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

bookmark

朱舜現在最爲關心的是,基建署的熟工問題:“夏至以前,培養的熟工最少要能達到兩千人。”

李州橋聽聞兩千人的數目,面色有些沉重,基建署目前只有不到一千人的熟工:“學生不敢說些虛言,哄騙山長開心。”

“一千五百名熟工不在話下,兩千名,學生只能說盡力。”

按照戰略處的精密珠算,一千名熟工已經足夠了,到時會抽調大批遼東軍士給一千熟工當輔兵。

兩千名熟工,只是爲了確保萬無一失。

熟工方面,朱舜心裡有了回數,就要交代這一次致勝的關鍵了:“工業署儲備的水泥,在夏至以前要達到八萬噸,還有相對應砂子和石子。”

“扎出的一截截熟鐵架,也要能達到周十六裡高三丈三尺餘的儲備。”

周十六裡,高三丈三尺餘。

會首這是要把大淩河堡修築成一座州城?

各位署政心裡同時出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念頭,遼東督師袁崇煥先後兩次修築大淩河堡,不過是週三裡多的棱堡,都未能功成。

朱舜卻要在女真腹地修築一座屬於大明的州城,東林黨和晉商得知這件事,估摸着又要嘲笑朱舜了。

嘲笑他五體不勤不識五穀,別說是一座州城的修築,就是一座縣城的修築,只是外側的城牆,少說也要一年的時間。

州城的修築就更長了,單單是外側的城牆,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

大淩河堡的修築,戰略處最早定下的確實是縣城。

州城的修築,卻也不是朱舜一時興起,決定把大淩河堡修築成一座州城。

還是戰略處經過精密珠算過後,得出的準確結果。

原因在於一樣東西。

水泥。

硬化成一塊磐石般的整體,只需七天。

只要把城牆的框架,提前分段紮好,等到地基修築好了以後,直接澆築,就能實現這個無稽之談。

一個月時間,便可修築一座州城城牆!

黃宗羲接觸工人協會的時間還短,對於工業化這三個字的瞭解很淺顯,當他親自參與過戰略處的珠算以後,拿着汝窯酒壺的手掌,出現了輕微的顫抖。

事後立即去了一趟水泥廠,親眼見識了水泥硬化時間和硬化程度。

也就在水泥徹底硬化的那一刻,黃宗羲心裡竟是產生了朱舜所說的工業革命,或許可以成功的可笑念頭。

也出現了一起實現工業革命這場波瀾壯闊的想法。

曹文耀突然插了一句:“數目如此龐大的水泥砂子,等到修築時期再運過去,顯然是會讓時間超出一個月。”

“曹某已經給大兄寫了一封書信,無論如何也要拿下距離大淩河出海口不遠的一座孤島,水泥砂子石子熟鐵架可以堆放在孤島上。”

“等到時機到來,只需兩天時間就能從孤島抵達大淩河堡。”

“另外也給鄭芝龍寫了一封書信,放在過去或許請不動他幫忙,他現在也是大明的一位將官了,請他調配一支水師用來運送水泥鐵架,應該沒有問題。”

“再者也不會讓他白忙一場,答應送給他二十萬匹順天大幅布作爲酬謝,估計最遲明天就會送來書信了。”

署政們聽到二十萬匹順天大幅布,卻是會心一笑,對於鄭芝龍來說,二十萬匹順天大幅布絕對是一筆橫財。

但對於工人協會來說,只是曹氏織布廠一個月的出產而已。

宋應升溫和笑着補充了一句:“曹賢弟的二十萬匹順天大幅布,送的當真巧妙的。”

“販洋布匹,基本上是被兩處商團所壟斷,南直隸商團販賣的松江紫花布,和蘭東印度公司的印度棉布。”

“松江紫花布又被叫做南京布,質地無需多說,印度棉布質地也很好,染色印花也有獨到的地方,在萬國很受歡迎。”

“順天大幅布雖然有價錢上的優勢,但是想要打開南洋的局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曹賢弟這是想讓鄭芝龍做工人協會的馬前卒。”

黃宗羲瞧着兩人在那裡志同道合的談笑風生,自身一腔抱負卻無人認可,莫名有些心塞。

真正留下來的念頭越發強烈了。

自衛處的列裝問題,基建署的熟工問題,工業署的水泥問題,基本上解決了。

應該無緣參與這一場州城修築大略的教育署,竟是也得到了朱舜的命令:“應星兄,教育署應該培養了不少土木方面的才子,調配二十名才子給基建署。”

“州城的修築需要大批遼東軍士的輔佐,工人們在鄉野百姓間的地位很高,但在遼東軍士眼裡只是一羣泥腿子。”

“如果讓這些泥腿子指使遼東軍士,肯定會引起一場譁變,換成識文斷字的才子就不同了。”

“畢竟,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京師大學堂學子裡擅長土木的只有十五六人,其中有五人前往了江南的北洋水師學堂,距離二十人的數目還差一半。

看來,接下來一段時間,要暫停手裡一切的筆墨了,親自教授出一批擅長土木的京師大學堂學子。

朱舜爲了調動遼東軍士,讓這幫子驕兵悍將賣力氣還真是不遺餘力,繼續囑咐宣傳署署政:“老三,你和李漁葉時章儘快作出一曲關於岳家軍精忠報國的崑劇。”

“這次不能在夏至了,小滿時節以前就要完成。”

“這兩天爲兄會藉助督公王承恩的東廠督公名頭,先給袁督師通通氣,你帶着杏園戲班立即趕往山海關,給遼東軍士獻藝這出崑劇。”

朱金對於大哥的話,那是言聽計從,不等署政大會結束,拎着鳥籠子就衝出了公舍。

最後。

朱舜點名了黃宗羲:“黃山人,經濟署的賬房師爺班子也搭建好了,接下來就需要你建立工人票號,收納各家蒸汽工廠的銀款。”

“爲自衛處、工業署、基建署、教育署、宣傳署,全力提供銀款。”

“這一次,我要整合工人協會全部力量,讓天下人見識見識。”

“什麼叫做工業革命!”

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十四章 崇禎的宣德爐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兒子慘死第三百零八章 小伯爺哀求宇文德?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來水廠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五百四十五章 全部殺光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五十九章 挑選鋪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三百零八章 小伯爺哀求宇文德?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戰鬥素養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