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

昨晚一夜沒睡的崇禎,臉上看不出一點疲倦,精神頭十足的坐在龍椅上,接受百官的朝拜。

金色龍椅坐落在金色臺基上,前方擺放着一對銅胎琺琅寶象,寓意着五穀豐登,太平盛世。

站在臨清貢磚上的孫元化,在上朝以前就和老師商量出了一個章程,手持玉笏走出了朝班:“啓稟陛下,王恭廠一名奇才朱舜發明了一樣線膛槍。”

“這支線膛槍的威力遠遠超過普通的鳥銃,對於大明王朝來說,當是一件國之重器,爲了表彰這個奇才,臣建議給他封賞。”

崇禎面無表情的說道:“封他爲軍器局副使,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朝廷的六部尚書,只有禮部尚書不是東林黨人,其餘五部尚書全是東林黨的骨幹,東林黨可以說是控制了大半個朝廷。

從今年年初開始,崇禎開始有意扶持徐光啓這些西法黨人,感到威脅的東林黨,每次都極力反對提拔西法黨人。

關於這件事,東林黨已經從宮裡的一名太監那裡,提前得到了消息,也已經商量好了對策。

五位尚書已經位極人臣了,這件事當然是不能由他們主動開口,就需要一個槍。

在過去一般都是各司郎中,主動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今天東林黨爲了震懾西法黨人,找到了一個更好的槍。

一個讓徐光啓等人怎麼也想不到的人,從朝班裡站了出來。

禮部精膳司郎中金之俊,出聲詢問道:“敢問孫郎中,這個朱舜是什麼身份,可有功名在身。”

金之俊可以說是禮部二把手徐光啓一手提拔起來的,他怎麼也沒想到,金之俊竟然主動投靠了東林黨。

而他所說的身份問題,也正是朱舜最大的缺陷,孫元化不敢胡編亂造,只能實話實說:“朱舜是王恭廠的一名鑄匠。”

這句話說完,滿朝譁然。

一個小小的鑄匠別說功名了,就連脫籍都還沒有,竟然跳過小吏這一層,直接提拔爲軍器局副使。

就算軍器局副使只是從九品,但這可是朝廷的正式官員,相當於直接跨越了兩道鴻溝。

脫籍和擡官入品。

崇禎昨天晚上已經見識了線膛槍的威力,知道線膛槍是改變一個時代的好東西,恨不得提拔朱舜爲掌管一司的郎中。

現在只是一個小小的從九品軍器局副使,底下的官員又開始反對,火氣就不打一處來。

東林黨人可不管崇禎生不生氣,瞧見孫元化果然掉進了提前埋好的陷阱,火候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位在朝廷裡有分量的人站出來說話了。

禮部右侍郎立即從朝班裡走了出來:“皇上這件事萬萬不可。”

“在隋唐以前,因爲九品中正制,造成了流水的帝王鐵打的世家門閥,後來正是由於科舉制度的出現,才消滅了世家門閥,實現了真正的中央集權。”

“這個叫做朱舜的工匠,沒有任何的功名就提拔爲了朝廷的正式官員,破壞了科舉制度。”

“皇上萬萬不能開這個口子,口子一開可就收不住了,相當於挖了大明的根基。”

崇禎聽到這句話差點沒氣昏過去,不就是提拔一個人才當個從九品官員,怎麼就上升到了挖大明根基的高度,也太危言聳聽了。

徐光啓知道自己是時候站出來了,走出朝班說道:“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破格提拔朱舜表明了大明招攬人才的決心。”

“微臣以爲,這樣不僅不會危害大明王朝的統治,還會有益於大明吸納更多的人才。”

“不過既然滿朝的文武不同意提拔爲軍器局副使,不如提拔爲王恭廠掌廠。”

東林黨人聽到王恭廠掌廠,瞬間明白了,喜歡挖坑的他們,這是掉進了徐光啓提前挖好了的陷阱。

軍器局副使聽着好聽,卻沒有任何的實權,哪有直接掌握各種火器工匠的王恭廠掌廠實權大。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如果再反對的話,明白着就是和皇帝作對了。

就在東林黨幾位大佬思考對策的時候,金之俊再次走了出來:“國之重器這件事只是孫元化的一面之詞,誰知道是不是真的。”

“不如來一場比試,只要這個所謂的線膛槍能夠贏了鳥銃,就讓他做個王恭廠掌廠。”

高啊,這裡要不是朝堂上,東林黨人都要爲金之俊的聰明才智擊節稱讚了。

東林黨里正好有一個癡迷打獵的官員,練了一手好槍法,使用命中率只看運氣的鳥銃,完全可以做到十槍命中八槍。

以他的好槍法,這個叫做什麼朱舜的工匠,絕對沒有希望了。

崇禎看着下面喜不自勝的官員們,差點笑噴了,不過爲了保持君王的威嚴,強忍着沒有笑出來。

崇禎嘆了口氣,裝作勉爲其難的樣子,勉強答應了:“就按照金愛卿的意思辦吧。”

商量完這件事,東林黨人沒有心思繼續上朝了,東林黨早就看這些所謂的西法黨人不順眼了,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們被踩在腳下的感覺。

崇禎也是沒有心思上朝了,他更加迫切的想要看到,東林黨踩人不成,反而被踩的黑臉表情。

朝會很快就散去了。

一頂轎子從京城走出,又來到了黃村的那座石橋。

朱舜第二天起來,就拿着一根炭筆,在木板上畫圖紙,準備把珍妮紡紗機給造出來。

這玩意的工作效率是普通紡紗機的八十倍,也就是說一臺珍妮紡紗機一天紡出來的紗線,相當於八十臺普通紡紗機紡出的紗線。

簡直就是一臺印鈔機,難怪說珍妮紡紗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有了工作效率這麼高產的珍妮機,就能提高賺錢的速度,只要有了錢,就會有第二臺第三臺珍妮紡紗機,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朱舜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先開辦一個近代紡紗廠,改善家裡的生活。

手搖式珍妮紡紗機的構造倒不是很複雜,朱舜已經畫好了大致的框架,現在正在計算垂直紡錠、滾筒、傳動皮帶這些小零件的大小和間隙。

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轟擊和蘭艦隊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術突破口!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一百四十二章 買走一片礦區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格的憤怒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廠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壓蒸汽機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