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治心治事

不知不覺就到了年底,大家都開始忙着做一年的彙總。

自從陳景恪提出數字化管理模式之後,朝廷的工作量暴增。

月底、年底成了最繁忙的時候。

不過陳景恪倒是輕鬆了,大明的行政體系越完善他就越輕鬆。

每天讀讀書、討論一些國家大事,就是看着別人忙活。

心裡別提多舒坦了。

這天下班,邱廣安找到陳景恪,東拉西扯說了很多。

什麼我老了,真想再年輕幾歲。

還文縐縐的扯了幾句,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不知道家鄉的人還記不記得他云云。

陳景恪哪能聽不出他的言外之意,直接說道:

“你是想繼續幹,還是想退?”

邱廣安毫不猶豫的道:“致仕。”

陳景恪好奇的道:“就這麼幹脆?一點都不留戀?”

邱廣安哂笑道:“說的好像我留戀就能繼續留任一樣。”

然後他正色道:“朝廷規定,內閣學士五年一屆,非有大事最多連任一屆。”

“我滿打滿算正好做了十年,也是時候退了。”

“要不然吶,下面的人就該罵我老不修了。”

陳景恪斜睨道:“你這老頭真是狡詐,致仕也要給自己臉上貼一層金。”

內閣學士最多擔任十年,這個規定早就制定好了,但一直沒有施行。

因爲之前符合這個標準的,只有兩個人。

李善長和徐達。

他倆身份特殊,朝廷也需要他倆站在前面扛大旗,爲變革站臺。

所以他倆一直當了十好幾年,前兩年才致仕。

後面擔任內閣學士時間最長的,就是邱廣安了。

今年正好滿十年。

事實上,滿朝文武都在盯着他,包括同爲內閣學士的其他人。

看他是退還是不退。

如果不退,那內閣學士任期兩屆的規定就等於沒有。

如此一來,其他內閣學士就高興了,因爲他們也可以多擔任幾年。

好不容易纔登頂,誰想放棄權力啊。

如果他按照規定退了,那下面的人就高興了。

一人最多擔任十年,其他人的機會就變多了。

總之,他退不退已經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事情,也事關權力交替的大事。

他自己主動致仕,那就是以身作則,把這個規矩給落實了。

可以說,臨了也爲自己的政治生涯,添上了耀眼的一筆。

以後不論誰提起此事,都得稱讚一聲。

所以,陳景恪纔會說,他在用此事給自己臉上貼金。

這當然是玩笑話,不過他能主動致仕,陳景恪還是非常高興的。

規矩就是他制定的,自然一直在想着怎麼落實。

可是該如何勸說邱廣安致仕?

畢竟是自己的鐵桿盟友,這麼多年兢兢業業。

就這麼給人勸退了,他實在過意不去。

哪想到,邱廣安竟然主動提出致仕,而且還強調了是按照規矩致仕。

這讓陳景恪既感動又佩服。

在大明的體制內,內閣學士已經是人臣的巔峰了,說放棄就放棄,實在需要莫大的魄力。

作爲盟友,他也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真正的善始善終。

陳景恪也沒有挽留他,而是陪着他緬懷了一下過去輝煌的時光,對他的仕途生涯表示了認可。

最後問道:“對接替你的人,你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邱廣安起身,拍了拍屁股上並不存在的灰,一邊往外走一邊說道:

“那就是陛下和你的事情嘍,別想再讓我當牛做馬。”

陳景恪更是佩服,退休之前舉薦別人,是個留人情的最佳時機。

如果他舉薦的人真的坐上這個位置,那這份人情可就大了去了。

尤其是目前,接替他的人選其實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本來就已經是明牌了。

現任戶部尚書裴有爲。

朱標核心班子成員,又有算學研究院的背景,建章初年擔任戶部尚書,至今已經五六年。

不論能力還是資歷,都是足夠的。

關鍵是,朱雄英和陳景恪對其都非常滿意。

邱廣安都不用做什麼,只需要提一下他的名字,就能白撿一份人情。

他竟然就這麼放棄了。

是真的活透徹了啊。

之後陳景恪就找到朱雄英,將此事與他說了一下。

朱雄英很是高興,說道:“這邱尚書很識趣啊,那我也不能太小氣。”

於是,隔天就加封其爲光祿大夫、太師。

這個政治信號非常明顯,所有人都明白封三公意味着什麼。

羣臣無不感到驚訝,沒想到邱廣安就這麼退了?

