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
馬秀英也是遛彎剛回來,正坐在花園裡透氣。
看着自家媳婦,老朱亂糟糟的心頓時就安生了。
一溜煙就來到馬秀英身邊:“妹子,咱來看你了。”
馬秀英眼神裡浮出一抹笑意,嘴上嫌棄的道:
“來就來了,晃悠個啥,坐這吧。”
“唉。”老朱屁顛屁顛的在她對面坐下。
“妹子,你的精神比以前好多了。”
馬秀英笑道:“是吧,我看着也比前幾日好了些。”
“聽雀喜說,我的白髮都比以前少了。”
“你快幫我看看,是不是這丫頭哄我開心。”
雀喜是給她梳頭的侍女。
朱元璋湊過來,眼睛還沒看到,嘴上就忙不迭的說道:
“真的真的,黑髮比以前少多了。”
馬秀英有些不確定的道:“伱說什麼?”
朱元璋當然不能承認,自己方纔嘴快說錯話了,不動聲色的道:
“你看這幾根,前頭是白色的,髮根是黑色的。”
“這就是白髮復黑啊。”
“用他們醫家的話怎麼說的來着……”
“哦對了,氣血充足,白髮復黑。”
馬秀英還以爲真是自己聽錯了,也就沒多想,笑道:
“陳景恪的醫術真高明啊,才半年就將我身體調理好了。”
經過半年的療養,她的身體狀況肉眼可見的改善。
原本臉色枯黃,眼睛帶着無盡的倦意。
現在恢復到了正常的血色,雙頰飽滿,眼睛明亮有神。
花白的頭髮,竟然也有復黑的跡象。
這種前後變化太明顯了,熟悉她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帶來的好處就是,再也沒有人懷疑陳景恪在誇大其詞。
ωωω ¤тt kдn ¤c○
以朱元璋這一家子爲首,都對陳景恪的醫術,有着接近無條件的信任。
怕她掉以輕心,朱元璋連忙說道:
“可不能鬆懈啊,陳景恪說了你這是陳年頑疾,療養不能停。”
馬秀英很是受用,說道:“好好好,有你看着呢,我想停也停不了啊。”
“你這會兒不應該在處理政務嗎?怎麼有空到我這裡來了?”
“讓我猜猜,今天陳景恪要講課,莫不是他講了什麼事情讓你爲難了?”
陳景恪要開講,朱元璋和朱雄英都和她說過。
她也很好奇,這次到底講了什麼。
朱元璋嘆道:“讓妹子你說着了,他還真給咱出了一個……不,兩個大難題。”
馬秀英並不意外,反而很高興的說道:
“難題好啊,難就說明這兩個漏洞很大。”
“一旦調整過來,就能讓大明更加強盛。”
朱元璋愛慕的道:“還是妹子你大氣,比咱還要大氣。”
“要你是男兒身,咱情願變成女人,給你當皇后。”
馬秀英心裡美滋滋的:“我要是男兒身,一定封你當皇后。”
“好了好了,別貧了,快說什麼問題吧。”
朱元璋這才說道:“第一個問題,關於黃河的……”
他將陳景恪關於黃河的分析詳細道出。
馬秀英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尤其是講到奪淮入海的後果,她的眉頭也緊緊鎖住。
一口氣講完,朱元璋說道:“……此事,難辦啊。”
馬秀英沒有直接發表意見,而是問道:“第二個問題呢?”
朱元璋又將溫寒變講了一遍,末了懷疑的道:
“你說這個溫寒變真的存在嗎?”
“要是真的,咱們的子孫,可怎麼辦吶?”
馬秀英深吸口氣,她知道陳景恪可能會拋出一個大問題,卻沒想到竟然如此之大。
人常言夏蟲不可語冰,在溫寒變面前人和夏蟲又有何區別。
還好,老祖宗喜歡記錄歷史,讓我們得以窺探到蛛絲馬跡。
“雖然已經說過無數次,但我還是想說,陳景恪的眼光果然異於常人。”
“史書就在那裡,不知道多少人看過,唯有他總能看到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朱元璋聽出了畫外音,不解的道:“妹子你相信他的話?”
