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韃靼

第940章 韃靼

於是整個冬日,朱肅都往來於春和殿與自家府上,一面和朱標、老朱參贊監軍改革以及安南情報諸事,一面,將自己肚子裡有關政委文宣的那一點知識,全都事無鉅細的教導給了朱雄英。

另外,他也開始爲朱雄英物色幫手,襄助他妥善完成這一次的“監軍”事宜。方孝孺、解縉二人是必不可少的。此去大寧,在軍中推廣附和大明主旋律的話本、戲曲,是朱雄英嘗試改革監軍軍制的最主要破局點之一。方孝孺和解縉兩人都是才子,先前又曾主導過“捧殺”武勳的輿論作戰,這兩個筆桿子到了大寧,就是爲朱雄英編寫話本、戲曲的左膀右臂。

朱肅原本最矚意的人選,該是撰寫出三國的羅貫中羅老爺子。奈何老爺子而今已過七十,再一路奔波去了塞外,指不定就要埋骨異鄉……因此也只好讓方孝孺與解縉二人隨行。

好在方孝孺與解縉二人倒是甘之如飴,並未覺得讓他們去北面當個寫話本的先生,是什麼辱沒之舉。一則,這幾年新學昌盛,“經世致用”的思想已經慢慢影響了新一代的讀書人,寫話本開啓民智、在報紙中發表文章,已經不再被文人們視爲娛樂他人的下九流。

二則,朱雄英乃大明太孫,其承天之運,受朱元璋、朱標父子重視,幾乎已是板上釘釘的大明第三代君王。能伴隨他走這一遭,安知日後會不會有什麼更大的造化?

另一方面,爲了使得朱雄英此行順遂,朱肅給了這位大侄子三個傷上了鎖的錦盒。

“雄英,你要記住。”朱肅將三把鑰匙交到了朱雄英的手上,對他鄭重其事的說道。“爲叔已將大體該如何造勢的方法,告知於你。你此行北上,只需按部就班,監軍之事當可無虞。”

“但,韃靼部雖然不甚強大,卻終究也是打仗,或有意外發生。”

“若是無有意外,則自無礙。可若是有了意外,軍中軍心浮動,亦或者你遭遇了危險。”

“你便根據時局,依爲叔今日之囑,打開相應錦盒……”說着,朱肅將每個錦盒所對應的情況一一告知。

朱雄英細細聽着,確信自己聽得沒有差池,這才鄭重的點了點頭。對朱肅道:“叔父放心,侄兒一定漂漂亮亮的做成此事,不使父親、叔父蒙羞!”

朱肅從他還在孃親腹中之時,就對他極爲愛護,除了皇爺爺與皇奶奶,是最爲擔心他的身體是否康健之人。而且這位叔父與其他人都不相同,總能天馬行空,帶着他做各種不一樣的趣事,又能教給他許多道理……從個人感情上來說,朱雄英對朱肅的親近甚至要勝過親生父親朱標,看向朱肅的眼中也滿是濡慕。

“身爲大明太孫,該是不爲我大明蒙羞纔是。”朱肅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隨後又想起了什麼,對他道:“對了,你記住,你此去軍中,擔任的是監軍之職。”

“萬不可插手軍務,也不可影響軍中決斷……更不可以以爲有趣,想着去和本雅失裡部沙場對壘……聽清了麼?”

此話一出,本來還一副乖巧聽話模樣的太孫殿下,神情竟是肉眼可見的垮了下來。他有些不情願的狡辯道:“五叔,侄兒都十七歲了。” “二叔四叔五叔你們,在侄兒這個年紀的時候,都已經在蘇州和誠王餘孽打了一仗了……甚至還出海剿倭,北上收遼。”

“怎麼到了侄兒這,連和區區的蒙元殘部過過手兒,您都不讓了?”

朱雄英平日裡在親爹面前乖巧端方的緊,朱肅卻知道,其實這大侄子私底下就是隻皮猴兒。朱標性格文質彬彬,朱雄英的本性卻有些像朱棣小時那般是個混世魔王。而今隨口一說,這猴崽子竟然還當真是打着要北上和韃靼打仗的主意,朱肅不由得白眼一番,而後更加鄭重道:

“正是因爲我和伱的二叔四叔他們都上過戰場,所以才知道,戰場之上,刀槍無眼,絕不是匹夫鬥狠逞能的地方。”

“那些韃虜,可不會因爲你是太孫而手下留情。反而,正因爲你是太孫,他們深知,若是擒住了你,會爲他們謀得多大的好處。”

“即便你當真有名將之姿,干涉軍務,運籌帷幄,能小勝韃靼幾場……但只要有一個馬失前蹄,你要有一個萬一,於我大明而言,就是極大的禍事。”

“爲護你安泰,常家兄弟必竭盡全力。若是因你胡作非爲出了事,縱然前方是刀山火海,他們也必定會爲你去趟……屆時,還不知要有多少好男兒爲你埋骨沙場,朝廷要爲你付出多少代價。”

“軍國大事,不是兒戲,也不是給你去試錯的……萬萬不能干涉軍務,縱然你是太孫,遇到行軍打仗之事,也要以主帥軍令爲先,這是監軍之責,斷然不能違背,知道了嗎?”

