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

大明下南洋船隊正使爲鴻臚寺少卿趙秩,其爲大書法家趙孟𫖯後人。

曾在洪武初期出使日本,就倭寇之事與日本懷良親王磋商。

雖然效果並不甚理想,卻也讓日本承認了與大明的宗藩關係,算得上是一件大功。

但其後十餘年就再無太大功績,靠着資歷坐上了鴻臚寺少卿的位置。

這次下南洋需要一個有經驗的正使,吏部呈上來好幾個人選。

他因出使日本的履歷成功勝出。

對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他自然是非常高興,發誓要做出一番成績。

隨行武將則是耿子茂。

他祖父是大明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泗國公耿再成。

因此,要論單純的遠洋航行技巧,他絕對是大明水師將領裡的佼佼者。

一個躊躇滿志的正使,一個矢志復仇的武將。

“只是光靠這些證據,恐怕還無法爲呂宋國定罪吧?”

耿子茂震驚的道:“你是想……這……未經朝廷許可輕啓戰端,恐會引起陛下震怒。”

耿子茂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耿子茂聲音激昂的道:“趙少卿都不懼,我又何懼有之。”

不過老朱也沒有把事情做絕,還是給耿子茂授了官。

趙秩卻勸道:“耿將軍勿急,咱們先弄清楚狀況再說。”

說白了,老朱有點不當人,不想兌現承諾。

但誰敢找朱元璋的麻煩?

當然,朱元璋也不是感情用事之人,他選擇耿子茂,也和能力有關。

耿子茂已經恢復理智,上下打量着趙秩,像是重新認識他一般:

“我終於明白,陛下爲何派趙少卿擔任正使了。”

當這兩個人,看到岑信通傳來的呂宋和倭寇勾結證據時,會是什麼反應可想而知。

“主辱臣死,若不能維護陛下尊嚴,我等纔是真的只有死路一條。”

耿子茂殺氣騰騰的道:“自然是將和倭寇勾結之人盡數誅殺,並勒令呂宋國主向陛下謝罪。”

趙秩淡淡一笑道:“這個功勞,恐怕還不足以讓你繼承泗國公的爵位吧。”

就將他從遼東抽調回來,作爲遠洋艦隊的護航武將。

耿再成被叛軍所害,其子耿天璧繼承爵位。

趙秩自得的笑道:“耿將軍意下如何?”

耿子茂矢志爲父復仇,新式戰船出現後,他是出海最積極的將領。

尤其是耿子茂,眼珠子頓時就紅了。

之後雖然耿子茂也時常出海和倭寇作戰,但因爲總防守的策略,始終未能有太大戰果。

耿子茂愣了一下,問道:“不知趙少卿是何意?”

等他好不容易學有所成,洪武十二年吳禎病逝。

按照規矩來說,耿子茂應該繼承泗國公爵位。

耿子茂冷冷的道:“趙少卿是不信密探情報,還是別有他念啊?”

洪武七年,爲剿滅倭寇耿天璧率軍深入外海,不幸落水溺亡。

“現在呂宋國公然與倭寇勾結,就是對大明的羞辱,對陛下的大不敬。”

趙秩負手而立,看着波瀾起伏的海面,說道:

並讓他跟隨靖海侯吳禎歷練,一邊學習海戰之法,一邊剿滅倭寇。

趙秩知道他和倭寇的仇恨,並沒有生氣,而是反問道:

“耿將軍準備怎麼辦?”

父親在外海溺死,他就要征服外海。

“亂臣賊子,吾必誅之。”

“自古功高莫過救主,其次救國,再次滅國。”

老朱或許是想法變了,或許是有些不好意思,也或許兩者兼有。

然而爵位繼承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直到今年打遼東,他才撈到一點軍功,重新進入朱元璋的視線。

趙秩說道:“臨行前陛下授予我等臨機決斷之權,讓我們誓死保護大明尊嚴。”

大明對倭寇作戰開始進入全面防守階段,洪武十四年更是下達禁海令。

輪到耿子茂時,就因太年輕且寸功未立爲由,將此事給擱置了。

“救主救國咱們是沒機會了,滅國的機會倒是就在眼前。”

趙秩笑道:“你以爲錦衣衛密探,爲何要將這些證據傳給我們?”

“再說,等將呂宋國滅掉,證據還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耿子茂再次打量他:“你和我認識的文官一點都不像。冒昧的問一句,你真的是鬆雪先生的後人嗎?”

