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

朱舜敢說這句話,最大的依仗便是城外的還沒走的八旗兵。

大寒時節已經到來,沒有撈到任何好處的女真人,不知什麼原因到現在還沒走,還在城外耗着。

一座覆蓋着積雪的小山上。

換上一襲白色貂裘的范文程,抱着那隻白貓,坐在山頂的一間不知名小亭子裡,手裡捻着一枚白子,落在了棋盤上。

對面坐着的那人,披掛一身戎裝的皇太極,看向了身後的一堆貝勒貝子,讓他們出出主意,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這是皇太極培養八旗子弟的一種方式,多動動腦子,別整天像個野蠻人一樣,就知道殺殺殺。

叫他們過來,還有一個目的,安撫已經開始焦躁的軍心。

皇太極早就知曉了范文程的廟算,爲了能讓貝勒貝子們也知道,明知故問道:“範先生,咱們在這裡耗下去也不是個事,什麼也沒撈到,還不如早些回去。”

范文程放下手裡捻起的白子,站起來,走到亭子邊緣,邊緣有一塊風蝕斑駁的石碑,更遠的地方則是那座大明的首善之地。

范文程遙望雄偉的京城,淡然道:“諸位貝勒貝子,想不想佔據膏腴的中原大地。”

北方苦寒,尤其是這兩年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每年都會凍死很多牛羊和女真族的孩子。

這羣貝勒貝子做夢都想進入中原大地,成爲這片富饒大地的主人。

貝勒貝子們哪裡還有心情去琢磨圍棋,全部都是眼巴巴的盯着范文程,希望這位女真的國士,真的有辦法讓他們成爲中原的主人。

范文程沒去負手站立,只是抱着一隻白貓安靜站着,卻有一股說不出的氣勢如虹:“這個天下,能夠與我范文程手談的國士,屈指可數。”

“孫承宗算是一個,可惜明朝不能用,溫體仁也算是一個,可惜是個熱衷於權謀的奸佞小人。”

想到自己不能與孫承宗那樣的國士,來一場真正的手談,就感到莫大的遺憾。

現在不是欷吁感慨的時候,范文程繼續說道:“女真和明朝之間最大的差距,只有兩個字。”

“人口。”

“以明朝近乎無限的兵源補充能力,別說是十比一,就是五十比一,明朝也能耗死女真。”

一名脾氣暴躁的貝勒,怏怏的說道:“那你還說出個屁,照你這說法,咱們女真這輩子都沒希望成爲中原的主人了。”

皇太極看了他一眼,沒有任何的呵斥和凌厲,只是看了他一眼,貝勒趕緊堆起一張笑臉,躲進了人羣裡。

范文程心裡清楚,這名貝勒是替這裡所有的貝勒貝子說出了心裡話,淡淡的說道:“大廈從來都是從內部先開始腐壞的。”

“有了東林黨和晉商,女真也就有了入主中原的希望。”

“這些年,由於東林黨和晉商對於民間的搜刮,再加上這兩年的災害不斷,陝西山西已經出現了起義軍,領頭的高迎祥自稱闖王。”

“雖然還沒成什麼大氣候,不過在未來,將會成爲滅亡明朝的根源。”

“剿賊需要徵兵,徵兵就要用錢,錢從哪裡來,只能是徵稅。”

“這樣剿匪是永遠剿不完的,反而會越剿越多。”

“因爲明朝只是在不斷的救火,卻沒去宰了那幫子放火的人。”

那名脾氣暴躁的貝勒,這兩年被皇太極逼着看了不少的明朝邸報,洋洋得意的說道:“只要明朝給受了災的明人發糧食,肚子吃飽了,他們肯定不會造反了。”

這名貝勒能夠想到賑災,看來這兩年對於貝勒貝子的培養,已經起到作用了。

范文程的臉上出現了一絲笑意,不知道是在欣慰自己的成果,還是在笑自己要說的一句話:“你可知道明朝是怎麼賑災的。”

“朱由檢派下去賑災的糧食,戶部官員不管東西是用來做什麼的,先是攔腰斬一刀。”

“到了地方上,省巡撫來一刀,州知府來一刀,剩下的全部發給了肥的流油的鄉紳手裡。”

“冠冕堂皇的說是代發,以他們貪鄙的性格,肯定是代沒了。”

“朝廷發放了足夠讓老百姓熬過災年的幾十萬石糧食,結果是肥了官僚鄉紳,老百姓一粒糧食沒拿到。”

“這也是我爲何說,東林黨晉商這些官僚鄉紳是放火的人。”

范文程伸出了手指,指向了這片廣袤的土地:“不出十年,這裡將會遍地都是起義軍。”

暴躁貝勒聽着一口一個起義軍,就算范文程有國士之才,還是很鄙視他的爲人。

從來沒見過背叛自己民族,背叛的這麼理直氣壯的人:“那都是十年以後的事了,咱們在這裡耗着有什麼意思。”

范文程回頭看向了皇太極:“大汗,東西都準備好了吧。”

皇太極點了點頭,臉上出現了一抹子潮紅:“範先生,全部都準備好了。”

范文程從亭子邊緣走回來,坐在棋枰邊的蒲團上:“早在十年前,我就在謀劃怎麼消耗明朝朝廷的錢袋子。”

“在晉商和東林黨的幫助下,經過十來年的運作,明朝的財政終於是出現了問題。”

“只要明朝的財政崩潰了,東林黨這幫子官僚鄉紳不斷的放火,入主中原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咱們還在這裡耗着,就是爲了加快明朝財政的崩潰。”

“翻越喜峰口以前,我就謀劃好了一條絕戶計,可以讓北直隸所有的土地寸草不生。”

“北直隸的老百姓沒東西吃,可是要起義的,你說明朝朝廷要不要賑災?”

“想要賑災就要餵飽官僚鄉紳,本來拿出幾百萬兩白銀就可以解決的事情,現在少說也需要一兩千萬兩白銀。”

說到這裡,范文程突然嘆了一口氣:“本來這條絕戶計,一舉就能拖垮明朝的財政,咱們也能從北直隸無數的莊子裡,搶走足夠建國的財富。”

“可惜,不知道從哪冒出來一個叫做朱舜的人,搬空了這些莊子不說,還幫助明朝獲得了最少兩千萬兩的現銀。”

“這條絕戶計,只是能一條絕技了,絕不了戶了。”

只要是提起朱舜,皇太極就氣不打一處來,臉色發青的一刀劈開了面前的棋枰,咬牙切齒的說了一句話。

“朱舜,必殺之!”

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一百四十二章 買走一片礦區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西伯利亞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三百七十八章 槍桿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十四章 崇禎的宣德爐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西伯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