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法

麥榮昌很鄭重的拜訪了許柴佬,沒人知道他們具體談了什麼,只知道兩人相談甚歡。

從此之後,許柴佬成了麥榮昌的座上賓。

再之後,海津城就開始了一系列的變化。

布政司衙門被遷到了別處,只留下了一個叫綜合管理辦的衙門,爲市場提供服務管理。

這讓一衆商人猶如卸下了重擔,心中輕鬆了許多。

和布政司衙門同處一地,他們實在感覺壓力巨大,吆喝的時候都不敢太大聲。

很多特殊的手段都不敢使用。

比如弄幾個花枝招展的姑娘,站門口招攬客人。

誰知道會不會惹得哪位大老爺不開心,將他們給法辦了。

現在好了,布政司衙門搬走了,就沒有那麼多顧慮了。

就因爲這一點變化,爲市場增加了三分的繁榮度。

也讓麥榮昌徹底心服,果然,失敗的經驗也是經驗。

之後對許柴佬更加客氣。

沒多久,海津城的道路兩旁,多了許多的垃圾桶。

十字路口多了很多指示牌,有些地上還畫了通行箭頭。

不許亂丟垃圾、亂吐痰等等,行路儘量靠右走。

車馬走中間,行人走兩旁。

大街上還多了很多差役,監督執行新規。

凡是違規者,也不給予太重的處罰,用竹尺在背上抽一下以作懲戒。

用繳納罰款免打?對不起,沒有這個選項。

理由很簡單,杜絕差役貪污腐敗,或者釣魚執法什麼的。

尤其是市場裡,安排了差役巡邏維持秩序。

發現糾紛第一時間去處理,現場處理不了的,就交給相關衙門處置。

一開始大家還覺得煩,認爲衙門管的太寬。

可是很快就發現了這麼做的好處,再加上衙門有意進行輿論引導,抱怨的聲音就變少了。

慢慢的大家也就習慣了這種新秩序。

不遵守秩序的,反而成了異類,要遭到大家的白眼。

改變當然不僅僅只是這些表面的東西,衙門內部的變革纔是核心。

百姓發現,自己去衙門辦事的效率變高了。

以前去辦事兒,不是人不在,就是各種拖延。

要麼就需要跑很多部門,每個部門都需要不同的材料,要分開收集。

突出一個繁瑣麻煩。

現在很多常用的職能部門,被放在了同一個辦公室內。

上差期間,每一個窗口都必須有人值班。

原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跑完的手續,現在只需要一兩天。

熟悉流程的人過去,半天就能弄完。

不只是行政衙門,司法的變化也很大。

法判官那裡多了一個辦公室,專門給各種案件分類。

嚴重的就走法律程序進行審判。

不嚴重的,就交給調解員進行調解。

調解員全部由民間德高望重之人擔任,也有民間懂法之人,比如訟師。

如果調解不成堅持走法律程序也可以。

如此一來,司法的效率得到了質的提高,極大的方便了百姓。

然而,滄海省關於司法程序上的變動,不出意料的引起了朝堂的反對。

其中反對最強烈的就是大理寺和刑部。

他們的理由很充分,誰敢保證那些人劃分案件的時候,能做到公平公正?

如果有人把惡性案件弄成普通案件,強迫被害人進行調解怎麼辦?

當百官都以爲陳景恪會爭論的時候,沒想到他直接‘投降了’。

你們說的都對,以現在的律法粗糙程度,必然會出現這種情況。

但你們就說,調解程序的出現,是不是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百姓。

既然是,那作爲立法機關和最高司法機關,你們就應該想辦法做出調整,去適應更先進的制度。

而不是爲了守舊,否定革新。

然後他順勢提出了律法變革,對現有大明律進行細分。

根據性質的不同,分爲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

同時還規定哪些屬於公訴案件,哪些屬於自訴案件。

公訴案件和刑事案件,不適用調解程序。

自訴案件和治安案件,則可以視情況進行調解處理。

同時,陳景恪還提出了一個民法的概念。

“大明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可以預見的是,隨着交流的頻繁,人與人之間的糾紛也會變多。”

“律法也要走到前面,提前拿出一部法規,對人與人的交往做出一定的規範。”

“比如物權法,比如繼承法,如何規範贈與、遺囑等等。”

“比如合同法,如何規範的制定合同,確保合同有效。”

見朱標等人都一臉疑惑的樣子,陳景恪想了想,解釋道:

“打個比方,我的兒子將家裡的某件物品送給了別人,那麼這個贈與是否有效?”

