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

第198章 封王建制

又一項計劃成功施行,朱元璋卻並未表現的很高興,一副心事重重的的樣子。

衆人都有些疑惑,這是咋了,遇到什麼大事了不成?

馬皇后詢問後得知了緣由。

他在發愁如何保證皇儲的教育。

現在他們頭腦很清醒,知道不能將儒家捧的太高。

但萬一哪個後世子孫被儒家影響,重新走上宋朝的老路怎麼辦?

馬皇后啼笑皆非,說道:“你能保證後世不出昏君嗎?”

朱元璋無奈的道:“不能。”

馬皇后說道:“那不就是了,道理都是一樣的。”

“後世子孫如何,我們管不了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將眼前的事情做好。”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爲兒孫做牛馬。”

朱元璋內心依然很不順暢,這一點很好理解。

誰又不希望家族永昌呢。

於是他找到陳景恪,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他的本意,其實就是找人說說心中的煩憂,並不指望能得到答案。

尤其是陳景恪一直強調,沒有萬世不易之法,也沒有永昌不衰的家族。

哪知,聽到他的問題後,陳景恪沉吟良久,竟然點頭說道:

“雖然我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卻有辦法增加容錯率。”

朱元璋愣了一下,反應過來後連忙追問道:

“容錯率?快給咱說說,怎麼增加那個容錯率。”

馬皇后和朱雄英也非常好奇,竟然真有辦法?

陳景恪說道:“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一個籃子破了,還有另外一個籃子。”

“當陛下的籃子足夠多的時候,容錯率自然也就高了。”

朱元璋頓時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疑惑的道:

“你想讓咱走周朝分封的老路?你不是一直反對恢復周禮嗎?”

馬皇后和朱雄英眉頭也皺了起來,這可不是什麼好路。

陳景恪笑道:“若真將日本打下來了,陛下準備怎麼治理?”

朱元璋恍然大悟,一拍大腿說道:“好好好,咱明白了。”

“哈哈,大明本土自然不能裂土封王,可海外之地可以啊。”

“景恪伱一語點破夢中人啊,這個法子好,咱喜歡。”

馬皇后和朱雄英也鬆了口氣,只要不是在大明本土封王建制,別的都好說。

陳景恪趁機說道:“陛下在大明分封藩王,在短期來看確實利大於弊。”

“靠着藩王鎮守地方,能快速度穩定大局。”

“尤其是塞王,在戍邊拓土方面更是有着天然優勢。”

朱元璋連連點頭,這就是他分封諸王的用意。

可惜那些人根本就不懂咱的苦心,只知道反對。

陳景恪話鋒一轉,道:“可從長遠來看,則弊大於利。”

“我們無法保證,血緣關係越來越遠,諸藩王還能如現在一般相親相愛。”

“等到藩王和朝廷有了利益衝突,更可能會釀成惡果。”

“不論是藩王造反成功,還是朝廷削藩成功,死的都是陛下的子孫。”

“但若將諸王分封在海外,給他們封王建制之權,則不會有這樣的隱患。”

“我相信諸王也一定會更加喜歡封王建制,而不是留在大明當一個受猜忌的藩王。”

朱元璋再次連連點頭,如果是平時陳景恪說這話,他肯定會生氣。

但現在,他只覺得說的好,分析的很透徹。

事實上,作爲皇帝他豈能不知道封藩的危害。

可他還是這麼做了。

很簡單,前期靠着藩王穩定大明國祚。

將來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肉終歸還是爛在鍋裡的。

朝廷削藩成功更好,如果藩王造反成功,那天下還是朱家的。

只是這種想法,他不能告訴任何人,只能藏在心裡。

現在,陳景恪給他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

馬皇后和朱雄英也同樣連連點頭,就是這個道理啊。

尤其是馬皇后,作爲枕邊人她豈能不知道朱元璋的想法。

可她也同樣沒辦法將這件事情說出來。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說。

一旦說出來,意義就不一樣了。

她只能默默的支持。

朱雄英想的就簡單了,天天跟着陳景恪學習,他豈能不知道藩王的問題。

可作爲皇儲,他不能提。

至少在成爲皇帝之前,他不能提藩王之事。

現在陳景恪將這個隱患說了出來,他只覺得果然不愧是他的伴讀啊,總是想他之所想。

關鍵是,陳景恪不光說,還提出瞭解決辦法。

大明的統治能力有限,太遠的土地打下來也無法統治。

分封給諸王是最合適的。

至於諸藩王會不會同意……這是毫無疑問的。

一個天天受皇帝猜忌的藩王,一個真真正正的王,選哪個還用說嗎。

既解決了藩王問題,還增加了大明的底蘊。

果然不愧是我的伴讀啊。

陳景恪頓了一下,給衆人反應時間,才繼續道:

“如果將來哪個藩王不小心失了國,大明作爲宗主國,可以幫他們復國。”

“若大明遭遇了困境,還能靠着諸藩嘗試挽回局面。”

“說句大不敬的,就算將來大明真的沒了。”

“總不能所有藩屬國也一起沒了吧?”

