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

bookmark

坐在車廂裡一直沒說話的大貝勒代善,突然說了一句:“範先生這番話有些避重就輕的意思,明朝的軍隊當然打不過八旗子弟,但這和遠征中西伯利亞,毫無關聯吧。”

范文程知道大貝勒代善會有疑問,再次說了一句話,卻讓大貝勒代善和額哲心裡更加不理解了。

“這是一場國運之戰。”

國運之戰?

你當這裡是富庶的江南,打下這裡就能讓明朝滅亡,女真就能建立一個強大的帝國。

范文程知道大貝勒代善和額哲理解不了這句話的意思,不只是他們倆,天下能有這等戰略眼光的國士,寥寥幾人而已。

范文程只能用最平實的語言,解釋這一次遠征西伯利亞的真正國策:“大汗準備稱帝,這件事想必兩位都是知道的。”

“女真建國以後,會有五省。”

“貝海兒省,土地膏腴,種植大量的土豆以後,就是大清帝國的塞上江南。”

“帝國糧倉。”

“蒙古省,民風彪悍,擁有上百萬蒙古子民,每個蒙古子民從小都是在馬背上長大,驍勇善戰。”

“帝國兵倉。”

“東西伯利亞省,疆土廣袤,擁有大量的鐵礦,銅礦,金礦,銀礦。”

“帝國礦倉。”

“中西伯利亞省,疆土同樣是廣袤,多是高臺地和森林,擁有西洋和遠東最爲豐厚的裘皮和木材。”

“帝國錢倉。”

范文程說的很平淡,爲了這個足以開創一個強盛帝國的國策,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耗費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

爲了勘察人跡罕至的東西伯利亞,死亡的雄庫魯都快有五百人了。

大貝勒代善和額哲聽了這段平淡的語言,心情卻怎麼也平靜不了,有了這四大倉,立國稱帝也就指日可待了。

范文程的國士之策遠遠不止這些,他要爭來的國運,是徹底壓過明朝的國運:“遠東和西洋之間最爲繁華的一條商路,應該就是絲綢之路了。”

“但這條絲綢之路上崛起了一個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壟斷了東西方的商貿,賺取了難以想象的利益,現在正處於最爲強大的巔峰。”

“英格蘭和佛郎機纔會先後出海,希望從海上找到一條通往遠東的商路,不過英格蘭人沒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繞過奧斯曼帝國,在沙俄的莫斯科成了莫斯科公司,希望從北方尋找一條通往東方的商路。”

范文程突然閉上了眼睛,輕描淡寫的說道:“只要攻佔了中西伯利亞,就打通西洋和遠東的商貿通道。”

“再建了一條絲綢之路。”

范文程這句話說的輕描淡寫,落在大貝勒代善和額哲的耳朵裡,卻讓兩人久久說不出話來。

籌劃了四大倉國策,范文程在兩人心中的地位,已經上升到了《三國志通俗演義》裡荀彧的高度。

現在看來,范文程是女真的諸葛亮!

皇太極那張始終臉色如常的面孔,也多了幾分笑意,只要完成范文程制定的國策,他皇太極就可以比肩秦皇漢武。

國策是有了,但是想要完成卻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沙俄在歐羅巴也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尤其是哥薩克騎兵幾乎是橫掃歐羅巴,地位相當於橫掃遠東的八旗兵。

哥薩克騎兵也有一部分韃靼血統,額哲對於這些佔據了西波爾的強大騎兵,有着很深的瞭解:“哥薩克騎兵佔據中西伯利亞多年,對於這裡山川地貌比咱們熟悉多了。”

“想要吃下中西伯利亞,肯定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范文程明白額哲的意思,但他的眼光只是侷限於軍事了。

軍事只是完成政治目的的一種手段,卻不是唯一途徑。

范文程繼續輕描淡寫的說道:“哥薩克騎兵,只不過是一羣不願意成爲農奴的貧民,他們很缺錢,更缺地位。”

“大汗只要給他們足夠的銀子和地位,難啃的哥薩克騎兵將會成爲一支哥薩克八旗,成爲大汗橫掃明朝最鋒利的長刀。”

明朝面對遠東最強大的八旗兵,已經夠慘了,在范文程的謀劃下,又誆騙來了歐羅巴最強大的哥薩克騎兵。

額哲在心裡忍不住爲崇禎默哀了。

額哲也體會到了擁有一位國士的可怕之處,本來需要耗費很大代價才能完成的國運之戰,在范文程一計計謀劃下,不僅沒有消減實力,反而極大的增強了實力。

難怪《三國志通俗演義》裡,劉備三顧茅廬也要請諸葛亮出山。

要是換了他額哲,第一回見不到諸葛亮,直接給他一刀了事。

范文程輕描淡寫的說完這些,足以讓後輩翻來覆去不停研讀的國策,視線投向了額哲:“不過在這以前,還要請額駙挑選八百名勇士,正面擊潰一支哥薩克騎兵。”

“要讓這些蠻夷見識到女真的實力,不然,銀子引來的只是一羣養不熟的狼狽。”

額哲聽到這些話,莫名的有些羞愧,他剛纔一直在范文程,沒想到范文程卻把頭功交給了他。

范文程扶住了要行禮的額哲:“如果沒記錯的話,額駙很喜歡大汗賞賜的三國演義,應該記得七擒孟獲的故事。”

說起三國演義,額哲來了很大的興致:“當然記得,裡面的諸葛亮和範先生一樣睿智.......”

還沒說完,范文程打斷了他的話:“額駙有幸看過三國演義,哥薩克騎兵應該沒那個榮幸了。”

“輜重車上爲額駙準備了八百副藤甲,額駙離開的時候,可以讓勇士們穿上藤甲。”

這一次,范文程再怎麼阻攔,額哲還是對他行了草原上對待尊貴客人的禮節。

這時,一名三等侍衛騎着遼東大馬來到了馬車旁邊,稟報道:“大汗,前方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座蠻夷的營地。”

額哲哈哈大笑一聲,掀開厚重的車簾走了出去,準備讓那些羅剎嘗一嘗草原彎刀的鋒利。

大貝勒代善冷不丁的問了一句:“挑選一支八旗子弟,應該更加穩妥吧。”

范文程卻是笑了:“兩個字。”

“人心。”

“當年成吉思汗給羅剎蠻夷們留下的恐懼,已經刻進骨子裡,這一次就是利用成吉思汗的餘威,告訴這些羅剎蠻夷。”

“黃禍,又來了。”

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四百一十九章 孫承宗和一把普通的刀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個小兔崽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變成實業階層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三百五十五章 農學院的情況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四百二十五章 滿清要攻西北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協同的開始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變蛟的新戰術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二百九十六章 福王世子的顏良文丑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積居奇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要建州城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林黨要壓價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一百章 飛梭織布機的徹底完成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廠房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六百一十章 大明的學位和職稱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