李善長理所應當的道:“當然無效,這個家還輪不到他做主。”

如果不值錢送就送了,朋友往來這是正常的,不能斤斤計較。

如果是貴重物品,那肯定是要討回來的,就算不討回來也要狠狠的懲罰。

其他人也都是一樣的看法。

陳景恪又問道:“那麼,如果他將這樣物品給賣了,又把所得的錢全花了,怎麼辦?”

“而他賣的那樣東西,又恰恰是你最喜歡的,怎麼辦?”

衆人不說話了,這事兒確實變複雜了。

而且陳景恪說的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

尤其是家裡出了敗家子,這種情況更嚴重。

陳景恪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那麼我再問一個問題,女子嫁到夫家,在雙方未離婚之前,她對這個的財產有無處置權?”

邱廣安說道:“出嫁從夫,夫亡從子。”

陳景恪隨口問道:“那要是無子呢?”

衆人又不說話了,這種情況依然很常見,且法律沒有做出明確規定。

李善長想了想,說道:“若改嫁則地歸宗族,若不改嫁則地歸女子。”

“若女子收養有子女,當歸收養子女繼承。”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這確實是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辦法。

陳景恪不置可否,只是攤攤手說道:

“看,這就是律法的意義,無論好壞至少提供了一個處置的辦法。”

“這還只是一點關於物權和繼承權的問題,就存在如此多的空白。”

“契約的重要性,我不說大家也都懂。”

“在這方面大明律幾乎沒有做出太多的規範……”

“隨着商業活動的頻繁,合同詐騙也必將成爲普遍存在的事情。”

“到時候契約精神被破壞,後果有多嚴重,大家可以自行想象。”

那必然是整個道德體系大滑坡,一想到這個後果,衆人都忍不住心中發寒。

陳景恪最後補充道:“現在的大明律太粗糙了,很多問題不是不存在,而是被無視了。”

“完善律法勢在必行,最好趕在問題爆發之前,就先一步把律法制定好。”

“而不是等到問題爆發了,再臨時抱佛腳去處置。”

“而且,完善律法還可以打壓宗族和士紳。”

“這些被法律無視的問題,就給了宗族、地方士紳滋生的空間。”“法律越細緻,宗族和士紳生存空間就越小。”

衆人徹底被說服,果然不愧是陳伴讀啊,目光永遠都是那麼的長遠。

於是,大理寺和刑部突然發現情況不對頭了。

不是我們在反對調解制度嗎?

怎麼變成讓我們重新制定大明律了?

還要將一體的大明律,分拆成刑法和治安法以及民法,並對三部律法進行完善。

想一想這個工作的難度,他們就覺得頭大無比。

此時他們心中隱隱有些後悔,爲啥要多此一舉呢?

假裝什麼都沒看到不好嗎?

與之相反的是,很多心懷大志的人卻興奮起來。

重修大明律,這是要名垂史冊啊。

好好好,這個機會終於落到我們頭上了。

重修大明律的消息傳開後,大家的反應出乎意料的平靜。

甚至有一種‘終於輪到大明律了’的感覺。

只能說,大明上下都已經習慣了變革,也都接受了變革這個事實。

而且大家也總算是明白了,朱標爲啥給自己弄了個‘建章’的年號。

這是要用年號告訴世人,他的目標就是建立全新的規章制度。

爲了讓這個年號變得名副其實,變革或許會貫穿他的皇帝生涯。

不過現在面對變革,百官沒那麼驚慌了。

爲啥?

