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並非“仁君”(4k)

bookmark

就一臺顯微鏡,可卻有幾十上百名醫者。

在看到微生物後,所有人都露出癡狂的神情。

“別擠,別擠我都還沒輪到呢?”

“這位兄弟,你看了這麼久了,該論到下一個人了,你看後面還有這麼多人在等着呢。”

“催什麼催,讓我再好好看看說了別拉了啊,我再看一眼。”

楊憲等於是給這些醫者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所有人都想好好研究這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恨不得一直觀察着。

他們之中很多人甚至都已經有着十數年的看病經驗,是其中的佼佼者,雖然他們能通過望聞問切準確把握病人病症,卻一直搞不懂真正的病因,只能靠思辯去揣度。

只是這種罪犯,在咱老朱的酷刑下,根本連一具完整屍體都保留不下來,根本無法拿來當醫學研究用。

而仵作起碼是實打實解剖過人體,親眼看過人體裡頭都有些什麼,能從其內裡器官的異常來判斷出死者的死因病因。

楊憲將衆人的神情變化看在眼裡,如果他們沒有這種開放並蓄的心態,還不如趁早離開這裡。

解剖學的誕生,可以說是醫學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但想要將這門學科發展好,無疑又是困難的,因爲它涉及到的東西很複雜,其中就包括人性。

但眼見耳聞才最真實,能親眼看一看致病的真正原因,是每個醫者夢寐以求的能力。

砍了腦袋的,家屬收屍之後,還得找人將腦袋給縫回去。

“參見陛下,太子殿下。”

二皮匠是裁縫、皮匠的一個分支。但是這門職業可不是與衣裳首飾類的縫縫補補,而是將死者屍體縫合。

朱元璋看着楊憲,開口便是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死刑已經是最重的刑法了,要是再對他們的屍體做些什麼,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而且很有可能會被言官上諫。

後世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大明瞭。

對於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楊憲很滿意,微微點了點頭,開口道:“解剖學更是爲了讓你們更加了人體,身爲醫者連人最基本的身體構造都搞不清楚,又怎麼給人治病。”

可站在楊憲面前的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而且連傳統醫學的高山,太醫院院首吳四海都如此說了,其餘人也是很快調整好心態。

這在朱元璋看來,完全是給這些犯人積陰德了。

楊憲開口道:“臣此次正是爲了醫學院而來。”

在古代,仵作社會地位比醫生還要來得低賤。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中針對經絡現象而說的著名一句話“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說的就是這個情況。達到名醫這一層級,確實能夠靠診脈就能發現內臟的病變,可這樣的人又有幾人。

楊憲直接通過系統將後世現代醫學體系給搬了出來,自己一邊學,一邊教。

這樣學生學起醫來,也更容易出師了。

只要是對大明發展有利的事情,朱元璋都會答應。

在場很多外科大夫也是連連點頭,他們平日裡行醫時,就沒少從這本書上取經。因爲仵作可不僅僅給死人驗傷,給活人也驗,其中就涉及了大量的外科醫學知識。

其餘人也是紛紛露出疑惑的神情,難道醫學院還要負責給官府培養仵作嗎?

而現在顯微鏡的出現,給醫學提供了客觀的依據,大大降低了醫生診斷的難度,和誤診的機率。

事實上,就算是後世用來醫學研究的屍體,也是少之又少,是一種非常稀缺的珍貴資源。在各大高校醫學院的解剖課上,經常出現好幾個人共用一個大體老師(解剖醫生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稱爲老師,意爲捐獻者用自己的身體爲醫學、科學作出了貢獻)的情況。

古代沒有成型的解剖學,醫者大夫們能夠知道五臟六腑的位置,全靠那本中醫聖經《黃帝內經》。

可一旁的朱標卻是覺得這個方法甚好,他點了點頭,開口道:“如果真按照楊卿這個方法,我敢肯定會有很多死刑犯願意。”

“楊先生,這解剖學是要教我們解剖屍體嗎?”譚允賢皺了皺眉,開口道。“可這驗屍不是仵作乾的事情嗎?”

反正自己必死無疑了,不過就是捐獻自己的屍體而已,卻能夠換來如此多的好處,楊憲覺得幾乎沒有哪個死刑犯會拒絕。

楊憲有十足的把握,朱元璋一定會答應這件事。

“死刑犯的屍體?”

