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疑心呂本

從卷宗上看,呂本的經歷絲毫沒有不妥。

呂本原任左司郎中,行事謹小慎微,頗有政績。本可拔擢爲一戶主事,卻因種種原因,移往山東任鹽運都轉運使。

其在山東任上兢兢業業,薄有微功。又因朝廷組建寶鈔提舉司與大明銀行,抽調了不少戶部官員,因此調呂本回朝入戶部任職。

其人對新學舊學之爭,並無明顯偏向,爲官也算正派,不貪不佔,不羣不黨。不過他終究是聖人門徒,回京赴任途中經過衍聖公門第,前往拜會一二也屬無可厚非,且還更顯得他光明磊落。若是故意過門不入,反倒是趨炎附勢了。

這樣一位可稱賢良的好官,朱肅之所以會關注到他,還是因爲其在原先歷史上的那層關係。歷史上朱雄英出事後,從結果上看,得利最大的便是朱允炆與其母家呂氏。而呂本在歷史上,便是朱允炆的親外祖,太子側妃呂氏的生身父親。

不論歷史上朱雄英出事是否有呂本插手,只說這一次,朱雄英再度險些夭折,而卷宗之中竟又出現了呂本的名字……單是這點,就由不得朱肅不新生疑竇。

只是,這個時間線的朱標並未娶呂氏爲側妃。縱使冒險害了朱雄英,於呂家又有何好處?莫非真是巧合?

“娘,關於這呂本平日所爲,您可有記得什麼不?”朱肅思來想去,也沒覺得呂本有什麼動機,便隨口詢問馬皇后道。

“娘一個內廷婦人,又不幹政,留意一個外朝朝官做什麼?”馬皇后笑道。“也就是前些年準備給標兒納側室的時候,險些取中了他女兒呂氏。”

“後來你也知道了,你將後世的那些事兒告訴了你爹,你爹因氣憤那個叫朱允炆的孩子,便斷了給你大哥納側室的念頭。連帶着對這呂本也看不過眼起來,原也算是個懂分寸的朝官,也沒犯什麼事,生生給外放去山東運鹽去了。”

朱肅哦了一聲,突然想起自己在昔日與平陽三老辯論時也曾見過呂本。印象裡是一個面貌和善的中年人,模樣不甚起眼,時常給新學和舊學官員做和事佬。有了這印象,心中的疑慮又稍稍減了幾分,接着問道:“那娘可知曉,那呂氏如今嫁了誰人?”

“這倒是未有所聞,想是未嫁。呂本昔日在建國之前便投了你父,算起來也是從龍舊臣。若真與人姻親,該是會往宮中遞一份喜帖纔是。”馬皇后道。她的記性極好,昔年未立國時,還曾幫着出征的老朱安撫後方,呂家若有帖子文書送來,她斷是不會不知道的。

“那時呂氏年紀也輕,才十二三年齡。後來你不是倡導女子十八再嫁人生養,朝中如今風氣早已不似往年,多有勳貴官宦人家擔憂早嫁害了女兒性命,因而讓女兒晚嫁的。”

“這般算來,如今這呂氏尚不過二十,呂家亦是官宦人家,便是仍未嫁人,也沒什麼稀奇。”

“還沒嫁人?”朱肅的眉頭再度皺了起來。他一面思考着,一面微曲着手指,輕敲着手中的卷宗。馬皇后也不打擾,只靜靜的看着這個正爲兄長嫡子安危盡心盡力的幼子。朱肅忽而想到了什麼,回頭道:“會不會……會不會呂氏仍想着要做太子側妃,甚至還想着日後扶自己的子嗣坐皇位?故而他們藉着孔家散播天花的機會,因勢利導,將禍事引到了雄英的頭上?” 聽到朱肅如此荒謬的猜測,馬皇后不由失笑:“你啊你,還真是想的魔怔了。先不說什麼扶自己子嗣坐皇位……她呂氏如今可連我朱家的門都未入,尚未入門就想着謀害嫡子?這謀劃也未免太遠了些。”

朱肅有些泄氣的放下了卷宗。其實他也覺得這個猜測確實有些扯淡。即便呂家真因爲險些入選側妃而有了非分之想,那麼他們如今最迫切的難題,也應該是如何重新被選爲側妃。其間,還要能確保鬥倒常氏,確保生下嫡子,確保能上位正妃……中間相隔的步驟實在太多了,相較起來,謀算朱雄英在現階段,壓根無法獲得任何的好處。

殺害太孫要冒的風險太大了,爲了一個暫時還沒有影子的好處,去冒這樣的風險,無論怎麼想都不值當。

“你啊,只因知道那些不爲人知的後世記載,便對呂家產生了懷疑……卻未想過如今的呂家還不是皇親國戚,也並無禍亂朝綱之舉……單憑心中臆測便欲加之罪,那豈不成了莫須有?”馬皇后勸誡朱肅道。

