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會結束後,劉大夏便被抓去刑部審查,陳策不太關心這些事,劉大夏最終會被如何判,判什麼罪,朝廷自有公斷。
陳策更關心此次下西洋的人選。
回到府邸後,陳策便坐在書房內,認真的觀看着當年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以及航海史料。
三寶太監下西洋的過程真不簡單,第一次就在麻喏八歇國經歷該國的東西二王戰爭,鄭和船隊被誤擊,幸好鄭和擊敗了他們,非但如此,在航海時還遇到了海盜陳祖義,鄭和亦生擒了對方。
第二次前往印度洋,途徑占城、暹羅、爪哇和蘇門答剌北部,然後再一次駛往印度洋,以柯枝和古裡爲目的地。這次航行相對比較安全,並未遇到太多危險。
第三次規模更大,整個船隊兩萬七千多人,四十八艘戰艦,途徑使占城,賓童龍,真臘,暹羅,假裡馬丁,交闌山,爪哇……東西竺,龍牙迦邈,淡洋,蘇門答剌,花面,龍涎嶼……竹步,木骨都束,蘇祿。在過錫蘭山的時候,船隊被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伏擊,最後鄭和大勝。
每一次下西洋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兩三萬的隊伍,四五十艘戰艦,這樣的隊伍,足以覆滅許多海島國的一個國家,每一次下西洋,都是對沿海海島國的震懾,讓他們真真實實的感受到了大明的強大。
難怪在明朝的時候,西夷會對大明畏之如虎,這樣的船隊在他們家門口路過,在這個時候,他們連組織一艘像樣的戰艦都費勁,看到明朝這些龐然大物的建築船隻和科技武器,怎能不望而生畏?
看着這些史料和航線,陳策不免開始暢想,此次下西洋後,能否帶回來一些與衆不同的東西。
比如一些海外的農作物等等。
當然,這些都是順帶的事,至於這次下西洋的人選,陳策也需要細細考量。
他打算讓洪鐘牽頭出海,洪鐘有一定的軍事實戰經驗,又是都察院的高層,威信是有的。
最爲主要的,這次劉大夏被羈押,朝廷那些人難免會想着他陳策是爲了推洪鐘上位,如此情況下,洪鐘真從右副都御史升到了右都御史,不免在這個位置上坐不穩。
但要是航海立功,再被升遷,才能安穩的坐在右都御史的高位上。
除了洪鐘,陳策還需要安排自己人下海,去搜索海外的一些農作物,收集回大明種植。
大明現在糧食單一,雖然倭島也在種植農作物以供應內地的不時之需,但萬一出現天災人禍糧食短缺,其他農作物進入大明本土栽培,則更有保障。
楊玉振!
陳策忽然想到了這個傢伙,他今年的鄉試又一次落榜,連續考了兩次舉人,都名落孫山,依舊是個秀才起步,前途渺茫。
看在‘父子’情份上,陳策還是決定推他一把,給他未來做個保障。
“來人,去將楊玉振給叫來。”
陳策對外吩咐後,便一個人繼續坐在書房內思考。
十月尾巴,北平一片蕭瑟,天氣寒冷,小雪撲簌落下,楊玉振裹着雪花來到陳策的宅院,踏步進書房後,拍了拍身上的雪花,問陳策道:“義父哇,你叫我來幹啥?不會又要讓我扮你吧?”
陳策搖頭道:“不是,讓你下海。”
我丟?
楊玉振驚恐的道:“下海,下海乾啥?京師哪有大海?”
陳策道:“跟着大明艦隊一同下西洋去。”
楊玉振哈哈笑道:“我瘋了麼?好好的京師我不待着,下西洋幹啥?”
“再說了,我現在可幫你掌着福利院呢,我走了福利院咋辦?”
陳策搖頭道:“福利院有人會替你接手,你不用考慮這些。”
楊玉振哭喪着臉道:“義父哇,你不能害我呀,想我對你也是忠心耿耿,你這讓我下西洋,那不是尋死麼?”
“誰知道海上會面臨什麼危險,我就不去了吧。”
陳策想了想,對楊玉振道:“玉振,我不能護着你太久了,你性子張揚,日後我若不在了,你未來該怎麼辦?從西洋回來,便能有一份功績保證你未來平平安安。”
“你真以爲讓你下西洋是在害你?不是的,很多人想去都未必有機會。”
“成了,你自己考慮考慮吧,若是不去我也不強求,我再找別人。”
“回去吧。”
楊玉振噢了一聲,道:“好吧。”
……
回去的路上,楊玉振一直在思考陳策的話,他知道陳策不會害自己。
就好比當初陳策建議唐寅他們去西南一樣,當初文徵明和徐禎卿其實也有機會的,陳策推舉他們去過。
可他們拒絕了,後來呢?
文徵明和徐禎卿再想去西南都沒有機會了。
而且陳策也沒說錯,現在楊玉振看起來活的滋潤,那是因爲他一直活在陳策的庇佑之下,一旦陳策真不在人世了,誰還能認得他楊玉振?
和唐寅他們不同,他們都是陳策的學生,而且自身也很爭氣,很有出息,旁人也不敢惹他們。
可他呢?在陳策的庇佑下,他能活得滋潤,可離開了陳策,誰知曉他?別人真想收拾他,那還不是易如反掌?
這次是個機會,一旦從西洋回來,無疑就是光宗耀祖的事,而且陳策讓自己下西洋,一定是有目的的,絕不會讓自己充當個閒散人員下海。
萬一,萬一再立了功勳回來呢?
楊玉振想入非非,回到家中,便咬牙和自己爹孃商議此事,作爲楊家的獨子,楊氏二老聽聞楊玉振要下西洋,二老極力反對。
他們都是做生意的商人,知道出海的危險,而且他們認爲楊玉振以後老老實實接替自己的生意產業,能平平安安的活下去,現在去冒險,萬一出事,該怎麼辦?
楊玉振嘆口氣,道:“爹,娘!咱們家上下幾代都沒咋出息過,不是說做生意不好,我沒認識陳公子之前,咱們做生意被欺負成啥樣了你們不是不知道,爲啥現在沒人欺負咱們了?”
“不是因爲兒子出息,是兒子那個朋友厲害,可他身子不好,他以後若是走了呢?”
“這次下西洋,就是他在給兒子尋找後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