邱廣安也立即上書請辭。

而且他請辭的理由,還不是什麼乞骸骨啊之類的套話。

而是直接點明,我退是因爲聖皇和太上皇立下的規矩。

這就相當於將此事擺在了明面上。

以後誰也別想裝糊塗,假裝不知道這個規矩。

總之,邱廣安得到了他想要的,並且平穩落地。

朱雄英又封賞了他一些錢財,並恩蔭其一子孫出仕,此事終於落下帷幕。

緊接着朱雄英又任命裴有爲爲新的內閣學士。

這個任命完全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倒是沒有引起什麼反對的聲音。

裴有爲別看職務高,年齡其實並不大,今年也才五十一歲。

這個年齡自然不算年輕,可在朝中一衆閣部大佬裡面,妥妥的小年輕。

以這個年紀出任內閣學士,可想而知他有多高興。

然而就在他剛剛熟悉了自己的工作,一件大事就迎頭壓了過來。

這天陳景恪拿出了一個議題,讓七位內閣學士回去思考,然後提交一份策論給他。

朝廷設立官僚,是爲了管理人還是爲了管理事,哪個更重要,爲什麼?

幾位內閣學士面面相覷。

雖然陳景恪經常給大家開小竈,但這般直接讓他們寫策論還是第一次。

這是真把自己當老師了。

沒想到,讀了大半輩子書,做了大半輩子官,都當上內閣學士了,還要被人佈置作業。

七人心裡都覺得挺怪異的。

不過更多的還是嚴肅,陳景恪一反常態,必然有大動作。

看這個命題,莫非是要對官職動手?

新皇登基兩年,終於要開始變革了嗎?

新皇會變革,這是所有人都能認識到的問題。

連老朱和朱標都這麼幹了,更受陳景恪影響的朱雄英不可能無動於衷。

現在之所以沒動,不過是剛剛登基。

一來讓全國上上下下熟悉他的存在,二來撫平老朱打壓理學造成的動盪。

現在目的達到了,開始變革就很正常了。

本來大家以爲,這次能平穩個五六年,沒想到才兩年就要來了。

衆人心中不禁有些沉甸甸的,變革就是對執政者最大的考驗。

誰不想安安穩穩的當幾年大學士,然後平穩退休?

可惜,這注定是奢望。

有識之士都清楚,大明的變革遠未完成。

甚至可以說,洪武、建章兩朝不過是打了個基礎,開了個頭。

真正的大變革還在後面。

現在終於要開始了。

大家早就有心理準備,也就沒什麼人反對。

到了這會兒真正鐵了心反變革的,早就被邊緣化了,不可能進入內閣。

大家擔憂的是,不知道新皇他們要怎麼動手。

他們只能猜測,這是準備朝着官職動手了。

朱雄英和陳景恪什麼都沒說,只是讓他們先把策論寫出來再說。

衆人倒也不着急,因爲不管怎麼變革,都不可能撇開七學士。

現在皇帝不過是想看看他們的態度,以及對此事的認識而已。

不過他們也沒有敷衍,這很可能將會決定,他們在內閣的排序。

雖然名義上大家平級,可誰不想排在前列呢。

所以,回去之後他們就將《大同世界》拿出來翻讀,然後根據自己以往認知寫了一篇策論。

最重視此事的,還要屬裴有爲。

剛上任就碰上新皇要變革,他實在有些繃不住。

甚至一度懷疑,邱廣安是不是提前知道了這一點,所以才着急退休的。

他倒沒有抱怨的意思。

變革的途中最忌諱換人,皇帝在變革前先把人事處理好,是穩妥的做法。

況且他‘年輕’有爲,正想大展拳腳,又怎麼會真的懼怕麻煩。

只是皇帝太心急了,起碼讓他幹上倆月,將工作理順了啊。

但這事兒他是做不了主的,只能硬着頭皮上。

而且還要好好表現,向大家證明他能勝任這個工作。

所以,這篇策論他寫的非常認真,翻閱了無數的資料。

五六天後,七位內閣學士相繼將自己的策論交了上去。

陳景恪仔細翻閱了一下,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大家都認爲,管人才是重中之重。

並且引經據典,證明管理好人心有多重要。

甚至他們還引用了大同世界裡的話,來證明這一點。

讓陳景恪哭笑不得。

“不出意料,變革之所以不順利,不僅僅在於人,更在於思想的落後。”

“老思想是無法推動新政策的。”

朱雄英將策論扔在桌子上,抱怨道:“你爲何不在大同世界裡,將這一點指出來呢?”

