來趕到的胡氏援軍,最後在太原城下功虧一簣,屁股還沒有坐熱,就將這座安南重鎮復又輸了回去。

“陛下,阮賊已逃至宣光鎮停駐,正在收攏潰兵。王師何不乘勝追擊,將阮賊徹底平滅?”有將領向胡季犛建議道。

“不着急,漢人兵法有云,窮寇莫追。”

“阮賊雖傷筋動骨,但底氣仍存,若是將他逼急了,難保他不會和我們魚死網破。”沙場征戰取得勝利,胡季犛又覺得自己行了,先前在升龍府時諸事不順帶來的惱怒情緒,現在也消散了。

“阮賊已是甕中之鱉,朕料定他此戰之後,必然衆叛親離。與其強自與他一決生死,不如將手上的這根繮繩稍鬆一鬆。好教阮賊及其麾下好生惶恐一段時日。”

“過段日子,自會有人將阮賊頭顱送到朕的掌中。”

胡季犛胸有成竹的說道。

他如此的具有自信,其實也並非全無緣由。阮多方的崛起,一開始是因爲有大明的暗中襄助,到了後來,則是因爲有士族見風使舵,見他胡季犛似乎有玩脫了的局勢,故而便將寶押在了與他胡氏對立的阮多方的身上,妄圖通過站位,爲家族謀取莫大的利益。

若是他胡季犛繼續出兵,擺出一副趕盡殺絕的架勢,這些士族們自忖生存無望,或許會孤注一擲,繼續扶持阮多方,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和胡氏魚死網破。

這些士族們大多底蘊深厚,即便他胡季犛已經稱帝,要肅清這些士族的影響,也是要傷筋動骨的。

與其如此,倒不如鬆一鬆手。

胡氏沒有不顧一切的乘勝追擊,胡季犛相信,那些投靠阮多方的士族們,該是能看得懂他此舉的隱含意思:他胡季犛願意“擡一擡手”,放過他們這些叛逆的士族一馬。要是他們願意重新支持胡氏的話。

當然,些許的投名狀也是要的,比如,爲他胡季犛帶來阮多方的頭顱,以及向胡氏支付數額巨大的代價。

如此一來,他胡氏不止能夠兵不血刃,解決已經勢成困獸的阮氏,還能夠獲得一批價值不菲的利益。

一舉兩得。

“新學果然是個好學問啊。那周王小兒的一句話,說的甚合朕的心意。‘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嗯,朕的這一手謀算,就深得這句話的其中三味。”

胡季犛有些志得意滿的想。

他喚來了他的心腹謀士範巨論,問他道:“大明那邊,可有所異動?”

雖然現在他依然還在和阮多方對峙沙場,但目光,已經轉移到了大明的頭上了。胡季犛覺得自己的眼光忒長遠,仿如一個運籌帷幄的棋手,實在是很有明君之姿。

“大明除了不斷髮來譴責陛下您的檄文,餘者皆沒有異動。”範巨論道。說完,他又憂心忡忡的補了一句,道:“雖是如此,陛下萬萬不可大意。”

“周王朱肅於武曲城下嚇走二殿下,不想殺傷我胡氏主力,定是欲要我胡氏與阮氏兩敗俱傷。既然如此,大明定然是打着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心思。”

“既是如此,大明定是會有所動作的。相比起弱不禁風的阮氏,大明纔會是我大虞的生死大敵。”

“哈哈哈哈,無妨。”胡季犛笑得豪邁,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樣。

“大明確實是想要黃雀在後,然,那周王朱肅定然也沒想到,朕會如此快速的就擊潰了來勢洶洶的阮多方。”

“螳螂捕了蟬之後就飛快掠走,不給黃雀機會,黃雀即便機關算盡,也只有徒自興嘆的份兒。”

“更何況,大明這隻黃雀雖大,卻也有不如我大虞這隻螳螂的地方。”

胡季犛眼眸深邃,運籌帷幄,指點江山。

“大明擴張太甚,許多地方皆是鞭長莫及,爲了消化如此之大的疆域,洪武帝選擇休養生息……已經有數年未動過刀兵。”

“而我大虞,雖然國小,卻是舉國精銳。大明如何能比?除非大明願意抽調北軍精銳,此天時也。”

“我大虞地勢多山,又多暑熱,明軍如若來攻,必定事倍功半,即便來的是精銳的北軍,也一定水土不服。此爲地利;我大虞子民脫離中原華夏已久,自成一國,明人打來便是外敵,此爲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手,我料大明即便打來,也必然寸步難行!”

