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

看到朱舜回過神來了,東林黨成員們又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再次腥風血雨的彈劾朱舜。

一個人罵你,沒事,兩人個罵你,沒事,十個人罵你,還有可能沒事。

如果是幾百個人一起罵,絕對能把一個人給罵的崩潰。

朱舜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了,搶先一步問了一個很愚蠢的問題:“請問各位,王恭廠一個月能製造多少鳥銃。”

這個問題要是放在以前,這些五體不勤不識五穀的東林黨成員,還真的回答不上來。

自從崇禎繼位以後,開始重視火器,朝廷裡的官員能夠親手打造鳥銃的,估計除了西法黨人沒有幾個了。

但要是隻用嘴說,東林黨成員們絕對是說的天花亂墜。

吹噓也不能憑空吹噓,要想讓自己的吹噓讓別人相信,自己必須對一件事有一個很深的瞭解。

東林黨成員爲了讓自己的吹噓比真事還真,惡補了關於鳥銃的知識,腦子裡立即就出現了一百支這個數字,就像壹加壹等於貳那麼簡單。

金之俊爲了獨吞把朱舜拉下水的大功,搶先說道:“你一個王恭廠的掌廠,竟然連一個月製造多少鳥銃都不知道,真是可笑。”

“雖然本官只是一介文官,但本官足夠關心這個國家,也就知道很多不必知道的事情。”

“你既然問了,那本官就告訴你,一個月一百支。”

金之俊的這句話,踩了朱舜的同時,又擡高了自己,堪稱是一句廟堂勾心鬥角的典範,讓那幾位東林黨的尚書都忍不住產生了愛才之心。

好一副伶牙俐齒。

朱舜沒去在意金之俊說了什麼,又問了一句很無知的話:“請問這位郎中,兩個月是多少支鳥銃。”

“哈哈。”

“哈哈。”

“哈哈。”

朝堂上頓時出現了一陣鬨堂大笑。

金之俊也是忍不住笑着搖了搖頭,連個最基本的算術題都不會,自己和這種鄉下人一般見識,真是降低了自己的檔次。

金之俊忍住輕拍朱舜肩膀的衝動,以一副好爲人師的口氣,教育他道:“記住了,兩個月就是兩百支。”

崇禎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可是還沒等東林黨成員笑完,沒等崇禎的眉頭完全皺起來,東林黨成員們再也笑不出來了,崇禎激動的差點坐起來。

朱舜面朝着崇禎,說了一件很正常的小事:“啓稟皇上,臣能在下個月交付一千支鳥銃。”

金之俊補了一句話,只是一句話,頓時有着打蛇打七寸的效果,澆滅了崇禎的激動:“不就是增加工匠嘛。”

“要是有足夠的工匠,別說一千支鳥銃了,就是兩千支鳥銃都能交付。”

朱舜知道對方在攻訐自己,但不得不說這個正五品官員真是人才,自己都忍不住爲他叫好了,這個口才真是到了顛倒黑白的地步。

不過也得謝謝他,幫助自己捧了一下哏,要不然還真不好抖下一個包袱。

朱舜笑了笑,淡然道:“臣的意思是,只用現在這麼多的工匠,臣就能交付一千支鳥銃。”

朝班裡最懂火器應該就是西法黨人了,他們比其他官員更懂得火器的製造,清楚的知道一支鳥銃只是鑽磨槍膛,就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孫元化實在是不忍心朱舜一步步的走進金之俊提前埋好的大坑,小聲提醒了一句:“要是完成不了,可是欺君之罪。”

要是沒有水力鑽牀,朱舜還真的就會被金之俊,一招斃命。

但要不是這個月纔打造了三十來個水力鑽牀,朱舜都敢開口說三千支鳥銃,嚇死這幫沒見過世面的土鱉。

一個月交付一千支鳥銃,這可是五千名工匠才能完成的重任,王恭廠實際上只有五百工匠,崇禎不是不相信,只是這件事已經超出了他所能理解的範疇。

朝廷裡的人哪裡知道工業社會對於農業社會的衝擊力有多大,也不指望他們能夠理解,朱舜只能用事實說話:“皇上,再這樣爭下去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這樣吧,一個月以後臣要是交付不了一千支鳥銃,就主動辭去王恭廠掌廠。”

在金之俊的謀劃裡,朱舜辭去王恭廠掌廠是一件必然會發生的事,哪裡會這麼輕易的放過他。

就是因爲他,才讓金之俊眼看就要平步青雲的仕途,變成了斷頭路。

金之俊突然插了一句:“你我不如立下一個約定嗎,誰要是輸了,誰就進宮服侍皇上。”

朱舜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眼金之俊,感覺這個人是不是有毛病,竟然會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

太監這麼好?怎麼搶着要當太監。

不過看在金之俊這麼渴望的份上,就勉強答應了:“行吧,就按你說的辦。”

“不過我有個條件,我要把王恭廠的匠作間和火藥間分開,把匠作間建造在永定河的邊上。”

金之俊現在正處於陰謀得逞的巨大喜悅裡,生怕朱舜不答應,就主動幫他說了一句話:“只要是能在一個月內造出一千支鳥銃,別說是搬到永定河邊上,你就是搬到東海邊上也是應該的。”

不只是金之俊幫他說話了,既然開了這個口,東林黨的成員們也幫他說話,倒不是真的爲了幫助朱舜,而是因爲天啓六年發生的一件事。

天啓六年,王恭廠發生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爆炸。

震塌了一萬九百三十多間房屋,死亡了兩萬多人,工部尚書董可威的雙臂都折斷了,兩名御使更是被震死在了家裡。

那件事可以說是震驚了朝野上下,到現在朝廷裡的文武百官想起來這件事,還是心有餘悸。

畢竟天啓六年距離如今也就三年的時間,朝廷裡的文武百官一直想讓王恭廠搬到外面,始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藉口。

現在好了,有了這個合理的藉口,終於可以把這個王恭廠搬到京城外面了,紛紛開始贊同這個建議。

朱舜只是一個從九品的小官,沒有資格在朝堂上參加朝會,提了一個要求,沒有什麼事就回王恭廠了。

王恭廠的那場爆炸應該是對於火藥的保存不當,朱舜回去還得想個辦法,好好的保存好這些海量的火藥。

朱舜可不想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沒搞起來,自己的小命就先交代在這裡了。

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轟擊和蘭艦隊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三百三十七章 黃澍的下場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二百二十二章 缺木材的新寧伯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們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兒子慘死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個小兔崽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五百七十一章 殺了武官貳臣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四百二十五章 滿清要攻西北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二百零二章 氪金真爽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一百八十九章 開始羞辱東林黨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