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拿下整個日本,有兩個方式可以選擇,一個是通過戰爭徹底征服日本。這種方式是最直接的,但是消化日本卻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代價也很大,畢竟日本是個人口超過一千五百萬的國家。
另一種方式是殖民掠奪,逐漸納入“大中華共榮圈”,這種方式代價小,反彈力度也小。
王越選擇了第二種方式,所以這次天策軍進攻日本,可以看做西方人在清末發動的兩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戰爭,西方人爲什麼沒有幹掉慈禧太后,也和王越的想法相同。
將日本納入起點城治下,這不符合王越的日本戰略,因爲日本沒資格享受起點城的政策優惠。王越需要的是一個分裂的,衰弱的,殖民地的日本。
幕府聯軍接近到八百米左右時,開始架設火炮陣地,這是佛郎機野戰炮的有效射程距離。
日本國能熟練運用各種鐵炮戰術,但火炮運用一向落後,國中雖有不少“大筒”、“國崩”,但多放在各大名居城上。發生在一六零零年的那場改變日本歷史的關原之戰,也不過動用了三門火炮。
但是自義軍和平戶藩崛起,日本國內打了兩年內戰,各大名軍隊陸續從荷蘭人和葡萄牙人手裡購置了大量的火炮,有條件的大名又進行了仿製,所以這次前來的幕府聯軍擁有不少火炮,其中佛郎機野戰炮就達到了八十門,其他各類火炮二百多門。
十萬大軍繼續向前推進,天策軍方向響起了隆隆的炮聲,炮彈的呼嘯聲從天空中傳來,剛剛佈置到一半的日軍炮兵陣地上隨即發生了連續不斷的爆炸聲。
這是二十四門一五五自行榴彈炮發動的炮擊,重型榴彈威力驚人,落地後發出巨大的爆炸,橫掃周邊的一切人和物,重達半噸的佛郎機炮都被掀上半空,墜地後已經徹底變形毀壞。
以炸點爲圓心,半徑五十米內的炮兵不是被當場撕裂,就是被瞬間震死,半徑一百米內的大片大片的炮兵也被激射而出的彈片掃倒在了地上。
他們在地上抽搐着翻滾着,彈片在炮兵的身體上刺出了水柱一樣的血液,四處噴濺。不只是血液在飆飛,甚至一些炮兵的肢體部位都被彈片割下來了。
僅僅一輪齊射,幕府聯軍炮兵陣地就癱瘓了一半,隨後的炮擊接憧而至,根本就不給日軍反應的時間。
對於射程達四十公里,擁有火控裝置的自行榴彈炮,這樣的距離完全是百發百中。一分鐘十五輪齊射的速度也是驚人的,三百八十發重型榴彈已經在一分鐘內完全覆蓋了日軍炮兵陣地。
炮擊開始後,幕府聯軍進攻部隊爲之一頓,發現炮彈並沒有落在他們頭上後,於是陸續前進。
總大將鬆平信剛卻不淡定了,炮兵陣地的慘狀令他握着單筒望遠鏡的手都抖了起來,額頭上也流下了冷汗。
德川家光也張大了嘴巴,難以置信地望着被炮火肆掠的炮兵陣地,手心發涼。
副將水野勝成喃喃地道:“我們的火炮完了,完了。”
小笠原忠真對鬆平信剛道:“鬆平將軍,從炮擊的情況看,敵人的火炮射程遠高於我軍,卻沒有炮擊我進攻部隊。
末將判斷敵人可能是火炮數量不足,也有可能暗藏禍心,所以我建議進攻部隊加速前進,否則敵人調轉炮口,依靠火炮加重我軍傷亡。”
“嗦嘎!”鬆平信剛一揮指揮刀道:“傳令前軍立刻加速進攻。”
他當然認同了小笠原忠真的判斷,敵人擁有巨大的火炮優勢,已方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只有儘快接觸才能發揮已方的長處。
鼓號聲響起,十萬幕府聯軍揮舞着各色武器吶喊着向桶狹間衝來。
大部分的幕府聯軍和鄭芝龍的軍隊一樣,幾乎人手一個“竹把盾”,日軍的竹把盾樣式更加統一,裝備數量更高,日軍稱之爲竹束和步楯。
日本是諸侯國,曾經互相征戰,加上這兩年的內戰,相互爲了防彈,就開發出了竹束這種防彈利器。以有韌性與彈性的老竹紮在一起,捆成一尺多厚,排成列,就可以有效阻止彈丸的衝擊。
若在竹束中挖出孔洞,鐵炮手就可以躲在後面射擊。
步楯也是一樣,硬木厚達數寸,一人多高,可以有效防護箭矢,弓箭手也可以藉此掩護射箭。
幕府聯軍此次有備而來,不但陣中佈滿普通的竹束、步楯,陣列前方還準備了大量的車型竹束,車型步楯,不但方便推動移動。而且內中皆有孔洞,士卒不論射箭射銃,皆可躲在內中。
義軍人數龐大,只有少量的這種裝備,幕府軍財力相對雄厚的多,正是依靠諸如此類的裝備,堪堪擋住了義軍的進攻。
然而天策軍與日軍的代差,已經遠遠超過了英法聯軍與清末軍隊的代差,這一點是幕府首腦們無法想象的。
幕府聯軍進入到四百米內,天策軍方向陸續傳來槍聲,這是自動步槍和衝鋒槍在點射,位於桶狹間兩側高坡上安放着的重機槍也打出了交叉火力。
日軍雖然裝備了數量衆多的鐵炮,卻依然是中世紀的軍隊,整齊的隊形就意味着單位面積內人數非常密集,三四百米內的步槍點射,幾乎是百發百中。
隨着日軍吶喊着接近,倒下的人越來越多,朵朵血花在日軍身體上不斷綻放,線膛槍發射的由現代底火擊發出的子彈,輕易地穿透竹束或者步楯,再穿透人體。
日軍像麥子一樣一排排栽倒,血霧在空氣中飄蕩,即使沒有擊中要害,慘叫着倒地的傷兵,也會被隨後而來的無數雙大腳踩死。
“嗖嗖嗖!”“嗚嗚嗚!”子彈的呼嘯聲,在人羣中穿梭,不斷髮出命中人體的“噗噗噗!”聲,同時還夾雜着各種淒厲的慘呼和嚎叫。
天策軍步槍驚人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令人心悸,但是日本人固執的性格使他們不會輕易退縮。所以多年後,新桶狹間之戰又被稱爲“桶狹間絞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