陳景恪解釋道:“大同世界是框架,不可能面面俱到。”

“況且我也有提過這一點啊,只是沒有具體說而已。”

“不過現在也不晚,將這個話題拋出去,讓世人一起來討論。”

“也算是吹吹風了。”

朱雄英說道:“這事兒你和方孝孺說去,我現在只想趕緊和內閣學士們達成一致意見。”

於是陳景恪召集內閣學士和行走們上了一課,直接擺明了態度:

“管人與管事要並重,甚至管事還要重於管人。”

裴有爲想要反駁,可還沒開口就發現,周圍沒有一個人說話,大家都拿着筆一通狂寫。

他頓時反應過來,這並不是真正的上課,更類似於強制通知。

將皇家的想法,以及朝廷即將要做的事情,講給大家聽。

不管你同不同意,都必須按照這個方法執行。

有不同意見可以私下反饋,公開質疑就是反對,反對就意味着被邊緣化。

想通這一點,他再沒了開口的打算,提起筆開始做筆記。

這讓不少等着看笑話的人心中很是失望。

陳景恪可不管他們在想什麼,自顧自的說道:

“歷朝歷代,官僚都是圍繞管人來建設的。”

“只要百姓不造反,就是大功一件。”

“至於事兒……官僚需要管的事兒只有一件,就是收稅。”

“也不能說沒有管事兒的機構,治水算是朝廷設置的少數管事的衙門。”

“至於將作監之類的,算不上什麼衙門,他們只是爲皇家和權貴提供服務的特殊部門而已。”

“強調一下,我這裡說的管事,是面向全民的衙門,而不是爲少數特權階級服務的機構。”

這一點有點深,衆人也是思考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

陳景恪所謂的管事的衙門,應該類似於金鈔局這樣,面向全民的處理具體事務的衙門。

工部、將作監等機構雖然也是負責做事的,但更多是爲朝廷服務的,並不直接面向百姓。

仔細算起來,好像還真就只有收稅和治水,是面向全民的處理具體事務的衙門。

有反應快的,已經將這番話和變革聯繫了起來。

朝廷變革,給衙門加了很多擔子,這些擔子幾乎都是讓衙門去做具體的事兒。

衙門人手不夠的短板就暴露了。

雖然朝廷設置機構分擔了一部分任務,可首先職權不明確,其次人手還是不夠。

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思想依然沒有轉變過來。

習慣性的去管人,而不是去管事兒。

看來新皇這次的變革,就是衝着這一塊來的。

而且大概率會增設一些新機構,負責具體的事務。

想到了這些,衆人的心情都輕鬆了不少。

這是好事兒啊。

要說精減官吏,這事兒確實不好辦,會得罪人捱罵。

可增設官職就不一樣了。

能得到普遍的支持和讚美,他們的工作也好做的多。

當然,能坐在這個位置上,他們考慮的更多。

並不會一味的支持朝廷增設官位,要考慮朝廷的財政是否能承擔得起,要考慮新增的職務是否有必要等等。

大明這艘船不管是好是壞,都磕磕絆絆走了三十年。

大家都不希望它沉了。

至少目前的官吏,都還是很積極,很有抱負理想的。

都希望這艘船變得更好,走的更遠。

尤其是華夏文明這個概念提出後,大家的追求又多了一個。

爲文明做貢獻。

華夏不滅吾輩名不滅,這纔是真正的流芳百世。

所以,他們支持變革,卻不會盲目。

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263章 無名宰相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第42章 愜意的朱標218.第217章 無題第375章 花錢是一門學問第458章 上鉤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第38章 聖人言第433章 無題第460章 久違的上課第23章 再出手106.第106章 再搞定變色油墨第475章 人無信不立第482章 人權的二象性第261章 亂認祖宗191.第190章 海貿啊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463章 殺駙馬以正法令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348章 屠殺繼續第428章 歸來第54章 目標,倭國第372章 永絕後患第428章 歸來第486章 秦國,危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382章 魷人的祖宗之法:背刺第462章 kong家必須消失第406章 父母之愛子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396章 你們太欺負人了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390章 太子長子第266章 破王廷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126.第126章 溫寒變第423章 玩敵養寇第487章 合縱連橫第76章 因時而變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02.第102章 假鈔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373章 大戰將起第65章 組建海軍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449章 舉世震驚231.第230章 無題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第481章 二楊相會111.第111章 出關第394章 一國兩分治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483章 理學之冠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428章 歸來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472章 太聖皇第369章 憑空變出土地?第413章 陳景恪算什麼東西第45章 葬禮?秀場!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365章 滄海第353章 社會模型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465章 龍鳳呈祥第356章 當面抽老朱大嘴巴子第348章 屠殺繼續第421章 無題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429章 無題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237章 無題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392章 徐允恭的見聞第7章 將計就計第368章 謹言慎行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456章 拿捏第432章 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