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

bookmark

崇禎不知道後世對他的蓋棺定論是怎樣,但他確實有一顆治世明君的心,想到關乎老百姓能否熬過這個冬天的火炭被解決了。

崇禎心裡就像是烘烤着一團炭火,熱切的問道:“愛卿,這種洗煤的水堰有多少,一共修築多少洗煤作坊,每日能洗出多少火炭。”

聽到崇禎三連問,就像當初把大弟子宋士慧推出來一樣,朱舜還是沒有自己回答,而是讓弟子徐積薪回答,讓他在皇帝面前好好的露一次臉。

爭取簡在帝心。

徐積薪被恩師推了一把,向前走了幾步,心裡對恩師十分的感激,想着等恩師哪天遭遇不測了一定給恩師守孝三年。

徐積薪覺察到皇帝的視線,沒有半點的怯場,展露出了他作爲京城第一才子的鋒芒畢露:“啓稟皇上,這種由水泥修築的水道叫做浮選法洗煤池。”

“浮選法洗煤池配備大明蒸汽機修建而成的浮選洗煤池,一共有十座。”

“永定河岸邊一共修築了四十家洗煤廠,其中二十家的兩百座洗煤池洗出來的煤炭用來個供給整個順天府,讓老百姓享受工業化的紅利。”

“剩下的二十家洗煤廠的兩百座洗煤池,十家屬於山海關總兵滿桂,洗出來的煤炭全部通過平沙船送到了遼東。”

“還有十家洗煤廠的一百座洗煤池屬於鎮遠侯,本來是用來供給老百姓的,後來三邊總督孫傳庭傳來消息說是西北的將士們缺少火炭,鎮遠侯便把所有的精煤不要一分銀子的送往了西北三邊。”

東林黨官員們看着在那高談闊論的徐積薪,不免有些羨慕,倒不是羨慕徐積薪的才學,而是羨慕徐積薪有一個好恩師。

大批量洗出精煤的功勞,對於當今的大明來說,作用還要大於畝產一千多斤的高產雜交水稻。

大明並不缺少糧食,只是缺少土地。

老百姓吃不上飯那是因爲大明萬里疆土中的八成土地掌握在官僚鄉紳手裡,倘若這些土地平攤給老百姓,不敢說全部吃飽,最少能保證大部分老百姓不被餓死。

高產雜家水稻再是高產,也只是治標不治本,而高產雜交水稻最大的作用是在軍事上。

出產的糧食越多,需要種植糧食的壯丁也就越少,能夠抽調出來的軍士也就越多。

倘若大明的土地全部種上一千多斤的高產雜交水稻,也能按時收上來課稅,國力足夠供養五六百萬軍士。

還是至少。

但對於官紳不納糧並且沒有多少土地的大明來說,高產雜交水稻終究只是一個雞肋。

精煤就不一樣了,有了精煤足夠老百姓在越來越冷的冬天活下去,這可是活人無數的大功績。

有了這些洗煤廠每年冬天都能救活無數老百姓,要知道如今的鬼天氣,兩廣都開始下雪了,還是大雪。

只要能活下去,哪個老百姓願意背井離鄉遠離祖墳,四處奔波,過着今天活着明天或許就會被官兵砍了腦袋的擔心受怕日子。

崇禎不會看不出來,精煤在治國方面的作用,看出這個工業化第一波紅利對於國祚的延續。

延續國祚的大功,就這麼讓給弟子,誰不羨慕這樣的恩師。

朱舜的思想境界遠遠不是東林黨人所能理解的,在他內心深處,這幾個弟子其實比兒子還要重要。

兒子是血脈的延續,弟子卻是他思想的延續。

徐積薪也正延續了工業革命的思想,不惜留下一個大不孝的罵名,也要加快工業化進程,才能研究出浮選洗煤法立下本該屬於他的大功。

這個功勞確實夠大,大到崇禎越看越是喜歡,回頭再看看自己不成器的兒子,鬱悶的想着徐積薪怎麼不是自己兒子。

太子朱慈烺瞧見老爹看了自己一眼,呲牙一笑。

崇禎瞧見兒子傻乎乎的一笑,更是鬱悶了,視線落在正在和王承恩眉來眼去商量喝酒的朱舜身上,不免有了一些羨慕。

不是兒子,是徒弟也行啊。

大明有三種情況殺人不犯法,一是捉姦,二是宗祠族長動用私刑,三是老爹和恩師打死兒子。

兒子還有可能對老爹不孝順,弟子一定會對恩師孝順。

崇禎越看越喜歡,在東林黨官員們愕然的目光裡,居然走過去拍了拍徐積薪的肩膀。

面無表情也變成了笑容溫和,威嚴的聲音也變成了東林黨官員從未聽過的親切:“積薪,能否教朕怎麼開閘洗煤。”

徐積薪有些發懵,不明白皇帝怎麼會對他這麼親切,難道是因爲爺爺。

想到爺爺,徐積薪心裡的愧疚更甚了,好在完成了爺爺的遺願,讓他的心情好了一些。

站在不遠處的朱舜,瞧見老七在那裡發呆,趕緊上前踢了一腳他的屁股:“還不趕快謝恩。”

徐積薪被恩師不痛不癢的踢了一腳沒什麼,還感覺給恩師丟臉了,匆忙說了一句叩謝皇恩。

徐積薪沒什麼,站在旁邊的崇禎可是眼皮子跳了一下,差點罵出一句粗口,你個板腸的別把朕的寶貝給踢壞了。

好在崇禎顧及皇帝的威嚴,及時把這句東林黨互罵時經常罵的一句話,收了回去。

崇禎眼皮子抖了一下,東林黨人也是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這等能夠給大明延續國祚的國士之才,哪個不是當成祖宗一樣供起來。

朱舜可倒好,想罵就罵,想踢就踢,一點也不當回事。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一百一十一章 氣缸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三百零八章 小伯爺哀求宇文德?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協同的開始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五百六十章 大明第一座水庫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五百八十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