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聽罷趙子明這番言論,不由得驚呆了,於是,忙問道:“敢問小兄弟,這碳又是何物?可是指的木炭?”
“不錯,可以這麼說。”趙子明總不能去給明朝人講化學元素吧,大概意思差不多就行了。
“如此說來,炒鋼就是將生鐵中多餘的碳給去掉。然則,灌鋼就是將碳滲入到熟鐵之中。”宋應星舉一反三接着問道。
“不錯,正是如此。”
“小兄弟此番言論,兄弟我聞所未聞,不知小兄弟又是從何得知啊?”宋應星愈發覺得趙子明並非信口開河了。
“此間理論乃是小的偶然看到的,若要細說,恐非一時半刻之功。宋先生如有興趣,不妨在京師多盤桓幾日,咱們抽時機再行交流可好?”
“小兄弟美意,宋某心領了,只是宋某近日就要離京返鄉,怕是無緣向小兄弟請教了。”宋應星不無遺憾的說道。
“宋先生此言差矣,如今朝廷正在尋訪如先生這般博學多才的異能之士,先生如願意以自身學問效力朝廷,我家公子定能幫先生謀取一個合適的職位。如此一來,先生既能常駐京城,如小的這等後進學生,也能常向先生請教,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小兄弟過講了,宋某不過一介書生,所持者也不過是一些雜學,不似石民兄那樣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朱公子和小兄弟厚誼宋某心領了,宋某在此謝過了。”宋應星怎麼說也是讀書人,讀書人那是講麪皮的,人家怎麼可能因爲趙子明一句話就應承下來的。
“長庚兄,你這就折煞兄弟了,長庚兄所學皆是務實之技,如能得以施展可說是功在社稷,利在萬民,倒是兄弟這點微末之技,文不足以治國,武不足以安邦,令諸位笑話了。長庚兄你先莫要推辭,咱們聽聽朱公子的意思如何。”
茅元儀坐在一旁聽趙子明和宋應星你來我往的說了一通,此時愈發覺得朱由校不是凡品。趙子明不過是朱由校的一個隨從,一個隨從尚如此不凡,更不用說他的主人了。如今聽趙子明話裡的意思,竟是有意保舉宋應星爲官,既然有這等好事,何不聽聽朱由校有何說辭,若有不妥,再行拒絕那也不遲啊。
朱由校聽了三人言語,此時在心中也有了大致的判斷。茅元儀身爲翰林院待召,好歹也算是個朝廷命官,趙子明之所以說了那麼多,那是爲了挽留宋應星。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宋應星倒也並非浪得虛名,至少這個人對鍊鋼還是瞭解的。既然如此,那就沒必要再囉嗦了,朕賞給這個姓宋的一個官位不就得了,難道這姓宋的書生還敢抗旨不成。
想到此,朱由校笑了笑說道:“子明,莫給二位先生打啞謎了,你且在這裡陪二位先生稍坐,明日你帶二位先生來見我。”
言罷,朱由校就帶着高永壽、劉思源和四位御前帶刀侍衛一起走了,只留下茅元儀和宋應星在那裡面面相覷。
待朱由校走遠,茅元儀趕忙開口向趙子明問道:“敢問小兄弟,朱公子可是……”
“不錯,我家公子正是當今天子,至於在下,姓趙名子明乃是御前帶刀侍衛。天子出行是爲機密,還望二位先生多加體諒。”
既然朱由校已經發過話了,趙子明自然也沒必要再做隱瞞。
“我二人何德何能竟然能夠得慕天顏,有失儀之處還請趙侍衛代爲請罪。”茅元儀聽聞朱公子就是當今天子,不由得誠惶誠恐道。
“有道是不知者不罪,二位先生事先並不知道我家公子就是當今天子,這罪從何來啊。二位先生且回去休息,明日小弟在午門相候。”
閒話少說,到了第二天,趙子明一早就來到了午門迎接茅元儀和宋應星。趙子明來到午門一看,二人早已在此等候,三人見面後免不得一番問候,互相禮畢趙子明帶着二人徑直向武英殿走去。
來到武英殿,茅宋二人翻身下拜,給朱由校施了大禮,然後就跪在那裡聆聽朱由校訓話。
訓示的過程咱就不說了,反正就是忠貞體國,勤政廉潔那一套。末了,朱由校給宋應星也封了個翰林院待召的閒職,同時令茅元儀和宋應星協助內廷兵杖局辦理鍊鋼、督造武備事宜,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也算是發揮二人的特長了。
