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清攻打山海關的方法

bookmark

沒有足夠的人手以供驅使,難能在那麼廣闊的土地上撒遍石灰,這條戰略大計也就完成不了了。

大明遠征軍的人數要是多了,這其中的糧草消耗都能拖垮當今的大明,到時候破壞貝海兒湖的肥力也就沒了任何意義。

所有的陸軍講武堂學員們一籌莫展的時候,朱舜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等到哪天把蒸汽播種機研究出來了就足以解決了。

小農經濟解決不了的問題,工業社會有的是辦法。

有了蒸汽播種機,只需要派遣一支數千人的騎兵護送工業派的工人們前往貝海兒湖就夠了。

在蒸汽播種機的運轉下,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給貝海兒湖種上大量的石灰破壞土地肥力,如果再搭配化工體系的燒鹼,速度就更快了。

隨着陸軍講武堂學員們的推演,越是推演越是感覺大明要亡國了,不少學員雙手握着紙筆忍不住流淚了,就連太子朱慈烺臉上的表情也是不好看。

朱舜感覺這個氣氛不大對,平靜的說了一句:“這件不是現在主要考慮的事情,這要等到五年甚至十年以後了。”

“戰略大計從來都不是一年兩年可以完成的,需要的年數少說也要五年以上。”

“有諸位在,本侯相信大明不會被滿清所攻克。”

工業侯朱舜的開導過後,陸軍講武堂學員們臉上的愁眉不展變成了滿腔鬥志,正如工業侯朱舜所說那樣,有他們在一天就不會讓滿清踏入中原半步。

只有太子朱慈烺的心情還比較沉痛,但在他臉上已經沒有了多餘的表情,就是避免給陸軍講武堂的學員們帶來壓力。

但大明同樣有官紳不納糧的國策,有這條國策在,官僚鄉紳的土地收不上來一粒糧食。

大明絕大部分的土地又掌握在官僚鄉紳手裡,都不需要滿清的攻打,大明從內部就先崩潰了。

這也是大明國力一日不如一日的根本原因,滿清可就不一樣了,大部分土地都種植高產土豆,還是由漢人包衣種植。

包衣所種植出來所有的東西都歸滿清所有,就連他們的小命也是屬於滿清旗主們,想殺就殺了。

不過想到即將開展的土改,太子朱慈烺心裡又充滿了希望,只要把天下所有的土地通過土改收爲朝廷所有,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太子朱慈烺突然沒了繼續聽戰術推演的心情,轉頭看向了朱舜,正色道:“先生,我心裡還有一些疑惑需要請教先生。”

“我們不如去副山長公舍談一談,請先生爲爲我解惑,這裡就交給儼若了。”

朱舜點了點頭,兩人一起離開了戰爭總參謀室。

陸軍講武堂的學員們看見太子朱慈烺和工業侯朱舜離開了,只剩下了呂大器一人,不免對於這個戰爭推演索然無味了。

陸軍講武堂在分析滿清的同時,滿清也在討論怎麼打下這個中原王朝。

遼東。

山海關。

已經到了立春時節,山海關前還是覆蓋着大量的積雪。

在這片冰川雪地的平川上,駐紮着連綿不見盡頭的大營。

大營主帳內坐着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端坐在大帳內,商議如何攻下這座天下第一雄關。

憑藉他們手上的六萬兵馬,再加上他們對山海關的熟悉,應該不是很難。

孔有德三人接管的漢八旗,開始的時候不過幾千兵馬,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暴漲到六萬兵馬,還都是甲冑齊全的精銳。

一方面三人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將才,山海關總兵滿桂都十分認可三人的治軍才幹,另一方面少不了八大晉商如今的四大晉商的支持。

崇禎二年以前,滿清需要仰仗八大晉商爲他們運送來最緊缺的糧食,八大晉商在滿清內部的地位很高。

自從西洋人給他們帶來了土豆,不再缺糧食以後,八大晉商和滿清只是正常的貨易關係,在滿清內部的地位下降了很多。

孔有德三人取代滿人掌握漢八旗以後,因爲朱舜的坑害沒有帶走一兵一卒不說,窮的還不如老百姓。

晉商生意做的這麼大,立即覺察到了機會,找到了孔有德三人。

雙方一拍即合,決定狼狽爲奸。

孔有德三人有了充足的錢糧,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拉起一支人數多達六萬的漢八旗,還都是穿戴棉甲的精銳。

孔有德三人因爲熟悉山海關的山川地理,山海關的兵力分佈,山海關武官們的用兵習慣。

就由他們打頭陣,也算是爲他們名不符實的三順王,賺來足夠的名望。

耿仲明的治軍行軍作戰能力,在整個山海關內都是排在前列的,喝了一口酒嚷嚷道:“咱們趁着晚上看不見,抄一條小路繞過去就是了。”

這條小道是山海關高層武官才知道的一條隱蔽小道,以前都是用來進攻滿清的。

現在卻要被這三人繞到山海關的另一側,大明的腹地,喬裝打扮前去支援的衛所軍士詐開山海關的城門。

孔有德慢慢撥動手裡的佛珠,否決了耿仲明的看法:“這件事還需從長計議。”

“孤等要是想在大清國獲得長久富貴,絕不能只考慮攻城略地上的得失,還要考慮政事堂的影響。”

“山海關要打,但不是現在打下來,最起碼要等到盧象升、左良玉等人的援軍快要抵達山海關的時候,再去攻打。”

“而且要搶在他們進入山海關以前,打下山海關,然後裝作被盧象升所擊潰退出山海關。”

耿仲明實在不明白這裡面的彎彎繞繞,一會兒能打,一會兒不能打,一會兒打了還要退,那還打山海關做甚。

孔有德知道自己給耿仲明介紹,也說不清這裡面的彎彎繞,說出來他也是不懂。

看了一眼一直沒有說話的尚可喜,詢問道:“智順王以爲如何。”

尚可喜投靠滿清以後,成爲了大清國三順王之一智順王,更加的深居簡出了:“一切全憑孔兄做主。”

孔有德深深看了一眼尚可喜,慢慢撥動佛珠說道:“一切就等睿親王拿下大淩河堡了。”

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敵,朱舜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五百四十五章 全部殺光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個小兔崽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變蛟的新戰術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二百七十章 步兵營對八旗兵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六百零七章 專利法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西伯利亞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