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
來到算經編纂組,意外的發現人竟然都在。
就連許多國子監的學生,也都守在這裡。
不過也正常,誰都知道今天可能是最後一次聚會了,只要能來的,都不會缺席。
只是現場的氣氛有些沉默,基本沒人說話。
看到他過來,所有人都下意識的站起來迎接。
程一民帶着骨幹成員迎上來,道:“陳伴讀,你來了。”
陳景恪笑道:“來晚了,抱歉,讓大家久等了。”
衆人連忙還禮,表示他們也是纔來。
簡單了敘了舊,陳景恪直入主題問道:
“程先生,算經在哪裡?”
程一民引着他來到辦公室,說道:“這就是,你檢查一下。”
很厚的一套書籍,總共有十二本之多。
此時整齊的裝在一個書匣裡。
陳景恪笑道:“檢查什麼,說的好像我是領導一樣,我這個總編纂就是個掛名的。”
“此書能編成,真正出力的是你們啊。”
衆人都沒有說什麼,只是眼巴巴的看着他。
陳景恪自然知道衆人想要什麼,但他們註定要失望了。
接下來,他說了一些場面話。
“算學是個小圈子,平時大家也都是各自學習,很少交流。”
“這也導致了算學的發展非常緩慢。”
“對一門學問來說,交流有多重要,相信大家也已經有很深的體會。”
“我提議編撰《洪武算經》,其目的就是想爲大家,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場所。”
“也果如我所想,大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拍了拍手邊的洪武算經,陳景恪讚道:
“這就是成果,此書一出,算學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諸位也將跟隨此書,名流千古。”
“所有人爲算學的付出,都理應被銘記。”
感謝大家的辛苦付出,所有直接參與編寫的人員名字,都將會寫在作者欄。
後續加入,只是從事一些簡單計算工作的人,也會單獨列出。
聽到這番話,很多人表情都有些不自然,又有些羞愧。
是他們將小圈子的情況變得複雜了。
但更多的人,都表現的很激動。
他們加入這個圈子,就是想找一塊淨土,更好的學習、研究算學。
雖然期間經歷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但總體來說還是好的。
不枉此行。
而那些原本以爲沒機會留名的人,得知自己的名字竟然也會被收錄其中,更是感到開心。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算經編寫完成,編纂組的使命也結束了。”
“雖然很不捨,但還是要對大家說再見了……”
“哎……其實沒必要這麼傷感,以後見面的機會很多。”
“但不知道爲什麼,心裡就是有些難受。”
一席話說的大家也是傷感不已,有些感性的更是已經開始流淚。
在一起時有多快樂,分開時就有多難過。
以後很難再有這樣的機會,將如此多的算學人聚在一起了。
關鍵是陳景恪從頭到尾,都沒有提那些不開心的事情。
也沒有針對那些不服氣他的人,對大家表現的一視同仁。
這種氣度,就連那些不服氣他的人,也一樣心裡不好受。
又鼓勵了一番衆人,陳景恪就以‘陛下等着看算經’爲由,先一步離開了。