對於這樣的安排,趙子明在心裡頭自是贊同不已:“皇上當真是有識人之明,談指間就將兩位大能收入囊中,所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大概就是如此吧。”
趙子明畢竟是現代人,雖說已經在咱們大明朝呆了些日子,但並不代表就瞭解士人們的心態。實際上,對於朱由校這樣的安排,茅宋二人在心裡頭很是有些想法的,二人都是讀書人,讀書人那是要講究麪皮的,你讓咱們去協助內廷辦差,這要是傳開了去,咱們在士林中豈不是落下個黨附閹宦的名聲。也虧的這是皇上親自佈置的差事,如若不然,只怕二人立時就會加以拒絕。當然了,趙子明不清楚二人心裡這點小算盤,並不代表朱由校也不明白這一點,朱由校畢竟是皇上,對咱們大明朝士林裡的那些風氣,還是有着一定的瞭解的,別的還好說,士人們普遍自視清高這一點,那是着實讓人討厭。
眼見二人領旨後,神色中頗有躑躅之色,朱由校稍加思量就想到了癥結所在,於是,朱由校開口安撫道:“茅愛卿,宋愛卿,你們今後在兵杖局就以客座教習的身份協助他們工作,大可不必擔心有人會對你們指手畫腳。爲朕效力的人,朕又怎麼可能讓他受委屈。”
話說到這份上,茅宋二人還有什麼好說的,皇上既然和咱們推心置腹,那咱們只有竭力辦好差事以做回報了。
且不說,茅宋二人心思如何,到了第三天,朱由校帶着趙子明、茅元儀和宋應星一道前往兵仗局視察,同時也有將茅元儀和宋應星引見給兵杖局諸位大鐺的意思。
兵仗局是爲大明內廷二十四衙門之一,位列內八局之首。主要負責盔甲、火器、刀、槍、劍、戟、弓箭等武備製造,可稱得上是一個肥的流油的機構。幾人來到兵仗局後,先是在兵仗局掌印太監樑棟、管理劉榮還有一衆籤事的陪同下,一起在工坊內巡視了一番。
兵仗局分爲好幾處,皇城這一塊只是很小一部分,在外城還有幾處比較大的工坊,雖說皇城這裡只是兵仗局的一小部分,但比起銀作局來,還是要大上許多,這樣一圈看下來,直把趙子明累的個七葷八素,於此同時,也算是對大明的生產工藝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這樣說吧,咱們兵仗局就等於是個小作坊的集合體,老匠人們各自帶上幾個徒弟各幹各的,至於統籌管理、標準化作業等等現代觀念,壓根就是沒影的事兒。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咱們兵仗局製作的火銃,互相之間長度、重量都不一致,更不用說口徑了。在這個時代,不只是咱們大明朝,歐洲它也一樣,都是作坊式加工,真正出現標準化這個概念,那要等到機械大規模普及之後,這就是時代的侷限性,倒不能因此就說咱們大明朝就比西方落後。
巡視完畢,大家來到兵仗局大堂,朱由校先是居中坐下,又給衆人賜了座位。衆人按主次坐定後,兵杖局掌印太監樑棟樑公公起身說道:“皇上安排茅大人、宋大人前來協助兵杖局公幹,老奴那是打心眼裡贊同,茅大人、宋大人皆乃博學之士,今後咱們需要向二位請教的地方多着呢,望二位大人到時候莫要謙虛了。”
“樑公公謬讚了,樑公公有所不知,其實趙侍衛對鍊鋼之法也頗有見解,上次下官和趙侍衛不曾深談,今日可否藉此時機,讓下官再向趙侍衛討教一二。”宋應星始終惦記着上次和趙子明之間未進行完的談話。
“哦,竟有此事,趙侍衛可否說來聽聽,讓咱家也漲漲見識。”聽宋應星如此說,樑棟也來了興趣。
聞言,趙子明忙起身向衆人拱了拱手,說道:“宋大人過講了,關於鍊鋼的這些學問,在下是從崔呈秀崔大人呈送的條陳裡面看來得,在下所知有限,諸位若真想知道的話,何不請崔大人前來釋疑。”
既然趙子明這樣說了,那大家總不能強人所難吧,於是宋應星也只得坐了回去。
總得來說,現在就是這樣一個情況,鑄銀圓,交給銀作局了。改進鍊鋼方法這活兒,則派給了兵仗局。趙子明除了陪朱由校玩兒之外還是沒啥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