“便是想肅清危險,也該循序漸進,斷不可殃及無辜。這世間諸事,本不就該是按部就班?哪有憑這臆測就能直接尋到關鍵,一蹴而就的。若是犯了心急的毛病,走了邪道,日後必是要遭反噬的。”

“您說的是。”朱肅並未辯駁,他知道馬皇后的勸誡十分有道理。只是心中的那一點違和的疑慮,仍舊是揮之不去。

“一蹴而就……嗎。”

……

在馬皇后的特意勸誡之下,老朱終究沒有對與孔希學聯絡過的所有人全都大開殺戒。不過其實這些人也早已處理了大半,他們大都與孔希學有過聯絡,是隱藏在朝中的舊學官僚。

這些人多是元庭舊屬,在空印案後僥倖存得性命,大都謹小慎微。這一次受孔希學煽動,以爲是扳倒新學的最好時機,故而大都站出來背水一戰。卻未想到朱肅與戴思恭竟治好了天花,將他們最大的仰仗消滅於無形。最終被暴怒的老朱一網打盡。

歷史上的老朱拔除這些毒瘤之後,因文人牽連甚廣,論起來不是師生就是同年,治國又離不開文人,並無其他能替補犯官所留下的空缺的法子。因此雖是殺了一茬又一茬,肅貪等效果卻收效甚微,其活着時候還好,待其一死大明文人復又奢靡貪污、排擠武人。甚至由於天下的喉舌都掌握在這些文人手中,文人們又彼此兔死狐悲,到得最後,一心要給大明天下殺出一片清明世界的老朱,竟被文人們暗自冠上了暴君之名。

而現下不會了,在誅滅了頑固的朝中舊學勢力之後,朱標的科舉改制已是勢不可擋。那些舊官僚所空缺出來的位置,註定會有行事更爲騰勃、志向更爲遠大的新學文士填補。大明的朝堂,很快煥然一新。

第760章 太子難斷家務事第43章 變革之始第261章 各懷鬼胎第698章 種姓之辯第287章 天下第一猛將,張定邊!第354章 突進!大明之軍!第708章 決戰序幕第692章 先人故智第1043章 胡氏篡國第72章 落水第1093章 科舉異動第564章 破金帳,擒元主!第1153章 敗家將軍第843章 改土歸流第317章 姚廣孝的囑咐第485章 大明最爲缺乏的資源第538章 東施效顰第938章 太孫監軍第327章 納哈出的意圖第223章 重開絲路第629章 烏格齊哈什哈之死第477章 鐵鉉明志第953章 反思第466章 開恩科,取稅吏!第399章 敢情你們只想對付我一個?第621章 華夏神與土著神(中)第883章 毀於一旦第930章 事後處置第358章 千騎破萬敵第296章 凌亂的tengyuan第581章 老朱賜字第647章 也速迭兒的結局第560章 突襲元都第365章 鞏昌候的覺悟第299章 大將軍無敵炮?第240章 除夕血夜第603章 疑心呂本第720章 守候時機第311章 大明,還要更加強大才行啊第644章 內亂第43章 變革之始第575章 拿捏高麗第547章 繁榮昌盛!第345章 華夏子民纔有飯吃第393章 徐達的動向第448章 戶部安敢如此欺朕!第748章 帖木兒之死第618章 金山堡第573章 平衡之道第163章 高麗學子第259章 戰前安排第1032章 掀起大案第683章 高山族第186章 殿下爲何自殘?第65章 仙人捉鬼第779章 冥頑不靈第48章 沐英第606章 奇貨可居第623章 化夷爲夏第384章 朱老五的詐術第366章 倒卷珠簾第9章 老朱勿憂,傅友德會出手第627章 曼古歹戰術第960章 新軍制功成第599章 大開殺戒第890章 狼子野心第776章 談判第1044章 安南事變第635章 能將幾何第310章 畜生!唯恨不能盡數殺之!第821章 放火燒山第355章 張定邊的消息第830章 海上堵截第717章 燕王死戰第506章 給大明當狗,前途遠大!第920章 取死之道第386章 空手套中兩隻狼第66章 惱羞成怒第908章 被迫仁義第367章 張定邊的心思第777章 放手一搏第44章 朱棣夜訪第823章 出井猛虎第882章 西南反跡第682章 建港寶島第737章 顛倒黑白之計第1093章 科舉異動第959章 暗流第925章 跪下第367章 張定邊的心思第890章 狼子野心第275章 談心朱棣第880章 雌鳳隕第1133章 意欲攀城第9章 老朱勿憂,傅友德會出手第172章 勝負已分!第850章 土司若魚第341章 趁機海運第780章 天威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