留下了久久不願離去的衆人。
程一民親自將陳景恪送出國子監,在大門外,他嘆道:
“是我太幼稚了,如果一開始約束的嚴格一些,就算編纂組最後還是會解散,也不至於鬧出這麼多不愉快。”
陳景恪心下一喜,程一民成熟了,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不過依然沒有透露下一步計劃。
這邊剛解散,那邊就宣佈新計劃,傻子都知道是爲了排除異己。
他要晾一晾這些人,找個合適的機會再行動。
所以,他只是安慰道:
“不用往自己身上攬責任,人一多心思難免就會變得複雜。”
“伱也只是希望大家,能有個更寬鬆的環境而已。”
程一民搖搖頭,說道:“你不用安慰我,我還不至於被這件事情打倒。”
“這件事情確實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教訓,讓我更加明白了一個道理。”
“無規矩不成方圓。”
“這個教訓,將讓我受益無窮。”
說到這裡,他苦笑道:“只可惜,代價太大了。”
陳景恪沒有再說什麼,又簡單聊了幾句,就告辭離開。
一路上都在總結這次的經驗教訓。
最大的教訓,還是將人心想的太簡單了。
不過還好,並沒有造成真正意義上的損失。
反而給了自己提純內部的機會。
自從確定要解散編纂組,他就一直在觀察這些人。
他將所有人分成兩類,一類是管理型的人才,程一民就是代表。
他們喜歡算學,懂算學,但也想做官。
陳景恪已經決定,等建立新圈子的時候,從這些人裡選拔人才。
搭建管理團隊。
還有一類是研究型人才,單純喜歡算學,沒有那麼多雜七雜八的想法。
這樣的人比較少,且大多都是後來加入的。
反而是最早那一批,心思都不是很單純。
想一想也正常,最早一批加入的,都是工部、戶部、國子監等機構的官吏。
他們本身就是官,心思複雜一些很正常。
等到編纂組打出名聲,才引來許多單純的算學愛好者加入。
陳景恪已經將這些人的名字都記了下來,將來會優先將他們拉進小圈子。
這些纔是未來理科的干將啊。
他先是回家瞅了一眼,見一見父母,卡着皇城落門的時間才進宮。
並沒有直接將書呈送給朱元璋,而是自己先看了一遍,確定有沒有什麼問題。
倒不是他不信任程一民,而是在宮裡待久了,習慣性謹慎。
其實最近他本也沒有閒着,每天都要和朱雄英一起學習處理政務。
主要是跟着徐達和李善長學習。
這麼大的變革,可不是朝廷頒佈幾天政令就行了。
需要各衙門集體配合。
六部沒有一個能置身事外的。
吏部忙着遴選官吏,一萬多個空缺,可有他們忙的了。
戶部在全國各地劃分土地,以安置軍戶。
禮部開始着手爲即將到來的大授勳做準備。 兵部將吳王時期的檔案都翻了出來,重新覈對軍功。
這是一項非常繁瑣工作,工作量之大,能讓人看的腿發軟。
還好,李善長從較爲清閒的機構,比如鴻臚寺等,抽調了大量人手過來幫忙。
工部也沒有閒着,最近他們纔是最忙的。
黃河改道工作已經開始。
新都修建,雖然還沒有破土動工,可各種材料已經開始着手收集。
現在又要組建軍械局。
而且軍械局還不是單純的工部機構,軍方也會派出幾名官員過來做代表。
名其名曰是方便雙方溝通,能讓軍械局更及時的瞭解軍方需求。
真實目的大家心知肚明,就是怕文官搞鬼。
如果放在平時,文官集團肯定不願意。
你們軍方也配在我們文官的地盤插釘子?
