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建寧製藥

建寧府以北,武夷山脈,江西通往福建的官道上,一個長長的車隊正蜿蜒前行。

這個車隊大約有五十餘輛各類馬車,還有百餘騎手在旁護衛。

馬車中有二十餘輛是帶蓬的,兩邊的窗簾時不時會被掀起,露出一兩個小腦袋,好奇的看着四周;另外三十餘輛則是馬拉平板車,上面東西很雜亂,有書箱,有衣櫃,甚至還有桌椅板凳等傢俱,一看這隊伍就知道,是哪個大戶人家在搬家。

張差打馬走在隊伍的最前方,時不時手搭涼棚眺望前方,不知過了多久,前面山嶺上終於出現一個關口,他立刻興奮的打馬回頭,來到第一輛馬車的車窗旁,朗聲道:“老先生,谷口關就要到了,前面就是建寧府了。”

窗簾應聲而開,鬚髮皆白的李建方露出頭來,看着前面的關口欣慰的道:“終於到了,這些天真把我這把老骨頭都快顛散架了。過了谷口關還有多遠啊?”

張差安慰道:“老先生,過了谷口關就只有一百多裡了,最多三天就能趕到,您要覺着坐馬車不舒服,我們到了建寧右衛可以轉乘快船,一百里個把時辰就到了。”

李建方驚奇道:“啊,這麼快,前面就是建寧右衛嗎?”

張差搖頭道:“不是,建寧右衛還在前面五十多裡呢,我們今天下午才能趕到建寧右衛。”

李建方看了看後面的車隊,又考慮了一下,隨即問道:“建寧右衛有多少船,能把人和東西全捎上嗎?”

張差聞言,同樣回頭看了一下,隨即便在心裡估算起來,李家的人其實不多,男女老少加上家丁、侍女總共也才一百來人,大概三輛車輪舸就能裝下,問題,建寧右衛平時就兩艘車輪舸在那值守啊。

他尷尬的道:“人可能得分兩趟,東西的話,估計還是隻能走陸路。”

李建方聞言,不由遺憾道:“這樣啊,要是沒這麼多船就算了。”

張差見他滿臉失望的樣子,連忙向後面一招手,朗聲道:“老六。”

一個精壯的小夥子應聲打馬上前拱手道:“差哥,有何吩咐?”

張差急令道:“你速速快馬加鞭趕到建寧右衛,跟大少說一下,李老先生旅途勞累,想坐船趕往建寧府城,看大少能想辦法調十來艘車輪舸過來不。”

那老六拱手道了聲遵命,隨即策馬狂奔,直往建寧右衛奔去。

李建方一看打馬狂奔而去的老六,有點不好意思的道:“誒,不用這麼麻煩啊,這一路都辛苦你們了,還讓你們這麼麻煩,多不好的。”

張差搖頭道:“這有什麼,我們操練的時候一連在山裡跑半個月都試過,騎馬就算騎一個月對我們來說都不算什麼,再說了,總督大人可有交待,讓我一定要照顧好你們,這點小事都辦不好,那還說什麼照顧呢。”

李建方連連感謝了一陣,又和張差閒聊了幾句這才放下窗簾,歇息去了。

這時候,谷口關也差不多到了。

這谷口關並不是什麼大的關口,也就前後兩堵不到一里寬的城牆,夾着中間不到兩裡的一個山腰,感覺就像在駱駝的兩個駝峰之間裝了個箱子一樣。

原本這谷口關已經上百年沒人駐守了,但農民軍南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張斌爲了保險起見,年前就讓張冠從建寧右衛調了一千屯衛駐紮在此,而且還給兩邊的城牆上各吊裝了十門千斤佛郎機,雖說農民軍十有八九打不到這裡,預防一下還是有必要的。

此時,輪值的千戶早已知道張差護送蘄州李氏一族過來了,他也是大金所屯衛出身,自然跟張差他們熟的不行了,大老遠他就打馬迎上來,大笑道:“小牛犢子,你終於回來了,這一趟怕是去了有個把月了吧。”

這外號取的,還好不是狗什麼的,大金所的小夥伴裡叫什麼狗蛋、狗剩、狗尾巴,甚至是狗腿子的都有,小牛犢子算是比較文雅的外號了。

張差暗自慶幸了一番,隨即笑道:“王叔,你這記性越來越差了,我出去還不到二十天呢,哪有一個月啊。”

那王叔直接湊上來在他肩膀上拍了一巴掌,笑罵道:“就你小子嘴貧,我記性怎麼了,這不是怕你們在外面出事嗎,不識好人心,要不在關口裡歇一歇啊?”

