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

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

朱雄英也豁出去了,厚着臉皮將事情講了一遍。

說起來也是他自己的問題,想在小姑娘面前炫耀自己的學識。

順便說一句,‘老頭’這個稱呼,也是徐妙錦來了之後纔出現的。

男人嘛,懂的都懂。

然後今天講聖賢廟的故事,就被徐妙錦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

這他哪知道啊,只能跑來問陳景恪。

陳景恪也有些驚訝,果然不愧是能上史書的才女的。

《華夏簡史》成書這麼久,她是第一個留意到這個問題的人。

將來肯定是一代賢后。

自己這個媒人也與有榮焉啊。

然後陳景恪拉長聲音說道:“哦……小屁孩,有什麼好培養感情的。”

朱雄英臉上掛不住了,怒道:“放肆,怎麼和本太孫說話呢,還有沒有上下尊卑了。”

陳景恪斜睨道:“嘖,惱羞成怒了。你敢勾搭人家小姑娘,還怕人說啊。”

朱雄英面紅耳赤,爭辯道:“什麼勾搭,那是我未婚妻……天經地義之事。”

陳景恪大笑不已,不過也沒再拿這事開玩笑。

小孩子臉皮薄……嗯,雖然朱雄英臉皮有點厚,但也是小孩子。

萬一真說的臉上掛不住,從此疏遠徐妙錦,那就弄巧成拙了。

所以笑過之後,他正色道:“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如果是你問的,我一點都不奇怪。”

“沒想到,會是她問出來的。”

朱雄英一點都不覺得不好意思,得意的道:

“那是,人聰明着呢。”

陳景恪啞然失笑,老朱家疼媳婦的基因真會遺傳嗎?

“此事與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有關。”

朱雄英高興的道:“我也是這麼想的,肯定是黃帝時期生產力不夠,沒有辦法維持龐大的國家。”

“等到大禹時生產力提高,足以維持龐大國家,才由他建立了第一個朝代。”

陳景恪反問道:“那黃帝爲何又可以登基爲帝呢?”

朱雄英自信的道:“因爲他的實力最強,誰不聽話他就打誰。”

“雖然沒有辦法建立一個龐大帝國,卻可以靠武力讓其他部落臣服。”

陳景恪點點頭,讚許的道:“你能想到這些,已經很不錯了。”

“這個答案不能說錯,但也只能說沾上點邊。”

朱雄英非但沒沮喪,反而沾沾自喜道:

“嘿,竟然沾邊了,看來這麼些日子沒白學。”

陳景恪心下莞爾,這貨心態是真好。

“經過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神農氏等先賢的發展。”

“黃帝時期,社會制度已經比較完善。”

“金屬工具也已經普及,牛馬驢騾等畜力工具也已經普遍使用。”

“總體來說,當時的生產力其實已經很高了,足以構建一個朝代。”

“但別忘了還有生產關係。”

“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

“並非生產力提高,生產關係就能一蹴而就,這需要一個漫長的總結過程。”

“就好比東周時期,生產力提高了,舊有的生產關係被打破。”

“先賢們用了數百年探索,才找到新的更適合的制度。”

朱雄英不停點頭:“諸子百家就是在探索過程中誕生的,對吧。”

陳景恪說道:“對,諸子百家都在嘗試構建新的生產關係。”

“黃帝時期也是如此,生產力提高了,生產關係還沒有來得及做出調整。”

“當時人們以部落爲單位,沿着大江大河定居。”

“隨着金屬工具的出現,更多的土地被開墾,更多的糧食被生產出來,更多的商品出現。”

“各個部落的交流也愈加頻繁,大家互通有無,一起對抗猛獸和敵人……”

“馬匹和船隻等代步工具的出現,讓交流更加的方便。”

“交流頻繁,也會讓矛盾增多……”

“當時的天下共主神農氏,無力解決這些矛盾,漸漸失去了人心。”

“黃帝部落的實力越來越強,靠着出色的軍事能力傲視羣雄。”

“而且黃帝行事有章法能服衆,漸漸的他就成了共主,後來更是登基爲帝。”

“但生活習慣一時間依然難以改變。”

“大家習慣了按照部落生活,讓他們對另一個部落的首領效忠,是很困難的。”

“所以黃帝的地位,更像是部落聯盟的盟主。”

“有事兒了大家就去找他解決,沒事兒了大家各過各的。”

“想要建立真正的朝代,還需要一個契機來打破這種現狀,讓所有部落更加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朱雄英靈光一閃,說道:“大洪水。”

陳景恪豎起大拇指:“聰明,就是大洪水。”