“……是,叔父,侄兒知道了。”朱雄英有些失望,但還是點了點頭,表示聽進去了朱肅所言。他雖然也向往領兵作戰,但也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是兒戲,若是因爲自己,使得大明的大好局面有所反覆,這也是他所絕對無法接受的。

除了朱肅,老朱、朱標,都分別將朱雄英喚去,好生囑咐了一番。而後,於年後冰雪消融之時,朱雄英帶着方孝孺、解縉及一衆新學子弟,還有老朱給他安排的護衛人馬,離開了帝京應天,開始坐大船沿海路北上。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海上行船,以及又半月的一路跋涉,於三月的最後一日,皇太孫朱雄英,抵達了大寧都司的大寧城。

大寧都司,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爲一大鎮。下轄二十二衛三千戶所。山陽萬戶,亦即如今的朵顏三衛,亦在大寧都司的管轄範圍。在歷史上這裡是寧王朱權的封藩所在,朱權有甲兵八萬,革車六千,此時的大寧兵力亦相差不遠。但如今老朱已經絕了在本土國境內封藩之念,因此大寧都司,此時是由朝廷中央直轄。

派駐此地鎮守的大將,便是鄭國公常茂,以及其弟常升二人。

第506章 給大明當狗,前途遠大!第752章 立一個不如立三個第7章 朝堂激盪第425章 請三位歸天第741章 偉大的傳統第89章 朱祁鎮叫門,太爺爺捱打第131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222章 鴻門宴第467章 敢參加恩科者,當受萬世唾罵!第112章 就莊第386章 空手套中兩隻狼第1152章 英勇戰艦第239章 亂事將起第139章 咱其實,遇見過仙人第789章 白蓮出海第980章 騎牆第432章 沐英歸來第781章 順藤摸瓜第484章 殺!殺!殺!第401章 越權擅爲之罪第16章 我真的是穿越者第843章 改土歸流第689章 取道印度第1096章 開民智第266章 鐵騎突出!第255章 倭寇!!第634章 朱棣的膽略第1036章 妥協第601章 孔家,九族勿論第38章 沒想到濃眉大眼的標兒,竟然第887章 小事化大第945章 戲子難尋第807章 功虧一簣第630章 以彼之道第420章 棲霞文會第458章 愣頭青藍玉第140章 茹太素,你找死!第787章 黑吃黑第386章 空手套中兩隻狼第1095章 南北榜案第158章 四大案,誅連者甚重啊!第868章 滅門!第473章 你竟然是鐵鉉!第899章 不讓鬚眉第828章 天兵第1097章 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基石第756章 戰後安置第1044章 安南事變第794章 聲東擊西第730章 五勝五敗第519章 天賜良機第346章 高貴與低賤第860章 賣珠之策第300章 天朝武器,恐怖如斯第1057章 威嚇第569章 威化島回軍第202章 抄書遇到正主了!第170章 讓你看看什麼叫做後臺第464章 李善長倒戈第1137章 睿智的約翰第338章 我乃燕王朱棣(上)第470章 百姓出題,考較學識第516章 幕府中的黑衣僧第1005章 洪武妙策第463章 李善長之殤第542章 倭王朝賀第390章 徐達真的來了?第501章 什麼京都,分明就是土村子!第494章 織機出世第838章 榮耀背後第429章 李善長:臣有良法,可解國庫之困第217章 見其生,則不忍見其死第1106章 何爲法統第352章 牽住元軍的鼻子第1038章 收網第620章 華夏神與土著神(上)第689章 取道印度第863章 廉州暴亂第631章 朱棣與妖僧第514章 少年華夏,其心可用!第547章 繁榮昌盛!第644章 內亂第867章 不教而誅第893章 朱肅入質第1028章 商賈們的野心第726章 喪膽的馬黑麻第477章 鐵鉉明志第382章 瓦剌的劫匪心性第928章 我敢殺你第370章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第401章 越權擅爲之罪第190章 抱歉了恩相,我是臥底第406章 奉旨挖儒第253章 攻心爲上第369章 奪權第649章 英雄歸國第349章 元軍攻城第67章 朱鐵柱第1150章 抵達歐陸第556章 徐達!直取元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