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將軍,末將願爲先鋒,率本部人馬吃掉這股天策軍,搓一搓他們的銳氣。”
說話的是鄭芝鵬手下的一名重要頭目叫林查,手下人馬有兩千來人。
“林頭領勇氣可嘉,然天策軍不可小視,敵主力離此不遠,我軍也要速戰速決。”鄭芝鵬道:“就以你部爲前鋒,我軍一擁而上滅掉這幾百人。素聞天策軍火器犀利,一定要小心防備。”
“得令!”林查應聲道:“這些人沒帶火炮,而我軍都備有竹把盾,何懼之有。”
竹把盾的計策是日本衛隊長晉太郎提出的,這玩意在日本國內很有市場,凡是攻城的時候,前驅的足輕很多都帶着這種竹把盾用來抵禦鐵炮的彈丸。
經過測試,這種竹把盾在抵禦火銃的時候效果確實不錯,而且造價低廉,所以鄭芝龍命人大量製作,以防備天策軍的進攻。
於是林查率領着自己的本部人馬,提着竹把盾吶喊着向天策軍衝去,鄭芝鵬也率着大隊人馬隨後跟進,他們要一口吃下這個營的天策軍士兵。
竹把盾雖然是竹子做的,也不能兼顧到每個人,鄭軍配備了竹把盾的士兵大約佔了三成,這些人就是排頭兵了。
因此該營的天策軍就看見大批的鄭軍士兵,舉着個碩大的柴火捆向他們衝了過來。竹把盾就是用粗壯的竹子紮緊形成的盾牌,幾乎擋住了大半個人身。竹子富有韌性,所以有一定抵擋鉛彈的作用。
“全體準備戰鬥!”營長果斷下令道。
天策軍的射擊在發生三百米的距離上,近五百支九五式自動步槍、十二挺八五式重機槍向着鄭軍投送着火力。
射擊由開始的點射,到間斷的連射,有條不紊。第五旅的士兵已經算百戰老兵了,敵人萬人規模向自己幾百人衝擊,依然鎮定自若,這是對自己武器性能的熟悉和自信。
子彈沿着膛線旋轉,尖嘯着飛過三百米的距離,瞬間就撕裂了毛竹的竹捆。
這種竹把盾雖然能夠抵禦弓箭和大部分火繩滑膛槍彈,卻根本抵擋不了線膛步槍發射的高速旋轉的子彈。
子彈穿過一根根束竹的時候,竹纖維沿着縱線被撕裂成無數竹籤,猶如開花彈一般的被激射出去。站在竹把盾後面的士兵縱然沒有子彈擊中,也被這竹籤般的碎片扎得滿身都是,一個個慘叫着倒下去,翻滾呼號。
自動步槍的射速是本時空任何軍隊都難以想象的,不到一分鐘天策軍士兵平均就打掉了兩個彈夾的子彈,算上重機槍子彈,總投射子彈數量爲三萬發以上。
隊形密集的鄭軍悲劇了,前面幾排被擊倒,竹把盾被打成了一堆碎片,持盾的士兵死傷慘烈――傷者尤爲悲慘,幾乎全是爆裂開得竹片的二次傷,有的甚至是遍體鱗傷,渾身是血,卻一時半會死不了,在地上翻滾慘叫。
後隊的弓兵和火銃手也倒下了一大片,最後無法面對慘重的傷亡,乾脆四散奔逃。
最英勇的是陣尾的藤牌兵,他們相當的勇悍,素稱“重義輕生”。在槍林彈雨中他們沒有立刻崩潰,如今腰裡又塞滿了銀子,膽氣更壯。
藤牌兵們低頭彎腰,躲在盾牌後面,不顧死活地撒腿往前衝鋒,十分兇猛大膽。在另外一個時空裡,藤牌兵在和荷蘭人在臺灣島上的戰鬥中,以其勇敢無畏獲得了“瘋狗”之名。
然而九五式自動步槍的火力密度,遠非荷蘭人的火繩槍可比,藤牌兵在彈雨中堅持了大約三十秒,往前衝殺的士兵在接二連三的倒下,打碎的藤牌大刀灑落了一地,也沒有一個人能崽往前衝過去五十米的距離。
僥倖無礙的士兵哪裡受得了這般打擊,再也顧不得許諾的銀子。一鬨而散,丟下手中的刀,四散逃命去了。
一萬人衝擊一個營的天策軍士兵,在兩分鐘之內就因傷亡近半而崩潰了。
後續的天策軍陸軍士兵也在飛速趕來,打頭的是數十輛戰車,戰車上人影綽綽,這是一些蹭車的步兵。
位於胡裡山的炮兵陣地已經架設完畢,數十發炮彈破空而至,落在了鄭家潰兵的人羣裡,繼續製造傷亡。
正在後隊拼命約束收攏潰兵的鄭芝鵬,突然聽到半空中死神降臨一般的呼嘯隨之傳來,還沒等他擡頭觀瞧,爆炸聲連續響起。鄭芝鵬一聲沒吭,就被炮彈撕成了碎片,剛剛收攏起來的一點士兵也聞炮而散,爭相逃命去了。
“嘶!完了,完了!”站在中左所城頭觀戰的鄭芝龍倒吸一口涼氣,內心驚叫道,他立刻就知道中左所城守不住了。
二十倍於敵的一次衝鋒竟然被天策軍分分鐘滅了一大半,這哪裡是在打仗,這是屠殺呀!天策軍的火銃遠比傳說中的更犀利,一百多丈的距離上取人性命如探囊取物,又遠又準不說,還是“連珠銃”!這如何與之戰?
還有敵人陸軍火炮的射程,幾乎聽不到開炮的聲音,也分辨不出敵人火炮所在的方位,只能聽到炮彈的呼嘯,然而死神已經降臨。
聽斥候來報,天策軍登陸的兵力可能近五千,一萬人打幾百人都打的自己快全軍覆沒,五千敵人該如何抵擋?鄭芝龍的後背已經冒起了冷汗。
同樣看到了戰況的衆將也瞪大了眼睛,一臉的難以置信,雖說竹把盾不怎麼靠譜,但是敵人也太變態了吧?
當先反應過來的是鄭芝豹,他立刻催促鄭芝龍道:“大哥快走,這裡交給兄弟我來指揮吧,我們鄭家不能少了您來坐鎮。”
鄭家如果沒了鄭芝龍,立刻就會四分五裂。歷史上鄭芝龍降清後,鄭鴻逵據有安平,鄭彩、鄭成功等人割據了廈門、漳州、龍巖等地。最後鄭成功吞併了鄭彩的廈門、逼鄭鴻逵隱退白沙,再吞併了其他幾股勢力,才重新整合了鄭家。
“三弟,中左所就交給你了,如事不可爲,以保全性命爲要。實在不行我鄭家還可以退入仙霞關,跟天策軍在山中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