“只要還有藩屬國存在,就可以保證朱家的祭祀不會斷絕。”

“這纔是真正的,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聽完這一席話,朱元璋只覺得猶如三伏天,喝了冰蜜水一般,渾身舒爽。

心中的那一點頑症也徹底消失了,整個人充滿了鬥志。

咱還能再戰二十年,爲大明打下更多的疆土。

到時乖孫也長大了,接過咱的戰旗,繼續征戰。

咱就不信,三代人幾十年的時間,還不能打下足夠的土地。

至於朱標,這是他心中的痛。

高血壓,咱怎麼捨得再將這社稷重擔交給他。

好好的孩子,將來肯定是有爲之君。

咱都想好了,再過幾年就讓位給他。

可是現在一切都被朱樉那個畜生給毀了。

每每想到這一點,咱都恨不得將那畜生給活剮了。

不過皇位還是要交給標兒的,只是咱不能如以前設想的那般,將所有擔子都交給他。

咱當太上皇,幫他分擔一些政務。

等咱老了幹不動了,乖孫也長大了,就由他替標兒分擔政務。

想到這裡,他看了看陳景恪。

還有景恪在,也能幫標兒分擔一些政務。

什麼叫肱股之臣,這纔是。

不是一味的反對咱,而是在看出咱的問題在哪之後,還能幫咱想到問題。

這個閨女,嫁的可太值了啊。

不過此事非同小可,朱元璋也沒有輕易就做出決定。 他需要和人商量一下細節。

那麼誰最合適呢?

滿朝文武看了一遍,唯有徐達。

而且他還有個身份,燕王朱棣的岳父。

如果朱棣能封王建制,對徐家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湯和倒也忠心,可他能力是真不行,而且性格也有很大缺陷。

以前還有個李善長,只可惜。

算了,不提他了。

於是他讓人將徐達找來,將境外封王之事說了一下。

徐達聽完之後,腦海裡瞬間就浮現出一個身影:

“上位,此法可是景恪所獻?”

朱元璋笑道:“除了他還能有誰,你說此法是否可行?”

徐達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道:

“軍功爵制、開海、封王建制……景恪的野心比你我可都要大啊。”

朱元璋頷首道:“從他鼓動咱編寫《華夏簡史》,咱就看出他的野心了。”

“非爲一家一戶計……心裡裝的是華夏族羣。”

“他的目的也是爲了讓華夏更加強大……”

徐達狀似不經意的說道:“現在大明就是華夏正統,大明強大,華夏就強盛。”

“華夏強盛,大明也能威加海內。”

朱元璋笑道:“你放心好了,這個道理咱還是懂的。”

“他想壯大華夏,就只能依靠大明。”

“將諸藩王封在化外之地,用不了百年,那裡就會變成華夏領土。”

“就算咱的子孫失了國,繼任的依然是華夏子孫。”

“肉終歸是爛在了鍋裡面。”

“其實知道了他的想法,咱反而放下了心中的擔憂。”

“咱不怕他有野心,就怕摸不透他想要什麼。”

“既然他想要這個名,那咱就給他。”

“他要名,咱得利,各取所需。”

徐達也放下了擔憂,敬佩的道:“還是上位看的透徹啊,我天天琢磨景恪在想什麼。”

“只能猜到,他似乎對擴張很感興趣,卻一直想不明白他的目的。”

“像唐朝那樣,領土廣闊西至安西,北至北海,看起來很厲害。”

“可一旦國內有變,這些東西轉瞬就失去了。”

“勞民傷財,最後只落得一個虛名,又有何意義?”

“你這麼一說我才明白,我的眼界還是太窄了。”

“我只看到了眼前的一隅之地,他看到的是更廣闊的天地。”

朱元璋嘆道:“咱又何嘗不是呢,當初咱還弄出了十五個不徵之國呢。”

“現在想想,目光何其短淺啊。”

“咱也是和他接觸多了,天天聽他講課。”

“一閒下來就琢磨他說的話做的事,慢慢的眼界就打開了。”

徐達笑道:“也將他的底褲給看穿了。”

這同樣是陳景恪的話,將別人的底褲給看穿了。

他們覺得有趣,也學會了。

朱元璋也笑道:“是啊,天天琢磨,可不就將他給琢磨透了嗎。”

“好了,現在你也知道他的打算了,覺得這個辦法如何?”

徐達肯定的道:“好,此法我自然是贊同的,但需要謹慎施行。”

“我們的目的是擴張,不能羊肉沒吃着,還惹了一身騷。”

朱元璋說道:“所以我才找你商量啊,打仗你比咱在行。”

“以後沒事兒就琢磨琢磨,此事該如何進行。”

徐達點點頭道:“一切都要先等解決了北元之後才行,至少也要將北元打殘,再無力南下。”

朱元璋想了一下,說道:“景恪之前給我說了一個,永除草原隱患之法,你且聽聽是否可行。”

永除草原隱患?