馬秀英點點頭,認真的道:
“信,在他沒有出錯之前,他說什麼我都信。”
“別說溫寒變,就算他和我說明天世界就要毀滅,我都信。”
朱元璋撓了撓頭,這話題還讓他怎麼繼續。
馬秀英看出了他的想法,笑道:“你能問出,咱們的子孫怎麼辦,其實心裡已經相信了。”
朱元璋倒也沒有隱瞞,而是嘆道:“可咱身爲皇帝,這種大事需要更多證據啊。”
馬秀英認同的道:“謹慎是對的,證據不足就去查。”
“他不是已經給出參考標準了嗎,先找人將先秦時期寫成的書全部查一遍。”
朱元璋苦笑道:“要是能查到證據還好,就怕翻遍了也找不到啊。”
馬秀英說道:“找得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
朱元璋解釋道:“找到證據,就可以公佈天下,名正言順的做準備。”
馬秀英嗤笑道:“沒想到你朱重八還這麼天真,你以爲那些所謂的證據別人就肯相信了?”
“就算他們相信了,南方出身的官吏和讀書人,就願意讓你大動干戈?”
“你不會不知道,他們是如何看待北方邊防的吧?”
朱元璋臉色變得很是陰鬱。
南方官吏對朝廷北伐很是不以爲然,尤其是對塞王的態度,擺明了很討厭。
爲何?
一開始朱元璋還以爲,他們是反對分封。
後來才明白,他們反對的其實是北伐。
塞王的目的可不僅僅是防守,還有個功能是拓土。
先穩住腳跟,然後一步步北上,蠶食北元的地盤。
他們巴不得將北方當做包袱甩掉,然後朝廷關起門,在南方過奢靡的日子。
這也是朱元璋一直想遷都北方的原因。
若是讓他們知道溫寒變,知道寒冷期就要到來,就更有理由放棄北方了。
馬皇后說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不知道或許會更好。”
朱元璋情不自禁的點頭,是這個理。
馬皇后繼續說道:“而且你想過一個問題沒有,爲何秦漢隋唐,僅靠北方就足以維持朝廷運轉?”
“那時候的南方,可還是用來流放犯人的蠻荒之地。”
漢唐人口最高超過四千萬,基本全靠北方自給自足。
大明才六千萬人口,南北方加起來,都感覺有些吃力。
朱元璋咬牙切齒的道:“還不是唐朝滅亡之後,北方陷入動亂。”
“宋朝無力奪回燕雲十六州,只能偏安南方……” “元朝朝廷又疏於管理,甚至將北方大片良田劃爲牧場……”
“長達數百年的混亂,讓北方徹底荒蕪了下來……”
馬皇后頷首道:“你說的都對,但還有個原因你忽略了。”
“什麼原因?”
“黃河。”
“黃河?”
馬秀英說道:“是的,黃河奪淮入海,河南和山東失去了最重要的水源。”
“大片靠黃河灌溉的良田,成爲下等田。”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還真是,河南和山東歷來是北方最重要的產糧區。”
“沒了黃河的水源,嚴重影響到這裡的糧食產量。”
說到這裡,他猛然醒悟過來,道:“妹子,你這是支持黃河迴歸故道了?”
馬秀英肯定的道:“爲何不支持?”
“黃河奪淮入海,破壞了淮水水系,讓當地百姓苦不堪言。”
“而少了黃河水灌溉,又讓北方變得貧瘠……”
“如此兩處都受害,國家也要揹負沉重的負擔。”
“迴歸故道,對兩地都大有好處……”
“且北方初定,人口不算多,還未真正安定下來。”
“遷徙黃河故道附近的百姓,還比較容易。”
“等過上幾十年,再想做就更加不可能了。”
“而且你知道爲何南方人反對北伐,甚至希望放棄北方嗎?”
朱元璋怒道:“他們目光短淺,自私自利。”
馬秀英搖頭道:“不,是因爲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無法自給自足。”
“不論是北伐還是後續經營北方,都需要南方支援糧草物資。”
“這會加重南方百姓的負擔,他們自然不願意。”
“如果河南和山地兩地再次富庶起來,朝廷就能減少對南方的依賴。”
“他們也就不會再如現在一般,反對北伐了。”
“用陳景恪的話來說就是,全局都盤活了。”
“所以,黃河迴歸故道,勢在必行。”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好像還真是這個道理啊。
而且減少了對南方的經濟依賴,那些南方官吏,也就不敢在咱面前支棱了。
南方人也就不會再和現在一般,歧視北方人了。
我不吃你家大米,你有什麼資格豪橫的?