楊憲現代醫學第一擁躉,太醫院院首吳四海立馬開口道:“楊國公說的不錯,《宋提刑洗冤集錄》老夫也拜讀過,確實與我醫家大有淵源。”

更何況,按照楊憲的說法,這些死刑犯的屍體,能夠給大明的醫者獲得十分寶貴的解剖經驗,能夠讓大明醫學快速發展,用以造福更多的黎民百姓。

楊憲早就料到了衆人會有牴觸情緒,他淡淡一笑,正色道:“仵作的職責是‘爲生者權,爲死者言’,在我看來他們同樣是醫者,只不過是一種另類的醫者,他們運用的同樣是各種醫學知識,只不過,他們是爲法服務,因此我更喜歡將他們稱作法醫。”

我國的中醫雖然歷史更加悠久,但是有些研究卻比西醫更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解剖學,古代中國人認爲解剖屍體是大不敬,所以中醫研究解剖學也比西醫晚了千年。

身爲醫者的他們,爲了感知五臟六腑的變化,卻只能依靠經絡。

因爲自古以來,我國都講究一點,那就是死者爲大。

楊憲想了想,開口道:“陛下、殿下,我這邊提供一種思路,你們看行不行。咱們可以給那些一般死刑犯開條件,只要他們死後願意捐獻自己的屍體,朝廷就會給他們家裡人發放一筆撫卹金,同時讓地方上,給予他們家庭一些政策上的優惠,比如稅收。同時承諾給他們統一立一個紀念碑,用於紀念他們對大明醫學的貢獻。”

這在古代也造就了一個特殊職業,二皮匠。

五臟六腑這個詞首次出現也是在《黃帝內經》一書當中。

朱元璋在得知楊憲求見後,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心裡想着今天不是大明醫學院成立的日子,怎麼有空進宮了。

因爲在朱元璋眼中,死刑犯就已經失去了身爲“人”這一身份了,要不然也不會發明出剝皮萱草這樣的酷刑。

其他的課程很好理解,蕭九賢他們基本看課程名字就大概能夠猜出所教的內容。

“楊卿,無須多禮。”

“楊國公儘管去,這裡就交給下官就是。”皇宮,太和殿。

可五臟六腑真正的樣子,古代醫者卻幾乎很少有人親眼見過。

楊憲聞言,先是行了一個禮,然後鄭重開口道:“臣需要那些死刑犯的新鮮屍體,用以醫學解剖,來研究醫學,促進醫學發展。”

因爲政務繁忙,朱標在做了大典講話之後,便是回宮了,因此也不知道楊憲此次來訪的意思。

“在場有誰親眼看過人的五臟六腑,知道人體內都有哪些器官嗎?”

不僅如此,自己家裡人還能因爲自己的死,而獲得物質上的賠償,這一點同樣拿捏住了很多死刑犯的心理。

基礎醫學就是讓這些醫者學生們拋棄原有的傳統觀念,學會用科學的方法研究醫學,課程包括病理學、微生物學、藥理學、解剖學幾個方向。

如果是歷史上一些“仁君”,很有可能不會答應楊憲的這個請求。

“這麼做太便宜他們了。”朱元璋冷哼一聲,很顯然在老朱看來楊憲的這個方案對於死刑犯太過優待了。

朱元璋看向一旁的朱標。

可他們這些人來此都是衝着學醫來的。

可仵作基本上處於一個民不喜、官不疼的尷尬禁地。

這對大明醫學來說是質的飛躍!

後世也將楊憲的這一場開講,當成了傳統醫學邁向現代醫學的重要標誌。

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會對自己家人感到愧疚。

朱標說的是大多數情況。

楊憲沉吟了片刻,開口道:“這件事,我會想辦法的,今天第一天,課程就先到這裡,等會兒會有人帶你們去領這一學年的教材,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之後便是可以去宿舍休息了。當然在睡覺前,最好都好好回想消化一下今日所學的知識。”

楊憲說着看向吳四海,開口道:“吳太醫,這裡交給你了,我有事進宮一趟。”

只是礙於律法和禮法,不敢去破壞屍體罷了。

事實上身爲醫者,又怎麼可能不對人體內的結構感到好奇呢。

因此在聽了楊憲的話後,朱元璋開口道:“有什麼需要咱支持的地方,你只管說,只要是能夠做到的,朕便依了你。”

“只是這樣的罪犯人數不會太多,不知道能不能滿足你的要求。”

朱元璋眉頭一緊,放下了手中的奏摺,擡頭看着楊憲開口道:“你要解剖這些犯人的屍體?”

楊憲環顧衆人,所有人都是有些心虛地低下腦袋。

朱元璋沉吟了一下,開口道:“這點沒有問題,從現在開始,那些罪大惡極的死囚,全部該用絞刑殺死後,然後再將屍體送到醫學院以供你們研究。”

楊憲看着衆人開口道:“解剖學,和顯微鏡一樣,就是讓大家掌握科學的方法研究醫學。身爲醫者,整天給人治病,可卻如果連人體內到底是何構造,心肝脾肺腎是如何運作,實在是說不過去。”

這樣一來,門檻就無限拔高了,根本就不是一般人可以玩得轉的。

吳四海帶頭說出了他們的憂慮。

社會底層出身的老朱,對事情判斷有自己的一套準則,並不會在乎言官、史官,甚至是後人如何評說。

醫生地位低,起碼還能贏得老百姓的尊敬。

在後世醫學院裡面,大體老師最主要的來源主要還是靠着遺體捐贈。因爲受中國傳統文化,“死者爲大,入土爲安爲主”的觀念影響,所以願意遺體捐獻的人並不多,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你嘗試着去問一個人願不願意在自己去世之後,讓別人把自己的身體,給別人解剖呢?大多數人都是不願意的,都是受入土爲安的思想觀念,影響比較嚴重。

