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

太子朱慈烺拉着顧炎武的手,把他拉進了涼亭之內,站在了他這個大明儲君身邊。

兩人站在涼亭內,望向了遠方。

似乎是在說一句話。

卿與他一同望着這座天下。

青史裡能有這般待遇的官員只有兩人,一位是前漢的第一位丞相蕭何,另一位是後漢的最後一位丞相諸葛亮。

只不過是一介書生,還不被任何同窗和東林黨官員看好,已經做好準備要帶着滿腔才學老死於鄉間的顧炎武,再也忍不住了,眼淚從發紅的眼眶裡流了出來。

兩人就這麼靜靜的站着,靜靜的看着遠方。

早在太子朱慈烺和顧炎武站在涼亭之內的時候,朱舜已經退了出去,涼亭內只剩下了他們兩個人。

太子朱慈烺明白先生這是什麼意思,他是想要做聖人,一個皇帝見了都要跪拜的聖人。

當今天下最尊貴的就是皇帝了,誰見了皇帝都得下跪,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走卒販夫,見了皇帝都得下跪。

但就是這麼尊貴的皇帝,見了聖人照樣還是得下跪,朱舜早就已經不是一個皇帝能滿足的了。

他要做一個萬古長存的工業聖人。儒家聖人再過幾百年就會被打倒了。

而他這個工業科技聖人卻能真正的萬古長存,只要人類還存在就一定會使用科技,就一定會尊奉他爲工業聖人。

一盞茶過後,朱舜再次走進了涼亭內,看着這位已經成爲毛概思想崇拜者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心情十分不錯的笑着說道:“顧先生,給太子講一講吏治的弊病吧。”

顧炎武聽到一句先生,立即謙遜的拱手道:“在工業侯面前怎敢稱先生。”

顧炎武不是復社學子那樣喜歡拍馬屁羣的人,這麼謙遜不是因爲朱舜的身份,而是把朱舜當成了聖人孔子身邊最得意的弟子子貢一般的存在。

子貢不僅常年侍奉在聖人孔子身邊,記錄聖人孔子的言行,還得到了聖人孔子的一句評價,也是青史上一句最高的評價。

天健之才。

浩蕩青史上不知出現了多少人傑,漢初三傑,大唐的房玄齡杜如晦,輔佐明太祖開國的劉伯溫李善長等等無雙國士。

能夠配上一句天健之才的,只有子貢一人,還是聖人孔子親口說出的。

顧炎武顯然已經把寫出毛概思想的朱舜,當成了毛概思想聖人身邊的子貢。

朱舜想到顧炎武對於毛概思想的迫切,大致明白了他爲什麼這麼敬重自己,平淡笑道:“現在可是一個好機會,顧先生可要好好把握住。”

顧炎武鄭重拱手,轉過身子,走出了涼亭:“官僚鄉紳對於壓榨老百姓,一共大致有兩種手段。”

“一種是小出大收,另一種叫耗糧堆尖。”

太子朱慈烺從來沒有認真瞭解過官僚鄉紳們搜刮民脂民膏的手段,這也關係到他即將要設立的收繳課稅官署,坐在了涼亭內的石墩上,倒了一杯茶開始聽顧炎武的敘述。

顧炎武等到太子朱慈烺倒了杯茶坐下來,繼續說道:“自從秦始皇統統一天下以後,首先做的就是統一度量衡。”

“這其中的意義不用多說,想必太子殿下和侯爺應該也是知道的,那就不老生常談的說些廢話了,就直接說這個小出大收的問題。”

“雖然秦始皇統統一了度量衡,但是在五行八作合,還有各個州府的縣內,使用的度量衡其實還是有不少的差異。”

“官僚鄉紳們也很清楚如果使用統一的度量衡有多少好處,但他們不會這麼做,因爲他們需要藉助有誤差的度量衡進行牟利。”

“就拿鬥來說,都分爲官鬥和私鬥,收糧的時候用官鬥,也就是大斗。”

“等到荒年賣糧的時候,就改成私鬥也就是小鬥。”

“老百姓上繳課稅的時候,是實實在在的一斗糧食,等到他們買糧食的時候卻又變成了八升,甚至是七升。”

太子朱慈烺停下了喝水的動作,心裡不是滋味,這一來一回就是四升左右的差別,吃相未免太難看了些。

顧炎武似乎沒有看到太子朱慈烺放下茶杯的動作,知道接下來的話會更加激怒太子心裡的火氣,還是接着說道:“這個耗糧堆尖就更有學問了。”

“所謂的耗糧堆尖,就是每石糧食漕運到各地糧倉的損耗,以及官吏們的好處,還有各種剝削加派全部算在老百姓的頭上。”

“這就是所謂的耗糧堆尖,也叫做浮收。”

顧炎武還想繼續說下去,太子朱慈烺卻聽不下了,面無表情的擺了擺手,轉頭看向了朱舜:“勞煩先生給宗藩世子們帶個話,讓他們加快一些速度。”

顧炎武這句話心情說不出的好,那些把控地方的官僚鄉紳們怎麼也想不到,他們會有這麼一天。

殺他們的人竟然是一定會維護他們這個階級利益的太子殿下,還迫切到了這種地步。

太子朱慈烺說完這句話,轉過頭來看向了顧炎武:“顧先生說說你的看法。”

顧炎武到底是個做實事的人,沒有空口白牙的說,直接拱手道:“學生的意思是建立課稅衙門,派遣官員對於課稅進行統一的收繳。”

“課稅官員們由中樞朝廷直接任命,這樣就避免了與地方勾結在一起,胡亂貪墨銀子的弊端。”

“學生在這空口白牙的說,說得再是天花亂墜,也只是在吹噓罷了。”

“既然太子殿下已經決定把密雲縣交給學生了,最多一個月的時間不管是土地的丈量,還有這個課稅專屬機構的建立。”

“學生一定給太子殿下一個滿意的答覆,如果完成不了,學生便以死謝罪。”

太子朱慈烺站起來走了過去,認真的說道:“這件事就交給了。”

顧炎武再次聽到一句同志,重重點頭,轉身走了出去走向那座前途未卜的知縣衙門。

太子朱慈烺目送顧炎武離開,轉頭問了一句:“先生,你覺得這個課稅衙門應該叫什麼名字。”

朱舜早就已經想好了,直截了當的回答道:“苛稅局。”

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要建州城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五百二十八章 開始進攻了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林黨要壓價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一百四十二章 買走一片礦區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二十五章 工錢問題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三百三十七章 黃澍的下場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西伯利亞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廠房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二百九十六章 福王世子的顏良文丑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