大明全靠我們北方人,在前方抵禦外敵,應該我們反過來俯視你們纔對。
這一下,真的是將全局都給盤活了啊。
馬秀英繼續說道:“溫寒變的問題更簡單,不論它是否是真的,眼下都不重要,也不影響治黃之事。”
“它不是真的,黃河要回歸故道。它是真的,那更要將黃河扳回來。”
“在河套、晉陝之地種植草木也是一樣的。”
“爲了讓黃河長治久安,朝廷必須增加這裡的草木數量。”
“陳景恪不是說了嗎,現在正處在由暖轉寒的節點。”
“降水線還沒有完全移走,河套和晉陝的雨水還算充足。”
“趁這個機會,擴大當地的草木數量。”
朱元璋被她說的熱潮澎湃,恨不得馬上就大刀闊斧的改革。
只是作爲皇帝,他還保持着理智:
“現在朝廷哪有經歷去種草種樹啊。”
馬秀英笑道:“你把問題想的太複雜了。”
“收集草種,讓士兵騎着馬跑一遍,撒在那裡就行了。”
“一場大雨下來,草就長出來了。”
“種樹要麻煩一點,不過也不是沒辦法解決。”
“讓人尋找耐寒耐旱的樹,最好是那種折一根樹條,插在地裡就能發芽的那種。”
“等下雨了,就讓人趁着地面有水趕緊插上,能活幾棵是幾棵。”
朱元璋連連點頭,這個法子確實不錯。
馬秀英繼續說道:“不過比起種,保護更重要。”
“那裡荒漠化的主因就是過度墾荒,過度砍伐,過度放牧。”
“那就遷一部分出來……”
“嗯,將貧瘠地區的人,遷到土地肥沃的地區去,將朝廷控制的良田分給他們。”
“然後就先從貧瘠地區,開始種草種樹。”
“如此既不影響百姓生活,又可以增加草木數量,何樂而不爲呢。”
朱元璋興奮的道:“好好好,妹子這法子好,咱馬上就命人去做。”
馬皇后橫了他一眼,道:“你糊塗了啊,這種事情,哪能由你直接提出來?”
朱元璋不解的道:“啊,咱不能說嗎?”
馬皇后解釋道:“可以是可以,但最好讓臣子主動提出來,你順勢同意。”
“而且你不是對工部那位王尚書不滿意嗎。”
朱元璋怒道:“酒囊飯袋,都上任半年了,還未將工部理順。”
“治黃曆來是朝廷頭等大事,這都多久了,纔拿出治黃疏。”
“而且還是照搬前人之法,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
“他這個尚書是做到頭了,咱這就給他罷免了。”
馬秀英也完全贊同,這位王尚書是挺忠心的,也很清廉,但能力確實不行。
“王尚書忠心耿耿爲官清廉,遷走另作他用即可,罷免就太過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哼,既然妹子你給他求情了,咱就給他一次機會。”
馬秀英繼續方纔的話題:“你就將黃河面臨的難題,告訴羣臣,讓他們想辦法。”
“然後私下再放出風,就說北方貧瘠,皆因少了黃河水灌溉。”
“如果黃河能迴歸故道,河南和山東就能重新富庶起來。”
“到時候你就看羣臣如何反應,看看有沒有人能提出真正可行的辦法。”
“如果有人能認識到這個問題,並拿出解決辦法。”
“那定然是有才幹的人,你就可以重用他,然後讓他衝鋒在前。”
“你只需躲在後面,爲他提供便利,擋住各種非議就可以了。”
到時候就算出了問題,朱元璋躲在幕後還有轉圜的餘地。
如果他自己拿出全套改革方案,到時候羣臣的火力就會集中在他身上。
不出問題還好,出了問題就是死局。
朱元璋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連連點頭道:
“妹子你說的太對了,咱就這麼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