張差憨笑道:“開個玩笑嘛,知道王叔你擔心我們呢,我們就不歇了,早上纔起來趕了一個多時辰,今天還要趕到建寧右衛呢,這一歇,恐怕就要晚上才能到了。”

那王叔聞言,也不強求,只是調轉馬頭,跟着張差一路並行,一路談笑,直到過了關口十餘里才依依不捨的回去了。

這時候,張冠已經收到消息,並親自坐船趕往建寧城,想看看建寧城外的碼頭上有沒有車輪舸停泊,如果有的話,憑他的面子,不管是誰,估計也得借給他使一下午。

沒想到,來到建寧城碼頭一看,這裡竟然整整停了十多艘車輪舸,搞半天,是張斌聽說蘄州李氏一族快要到了,特意準備了幾船禮物,來恭賀喬遷之喜呢。

張斌的船他可不敢強行“借”走,無奈之下,他只得下船登岸去找張斌說項了。

這會兒張斌正陪着李建木和李樹初父子在李家新宅裡轉悠呢,明後天他們一家老少就要幫過來了,可不敢還留下什麼尾巴沒搞好。

一羣人仔細檢查了一圈,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整個府邸業已修建完畢,完全可以入住了,他們正要去找個酒樓慶賀一下呢,張冠正好迎面從外邊走進來。

張斌不由好奇的道:“大哥,你怎麼來了,有什麼事嗎?”

張冠一看他後面這些人,連忙拱手道:“知府大人、李老先生、舅舅、小六叔,你們都在啊。”

衆人見狀連忙拱手還禮,他這纔對張斌道:“是啊,張差派人傳來消息,李老先生旅途勞頓,想要坐船直接從建寧右衛趕過來,我那就兩艘臨時應急的船,根本就轉不下那麼多人,也裝不下那麼多東西,所以,我就過來看看,看有沒有快船正好停在建寧城。”

李樹初聞言,不由激動道:“我三叔他們就要過來了嗎?”

他明明是李家老四李建木的兒子,爲什麼管李家老三叫三叔呢?

這裡面還有個說道,因爲李家老大李建中是沒有子嗣的,而李樹初這又是中進士,又是取都樑郡王的女兒爲妻,身份地位擺在那裡,所以,李建中便做主將他過繼了過去,這意思,等李家第二代都歸天以後他就是李家的一家之主了。

當然,這些都是閒話,無需贅敘。

話說,這聽聞李氏一族就快到了,不但李樹初激動異常,李建木也相當的期盼,他們都眼巴巴的看着張冠,就等他回話了。

張冠尷尬的道:“知府大人,這會兒李老先生一行纔剛到谷口關,估計要申時左右才能到建寧右衛。”

原來是這樣,張斌一看時間還早,便拍着張冠的肩膀道:“大哥,走,先去吃飯,吃完飯我們一起去接李老先生一家。”

張冠自然沒有意見,一行人找了個酒樓匆匆吃了一頓,便坐着車輪舸出發了。

這會兒張斌帶來的禮物都卸下船了,他又將親衛大部分都留在了建寧,就帶了一組十二個親衛,所以,十多艘車輪舸基本上都是空的,要裝下李氏一族所有人和他們帶來的東西倒是足夠了。

船隊逆流而上,行駛不到兩個時辰便趕到了建寧右衛駐地,這時候,李建方一行還沒到,李建木和李樹初卻是按捺不住想上去迎一迎,張斌正好也想一盡地主之儀,於是乎,他又從建寧右衛調了二十餘匹戰馬帶着一行人直奔谷口關而去。

