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致仕名臣

編寫一本兵書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般的兵書都必須包含選兵編伍、排兵佈陣、練兵方法、指揮體系、軍法獎懲、武器裝備等基本內容,隨便寫寫就是十多卷。

如若是憑空寫出一本來,恐怕十年時間都不夠!

好在張斌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什麼《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司馬法》等老兵書他已然讀的滾瓜爛熟,《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他更是瞭然於胸,再加上後世的經驗,兩三年時間編本兵書出來倒也不是不可能的。

當然,他也不是純粹的借鑑抄襲,這會兒冷兵器和熱兵器結合的兵書也就《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如果他純粹借鑑抄襲,那人家還不如看《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呢。

他準備結合現有的兵書和後世的經驗還有大明現在的武器裝備水平,編寫一本全新的兵書。

比如,選兵編伍方面,他準備打破伍和什的傳統編伍方法,以班爲基礎單位,也就是一個班一個鴛鴦陣,十二個人。

又比如,排兵佈陣方面,不光有鴛鴦陣,還有排槍陣、步車聯合戰陣、步炮聯合戰陣等新的陣式。

再比如,武器裝備方面,他準備加入地雷、手雷、新式後膛火炮等比較實用的熱武器。

在整書的編輯方面,他也準備打破純文字描述的傳統,採用圖文並茂的來編寫。

他原本想着,自己一個人,在金陵這些時間,要將整個兵書編寫完,恐怕有點夠嗆,卻不曾想,他剛一開始編寫,立馬就有人加入進來,而且越來還越多。

第一個加入是戚家軍老將戚銀,他呆家裡幾十年可不是成天傻坐着,很多時候,他也在研究兵書戰陣,張斌一說要編兵書,他立馬就來興趣了,而且,由於他指揮過不少戰鬥,很多想法甚至比張斌還周全。

緊接着戚銀之後,畢懋康也加入進來,他可是明末少有的武器專家,對火槍、火炮、戰車的瞭解可比張斌全面的多。

然後,曹化淳竟然也來了興趣,當然,他最多也就能提出一點建議,因爲他也就讀了些兵書,這會兒能出宮的時間也只有那一點。

最後,還有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人也加入了兵書的編寫,這個人真的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這天,他正和畢懋康在書房商討新型戰車的結構呢,在外面值守的孫標突然跑到書房門口朗聲道:“大人,門生陳子龍求見。”

張斌這個奇怪啊,不是讓他們回去好好讀書,準備參加兩年後的科舉嗎,怎麼才這麼點時間陳子龍又跑過來了,他略帶疑惑道:“恩,讓他進來。”

不一會兒,陳子龍便匆匆的走進書房,他手裡竟然還拿着一個裝拜帖的盒子!

雙方見禮之後,陳子龍便恭敬的將盒子舉到他跟前,朗聲道:“恩師,原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徐光啓徐大人想來拜訪您一下,不知您有沒有空?”

徐光啓,又一位致仕名臣!

張斌聞言,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這徐光啓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精通數學、天文、曆法、農學、水利、兵法、武器等等等等,是明朝最有名的科學家之一。

更爲難能可貴的是爲官清正廉潔,勤勉有佳,並不是那種只會做學問的書呆子,天啓和崇禎兩代皇帝都對他頗爲賞識,在崇禎朝他更是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可惜他是生在明末,要他生在明初或者明朝中期,他一個人就能改變整個大明的命運!

這麼一位致仕名臣竟然要來拜訪自己,張斌激動的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他顫手拿起盒子裡的拜帖一看,果然是徐光啓,他找自己竟然是爲了請教土豆和紅薯種植的問題。

原來,這會兒徐光啓正在家裡編寫《農政全書》,有位學生給他找來了張斌的《馬鈴薯與番薯種植紀要》做參考,正好,陳子龍去拜訪他的時候又提起了張斌,於是他就有了來拜訪張斌的想法。

張斌拿着拜帖正發愣呢,畢懋康突然建議道:“雙全賢弟,徐大人德高望重,讓他過來拜訪恐怕不妥,不若我們上門去拜訪他吧。”

張斌聞言,立馬點頭道:“孟侯兄說的對,怎敢讓徐大人親自登門拜訪,應該我們去拜訪他。”

緊接着他又問陳子龍道:“懋中你跟徐大人熟嗎?”