“這場大洪水的具體情況已經不可考,推測應該是黃河上游發生了地震,導致山體滑坡堵住了河道。”

“河道被堵住之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堰塞湖,巨量的黃河水在上游囤積。”

“直到有一天,堰塞湖的堤壩撐不住崩潰了。”

“海量的黃河水,鋪天蓋地般流向下游,橫推所遇到的一切。”

“那是一場浩劫,黃河中下游化爲洪澤,無數生靈喪生。”

想象着那個畫面,朱雄英也忍不住心中發寒。

如果需要一場大事件,來打破舊有的秩序,那這個代價也太大了。

陳景恪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治水,就成了殘存人類共同的願望。”

“但洪水太大了,波及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不是靠一家一戶所能解決的。”

“當時是舜帝當政,他召集各部協商。”

“在大災難面前,就算再保守的人,都選擇了共同面對。”

“各個部落摒棄前嫌,出人出錢出糧一起治水。”

“最開始大家推舉鯀來治水,但結果伱也知道,他因治水不利被殺。”

“鯀死後,他的兒子大禹肩負起了治水的任務。”

“大禹吸取了鯀的教訓,提出了堵不如疏的策略,併成功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可是治水需要錢財,這些錢從哪裡出?”

“自然是各個部落一起出,於是就有了賦稅。”

“此時徵收賦稅的目的很簡單,不是爲了某些人的享受,而是爲了治水,爲了造福於民。”

“百姓願意繳納賦稅,也是希望大禹等人拿着這些錢把洪水治理好。” “說的直白一些,百姓繳納賦稅的目的,是希望國家拿了錢好好保護他們,而不是奴役他們。”

“大禹等人收了錢也不是爲了享福,更不是爲了壓榨百姓。”

“他們不會覺得自己是天下之主,收稅是應該的。”

“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些賦稅是百姓給予他們的信任和寄託。”

朱雄英聽的心驚肉跳,這話堪稱大逆不道。

皇權天賦,皇帝是天的兒子。

賤民而已,交稅供養我們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甚至官吏會說,他們在爲天子牧民。

什麼叫牧?

牲畜才需要放牧,說白了就是把百姓視爲牲畜。

這是對蒼生黎民最大的侮辱和歧視。

可是現在這種認識已經深入人心,就連被奴役的百姓都認爲天經地義。

你現在說賦稅是一場交易,簡直就是找死。

也就是他和陳景恪接觸久了,才能無障礙的接受。

換成皇爺爺過來,指不定這會兒已經挨踢了。

不過這話肯定會傳到皇爺爺耳朵裡……

嘿,讓你剛纔嘲笑我,等你挨踢的時候,就別怪我火上澆油。

陳景恪不知道他心裡在嘀咕什麼,否則肯定會先踢他一頓。

他今天講這個,也算是有意爲之。

趁機給朱雄英灌輸一下契約論,雖然這個理論很片面,卻也比什麼天賦皇權要進步太多了。

只要他能接受這個思想,以後的很多政策就更容易實施了。

至於朱元璋能不能接受……

嗨,大不了被罵一頓,死不了人。

“在治水的過程中,會遇到不配合的部落,遇到猛獸襲擊,甚至遇到敵人的襲擊。”

“這就需要有一批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專門從事護衛工作,於是軍隊誕生了。”

“軍隊誕生之初,它的目的不是爲了保護某一個人,也不是爲了維護某一個羣體,而是爲了守護整個華夏族羣。”

“他們從華夏族羣中來,拿着族人繳納的賦稅,職責就是保護族羣。”

“各個部落繳納的賦稅,最終會進入大禹手裡,軍隊自然也歸他指揮。”

“在治水的過程中,他踏遍了整片大地,到達過每一個部落。”

“每到一地,都會受到熱烈歡迎,享受英雄般的待遇。”

“大禹以及他的部下,慢慢的就擁有了聲望、財富、地位、權勢等等一切。”

“等疏通天下河道,把大洪水治好,大禹的聲望更是一時無兩。”

“此時他要名有名,要錢糧有錢糧,要軍隊有軍隊……”

“等到舜帝退位,他無可爭議的成爲了下一代帝王。”

“於是他改變了原本的部落聯盟制度,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夏朝。”

朱雄英重重點頭,說道:“原來如此,沒想到傳說裡的那場大洪水背後,竟然還隱藏着這樣的故事。”

“以前我還在奇怪,就因爲大禹治水有功,大家就對他心服口服,任憑他建立夏朝嗎?”

“《韓非子》有記載,禹朝諸候之君會稽之上,防風之君後至而禹斬之。”

“就因爲防風氏首領來的晚就將人給殺了,憑的是什麼?”

