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廉州情況

www ▪Tтkǎ n ▪C○ 第849章 廉州情況

朱肅聽着汪大賓賣力的介紹廉州景緻,面上只是微微笑着,不可置否。

雖然看似在四處賞玩,尋求景緻,但什麼廉山時雨,泮池夜月,朱肅壓根全無一點興致。

他看這廉山,是在想着能不能依山吃山,靠着資源優勢打開廉州局面,從而掌握各方土司。

憑心而論,在廉州城裡這一路走來,朱肅的心情實在是太沉重了。

廉州城很疲敝,非常疲敝。城中常駐居民粗略估算,只怕僅有數千。雖是一府府治所在,然此城中,卻是商貿凋敝,少有人煙,府衙的大門,甚至都生了蛛網。要不是兩位國公一位王爺駐蹕,朱肅甚至懷疑,這府衙都要直接棄置荒廢了。

府衙荒廢,說明什麼?說明百姓黔首,就連日常的糾紛摩擦,也不來找官府告狀了……

土司們各居其地,其地之中,自有安居交易之所,斷罪評判之人,用不着你廉州府衙。廉州官府,自然日漸凋敝。大明府治,形同虛設。朝廷威信,已然無存。

廉州土司尚屬服從,也不像思州、雲南那般,三天兩頭就要出一羣土蠻叛逆,是以朱肅本以爲廉州之地的問題,該是比較淺薄些的。沒想到淺薄些的問題也這麼嚴峻。

可不是麼?一州知州,四品大員,本該是官威隆重,日理萬機的。可面前這一位汪知州,非但客串個導遊,客串的津津有味,甚至還對廉州各地的景緻如數家珍,也不知閒來遊覽過幾遍了……這足以說明他這個知州,在廉州府也是可有可無。知州官都可有可無,還不足以說明問題之嚴重麼?

“汪大人。”朱肅打斷了正滔滔不絕,向他介紹‘廉山時雨’的汪大賓,道:“廉州景緻,改日自當親自體會。只是有一事,本王卻是好奇的緊。”

“方纔,你我也算是粗淺走了一遍這廉州城了……爲何這一州州府,盡是如此凋敝?這廉州也算是古城了,百姓竟是如此之少嗎?”

汪大賓一愕,繼而眼中倒也露出了一抹黯然。“殿下,咱這個四品州官若硬說自己知了一州,那是在往自己老臉上貼金……這廉州哪有一州府該有的氣象?嚴格說來,倒是連江南一鎮一鄉也不如。要麼,陛下也不會將這廉州府立而復撤、撤而復立了。”

“這廉州,實乃我中國窮處。其俗有四民,一曰客戶、二曰東人、三曰俚人,四曰蛋戶。”

“所謂客戶,居城郭,解漢音,多爲商賈之輩;東人者,雜處鄉村,解閩語,多以耕種爲業;俚人者,則深居遠村,不解漢語,惟耕墾爲活;而疍戶,則是舟居穴處,僅同水族,亦解漢音,多伴海採珠爲生。”

“廉州城中,多爲異地而來,行商坐賈之客戶,此類人本就不多,前元戰亂,海貿凋敝,此類人就更少了。之後朝廷又廣開海禁,廉州城中,多有商賈拖家帶口,隨故鄉的大商人闖海搏前路去。至於東人……”

既然朱肅問及,汪大賓便開口,對朱肅將這廉州府中的人口構成娓娓道來,站在此處說說話,倒也正好讓他歇歇腳。

朱肅聽得全神貫注,這汪大賓倒也不全是泥胎木塑的知府,舉孝廉後能一路爬至四品之位,其人果然還是有些能力的。聽他所言,朱肅對這廉州城的境況瞭解又上了一個臺階。

這廉州城中,多有少民土司,他們分佈於府城之外,或刀耕火種、或採珠捕魚爲業。這些人壘堡結寨,名義上臣服於大明,然其數百年來皆是自給自足、不知山外日月的。 此外,便是外地而來的商賈,以及自秦漢開始,遷徙而來亦或是“發配嶺南”而來的漢人後裔。商賈自不必說,多定居城中,勢力最爲薄弱,且此地商貿不昌,他們意欲行商,也是往各家村寨去收取山貨、海珠,販往他地,甚少在城中經營。至於在此紮根的客家漢人後裔,也是多有村寨,結寨自保,已有百年曆史,輕易也不與外界交流的。

雖然他們也是漢人,但他們有自己的土司官。這些人對大明能有多少歸屬感,這還真不好說。

這些各族土司,對大明,算是甚爲順服。但對朝廷有多恭謹,倒是也談不上。不過是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罷了。