結果,打馬奔行了不到一刻鐘,前面便出現一個長長的車隊,正是張差護送着李氏一族過來了。

李建木和李樹初見狀,立馬越衆而出,上前呼喊道:“三哥。”,“三叔。”。

李建方聞言,立馬掀開窗簾探出頭來,露出了驚喜的笑容。

背井離鄉,遷徙千里,真的不容易,他一路上都心慌意亂,這會兒見到親人,他這心總算是放下來了。

一家人見面自然有一翻親熱,尤其是李樹初,在京任職十餘年,鮮有回鄉,這會兒更是激動的一輛輛馬車的探望過去,見了誰都親熱的不行了。

張斌見他們激動的樣子,不由露出了意味深長的微笑,蘄州李氏一族,終於來了,大明醫藥產業從此就要開始了!

一行人一路寒暄,一路向前,半個時辰之後終於來到建寧右衛,十餘艘車輪舸早就在碼頭等候,只等李家人登上船,便開足馬力,直奔建寧城,至於後面的行李傢什自有人給他們裝上船送過去。

此時,建寧城李府,一個面容華貴卻又衣着樸素的中年婦人正指揮着總督大人爲府中招來的家丁丫鬟準備晚宴,她正是都樑王之後,朱翊鏃之女,朱宜人。

這宜人並非其名,而是五品誥命夫人之封號,所謂出嫁隨夫,古代女子一般都沒有正式的名字,出嫁後便冠以夫家之姓稱之,這朱宜人雖是皇室貴胄,卻毫無王公貴族奢靡之風,自從嫁與李樹初之後,盡心孝敬,勤勞樸素,與貧寒百姓沒有什麼兩樣,像她這樣的賢妻良媳,在王公貴族後代中,可謂鳳毛麟角。

因此,蘄州名士盧綋在爲其撰寫墓誌銘時,不斷稱讚朱宜人“穎慧”“純孝”“柔順”“勤樸”,通篇皆爲溢美之詞,此種墓誌銘在歷史上也頗爲罕見。

朱宜人這邊纔將晚宴準備妥當,張斌與李建木、李樹初一行已經將蘄州李氏一家人接到府中,張斌見朱宜人對李氏族人恭順異常,還以爲她只是李樹初的普通妻室,卻不曾想,這位正是成祖朱棣之後,天啓與崇禎正正的堂姑母。

他只能感嘆,若皇室一族都如朱宜人這般勤勞樸素,又怎會惹得天怒人怨,不可收拾呢!

李府舉辦隆重的晚宴,慶賀喬遷之喜,福廣總督親自主持,建寧府甚至是福建承宣布政使司但凡知道消息的官員紛紛到賀,至此,蘄州李氏,藥聖李時珍後人正式移居建寧府。

第二天一早,張斌便召集李氏一族掌舵之人,李建方、李建木、李樹初、李樹本共同議事,此時,建方、建木已老、李樹初又是朝廷官員,唯獨李樹本正值壯年,又長的一表人才,正是出頭露面最合適的人選,張斌和他們一合計,便正式任命李樹本爲東盛堂建寧製藥的大掌櫃,代表李氏一族,掌握東盛堂百分之一的股份。

緊接着便是商議研製藥丸、藥散事宜,李氏家傳之腰疼丸、補腎丸、十全大補丸自不必說,就連延年益壽和助興的藥散也被分別定名爲益壽丹、龍虎丹,以蜂蜜黏合爲藥丸,準備批量生產。

當然,這些都是富貴之藥,專門給有錢人家用的,平民之藥也不可少,衆人一合計,也定下了不少,比如專治風寒感冒的風寒散,專門驅熱散毒的解毒丸,專治各種炎症的消炎散等等。

各種藥丸藥散定下來,接着就是原料採購了,第一批做多少這是個問題,如果放開了做,各種藥丸藥散最少要做上萬份,因爲東盛堂分號遍及大明兩京十三省,還有東瀛、朝鮮、南洋、琉球等都是不小的市場。

不說別的,光說大明兩京十三省,州府足有上百,縣城足有上千,就算做上萬份,分下來,一個縣城連十份都不到,這個數量並不多,但是,一計算成本,那真是嚇死個人,初步定下來的十餘中藥丸和藥散,如果全部做一萬份,一千萬兩都打不住!