但現在,也沒人在意這點小事兒了。
派就派唄,幾個代表而已,還能翻天不成。
不只是六部,其他衙門也基本都被牽扯了進來。
可以說,大明所有的中樞機構和地方衙門,沒有一個能置身事外的。
陳景恪和朱雄英學的,就是如何調動、協調各衙門。
同時也藉着這個機會,更加深入的瞭解,各衙門是如何運作的。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都精通。
朱元璋的安排是:“軍隊那邊的事情比較簡單,你們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就行了。”
“主要了解的是行政系統的運作,這纔是治理國家的根本。”
然後他又叮囑道:“不要學李善長的壞毛病,他這個人外寬內忌,待人苛刻。”
“遇到意見相左之人,往往會出言不遜。”
“當年劉伯溫執意辭官,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受不了他的辱罵。”
陳景恪咋舌不已,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老李看起來挺和善一個人,竟然是個大噴子。
能把劉伯溫噴的要辭官,嘖……
朱雄英反而露出了好奇之色,似乎很想知道他是怎麼罵的。
朱元璋繼續說道:“這也是咱一直不讓他重回中樞的原因。”
“希望經過這些年的打磨,他能稍稍收斂一些。”
所以,陳景恪和朱雄英二人,只是偶爾纔去一次徐達那裡,大多數時間都在李善長身邊。
李善長也知道朱元璋的意思,對兩人悉心教導。
讓兩人受益匪淺。
因爲朱元璋的話,他們兩個一直在私下觀察老李。
發現確實如此。
平時還好,甚至有人犯了錯他都能包容。
可唯獨不喜歡別人和他有不同意見。
要是有人和他意見相左,那臉色難看的像是要吃人一般。
不過還好,並沒有破口大罵。
也不知道是真的有所收斂,還是朱雄英在,他不敢做的太過分。
話說,這次改革李善長可謂是煥發了第二春。
洪武四年他因病退居二線,後來胡惟庸案爆發,他雖然沒有受到牽連,卻也再不復當年的輝煌。
被任命爲御史中丞,統領御史臺。
一箇中樞機構的頭頭,說起來職務並不低。
然而御史臺除了風聞奏事,並沒有什麼實權。
這個職務完全無法匹配他文官第一人的身份。
說他在事實上退居二線了,都不過分。
這一次改革,他再次回到了風口浪尖。
雖然權力遠不如丞相大,卻也是風光無限。
比起權力,重新向世人證明他在朝廷的地位,更加重要。
尤其是在江浙派面前證明自己,更是讓他充滿了成就感。
你們不是想要挑戰我們淮西的地位嗎?
現在遇到大事,陛下依賴的不還是我們淮西功臣嗎。
江浙派其實已經偃旗息鼓了。
尤其是遷都之事確定,失去了地理上的優勢,他們深知已經不可能掀翻淮西派。
比起無意義的鬥爭,他們更想重新找準自己的定位。
但對陳景恪來說,這些都無關緊要,也無瑕關心。
是真的忙。
白天要跟着徐達和李善長學習,晚上回來審覈洪武算經,得點空還要和福清公主培養一下感情。
說起福清公主,自從兩人的婚事確定,她反而變得有些放不開了。
動不動就臉紅,竟然開始看起了女戒,學起了女紅。
陳景恪知道,她這是在討好自己。
於是就嘗試給她講一些自立的觀點,但發現並沒有什麼用。
時代如此,她根本就無法理解。
後來乾脆就直接告訴她,自己對女戒女紅沒興趣,就想找個能有共同話題的媳婦。
就像是陛下和皇后那樣。
果然,這話比什麼都好用,她再也不提什麼女戒女紅了。
開始聊歷史,聊朝政,聊軍事,跟他一起暢談古今。
陳景恪知道,她依然在有意的配合自己。
但這些東西,也是她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她做起來更開心就是了。
兩人的婚事,也漸漸的在小範圍內傳開了。
開始是徐達知道,後來李善長也知道了,再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不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真正原因,只因爲陳景恪比較有才能,獲得了陛下的喜愛。
畢竟明朝公主嫁給普通人,也不是第一次了。
馬皇后的嫡女安慶公主,駙馬就是普通讀書人出身的歐陽倫。
陳景恪是神醫,又有才學,能尚公主並不奇怪。
嗯,大多數人都以爲,他是尚公主。
娶公主之事,估計要等到真正賜婚那天,纔會公佈。
即便如此,陳景恪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又再上了一個臺階。
大家對他更加的客氣。
不知不覺又過去半個月,這天在洛陽坐鎮的朱標再次返回應天,並帶回了一副設計圖。
新都設計圖。
歷時兩個月,動用了將作監九成人力,做出來的詳細設計圖。
圖紙長三米五,寬兩米,展開後足足佔據了大半面牆。
即便只是圖紙,也能看出這座都城的巍峨雄壯。
陳景恪也不禁有些興奮,畢竟他可是參與了選址的。
設計新城的時候,他也提了許多建議。
這新都也有他一份功勞啊。
朱元璋有些激動的道:“給咱好好介紹介紹,這都城都有什麼講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