徐達眼睛一亮,變得興奮起來。

草原和中原的紛爭進行了上千年,歷朝歷代想過很多辦法,都未能解決。

若能在他們手裡永除,那將是前所未有的大功績啊。

朱元璋就將水泥築城,劃分區域安置北元各部落之法講了一遍。

徐達如有所思的道:“劃分區域安置各部落,看起來很像郡縣制啊。”

朱元璋說道:“對,就是郡縣制,只不過草原上是以部落爲單位進行安置。”

徐達沉思片刻,說道:“可行,蒙古人的優勢就是遊走不定,咱們的大軍去了他們就遷走。”

“等咱們的大軍撤走了,他們再趕着牛羊回來。”

“有了城池就不一樣了,咱們能囤積糧草駐軍,讓他們永遠都不敢回來。”

“咱們可以靠着修築城池,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

朱元璋說道:“這是在軍事上,在民政上城池依然很重要。”

“前人之所以未能在草原上施行郡縣制,就是因爲缺少城池。”

“沒有城池就沒辦法長期駐軍,沒有軍隊的彈壓,草原部落就不會遵守朝廷劃分的地界。”

“朝廷的各種政策,也無法在草原部落之中推行。”

“有了城池,這一切都不再是問題。”

“誰敢不遵守朝廷劃分的地界,可以從最近的城池出兵剿滅。”

“只要能將他們固定在一個地方,朝廷的政策就可以推行。”

“比如施行教化,比如人口上限令。”

他們固定在一個地方了,朝廷才能更準確的掌握各個部落的人口。

等部落人口超過上限,就強制遷徙。

只要控制住了草原人口,就不用害怕他們起兵造反。

就算有部落造反,也只是局部。

不會再和現在一樣,整個草原統一在一個聲音之下。

朱元璋和徐達越聊就越覺得此法精妙。

徐達忍不住讚道:“若真依此法,或許大明真的能永除草原後患,景恪的點子是真多啊。”

其實兩人都不知道,這個法子是滿清用來對付蒙古人的。

按照盟、旗爲單位,爲各部落劃分草場,隨意遷徙者滅族。

滿清的方法還不只這些,他們還引入喇嘛教。

這些喇嘛擁有崇高的地位卻不事生產,全靠百姓供奉,弄的蒙古人爭相出家。

此舉既消弭了蒙古人的意志,讓他們生不起反抗之心,又可以限制蒙古人的經濟發展。

人口上限令,也是滿清搞出來的。

爲了限制蒙古人口,他們強行規定。

一家有多個兒子的,必須強制其中的一部分兒子出家當喇嘛。

而喇嘛是不允許娶妻生子的。

再加上別的政策,最終曾經縱橫歐亞的強大部族,徹底沒落。

陳景恪當然不會全盤效仿滿清,他要做的是華夏族羣強盛,蒙古也一樣是華夏人。

現在大明和北元的問題,完全可以看做是兄弟鬩於牆。

所以,宗教麻痹什麼的,自然是不能用的。

人口上限令也魔改了一下,變成超過人口上限,就將其中一部分遷徙走。

等到什麼時候,兩族徹底歸於華夏的大旗之下,這種限制政策也將一一取消。

當然,這一切都要等到大明將北元擊敗,纔有機會去實現。

(本章完)

第25章 明心志第239章 下次一定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419章 再補一塊短板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253章 帝國時代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392章 徐允恭的見聞第458章 上鉤第378章 朱樉太卑鄙啦第300章 閃電戰第433章 無題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第420章 官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295章 思想武裝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335章 永恆的變126.第126章 溫寒變第54章 目標,倭國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第299章 繼續無題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480章 李善長眼中的大同第426章 大家都怕真相第60章 老狐狸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22章 突破口第486章 秦國,危第391章 你是什麼人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79章 擴招的緣由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313章 見聞第360章 無題第384章 兩極反轉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442章 這孩子一定大富大貴第40章 演戲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493章 有爲無爲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482章 人權的二象性第468章 族誅第404章 朱標的帝王課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209.第208章 無題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11章 鴕鳥朱標第3章 奪嫡旋渦第24章 奇藥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15章 太孫伴讀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427章 奇觀加信仰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第479章 佛教東傳帶來的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455章 你死我活第80章 發個單章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2章 大明嫡長孫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55章 正義執行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241章 漢四郡第43章 暴斃第473章 時間是給所有人的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第395章 燕王要造反?第491章 大型pua現場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紛登場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386章 分封的深層次謀算第471章 禪讓第254章 何爲盛世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第414章 穢亂宮闈第23章 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