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

bookmark

明末清初的人才不少,真正適合經濟署署政的大才,只有黃宗羲了。

才學先放在一邊,就憑黃宗羲反對程朱理學,提倡工商皆本,算是志同道合的同道中人了。

朱舜平靜的從官帽椅上站了起來,不過他的這個行爲,卻出賣了他這個時候心裡的不平靜:“走吧,去會會這個黃宗羲。”

黃掌案能夠一眼看出礦石蒸汽工廠的真正作用,那是因爲背後有高人指點,這個高人就是同宗族弟黃宗羲。

朱舜正是知道黃宗羲是位在青史上留有姓名的瑚璉,纔會這麼心急的去見他,希望他能加入工人協會。

眼看就是崇禎七年了,立夏那件轉折點大計,也是在爲工業之城的建造鋪路。

只有一個完善而又高效的管理機構,才能發揮出工人協會的最大力量。

三處六署機構,三處是用來集中權利,六署是用來最大化發揮工人協會的力量。

作爲六署核心之一的經濟署,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大才,如今碰見了明末最有名的經濟大家黃宗羲。

朱舜當然不會放過他了,立即從官帽椅上站了起來,帶上鐵塔漢子去了什剎海茶館。

什剎海茶館的掌櫃,那位見了誰都不予理睬的中年儒生,又是在官僚鄉紳驚奇的目光裡,起身迎接朱舜。

找了一圈,沒能瞧見黃宗羲,朱舜只能遺憾的回去了,囑咐黃掌案只要是看見了黃宗羲,立刻去公舍通知他。

冬至過後,很快就到了小寒時節。

再次錯過了黃宗羲。

小寒過後,是大寒時節。

又一次錯過了黃宗羲。

直到除夕,朱舜每一次去什剎海茶館都撲了空。

朱舜只是去尋找黃宗羲,卻讓官僚鄉紳們恨的牙根癢癢。

咋的,是在讓人眼饞中年儒生的起身相迎嗎!

崇禎六年的除夕,比往年熱鬧了很多,朱舜個兄長娶了娘子以後,朱家的幾個兄弟也跟着娶了妻,朱家的媳婦們肚子還都大了起來。

明年,朱家的第三代就要降生了,朱忠仁三兄弟高興的喝了一夜酒,要不是大年初一有人過來磕頭,三兄弟又得繼續喝。

大年初一,先是六名弟子一大早的過來給師公恩師磕頭,接着又出現了一波接着一波過來磕頭的老百姓。

日子過的好一些了,老百姓們很少有空着手來的,各種臘肉臘腸乾果雞鴨,都快把朱家的宅子堆成大宗貨物的集散中心了。

員外朱忠仁讓家丁親隨們把東西還了回去,這才讓養着荷花的大缸,重新露出來。

朱舜的娘子芸孃的肚子也大了,芸娘主動給相公挑選了一戶良家女子,當做平妻。

曹文詔的嫡親堂妹,只有十五六歲的小姑娘,不僅出落的美豔無雙。

因爲出身於將門,從小就對打仗最重要的輜重賬目有着天生的錙銖必較,可以幫朱柳氏分擔繁瑣的賬目。

在加上是曹文詔的嫡親堂妹,只要娶了名爲曹湘瑛的嫡親堂妹,在遼東邊疆手握重兵的曹文詔就成了朱舜的大舅哥,算是一種政治聯姻了。

朱舜倒是見過曹湘瑛,剛巧是她在練武,身體的柔軟度驚人,當時腦子裡不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念頭。

沒想到過了沒有一年時間,居然成爲了現實。

大年初二,朱舜陪着娘子歸寧,給老丈人宋老太爺送去了一堆禮品,回來以後,又去了一趟什剎海茶館,還是錯過了黃宗羲。

過了正月十五,朱舜把懷有身孕的芸娘留在了雙親身邊,反正自從娘子懷了身孕以後,隔三差五的就會騎馬回來一趟。

朱舜憋了大半個月,又把一名美豔無雙的十五六歲美人破了瓜,每次都要測試柔軟度。

心情總算是好了一些。

春分時節。

白府遼闊草地上的積雪,終於有了一點融化的跡象,朱舜又準備去什剎海找黃宗羲。

這時,兩位舅哥擡着一名衣衫不整的醉鬼,走進了公舍。

國字臉上開始長出鬍子的曹鼎蛟,雙手離開父親的輪椅,恭敬道:“姑丈。”

兩位舅哥費盡周章的擡來一個醉鬼,還送到了公舍,朱舜心裡有了猜測。

果然,曹文耀的話驗明瞭朱舜的猜測:“這小子就是黃宗羲,他父親可是東林黨人,妹婿你放心用他?”

當然放心,就憑他一生拒絕入仕清朝,就放心使用。

朱舜深得大國治理當鎮之以靜的三昧,如果連這點胸襟都沒有,還談什麼工業革命,改變一個時代。

朱舜擺了擺手:“鼎蛟,把他送到後面耳房。”

節氣已經到了春分時節,現在這個鬼天氣還是冷的很,朱舜便讓丫鬟燙了一壺酒,準備與兩位舅哥邊喝邊等。

這壺上好的黃酒,剛剛咕嘟嘟的冒出一股白氣,許是聞到了酒水的味道,黃宗羲從後面的耳房走了出來。

朱舜看清了這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相貌。

大明從萬曆年間開始,就流行一股服妖的風氣,黃宗羲也是那般打扮。

紅絲束髮,嘴脣塗着紅色脂膏,臉上抹着白粉。

還用腮脂點綴,身穿紅紫一類顏色的服飾,外披內衣,一身盛裝,如同豔麗的婦人。

這類打扮被稱作服妖,意思是妖豔如婦人。

黃宗羲這身服妖打扮。

本事脂粉氣,卻給人一種難以言明的灑脫。

就在剛纔,朱舜聽到了兩位舅哥對於黃宗羲的介紹。

京城第一奇才。

坐氈、盞筷、香爐、薪米,無一不精。

解字、玩印、打牌、養貓,無一不會。

美食、美酒、美人。美髯,無一不愛。

敢於嬉笑怒罵任何人,敢說任何世間不平事。

崇禎元年,一位東林黨核心成員,高居三品,欺辱了一名良家女子。

大小官吏迫於老東西的權勢,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是白身老爹也已經去世的黃宗羲,卻在老東西的大門口,大罵了六天,逼的老東西給良家女子送去了千兩白銀。

崇禎四年,一位京城名士盜用了學生的文章,一些自封正直的文壇名士,迫於那位名士桃李滿天下,還是敢怒不敢言。

黃宗羲又是堵在名士家門口,大罵了三天。

名士臉皮薄,只是撐了三天就逃離了京城,估計這輩子也不敢踏進讓他丟盡顏面的京城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義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633.第629章 京城劇變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五百七十一章 殺了武官貳臣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五百八十章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五百四十五章 全部殺光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敵,朱舜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二百九十六章 福王世子的顏良文丑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