“汪大人,這廉州之凋敝,自古便是如此麼?”朱肅問道。

“回殿下,那倒也不盡然。”汪大賓笑呵呵的,許是問到了他熟知之處,他對答如流,臉上方纔的那幾分拘謹諂媚,此刻也是蕩然不存。

“此處漢時名曰合浦,以珠聞名。故唐太宗爲廉州立府,也是因此地頗爲繁盛,合該升爲府治。至宋時東坡先生到廉州時,廉州城內商鋪百家,居民千戶,勝景見於史冊,當時還爲廉州城加蓋了磚牆。”

“只是因前宋闇弱,四面受敵,廉、欽二州亦時常陷於敵國交趾之手,漢民漸趨離去。後前元肆掠華夏,我漢人形同豬狗,這廉州便更形荒廢了。”

“如今我大明立國,陛下神武英睿,假以時日,廉州也必能遠勝唐宋之時,復爲我嶺南一壁。”汪大賓朝着東北應天方向拱拱手道。

朱肅自動忽略了汪大賓最後的阿諛之辭,仔細咀嚼着他口中廉州城昔日的記載。

看來,要想盤活此地,還是要着落在一個“利”字之上才行。

……

回府暫歇之後,朱肅將自己的想法,說予了此行的智囊解縉,依他所想,或許可以發動南洋諸商,在廉州城中建立港口商市。

廉州府的問題,在於諸多石堡村寨,各成一圍,相互之間一盤散沙,毫無交涉可言,連帶着廉州城這處州治所在,也成了虛設。

若是能讓南洋諸商在廉州建港,以商利爲媒,或能使得廉州諸寨土司匯聚城中。既在城中,城裡的官府自然便有作用了,自然而然便可使得整個廉州連成一片。

到時,朝廷地位威勢自成。日後,自可慢慢蠶食土司權力,設置流官。

第876章 居中漁利第867章 不教而誅第137章 殿中遭劾第687章 火力優勢學說第242章 誠王死士第159章 奉旨泡妞?第649章 英雄歸國第6章 戰報送達,老朱由喜轉驚!第402章 仗義執言茹太素第1013章 雞湯大師朱肅第1040章 驅狗咬狗第43章 變革之始第353章 乃兒不花的不詳預感第863章 廉州暴亂第712章 五千圍三萬第867章 不教而誅第741章 偉大的傳統第825章 談判第871章 貴地諸官第532章 時代變了,將軍閣下第110章 城外皇莊第36章 暴露了!第1155章 附庸於我第812章 天子所怒第913章 進萬民書第471章 百姓自會選擇第258章 朱棣的分析第710章 奇異寶刀第189章 潑天大案!第848章 駐足廉州第1061章 天兵來了第61章 休養生息,亦或是開拓進取?第410章 朱老五忽悠宋大儒第119章 魚躍化龍?第83章 上架感言第510章 本王告訴你,我大明天下無敵第530章 目標,平安京!第534章 萬戶故事第743章 突圍失敗第915章 仁義之君第161章 莊中變化第36章 暴露了!第774章 朱標出手第363章 火力不足恐懼症第1123章 背城一戰第731章 最終決戰第484章 殺!殺!殺!第703章 山坳屠殺第576章 李善長的降維打擊第367章 張定邊的心思第562章 朱棣奔襲第513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喜不喜歡?第155章 與姚廣孝的談話第73章 朱肅昏迷第229章 御前奏對第440章 李善長的野心第154章 送上門的冤大頭第531章 攻擊京都第409章 宋濂問罪第320章 風暴!第541章 窮兵黷武,禍國殃民第620章 華夏神與土著神(上)第607章 敲打第790章 地圓說第148章 開業大吉第483章 朱棣公審第821章 放火燒山第819章 事有蹊蹺第787章 黑吃黑第566章 蒙古大汗!第939章 雄英北往第374章 張赫歸來第1093章 科舉異動第446章 劉伯溫懇切問未來,朱老五口吟燒餅第151章 無知果然是原罪第699章 新種姓:須彌第905章 何爲仁義之師第793章 將門虎子李景隆第811章 趕盡殺絕第73章 朱肅昏迷第429章 李善長:臣有良法,可解國庫之困第967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901章 禮部小官黃子澄第188章 狼狽爲奸第462章 鄧愈釋疑第1139章 起心動念第979章 進退兩難第507章 本王沒想到世間有如此矮小之人第526章 倭人們,藍玉爺爺來了第882章 西南反跡第697章 杖責立威第1039章 生死時速第537章 萬壽節第1107章 移風易俗第550章 北元狼煙第365章 鞏昌候的覺悟第770章 沈森第715章 前所未見的戰術第754章 天一教第30章 請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