陳子龍連忙拱手道:“學生經常去徐大人家聽課,徐大人對學生十分照顧。”

經常跑人家家裡去聽課,那肯定是熟的不行了,張斌考慮了一下,隨即對陳子龍道:“懋中你在這裡歇息一天,明天一早我們一起去拜訪徐大人。”

陳子龍自然是欣然應允,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張斌一行人便打馬直奔松江府。

金陵城離松江府大約六百餘里,如果一路坦途,快馬加鞭兩日即可抵達,但是,途中河道縱橫,不時需擺渡而行,衆人打馬奔行了將近三天才趕到松江府上海縣。

陳子龍經常來這裡聽課,自然對徐光啓家熟的不行了,他帶着張斌等人打馬來到縣城外徐光啓的莊園裡,也不用通傳,他直接帶着衆人把馬一栓,然後隨便找了個家丁問了一下,便往徐光啓開闢的試種田走去。

徐光啓不但是個科學家,還是個外語學家,很多數學方面的書籍就是他翻譯過來的,這莊園別墅什麼的也是他從洋人那裡學來的。

衆人在田間小道走了約莫一盞茶時間,便來到一塊稻田旁,此時已近黃昏,唯有一爲老農在田中勞作。

陳子龍直接對着田裡那老農喊道:“先生,先生,恩師和畢大人前來拜訪。”

張斌聞言,着實嚇了一跳,那田裡勞作的老農竟然就是鼎鼎大名的徐光啓!

徐光啓擡頭一看,見田邊小道上站滿了人,連忙幾步誇過來拱手道:“敢問哪位是張大人。”

張斌連忙拱手道:“在下南都兵部職方清吏司員外郎張斌見過徐大人。”

徐光啓連忙回禮道:“久仰久仰,張大人竟然如此年輕,老朽一時沒認出來,恕罪恕罪。”

緊接着他又對張斌旁的畢懋康拱手道:“敢問閣下可是徽州名士東郊先生。”

畢懋康連忙回禮道:“不敢當,不敢當,區區在下正是徽州畢懋康,大人叫我孟侯就行了。”

徐光啓又是一陣告罪,這才就這田裡的水洗了腳,然後便直接光着腳丫子,帶着張斌等人往莊園中間的別墅走去。

這三人見面可不得了了,張斌有前世的知識打底,不管是土豆和紅薯的種植問題,還是數學、幾何,天文、曆法,甚至是兵法、武器,在這個時候都能稱的上是專家級的,再加上畢懋康又是個難得的武器專家,三人聊的簡直廢寢忘食。

他們聊農業、聊兵法、聊數學、聊武器,一路又聊到《農政全書》和《大明新軍操練概論》,簡直是志趣相投、相見恨晚。

張斌真沒想到,一本《馬鈴薯與番薯種植紀要》竟讓他意外收穫一個超重量級的政壇盟友!

第九章 再等三年第八十四章 又一個朝廷重臣栽了第四章 遼東風雲變第六十章 猜忌第一八〇章 紅顏禍水第二七九章 自釀的苦果第十五章 稱兄道弟第一章 籌備歸京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四十五章 牽掛第一九九章 復社銷聲匿跡第一六一章 啓復社第二十八章 東番第二十八章 城防就是個笑話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三十一章 明朝那些太監第十五章 舉薦孫傳庭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七章 連升三級第七十九章 崇禎上鉤第十六章 暖牀丫鬟第十五章 俞龍戚虎第三十二章 兌換第二七六章 打生打死是你們的事第二七八章 大明帝國不好惹第二五四章 沒落的帝國第五十一章 拼命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一〇三章 跟建奴決一死戰第一二一章 一城阻斷東西第一七一章 廢立太子第四十四章 苦命鴛鴦第二十九章 天災人禍(上)第二八八章 西班牙的曙光第二九〇章 爭霸與保命第十三章 功過全憑一張嘴第二二七章 投降也不會停止進攻第五十四章 大敗荷蘭第二四七章 好日子與窮親戚第八十四章 有緣無分第七十八章 黨爭禍國第十一章 無法無天第二章 搬遷第十四章 你偷襲京城我偷襲遼東第二十七章 商鋪第四十四章 圍殲建奴第一四四章 猝然長逝第三十二章 勞役第二四二章 這年頭生活不容易第一八〇章 紅顏禍水第九章 戚家軍出山第八十九章 遷移饑民第二十九章 擊鼓鳴冤第五十三章 萬斤巨炮第五十一章 一日之內連下兩城第五十九章 寧遠祖家第六十章 遠征巴達維亞第四十章 中了建奴的奸計第三十九章 分割第八十三章 平衡之術第二十章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第七十六章 經撫不和內鬥起第八十七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三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六章 京察鬧劇第四十七章 激戰開始第一〇一章 兵臨海州城第十八章 應招而來第三十六章 匠戶苦第五十四章 提刑按察使第五十三章 貪官污吏一掃而光第二九三章 大明帝國的援軍第五十三章 以逸待勞第六十三章 佔領第五十章 萬人敵第二十九章 皇太極跑路第二十六章 昏君奸臣第四十六章 瘋狂亂咬第一七八章 表明立場第六十八章 斥候小隊第四十八章 要變天了第四十六章 海盜來了第二十九章 擊鼓鳴冤第一〇四章 恐怖的調動速度第四章 辭官第一五〇章 克瀋陽第二十七章 佈下棋子第六十四章 列強嚇到了第十一章 保一方平安第二〇八章 絕後第十章 陷害忠良第二八二章 計救國王第十四章 王承恩回京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三〇九章 征服南洋第三卷 序章 天啓的恩怨情仇第六十三章 滿江紅第二八六章 復興的希望第五十三章 致仕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