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走私的五百東江兵見識了黃家灣島的富庶,在那裡不僅過了幾天吃飽、吃好的舒心日子,還有機會看戲開拓了眼界,再回到旅順口當差怎麼可能安於現狀?
尚可義組織第二次走私時,旅順口兵丁鼓譟起來,他們一致要求參加走私,要求孔有德一碗水端平,好處必須人人有份。
這就是人性,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沒好處時沒有人說三道四,當五百同伴出海回來,他們家的日子立刻好過了許多的時候,其他人立刻憤憤不平起來。
太多東江兵認爲哪怕沒有機會搞夾帶賺銀子,能夠有機會去黃家灣島開開眼,看上幾場大戲也不枉此生啊!
沒轍,爲了平息麾下的怒火,孔有德、耿仲明等人不得不採取輪換出海的辦法以示公平。
於是乎,更多旅順口駐軍得到了“南明”宣傳隊的宣傳,他們居然都有機會去黃家灣島大劇院欣賞到了幾部寓教於樂的大戲。
在黃家灣島如夢似幻的日子雖然僅僅三五天,但是刺激了太多前東江兵,大多數人再也不甘心安於現狀,暗流涌動已是必然。
孔有德安插在走私隊伍裡的心腹回去後把所見所聞原原本本回稟,孔有德這才意識到大事不好,再任由走私發展下去,麾下的兵丁就有可能把自己也給賣了。
旅順口東江兵輪流跑了三趟黃家灣島就沒有了下文,其餘沒輪到的人還眼巴巴等着,後來一打聽,是他們的孔大帥下達命令嚴查走私,誰敢擅自再出海殺無赦。
嚐到了甜頭後忽然被強行制止,兵將們怨聲載道,許許多多人來找尚可義兩兄弟訴苦,有些軍頭提出爲什麼要聽命於孔有德,爲什麼尚可義不能取而代之?
前東江鎮將士蠢蠢欲動,尚可義兩兄弟再推波助瀾,這一支漢軍被瓦解只是時間問題。
有幾位將領甚至提出計劃,準備突然翻臉奪取旅順堅守,火速聯繫“戰神”人馬來接管。
尚可義兄弟阻止了羣情激奮的將士,要求他們要裝出若無其事,該幹嘛還幹嘛,到了舉事之時自然會通知大家動手。
孔有德禁海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只不過是爲了糾正輪流安排將士去黃家灣島公幹,導致更多將士不安於現狀的錯誤。
只要能夠把黃家灣島天堂般日子之說帶來的影響力盡可能減少,孔有德還是急需走私貿易來改善自己和麾下的生活條件。
走私其他人玩不起來,因爲尚可義把那面可以避免“華夏海軍”攻擊的青龍旗當做寶貝,誰來開口也不借。
尚可義話說得很明白,給他青龍旗的是故交張有祿,人家如今是“南明”伯爵,張爵爺只認他說話,他尚可義不露面,只有青龍旗也做不成任何生意。
沒轍,無論孔有德、耿仲明等等將領願不願意,尚可義也是走私不二人選。
尚可義、尚可喜兩兄弟決定悶聲大發財,他們低調出海換糧食和生活用品,該給孔有德的份子也不少給,爲了掩人耳目,孔有德讓尚可義兄弟倆駐防旅順口碼頭附近。
原來在旅順口靠海駐紮屬於朝不保夕,因爲見到靠海有大量清軍活動,“華夏海軍”經過時會不時打幾炮,現在尚可義有了“戰神”給的青龍旗懸掛再也不會無緣無故被炮擊。
尚可義兄弟有了財路當然出手大方,太多舊相識得到了救濟,自己的嫡系生活水平也提高不少,他們的地位漸漸地高了,東江兵的大事小事都來找他們拿主意。
尚家兄弟不僅僅把走私獲得的“南明”商品在旅順口銷售,還往金州、復州等等地方販賣。
貧窮落後的建奴對於購買“南明”舶來品的積極性猶如剛剛改革開放時國朝老百姓對於洋貨的渴求。
“貧窮”的只會是升斗小民,既得利益者不會貧窮,滿清軍事貴族家裡搶來的金銀不會少,當然有很高的購買力,尚可義的走私貿易當然賺得淌金流銀。
被長期經濟封鎖,遼東內地太多滿清軍事貴族手裡積壓有諸如高麗蔘、鹿茸、貂皮之類的特產,東西雖然好,可惜銷路不暢,畢竟繞道大草原販運的風險大、出貨量小。
來了肯出價大量收購這些商品的東江兵,滿清八旗轉換了一直鄙視他們的態度,人人都對前來交易的東江兵將禮敬有加。
尚可義、尚可喜帶着心腹親自去遼東內陸跑貨源,他們也在打探建奴的軍事情報,當然造謠生事也在不遺餘力進行中……。
來到黃家灣島的滿清使團沒見着南王見到了王妃荷香,滿清是不是一個國家另當別論,可是使團裡有大明叛臣“南明”方面不能接受。
一羣如狼似虎的“戰神”軍人突擊檢查滿清談判代表團的駐地,沒有人抗議,一個個都乖巧地接受盤查。
很快漢奸張文衡、孟喬芳和他們的十幾個隨從被甄別出來,“戰神”軍人立刻把他們捆成了糉子按跪在地上。
阿巴泰、剛阿泰、葛爾嫩幾個帶隊武官面面相覷,他們當然不敢拔刀相向。
葛爾嫩壯着膽子問道:“不知幾位軍爺這是何故?”
帶隊的秦淮大聲宣佈道:“諸位都是各爲其主,本官理解,這一次沒有爲難諸位的意思,只不過我家南王最憎惡漢奸,張文衡、孟喬芳都是大明臣子,今天還敢堂而皇之踏上大明故土豈不是自投羅網?“
孟喬芳磕頭如搗蒜道:“將軍,下官冤枉,下官奉命出使‘南明’哪敢再回大明啊!”
秦淮冷笑道:“你們難道不是踏上了黃家灣島?難道這裡不是大明故土?至於有沒有冤枉你們本官不管,相信送你們去大明京師,詔獄會給你們個說法。”
張文衡聽說會被送進詔獄嚇得屁滾尿流,軟軟的倒了,下身臭不可聞。
孟喬芳繼續磕頭,把額頭都磕破了,他歇斯底里大叫道:“將軍饒命啊!將軍求您高擡貴手放下官一條生路,下官願意從今往後效忠‘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