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

坐在涼亭內的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用一條陽謀削弱了東林黨在山海關內的勢力,心情大好的讓人拿來了一壺好酒。

一碟茴香豆,一盤小黃魚。

只有簡簡單單的兩個菜,朱舜和太子朱慈烺這頓酒喝得卻是津津有味,感覺比東林黨擺了幾十道菜的宴席還要美味的多。

沒過多久,曬黑了不少的顧炎武拿着魚鱗冊走了過來,以他現在和太子朱慈烺的關係,完全可以隨便坐在涼亭內直接喝酒。

從這件事就看出來顧炎武和黃宗羲兩個人完全不同了,要是黃宗羲在這裡,都不用太子朱慈烺招呼直接就坐在了涼亭內的石桌上。

自飲自酌,津津有味的喝起來。

顧炎武可就不同了,太子朱慈烺都主動讓他進來喝酒了,顧炎武還是恭恭敬敬的站在涼亭外,看着朱舜和太子朱慈烺兩人在那喝着上好的黃酒。

這瓶黃酒還是顧炎武從京城的柳泉居帶來的,顧炎武同樣是對味道綿柔的柳泉居黃酒情有獨鍾,聽說朱玉喜歡喝這個酒,就把所剩不多的柳泉居黃酒全部送給了朱玉。

沒想到他帶來的柳泉居黃酒,兜兜轉轉,最後落在了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的酒桌上。

朱舜和太子朱慈烺坐在涼亭內,顧炎武站在涼亭外,三人開始正式商量密雲縣土改最後一件事,也是提現成效的一件事。

起課。

太子朱慈烺親自給朱舜倒了一杯酒,放下酒壺,看向了涼亭外的顧炎武:“大明的課稅是怎麼收的,寧人先給介紹一遍。”

顧炎武點了點頭,開始如數家珍的介紹大明各縣收繳課稅的方式,如數家珍到讓很多三班六房的戶房掌案都自愧不如。

顧炎武整理了一下儀容,臉色鄭重的開始介紹了起來:“大明的課稅一共收繳兩次,分別是夏稅和秋糧。”

“每一次收繳的課稅又分爲三種,第一是正賦,第二是耗米,第三是私費。”

“這個正賦就是各縣縣衙收繳的正式課稅,收繳多少每個縣都不一樣,就拿過去的密雲縣來說。”

“正賦是一石三鬥,也就是說每一百斤糧食老百姓就得上交三十斤的糧食。”

一石三鬥!

太子朱慈烺在顧炎武講述大明課稅以前,自己心裡已經有了一個預期,一石二斗就已經了不得了。

沒想到密雲縣的這幫子貪官污吏,竟然把正賦收繳的這麼高,達到了驚人的一石三鬥。

太子朱慈烺現在可不是什麼都不懂的何不食肉糜,他這一段時間親自參與了耕種,知道老百姓能夠種出一百斤糧食的成本有多高。

租借耕牛良種等等全部加起來,一百斤糧食裡最少是有二十斤糧食的成本,密雲縣的貪官污吏們竟然把正賦收到了三十斤。

也就是說,還不算耗米和私費,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到頭種出來的糧食,一下子就沒了五成。

太子朱慈烺突然有一個感覺,縣衙裡的貪官污吏殺的少了,再多殺一倍也不嫌多。

顧炎武在說正賦的時候一直在注意太子朱慈烺臉上的表情,雖說太子朱慈烺沒有什麼表情,但從他停止喝酒的動作來看,應該是勾起了對各縣貪官污吏們的殺意。

說完這個正賦了,接下來就是介紹耗米了:“這個耗米,顧名思義就是說糧食在運輸到各地糧倉的損耗。”

“畢竟,糧倉入庫的課稅糧食是有規定的,一百斤糧食的課稅,入庫時就得是一百斤。”

“如果只從老百姓手裡收繳一百斤糧食,在運輸的過程中人吃馬嚼的,到了糧倉明顯就沒有一百斤了。”

“這個過程中的損耗就叫做耗米,一般都是算在官僚鄉紳們的頭上。”

“從來不肯吃虧的官僚鄉紳們,怎麼可能把耗米算在自己頭上,便以徵收耗米的名義繼續算在了老百姓頭上。”

太子朱慈烺突然插了一句:“密雲縣的耗米是多少。”

顧炎武回答道:“一石一斗。”

太子朱朱慈烺聽到一石一斗的耗米,呼吸都停頓了,差點沒把手裡的酒杯給摔在地上。

這又不是把糧食從京城運送到一千里以外的山海關,在這個過程中的損耗怎麼可能達到十成一,只不過是運送最多一百里以外的各個州府的糧倉罷了。

在這個過程中的損耗,一百斤糧食有一斤就不錯了,官僚鄉紳們向老百姓徵收十斤,剩下的九斤毫無疑問都被他們給貪墨了。

九斤糧食看着不多,但這是一百斤的九斤,也就是說官僚鄉紳再次從老百姓頭上搜颳走一成的糧食。

老百姓手裡只剩下四成了。

這還沒完,顧炎武繼續說道:“正賦、耗米徵收完了以後,還有一個私費。”

“這個就是官僚鄉紳們明目張膽的貪污糧食了,這個私費說白了就是好處,也就是說官僚鄉紳徵收糧食忙前忙後的總不能白乾。”

“不能白乾的好處,明顯是不敢找朝廷要,畢竟朝廷每個月都會發給他們俸祿。”

“好處不敢找朝廷要,就是找老百姓伸手了,也就是所謂的私費了。”

太子朱慈烺再次插了一句:“密雲縣的私費是多少。”

顧炎武說了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目:“一石一斗。”

太子朱慈烺聽到這個一石一斗,再也忍不住了,手裡的酒杯直接摔在了地上,摔了一個粉碎。

就算是把酒杯摔碎了,也沒能平息太子朱慈烺心裡的憤怒:“這也要一石一斗,老百姓還要不要活了。”

太子朱慈烺說出這一句老百姓要不要活了,倒不是爲了渲染老百姓的苦難,而是根據他自身切身的經歷說了一句實情。

私費也要一斗的話,老百姓手裡的糧食就剩下三成了,他們還要養活一家老小,還要儲備一定的糧食用來備荒。

畢竟現在的大明災害頻發,不儲備一點糧食留到荒年吃的話,一家老小肯定挨不過荒年。

可就這麼點兒三成的糧食,一家老小平時吃都不夠,哪裡還有餘糧去備荒。

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一百五十三章 汽缸的旋轉問題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廠的落成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五百四十五章 全部殺光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來水廠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