“難道古人就真的如此無私?如此重規矩嗎?這太不符合人性了。”

“還是你說的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人性。”

“在治水的過程中,他擁有了巨大的聲望,關鍵是他掌握了錢糧和軍隊,誰敢不聽他的?”

“防風氏被殺,和什麼規矩不規矩沒有一點關係,純粹是大禹殺人立威。”

“恐怕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敢違揹他的命令了。”

陳景恪說道:“你的想法完全沒有問題,大禹成爲天下共主之後,可沒有閒着,而是四處出征。”

“將治水時期不聽指揮的,騷擾劫掠過他們的……全部征服。”

“地處南方的三苗部落,就是在那時候被征服的。”

“在這個過程中,他純化了自己的隊伍,凝聚了軍心民意。”

“他會盟諸侯,其實就是爲了宣示自己的權勢,殺防風氏立威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爲之後建立夏朝,鑄造九鼎鎮守天下,奠定了基礎。”

朱雄英說道:“如此看來,《竹書紀年》裡記載的舜囚禁堯,當有幾分真實性。”

“而禹的帝位很可能也不是舜主動禪讓,而是他自己奪來的。”

陳景恪沒有直接說真假,而是這樣回道:

“曹丕的皇位,也是漢獻帝禪讓得來的。”

朱雄英大笑道:“所以禪讓就是徹頭徹尾的笑話。”

陳景恪說道:“或許一開始,確實是賢者居之。”

“那時候人們是以部落聯盟的方式,組合在一起的,帝王就相當於是盟主。”

“誰有德,能獲得大家的認可,誰就是盟主。”

“後來隨着聯繫愈加緊密,帝王的權力越來越大,性質就變了。”

既然說到了禪讓制的事情,陳景恪就決定多講幾句:

“大禹建立了夏朝定鼎九州,等他死後按照之前的規矩,應該推舉一位新的君主。”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新君主上位,必然會提拔重用自己人。”

“那些跟隨大禹治水成爲權貴的人,又豈肯放棄手中的財富和權勢?”

“於是他們就擁立了大禹的兒子啓繼位,將禪讓制變成了世襲制。”

“而他們,也能名正言順的,將自己的權勢傳承給子孫。”

朱雄英不自禁的點頭,這個說法才更符合人性,也更符合他的想法。

陳景恪話鋒一轉,說道:“大禹及其部下篳路藍縷方有今日之地位,他們很清楚自己的一切是怎麼來的。”

“所以統治初期非常的謙虛,處事也算公道,因此天下大治。”

“但等到創業者相繼故去,新一代的繼任者們生享富貴,就自然而然的認爲一切都是應該的。”

“於是一切都變了,他們成爲了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俯視黎民蒼生。”

“將供養他們的黎民蒼生視爲牲畜。”

“爲了自己地位的合法性,他們編造謊言,給自己披上了神聖的光環。”

“百姓們弱小,無力分辨真假,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奴化,他們也接受了這種理論。”

“認爲自己天生就應該被奴役……”

“就連編造謊言的權貴們,也漸漸忘記了真相,真以爲自己生來就應該高貴。”

“然後開始變着花樣的享樂,爲了享樂就開始拼命壓榨剝削萬民。”

“整個世界都走向了歧路,大同之世也成了永遠觸摸不到的東西。”

(本章完)

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38章 聖人言第412章 一票否決權第409章 尊王攘夷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15章 太孫伴讀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486章 秦國,危第44章 這孩子,能處第463章 殺駙馬以正法令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360章 無題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399章 血債血償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283章 留聲機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304章 氣運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465章 龍鳳呈祥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47章 貨幣111.第111章 出關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407章 蠹蟲傳第360章 無題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12章 大幕開啓第52章 解決之法第454章 華夏在我肩上擔着第236章 我去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236章 我去第398章 南洋亂局第319章 天竺攻略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401章 這個鍋必須要有人背第394章 一國兩分治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第491章 大型pua現場第34章 新篇章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60章 老狐狸第447章 攤牌第420章 官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57章 實踐第366章 法第397章 死有餘辜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491章 大型pua現場第488章 無間道第241章 漢四郡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431章 良種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355章 公平交易第435章 這是未來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424章 土雞瓦狗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266章 破王廷第446章 人禍天災90.第90章 做人第479章 佛教東傳帶來的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379章 他一定沒聽說過慕容垂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268章 無題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415章 最後一塊死角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391章 你是什麼人第299章 繼續無題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364章 高,太高了。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209.第208章 無題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405章 操控輿論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春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