趙孟𫖯號鬆雪道人,也有人以鬆雪先生尊稱。

“哈哈……”趙秩大笑不已。

之後他們放慢了船速,沒多久岑信通、許柴佬二人奉命登船。

得知許柴佬商人身份,趙秩也沒有歧視,而是稱讚道:

“自古版築飯牛而成佳話者衆矣,望你能效法先賢爲國盡忠。”

許柴佬非常感動:“謝趙少卿鼓勵,草民必不敢忘。”

之後趙秩仔細詢問了呂宋勾結倭寇之事。

許柴佬本來想說這是他們栽贓陷害,岑信通搶先說道:

“此事隱藏極深,我們也是最近纔打探到。”

“被我們察覺後,呂宋蠻夷也不再遮掩,公然討論此事,甚至口放厥詞威脅南洋明人。”

趙秩滿臉怒容:“好膽,彼輩蠻夷畏威而不懷德,竟敢對我大明如此不敬。”

“身爲明臣,我等自當維護大明尊嚴。”

一旁的許柴佬則有些瞠目結舌。

這位趙少卿肯定已經猜到是栽贓陷害,可卻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沒出問題,一分功勞都不會少。

出了問題,也可以將責任推到他們兩個身上,最多就是個失察之過。

岑信通也完全配合,裝作一切都是真的。

爲何?

肯背責任,纔有機會上桌分享功勞。

這是下位者往上爬的基本素質。

當官的都是這麼交流的嗎?學到了學到了。

大基調確定,剩下的就是怎麼打的問題了。

這些天岑信通和許柴佬可不只是在栽贓,同時還在收集呂宋國的所有信息。

比如部落分部情況,有多少可戰之兵,從哪裡出兵比較方便。

土人戰敗後會從哪裡逃跑,明軍該從哪裡攔截等等。

有了這些詳細的情報,耿子茂大喜,很快就制定了全盤計劃。

許柴佬沒有忘記老朋友,將李奇義的事情告訴了趙秩,請求能迴歸故里。

本來他以爲這事兒會經歷一番波折,沒想到趙秩很痛快的就答應了:

“都是漢人,僞帝張氏既滅,現在就都是大明百姓。”

“只要他們肯爲安心爲民不惹事端,大明還是有他們容身之處的。”

這下許柴佬才徹底放下心來,對趙秩的感官也非常好。

若大明都是這樣明辨是非的官吏,何愁不興。

——

大明使節團的到來,呂宋自然傾國相迎。

名義上的呂宋國主阿基諾,早早的就帶着全國權貴到港口迎接。

南洋明人能來的,自然也都來了。

當大明遠洋艦隊緩慢駛入馬尼拉灣,遮天蔽日的船隻引得所有人驚呼不已。

尤其是那長一百多米的五千料寶船,更是深深震撼着每一個人。

土人心中,因欺凌南洋海商而滋生的一點狂妄情緒,猶如烈日下的霜雪,瞬間消失一空。

自卑和對天朝上國的敬畏,再次涌入腦海。

阿基諾更是謙卑的腰都有點直不起來。

許光憲等人也好不到哪去。

之前他們商量許久拿出了一個法子,利用南洋商會地頭蛇的身份,和大明遠洋船隊搭上線。說不定還能沾點好處。

此刻他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麼可笑。

在這種規模的船隊面前,他們連當地頭蛇的資格都沒有。

趙秩沒有表露出絲毫的異樣,面色如常的和阿基諾等人寒暄。

之後就是盛大的歡迎儀式,呂宋國但凡能上的檯面的人都來參加了。

就算是弱小的部落,都想過來目睹天朝上國的風采。

如果能借此和大明使節搭上話建立友誼,那就更好了。

儀式之後自然是貿易,大明把從國內帶來的貨物拿出來展覽售賣,並在當地採購特產。

“爲了保護我們的貨物,請准許大明護航將士登岸維護秩序。”

面對這個請求,阿基諾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就同意了。

於是大明就派遣了兩個營的將士上岸……當然,是名義上的兩個營。

幾日後,趙秩再次下發請柬,宴請呂宋國權貴。

呂宋大大小小的部落,幾乎都接到了請柬。

這可是大明天使主動邀請,所有接到請柬的部落首領都受寵若驚,紛紛前來赴宴。

很多都拖家帶口去參加。

然而宴席過半,趙秩突然翻臉,斥責呂宋國與倭寇勾結,乃是對大明和陛下的大不敬。

一衆呂宋國權貴目瞪口呆,這個變化實在太大了。

但直到此時,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只以爲是和倭寇私下交易之事,被天使察覺了。

可這又算的了什麼大事呢?最多賠禮道歉,說幾句好話就過去了。

難道大明還能因爲這事兒,就將呂宋給滅了不成?

然而,還不等他們解釋,趙秩將手中的酒杯摔碎。

“嘩啦……”武裝到牙齒的明軍殺進會場,將所有人全部俘虜。

有些想要反抗的,被當場斬殺。

阿基諾目瞪口呆的看着這一切,心中又驚又怒。

就算我呂宋是藩屬國,你大明也欺人太甚了。

尤其是你趙秩,竟敢如此羞辱我。

好好好,等我獲得自由,看我……看我不向天子彈劾伱。

還是那句話,呂宋國上下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直到他們得知,明軍四處出擊無差別剿滅了一個又一個部落。

