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因時而變

第76章 因時而變

“當然是真相重要。”

方孝孺脫口而出,然後才反應過來,又震驚的道:

“你看過楚國的史書?”

陳景恪點點頭:“有幸看到過。”

方孝孺追問道:“書在哪,可否帶我看一看?”

陳景恪搖搖頭:“我答應過別人,不向外透漏此事。”

方孝孺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竹書紀年是盜墓賊挖出來的,那這部楚國史書大概也是如此。

而且極有可能是挖掘的還是楚國王室墓穴。

這是死罪,不願意透漏身份也正常。

可無法看到實物,他又如何能相信陳景恪所言真假?

陳景恪自然也知道他的想法,心下也很是無奈。

他說的楚國史書就是《清華簡》,前世兩千年後纔出現,他上哪給方孝孺找去。

這套竹簡首次露面是2006年,香江一家拍賣行上。

水木大學的校長得知後,就組了個飯局,找來幾人討論這份竹簡。

最後由水木大學的校友買下,捐贈給了學校。

也因此,這一套竹簡被命名爲《清華簡》。

根據文字內容可知,這是楚國史書,應當是楚國古墓出土。

但具體是哪座墓,誰都不知道。

有句話說得好,孤證不立。

如果只有《清華簡》一部史書,大家還能懷疑它的真實性。

事實上《竹書紀年》也因此備受質疑。

現在兩本書相互印證,確定了它們的真實性。

也爲竹書紀年洗清了冤屈。

前世陳景恪還一度以爲,這倆名字指的是同一本書。

後來上網搜了一下才知道,這是兩部不同的史書。

他還發現,不少人拿着這兩部書,去指責司馬遷的《史記》。

說他篡改歷史欺騙後人,人品實在敗壞至極。

陳景恪覺得,這還真有點冤枉司馬遷了。

始皇帝爲了統一人心,收繳天下史書,很大一部分被焚燬。

然後項羽一把火,將秦皇宮的藏書,燒了個乾乾淨淨。

至此先秦史,尤其是遠古史,徹底成了謎。

司馬遷走訪全國,翻找各種資料,整理編寫出了《史記》。

因爲缺少足夠的文字資料,很多都是口口相傳,出現失真的情況很正常。

是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司馬遷再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整理,離歷史原貌就更遠了。

但最起碼的人物和事件,他都記錄的很清楚。

史記上的帝王世系表,也基本符合史實。

他的《史記》讓後人知道,在某個時間段出現了某個人,發生了某件事情。

不至於讓我們的遠古史成爲空白。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古墓出土的史書,我們從哪獲取遠古史料信息呢?

所以,不能對司馬遷要求太過苛刻,他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所有。

陳景恪知道,空口白牙無法說服方孝孺。

所以,也沒有想過要說服他。

他說這麼多,其實另有目的。

“你推崇周禮,難道周禮就真的那麼好嗎?”

方孝孺反問道:“難道不好嗎?”

陳景恪搖頭,說道:“美好的恐怕不是真實的周禮,而是你想象中的周禮吧。” 方孝孺愣了一下,陷入深思。

換成以前,他肯定義憤填膺的反駁。

可朱雄英那一席話,已經讓他內心產生了動搖。

所以,此時聽到陳景恪的話,他不是生氣,而是沉思。

陳景恪頓了一下,緊接着說道:“伱的天份極高,說一句讀書人種子都不爲過。”

方孝孺哪敢要這個稱呼,就想謙虛甩掉這個頭銜。

陳景恪擺擺手阻止他,繼續說道:“你肯定了解過先秦時期儒家的所作所爲。”

“也研究過漢武帝時,儒家門徒對四書五經的解讀。”

“隋唐、宋元時期的儒學情況,你也當了然於心。”

“你可知這幾個時期儒家的區別?又爲何會造成這些差異?”

方孝孺想說,那是古人對儒學的認識不深,程朱纔是儒學真正的傳人。

可這種貶低前輩先賢的話,他實在說不出口。

而且他心底也確實很好奇,爲何會產生這種差異?

於是就說道:“願聞其詳。”

陳景恪見他上鉤,眼睛裡閃過一絲笑意: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儒家只是百家之一,列國的首要目的也是強國。”

“爲了傳播學問,也爲了與百家競爭,儒家的教義也以實用爲先。”

“他們還虛懷若谷,吸收百家之所長完善自己。”

方孝孺微微頷首,心中充滿了對先賢的敬仰。

正是他們海納百川,纔有了儒學的強盛啊。

“漢武帝時期,天下大一統,朝廷需要重新建立一套,新的道德倫理體系。”

“先賢們開始圍繞朝廷的需求,重新詮釋經意。”

方孝孺想要反駁,可是嘴巴張了又張,最終還是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因爲他知道,陳景恪說的是對的。

“南北朝和隋朝,君主多信仰佛教,佛學大興……”

“李唐因皇室認了老子爲祖宗,推崇道家。”

“道家爲第一顯學,佛家爲第二顯學,儒家屈居第三。”

“柳宗元和韓愈兩位先賢,吸收佛道兩家之所長,融入儒家……”

“宋朝儒學獨大,經意裡處處都顯露出‘唯我獨尊’之意。”

“且因爲漢朝和隋唐國力強盛,天朝上國威服四夷。”

“所以此時的儒家經意裡,不只是有教化手段,還有鯨吞四海之意。”

“宋朝重文輕武,對外征戰屢屢失敗,只能偏安一隅。”

“後來更是苟於江南,爲天下人恥笑。”

“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要麼隨波逐流,要麼鬱鬱而終,要麼放浪形骸假裝視而不見。”

“還有一部分人,只能選擇在聖賢書裡尋找自我和解。”

“受此外部環境影響,儒家的經意也就只剩下問心和教化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儒家經意的變化,完全取決於外部環境,與其他無關。”

方孝孺目瞪口呆,他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理論。

想要反駁,可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直接用大義訓斥陳景恪?

可大義只能強壓人,無法反駁這套理論啊。

關鍵是,他越想就越覺得,這套理論似乎還真有那麼點道理。

看着他的表情,陳景恪笑了。

這就是話術的作用,對付方孝孺這種君子,簡直不要太好用。

(本章完)

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第431章 良種請假一天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107.第107章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72章 共創佳話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1章 揭皇榜第437章 世界是聯繫的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403章 借題發揮89.第89章 恩及父母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395章 燕王要造反?第489章 王者之師第311章 用工荒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第1章 揭皇榜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387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第335章 永恆的變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355章 公平交易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後續第483章 理學之冠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399章 血債血償第296章 博望侯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46章 回家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第65章 組建海軍第410章 造體系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477章 用你祖宗的戰術打你第454章 華夏在我肩上擔着第342章 無題187.第186章 定黃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466章 圍殺第289章 政變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第239章 下次一定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304章 氣運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177.第176章 異常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273章 大課堂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492章 治心治事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後續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471章 禪讓第472章 太聖皇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第459章 欺老朱年邁第467章 殺戮,開始了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411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481章 二楊相會第434章 學傻了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460章 久違的上課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446章 人禍天災第426章 大家都怕真相第489章 王者之師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463章 殺駙馬以正法令第415章 最後一塊死角第4章 力挽狂瀾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370章 新大陸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