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平衡之道

第573章 平衡之道

“對了。”朱肅突然想起一事,轉頭對老朱和馬皇后道:“將毛紡技術公佈,還有一樁風險。”

шшш ¸тt kān ¸CΟ

“‘妙雲柕’一次可出數十絲,其可以紡織的,卻並不只有毛線而已。將此技術公佈,非只有毛紡,絲綢行業,想來也會經歷一番動盪。”

“商賈素有重利而輕法度者,若有人爲了多紡絲綢而鋌而走險,改稻爲桑,其損害的卻是我大明本土的根基。我等驅使商賈,卻萬不能爲商賈所謀。朝廷需先想個萬全之法纔好。”

這就是之前朝廷沒有公佈毛紡技術,而將其先行壟斷的理由。一旦將毛紡的織機技術公佈,絲綢行業勢必也會受到影響,江南的那些商人膽大包天,昔年張士誠餘孽猖獗之時,都敢家家戶戶囤糧數萬石,引起蘇鬆糧匱,以囤積居奇……

若是織機普及,生絲原料卻供應不上,難保便不會有人鋌而走險,瞞着朝廷改將農田種桑。

資本主義的萌芽可以讓國家突飛猛進的發展,但資本主義的本質,註定了其一旦猖獗,就會蠶食其他階級的利益。一個真正能經受得住風浪的大國其核心階級必然是工農階級,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其不被他國鉗制,始終穩步向前。因此,朱肅並無意一昧刺激商人資產階級的壯大。

對於商人,幫助他們發展的同時,也必須要始終爲他們套上枷鎖,要保障他們不會蠶食底層百姓們的利益。

而且糧食,始終還是大明最核心的問題。

“咱知道。”老朱見朱肅說的鄭重,也是肅然點頭。“難爲你想的如此妥當。咱會將此事發付內閣,讓他們擬出個可用的條陳來。”

“想要多織絲綢不是不行,但是決不能侵佔農田種桑。咱已經讓稅務司對絲綢徵以重稅,想來也會有一些作用。”

朱肅點頭,絲綢是海上商貿的主要貨物,縱有重稅,也是有利可圖。但徵收重稅,卻足以限制絲綢產業發展。畢竟絲綢的主要市場還是海外,縱使產能上漲,海上商貿的運力跟不上,絲綢也賣不出去。

“既然三個孩子都已各抒己見,天德,咱這裡,也有幾句話要囑託你。”老朱道。徐達忙正襟危坐,做出洗耳恭聽的模樣。只聽老朱開口道:“天德,你即將治理一國,咱如今已當了十數年的皇帝,卻也有些心得教你。”

“草原上情形複雜,終究是蒙人佔了多數。你一個漢人貿然入主,想要立穩腳跟,就必須善用平衡之道。”

“平衡之道?”徐達眼神微動。朱肅也有些驚訝。平衡之道?這不是帝王之術嗎?老朱欲將帝王心術教授徐達不成?

倒也不錯,徐達此後也將秉國一方,確實需要明白一些帝王之術。

“這法子,咱自己本是不屑用的。大明如今要的是萬衆一心,用老五的話來說,就是勁要往一處使。”

“不過你要教化的是異域他鄉,情形又與大明不同。”

“蒙人勢衆,你初往和林,需時刻把持兵權自是不用咱說,這是你操弄慣了的本行。”老朱道。“自還需扶持其他勢力,與蒙人分庭抗禮。”

“老五所說的漢商是一方面,但除了漢商,你也不可盡用蒙人。”

“高麗人、倭人、色目人……各種人等,你可盡數用之。若只倚重蒙人,難保哪一日蒙人勢大,復奪我華夏產業。唯有諸族皆用,你魏公身爲國主,居中調諧,方可高枕無憂。” “老哥哥真是金玉良言。臣謹記。”徐達恭恭敬敬的起身朝老朱行了一禮。老朱忙讓他坐下。徐達坐下後思考了一會兒,須臾問道:“但草原之上,自然多是蒙人。”

“色目人倒還好說……臣又到何處去尋高麗人、倭人,委以重用?”

“這有何難?”老朱高深莫測的一笑。“尋不到,就不會‘換’麼?”