這會兒就算再蠢的人,都知道大明的真正目的。

然而一切都已經晚了。

呂宋島上的土人還處在半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

武器裝備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本就打不過大明軍隊。

更何況現在還是去了大部分的首領,更是羣龍無首。

在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明軍,只能被單方面屠殺。

只是短短半個月,南洋大國呂宋就覆滅了。

土人大部分被俘虜,一部分被殺死,還有一部分逃入深山老林,重新過起了原始生活。

這個變化也震驚了所有人。

南洋明人商會徹底失聲,本來他們幾次想找機會和使節團搭上線,現在灰溜溜的躲了起來。

不過也有膽子大的,試圖火中取栗。

然後他們就失去了所有,包括生命。

明軍根本就不管他們的身份,一律視爲叛徒。

四五個南洋大族被剿滅,讓商會的人學會了什麼叫規矩。

面對昔日的盟友被屠戮,許柴佬以爲自己會心軟,事實上並沒有。

他還標出了這些家族暗藏起來的勢力,考慮到自己的身份,實在不方便直接賣人。

就派了個人,私下將這份情報傳遞給明軍。

這也是爲何,那些家族會被清理的如此徹底的原因。

至於爲什麼要這麼做,原因很複雜,具體的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總之,他見到了大明的強勢,重新在土人臉上看到對漢人的恐懼。

以前那些囂張跋扈,天天勒索他們的土人。

此時見到漢人服飾,就瑟瑟發抖頭都不敢擡。

越是如此,他就越對商人羣體充滿了厭惡。

怯懦之輩,不值得姑息。

大明如此乾脆利落的就滅掉了呂宋國,在南洋引起了劇烈反響。

蘇祿羣島的實際統治者,是三個大型家族,他們的首領分別號稱東王、西王和峒王。

此時他們還未正式建國,政權模式比呂宋還要鬆散,羣島事務由三家共管。

大明天使到達呂宋國,他們自然也想面見。

如果能得到天使的認可,他們就可以更加合法的統治這裡。

所以,三家共同派遣了使節團,去呂宋拜見天使。

只是他們的使者剛到,就被島上的殺戮震驚了。

不敢停留,連忙返回蘇祿羣島,將此時告知三家。

三家得知此事,是何等的驚恐可想而知,立即做好了逃入深山的準備。

不過他們並沒有直接逃走,而是等待了一段時間。

見大明沒有攻打他們的跡象,才稍稍放下心來。

然後再次派遣使者,前去面見大明天使,表示了臣服之意。

趙秩自然親切接見了他們的使者,表明大明的正義立場。

我們不是爲了侵略,而是征討不義。

“呂宋國不但與倭寇有勾結,在被我們查知此事後,竟想趁宴會行刺我等。”

“我等無奈纔不得不行此下策……”

“列國無需擔憂,大明乃禮儀之邦,不會無故攻打藩屬國。”

這些話蘇祿三王自然不信,但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大明不會打他們。

於是三王聯合發表聲明,對呂宋國的無恥行徑表示譴責。

大明滅其國是合乎禮法的正義行爲,我們表示支持。

他們還主動將這份聲明送到南洋各國。

趙秩自然知道他們的目的,既是討好,又是道德綁架。

你們因爲呂宋和倭寇勾結,出兵滅了他們。

我們和倭寇沒關係,還對大明很恭敬。

對我們動手是不符合大義的,會引起南洋列國恐慌。

趙秩本身就沒有戰爭擴大化的打算。

他的使命是下南洋,向列國宣揚大明威嚴,並不是開疆拓土。

使節團的成員,大多也都是水手、官吏,真正的士兵並不多。

滅掉呂宋是有心算無心的結果,再對別的國家動手,很可能會吃敗仗。

再說,滅呂宋的功勞,已經足夠他們獲得想要的東西了。

沒必要節外生枝。

所以,見好就收是最好的選擇。

打下呂宋還不算完,趙秩立即派遣使者,火速趕往應天稟明情況。

並請皇帝派人前來接管此地。

羣臣聽說下南洋的使節,順手滅了一個國家,頓時就沸騰了。

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第374章 問問我的艦炮218.第217章 無題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419章 再補一塊短板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3章 奪嫡旋渦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379章 他一定沒聽說過慕容垂第466章 圍殺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427章 奇觀加信仰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50章 老朱臉上掛不住了第297章 建文?嘉文?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304章 氣運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411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348章 屠殺繼續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第430章 大洋彼岸第460章 久違的上課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376章 老朱親自斟茶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367章 你們準備好錢了嗎第353章 社會模型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43章 暴斃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35章 大本堂開課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4章 力挽狂瀾第418章 死亡名單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11章 鴕鳥朱標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377章 無題第479章 佛教東傳帶來的第237章 無題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489章 王者之師第484章 科技就是玩具第392章 徐允恭的見聞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138.說下加更的事情吧200.第199章 錢錢錢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107.第107章第396章 你們太欺負人了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401章 這個鍋必須要有人背第52章 解決之法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378章 朱樉太卑鄙啦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1章 揭皇榜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55章 正義執行第472章 太聖皇第394章 一國兩分治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107.第107章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401章 這個鍋必須要有人背第492章 治心治事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408章 巾幗不讓鬚眉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第413章 陳景恪算什麼東西第434章 學傻了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2章 大明嫡長孫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第392章 徐允恭的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