而楊憲提出的這一點,很顯然能夠讓他們彌補心中的愧疚,最起碼能夠讓自己好過一些。

總不可能每天蹲在衙門,看看哪天有發生什麼人命案子,然後站在仵作身旁觀摩吧。

就是他們想要去學解剖學,可這屍體從哪裡來。

不然原時空,他也不會親手發動如此多的殺戮,讓後世一些有心人給他扣上了暴君的帽子。

對於醫學院成立的意義,朱元璋心中清楚,因此對於醫學院自然是全力支持的。

一旁的朱標這時開口道:“楊卿,即便是死刑犯,在執行死刑之後,大多數情況屍體還是要交還給他們的家人去收殮、安葬的”

死刑犯是罪惡與恥辱的代名詞,可如今卻能夠通過死後捐獻遺體這一行爲來對大明這個國家做出貢獻,並且自己的名字還能上紀念碑,這是何等的榮譽。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那種罪大惡極的犯人,這種犯人,家屬是不允許收屍的。

醫院授課內容,主要分爲兩大類,即基礎醫學和臨牀醫學。

楊憲點了點,開口道:“爲了快速發展大明醫學,解剖學的研究迫在眉睫,只有讓咱們的醫者真正瞭解到人體構造,通過最直觀的方式,來查看人體內的所有器官以及他們所在的位置等等一些列東西,才能讓大明醫學發生質的飛躍。”

“而且,接下來我還會傳授他們各種外科手術,這同樣需要大量的練習。只有通過屍體千百次訓練之後,今後面對活人,才能夠進行有效並熟練的醫治。不僅僅只是尋常百姓,外科手術對於戰場士兵的治療也十分重要,到時候能夠讓咱們大明的士兵死亡率大大降低。”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接下來不過就是制定具體的執行方案罷了,

到時候刑部這邊會直接和醫學院對接。

第107章 反對的不是科舉第387章 身後名第124章 老朱的殿試第149章 懷疑人生沈萬三第73章 說話!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223.第222章 開海263.第261章 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學生第64章 本來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們相處第65章 你管這叫還成?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丟了,我們還能去哪第123章 會試結束第59章 只要是有關百姓的事,沒有小事第377章 所謂的一生之敵第80章 可堪國師170.第170章 舔一舔第62章 大明之幸第306章 莫貪天功爲己功248.第246章 原來錢,還能這樣玩第334章 裁撤老兵(4k)第391章 一封信第64章 本來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們相處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丟了,我們還能去哪第311章 東瀛與高麗(4k)第135章 一堆破爛第135章 一堆破爛第41章 大丫頭啊162.第162章 報紙的威力第55章 四則運算第328章 你有免死鐵券,好,那我就殺你兩次204.第203章 蒸汽機的原理第138章 殘次品201.請病假一天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來了?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第8章 製鹽大業299.第294章 外表溫文儒雅,內裡其實是個瘋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101章 幹得好啊211.第210章 兩個失意的人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87章 這個人究竟是誰?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219.第218章 放下魚叉,拿起了屠刀第71章 絕望的王保保第89章 吃糠拉稀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兒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第48章 懵逼的李九江第375章 史書上不好寫210.第209章 儒子不可教!第4章 把這些稻苗給本府拔了第330章 這條線是強者用來約束自己的(4k)246.第244章 我一生別無所好第60章 君子如玉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第333章 島是寶島,但需要清清藤壺(4k)第73章 說話!第336章 或許,我是說或許(4k)第74章 大功德293.身體不適,再請一天假214.第213章 倭寇作妖第339章 護短的朱標(4k)第36章 民風第125章 看懂也得說看不懂,這纔是懂(第三第89章 吃糠拉稀200.第200章 偷天換日(4k)第356章 做醫生能救大明(4k)第83章 刀 刀柄 刀鞘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289.第286章 狗東西,你們也配說儒學?!(第35章 紅樓問世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209.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記恨上了第107章 反對的不是科舉第314章 像你這樣的人才,揚州大學有多少?第42章 父與女201.請病假一天第31章 楊卿,真是愛國的大忠臣啊278.第276章 揚州烤鴨(4k)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211.第210章 兩個失意的人219.第218章 放下魚叉,拿起了屠刀第86章 小區建設287.第284章 真是妙啊!李相!(4k)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152.第152章 認命,卻不服命第67章 血戰第357章 等會兒會有點疼,忍着點(4k)第360章 並非“仁君”(4k)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第134章 上山下鄉197.第197章 救贖之道就在世界地圖之中(4k第369章 討萬國檄文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第375章 史書上不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