“換?”徐達一怔。

“高麗人、倭人,多久蒙漢學,精擅耕種。蒙人卻多壯健,善征戰,亦可做放牧、開礦、修路之用。”老朱道。“如今,倭國多有大名搜捕本國丁口,賣予商人的。”

“天德你也要去抓捕蒙人賊子,以爲僕役的。何不將一部分蒙人送到瀛洲倭國,與這些倭人僕役交換?蒙人至倭地,可助那些大明徵戰開礦,而倭人到草原,百無所依,唯有倚仗你魏公。”

“若能讓草原之上倭人、高麗人、漢人、蒙人雜居,甚至各種不同部落、族羣的蒙人,亦可分而拔擢。讓他們自去爭鬥,你這個魏公,自然便坐的穩當了。”

朱肅聽明白了,這一點卻連他也未曾想到。用蒙人交換其他種族的人羣入草原,稀釋草原上的蒙人數量。若有蒙人反抗,其他種族的人自然便會站在徐家這邊。甚至於徐家都不需要親自下場,只需居中協調諸族關係,哪一族勢大,就打壓哪一族,就能讓草原上長治久安。

竟然如今草原上蒙人一家獨大,那麼,只需要引入其他種族就是了。

這便是華夏帝王術的精髓,雖只“平衡”二字,細細思之卻是博大精深。

“咱雖說要扶持諸族,但卻需謹記,心胸需得開闊。”見在場其他人都一副若有所得的模樣,老朱繼續補充道:“我華夏既然遣汝往草原開拓進取,汝便需有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予獨愛之如一’的氣量。”

“須知,咱分封你到域外,是要你發揚華夏,要將諸族皆納入我華夏之屬。而不是要你操弄權術、挑撥各族混亂,以穩坐魏公之位。”

“雖要平衡諸族,卻萬萬不可有歧視之心,需興教化、明禮義,將我華夏之學,發揚於世間諸族,教諸族都認同我華夏,從心底裡自認爲我華夏之屬。”

“莫看你徐達如今年事漸高,不能再爲大明徵戰。咱卻還盼着,你徐天德能爲我大明培養出如大唐哥舒翰、契苾何力那般的大將!”

哥舒翰身爲突厥人,卻忠於大唐,爲大唐立下赫赫戰功。至今尚有“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姚”一歌傳世,足見其對華夏之功。契苾何力更是身爲鐵勒大汗,卻爲唐太宗感化,爲大明徵戰四十餘載,一生誓不叛唐。老朱此言,是在寄望徐達能將蒙古也經營成華夏祖地,那麼蒙古人才,亦將統統成爲華夏之屬。

若成此功,其功之高,遠盛如今徐達所身負的戰功矣!

“臣徐達,必不負陛下所望!”徐達慨然以應。

(本章完)

第917章 不知者無畏第947章 人才濟濟戰俘營第34章 專克神童第658章 百密一疏第971章 星火燎原第48章 沐英第451章 朱樉妙計第1138章 馬廄激戰第1136章 孤要他死第734章 大義之名第36章 暴露了!第137章 殿中遭劾第512章 高級兵法第56章 小公爺來訪第896章 說服水東第709章 侵略如火第542章 倭王朝賀第384章 朱老五的詐術第384章 朱老五的詐術第847章 養寇自重第453章 告密第908章 被迫仁義第806章 火攻計第1125章 全軍出擊!第459章 勳貴膺服第366章 倒卷珠簾第327章 納哈出的意圖第715章 前所未見的戰術第1128章 勝勢第967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160章 朱肅的經濟之道第872章 欲建新城第586章 船隊出發第931章 貴州建制第805章 鐵索連環第1008章 在下範淮第646章 馬哈木的決斷第242章 誠王死士第1011章 黎氏入甕第269章 得不償失第1029章 都中有叛逆第565章 瓦剌第1039章 生死時速第77章 暴怒!第377章 大明的正統性第666章 解縉劃策第1135章 城牆血戰第857章 賣珠第849章 廉州情況第118章 黑衣僧第952章 唱戲也有尊嚴第339章 我乃燕王朱棣(下)第783章 西夷作亂第157章 突如其來的相親第496章 新式火器,問世!第492章 馮勝的謀算第931章 貴州建制第64章 真仙第536章 重興百家第766章 混入其中第632章 哈密圍城第791章 挾持第106章 勸解藍玉第169章 軍演定勝負第188章 狼狽爲奸第785章 西夷的窘境第118章 黑衣僧第708章 決戰序幕第477章 鐵鉉明志第718章 轉守爲攻第499章 主動出擊,揚我大明之天威第659章 堵不如疏第807章 功虧一簣第358章 千騎破萬敵第401章 越權擅爲之罪第885章 劍拔弩張第1060章 屠人滿門第397章 回京第389章 老子有援兵!第769章 人口買賣第791章 挾持第860章 賣珠之策第883章 毀於一旦第835章 叛而又叛第321章 登岸第875章 水東宋氏第768章 吃瓜吃到自己家第563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我大明之第499章 主動出擊,揚我大明之天威第296章 凌亂的tengyuan第899章 不讓鬚眉第82章 柳樹皮第507章 本王沒想到世間有如此矮小之人第326章 一千攆一萬第805章 鐵索連環第967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425章 請三位歸天第308章 出海剿倭第840章 潛在危機第445章 殿下可知未來諸事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