大明確實是大國,但龐然大物,反應必然也慢。得知他胡季犛三下五除二擊敗了阮多方,大明即便有出手,往來送信,再加上抽調糧草、軍資,等到確實出兵安南,至少也要半年。

而半年時間,足夠他胡季犛徹底滅掉阮多方,而後整肅國內,鞏固統治了。

胡季犛覺得自己的時間差,打的絕妙。

“……陛下神機妙算,臣屬實不及。”範巨論思忖良久,拱手拜服道。原來陛下早已有了謀算,倒是自己杞人憂天了。

胡季犛呵呵笑着,道:“範卿也算的上是眼光長遠,就是多慮了些。”

“大明,有何可怕。給他半年時間,能打下祿州麼!”

祿州,是安南與大明邊境上的一座州城,胡季犛大言不慚,是堅信大明現在不可能已經準備好南下安南。即便南下,也無法湊齊足夠的戰力。

“陛下高瞻遠矚。”範巨論道。陛下說的有道理,即便大明倉促南下,只怕連祿州也打不下來。

第416章 真正的儒家第999章 抵達安南第249章 朱棡鍊鋼第580章 鐵鉉請命第694章 進駐德里第534章 萬戶故事第638章 燕王破陣第1086章 微服出巡第413章 明哲保身劉伯溫第172章 勝負已分!第23章 三國演義第491章 馬皇后勸夫第642章 借刀殺人第437章 寶鈔之弊第226章 本王掐指一算第395章 收復遼東第1140章 佔據城堡第126章 會見第1027章 赴宴第994章 黎氏野心第655章 出海大勢第264章 何謂禽獸第698章 種姓之辯第158章 四大案,誅連者甚重啊!第905章 何爲仁義之師第830章 海上堵截第368章 好大的官威啊第130章 找你借一樣東西第318章 煽動張赫第542章 倭王朝賀第663章 鴻臚寺第494章 織機出世第319章 不願返鄉第646章 馬哈木的決斷第554章 北元權爭第913章 進萬民書第1007章 範淮是誰第882章 西南反跡第299章 大將軍無敵炮?第1051章 盼敵來攻第1134章 身先士卒第107章 論關羽以勸藍玉第854章 合浦南珠第369章 奪權第120章 誰敢攪和,我就殺誰!你可明白了,第812章 天子所怒第484章 殺!殺!殺!第528章 以卵擊石!第98章 論高麗將亂與安南之隙第377章 大明的正統性第752章 立一個不如立三個第23章 三國演義第484章 殺!殺!殺!第527章 兩日破三城!第551章 火器破敵第130章 找你借一樣東西第591章 朱雄英第135章 老朱的手腕第525章 倭國全面戰爭,爆發!第410章 朱老五忽悠宋大儒第148章 開業大吉第746章 孤注一擲第660章 玉米採收第6章 戰報送達,老朱由喜轉驚!第691章 考神降臨第710章 奇異寶刀第514章 少年華夏,其心可用!第135章 老朱的手腕第79章 毛驤!第1054章 敗家子胡蒼第807章 功虧一簣第1085章 釣魚亂黨第181章 彼輩,偷國爾!第629章 烏格齊哈什哈之死第1089章 治國顯學第910章 我們成了仁義之師?第178章 莊中急報第961章 第一口錦盒第379章 商談先殺人第467章 敢參加恩科者,當受萬世唾罵!第722章 當斷則斷第619章 以神制神第667章 僞造國書第996章 宋濂的規勸第680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1149章 決意向前第102章 酒會論道第362章 血戰!第208章 誠王餘孽!第553章 昏國昏君第727章 小勝一場第43章 變革之始第535章 世修降表衍聖公第775章 劍拔弩張第682章 建港寶島第568章 高麗來師第501章 什麼京都,分明就是土村子!第700章 分化之計第745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1015章 範淮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