當然,這其中主要是富貴之藥成本高昂,平民用藥全部做一萬份也不到一百萬兩。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後世有很多營銷範例,張斌直接選取了兩種,一種是創品牌,一種是飢餓營銷。

平民用藥,可勁生產,反正成本不高,薄利多銷,專門用來創品牌。

富貴之藥則限量生產,各種藥丸和藥散每年就做一千份,飢餓營銷,不斷推高價格,獲取更多的利潤,待市場需求旺盛再逐步擴大產量。

對於原材料的採購,張斌也定下規矩,先在建寧府試點,推廣各種藥材的種植,由李家專門派人培養藥農,種植各種珍貴藥材,待建寧府種植技術成熟,再逐漸向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以及廣東北部各州府推廣。

這樣一來,不但能形成固定的產業鏈,還能增加福廣兩省平民的收入,東盛堂建寧製藥廠一旦發展起來,福廣百姓必將受益匪淺。

第六十七章 升堂審案第八十七章 東番兵事(下)第十六章 戚家餘烈第一六七章 太子吃癟第一〇一章 兵臨海州城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四十五章 蒸汽動力第十三章 至交第一三一章 斷建奴根基第二十二章 體恤民情第七十八章 炮轟聖薩爾瓦多第十九章 助紂爲虐第一四九章 激戰第五十五章 樂開了花第四十八章 豪格跑路第一六一章 啓復社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二四三章 向北延伸的鐵路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二七三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十六章 戚家軍威武(下)第四十六章 罪人罪己第一八六章 崇禎落幕第八十三章 接連落馬第二十四章 籌謀練兵第一五〇章 克瀋陽第二十二章 新建造船廠第三十一章 糧食問題第一〇四章 恐怖的調動速度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三十二章 奸宦和賢宦第三十五章 責任第一八〇章 紅顏禍水第二章 搬遷第三十九章 兵臨海州第八十四章 有緣無分第二十章 人贓並獲第五十一章 養傷第三一二章 戰東籲第五十九章 望風而逃第一七四章 造勢第二五三章 來自葡萄牙的求助第七十六章 下一盤棋第四十一章 門牙給你敲掉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二〇二章 送錢送糧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九十一章 安置試點第十六章 沒事找事第一〇五章 炮火轟鳴建奴驚第十三章 鄭芝龍發飆第十三章 囂張無比第二一〇章 亂滅第五十七章 規模空前的大海戰第十五章 衆怒難犯第九章 又玩海盜劫掠第一一七章 降是不降第十七章 離別總有時第一〇二章 崇禎傻眼了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四十二章 遼河阻擊戰第二十九章 借住第五十四章 大敗荷蘭第三十四章 抄家第二六八章 南洋承宣布政使司第六十五章 打撈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三十四章 大捷第八十三章 從車輪舸到輪船(上)第四十八章 再唱一出第五十六章 重現曙光第一六五章 美人相贈第二〇五章 策反第十四章 說服英國公第二一三章 城牆還可以用炸的第十五章 畢自嚴告狀第二三〇章 被大明佔領只是時間問題第八十五章 毛文龍偷人第三十四章 抄家第八十章 閹黨無恥第四十七章 我們也擺個鴻門宴第三十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十八章 應招而來第二九三章 大明帝國的援軍第十二章 瓦崗寨告破第六十一章 堅船利炮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二十一章 京城內鬼(上)第十一章 保一方平安第五十章 萬人敵第五十三章 萬斤巨炮第一七六章 動手第六十章 建奴求和第七十二章 動手第三十七章 是時候研製槍炮了第三十一章 把握好尺度第十七章 弄死個大奴酋第九十七章 胡亂攀咬第二十一章 八員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