內閣啊。

以前皇帝大權獨攬的時候,大家擔心再出現和老朱一樣的情況。

國家的政策,全是老朱自己想出來的。

根本就沒有商量的餘地,不論好壞都必須推行。

後來陳景恪接管了變法,雖然沒有出過大錯,但大家依然不敢完全信任。

這無關其他,純粹是出於理性考慮。

是人都有犯錯的時候,陳景恪也在所難免。

而一旦他出錯,後果會非常嚴重,淡馬錫就是最好的證明。

還好,淡馬錫只是用人失誤,而不是制度上的問題。

否則羣臣會更感到恐懼。

現在有了內閣,所有的變法革新,至少要經過七名資深大臣的共同審覈才行。

能說服他們七個,就說明這個變革至少不會太差。

還是那句話,相比起個人,大家更願意相信制度。

得知朝廷要重修大明律,各種法律人才蜂擁而至,將刑部和大理寺的大門都快擠破了。

其目的就是想參與進來。

很多地方上的司法官,也打申請要求來修律法。

這就是數年前開設刑名科的成果,爲大明培養了大量的司法人才。

——

重修大明律的方案通過之後,陳景恪就不再過問此事。

他又不懂這玩意兒,參與進來只會拖後腿。

相比起來,他更關注滄海省那邊的情況。

有了淡馬錫的教訓,他對滄海省的關注始終沒有斷過。

對那裡的情況,也大致有一些瞭解。

麥榮昌不肯用許柴佬,箇中緣由他自然懂,卻沒有太好的辦法。

強行讓麥榮昌用許柴佬,只會起反效果。

眼見他自己想通了,主動請許柴佬出山,陳景恪纔算放下心中的擔憂。

特區不是給幾條政策,給一些人就能建起來的,它需要的是一整套的體系。

前世這套體系是經過幾十上百年摸索出來的。

在大明,特區是首創,誰都不知道怎麼做。

失敗的經驗也是經驗,有個參照物,做起事情來就有頭緒多了。

而事實也證明,讓許柴佬過去是正確的決定。

眼見一切步入正軌,陳景恪也鬆了口氣。

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報紙的創辦之中。

解縉不是書呆子,相反他的行政能力相當強。

上任之後,用最快的速度將報社的框架給搭建了起來。

至於印刷報紙,現在還不急,要等到字模弄好再說。

不過解縉已經大致準備好了第一期的稿子,甚至連排版都做好了。

就等字模製作完畢,就可以直接開始印刷。

然後就是組建運輸體系。

說起來,給週報單獨建立一條運輸體系,確實遭到了羣臣的反對。

最開始連內閣那一關都過不去。

等陳景恪拿出,承攬私人信件、小件貨物託運業務的時候,才說服了內閣成員。

內閣都通過了,百官的意見其實就是可以忽略的。

拿到旨意之後,解縉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

“第一期,一個月內,大運河能連通的水運重鎮,全部建立網點。”

“第二期,三個月內,交通便利的省,要將網點開通到每一個府的府治。”

“偏遠省份的省治,確保開通網點。”

“第三期,半年內,交通便利的省,所有縣開通網點。”

“偏遠省份將網點開通到府一級。”

“第四期,一年後,網點開通到全國每一個縣。”

“至於鄉鎮一級……難度太大了,到時候再說吧。”

這個計劃陳景恪也是支持的,且非常的贊同。

在這個年代,能建立一條溝通所有府縣的運輸體系,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搞鄉鎮一級,那就是好高騖遠,最後很可能會拖垮整條運輸體系。

當然了,前期的投入只能朝廷出。

經過磋商之後,戶部給出了期限。

半年後大明週報自負盈虧,戶部將不再出一文錢。

Wωω●ttκā n●℃o

這還是看在陳景恪的面子上,纔給出的這個時間。

按照他們的本意,第一期建設完成他們就不管了。

就在解縉風風火火建設運輸體系的時候,楚王朱楨毫無徵兆的給皇帝送了一份大禮。

各種奇珍異寶數不勝數。

同時送過來的,還有一封家書。

裡面將太上皇、馬娘娘、朱標、朱雄英都問候了個遍,甚至還問候了陳伴讀幾句。

可以說態度謙恭到了極點。

直到信的末尾才提出,楚國支持朝廷的革新,準備直接採用新政。

只是需要一個人纔來掌舵。

許柴佬本就是呂宋人,又有經驗云云,是否能讓他過來幫幫忙。

朱標就將信交給了陳景恪。

陳景恪自然不會阻止,說道:“既然他想去,那等他將經驗心得寫好,就放他去吧。”

事情就此決定,陳景恪也不再過問。

就在這時,書院那邊傳來好消息,鐘錶的研究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374章 問問我的艦炮第476章 兵發西州第72章 共創佳話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138.說下加更的事情吧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464章 送上神壇第302章 竊取國運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311章 用工荒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60章 老狐狸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218.第217章 無題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第357章 皇上就是敗家子啊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481章 二楊相會第45章 葬禮?秀場!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487章 合縱連橫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191.第190章 海貿啊第47章 貨幣第421章 無題第58章 唯儒獨尊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374章 問問我的艦炮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407章 蠹蟲傳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494章 無題111.第111章 出關第482章 人權的二象性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442章 這孩子一定大富大貴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第80章 發個單章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298章 無題第360章 無題第442章 這孩子一定大富大貴第455章 你死我活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411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348章 屠殺繼續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76章 因時而變第46章 回家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478章 發表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第453章 孔第25章 明心志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43章 暴斃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417章 給過年增加點顏色第490章 無題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第348章 屠殺繼續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73章 皇恩浩蕩第417章 給過年增加點顏色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第437章 世界是聯繫的第65章 組建海軍春節快樂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297章 建文?嘉文?138.說下加更的事情吧第411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472章 太聖皇第489章 王者之師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381章 屠魷令第383章 傳統技能發動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