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

現在就連鋼鐵的量產化還沒能實現,特種鋼材的量產化更是無從談起,只能想辦法從技術層面上突破了。

朱舜帶着趙鬥米走回了鑄炮車間,詢問道:“有沒有嘗試過西洋鑄炮法。”

趙鬥米先是點頭,又是搖頭:“恩師,西洋的陽模鑄炮法已經嘗試過了,但是也無法做到讓火炮炮膛最硬。”

“火炮澆鑄完成以後,冷卻的速度影響火炮的機械性能,冷卻越快質地也就越硬。”

“要想讓火炮的使用壽命提高,只有讓炮膛的硬度最高,才能提高使用壽命,也就是說要讓炮膛先冷卻下來。”

“但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鑄件一般都是從外向內冷卻的,炮身先冷卻,隨着溫度降低逐步向裡面冷卻。”

“所以纔會把澆鑄好的火炮填埋在泥土裡一到兩天的時間,做不到讓炮膛先冷卻,只能讓炮膛的冷卻速度和炮身保持一致了。”

朱舜很清楚弟子趙鬥米所說的物理現象,散熱速度和表面體積是相等的,炮身的表面積比炮膛要大,所以冷卻的速度就快。

炮身冷卻的快就先收縮,這也就造成了炮身已經冷卻硬化了,炮膛還沒進行冷卻結束,質地比炮身要軟。

往往會造成炮膛的變形,嚴重了炮膛內壁還會出現裂紋,殘次品的數量提高。

所以紅夷大炮在鑄造完成以後,一般都會進行灌水測試,測試已經完全冷卻的炮膛有沒有裂紋。

要想提高火炮的使用壽命,技術難點在於炮膛的冷卻速度。

朱舜漸漸有了主意,就是不知道可行不可行:“鬥米,喊來一名匠頭演示西洋鑄炮法。”

趙鬥米看到恩師臉上的表情,難道恩師有了解決辦法?趕緊去找來了一名精通西洋鑄炮法的鑄炮匠人。

等到這名鑄炮匠人走過來,居然是一名穿着青布對襟的紅毛番,來自荷蘭的鑄炮匠。

趙鬥米看出了恩師心裡的困惑,解釋道:“這是二叔花銀子從西洋人那裡買來的,那些西洋人真是不知聖人教化,毫無人性可言。”

“爲了一些銀子居然搶着把西洋的鑄炮匠和學者送到松江府,聽過來送鑄炮匠的管事說,西洋人販賣本國子民的熱切都快達到瘋狂的程度了。”

大航海時代的船長和所謂的航海家們,確實是一羣人渣,爲了金銀沒有不敢做的事情。

大明的晉商也好不到哪去,和那些渣滓一個德性,只要有銀子通敵賣國那叫一個賣力。

朱舜想到那羣通敵賣國的晉商,心情就有些不痛快,等到工業革命在北方五州府徹底鋪開,有的是時間慢慢弄死這幫賣國賊。

師徒二人交談了幾句,西洋鑄炮匠開始演示西洋的陽模鑄炮法了。

首先要製作一個陽模,西洋鑄炮匠拿來一根作爲支撐體的錐型木材,用草繩密實的裹纏出大炮的形狀。

裹纏出的陽模要比炮膛小很多,陽模表面距離炮膛最少有30釐米,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裹纏完畢,兩名學徒用黏土和水也攪拌出了大量的泥漿,西洋鑄炮匠把這些黏土泥漿一層層均勻的塗在陽模表面,每一次都要等乾透了才繼續糊下一層。

因爲只是演示,沒有那麼多時間在這裡等着一層層泥水塗上去,西洋鑄炮匠演示了三四層就讓幾名學徒搬來了一個塗好的陽模。

西洋鑄炮匠拿出鏟子刻刀等工具,在乾透的陽模表面進行矯正,就像大明鑄炮法雕刻石蠟一樣,把陽模矯正的和炮膛一致。

朱舜在旁邊看了一段時間,就在西洋鑄炮要開始演示下一步的時候,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陽模再刷幾層,最少要比正常陽模厚1釐米。”

厚1釐米?

趙鬥米不解的看向了恩師,難道是要鑄造更大口徑的火炮,但也不對,哪有隻大1釐米口徑的火炮,只有不符合標準化的殘次品纔會只大1釐米。

朱舜也沒有解釋,只說了一句增厚最少1釐米便不說了,這個時候京師大學堂學子們聽說山長找到了先冷卻炮膛的辦法,陸陸續續放下手裡的研究走了過來。

就在西洋鑄炮匠完成對新陽模的製作,負責軍火研究的京師大學堂學子們基本上都到齊了,給朱舜行過禮以後站在旁邊觀摩。

新陽模製作完成,照常開始了下一步的製作,在陽模表面塗上一層石蠟,保正陽模變的很光滑。

陽模製作結束,接來下就是製作火炮的鑄模,也就是包裹火炮的外部模具。

西洋鑄炮法鑄模所用的泥料就多了,除了黏土以外,還需要陶土、細沙,外加水混合而成的半流質泥漿,一層層的塗在陽模上。

鑄模也需要很長時間的自然陰乾,好在鑄炮車間對於鑄炮匠的鑄炮技巧沒有硬性要求,一定要統一。

不是什麼都需要統一的,這樣也不合理,畢竟鑄炮匠的手藝都是熟練了幾十年才達到如今的地步,只要能夠按時交付統一口徑的火炮就行。

西洋鑄炮匠的匠作臺有已經陰乾好的鑄模,朱舜等人走到擺放鑄模的地方,繼續觀看。

西洋鑄炮匠先是觀察了其中一個鑄模的陰乾程度,乾硬的程度差不多了,取出了陽模。

鑄模和陽模之間提前塗了一層石蠟,很容易就把陽模取了出來,兩名學徒擡着陽模放在了旁邊。

鑄模完成以後,接下來就是要製造型芯了,一個由黏土製成的圓柱體。

型芯的製造也需要耗費時間等着黏土陰乾,西洋鑄炮匠不遠處的混凝土地面上,擺放了虎蹲炮、五百斤野戰炮、千斤攻城炮等提前製作好的標準化型芯。

西洋鑄炮匠走過去拿了一個虎蹲炮的型芯,裝在了主模具裡面,最後和大明鑄炮法一樣,埋在了鑄鐵爐旁邊的混凝土圓坑裡,用泥土填埋好。

完成這一步,西洋鑄炮法就結束了,接下來只需要把融化的鐵汁澆鑄進去,就能得到一根虎蹲炮的粗胚了。

只要各項參數合格,就能裝備出廠了。

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十六章 衙蠹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廠的落成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變成實業階層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兒子慘死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廠房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敵,朱舜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三百零八章 小伯爺哀求宇文德?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一百八十九章 開始羞辱東林黨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術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