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法初定

朱由檢交代出去的事情自然是不必擔心。

他更爲擔心的是自己今後實施的時候是否會引來極大多數人的不滿。

如果有人不滿,又該如何去應對?

林魚兒的事情給自己提了一個醒。

也就是說,大明王朝不僅僅要從財富上面富裕起來。

更要從人文關懷上富裕起來。

只有把這些全部做好之後,才能夠進一步的往外擴展。

對於建州的虎視眈眈那自然是不在話下。

對於這樣的新法。

有的人自然是滿懷期待。

也有的人恐懼着那一天的到來。

這纔是大明王朝真正的改天換地。

將要出現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面貌。

這一次的變法更爲注重人。

朱由檢相信百年大計,以人爲本。

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才能夠圖謀更多的事情。

凡事都需要設身處地的去思考。

這幾日的楊嗣昌非常的忙碌。

但他卻不敢鼓動官員們拒絕這一次的變法。

他很清楚自己一旦有這方面的行爲,便會扣上一個結黨隱私的帽子。

崇禎皇帝自登基以來,便最爲憎恨那些結黨營私的人。

無論如何這條戒律都不能夠犯的。

他一面向王承恩,打聽着皇帝陛下近期來的打算。

另一面又想方設法的主持這一次的變法。

至少在他看來,變法是可以的,但時機卻沒有成熟。

如果大明王朝的重心放在國內的變化之上,對於邊疆的防守很可能就會降低。

一個人能做的事情很少。

尤其是皇帝陛下這樣的人更不能一心二用。

稍有疏忽便可能會引來無法估量的後患。

楊嗣昌所考慮的事情自然是極多。

他更爲擔心大明王朝江山破敗。

更爲擔心一族人成爲這片土地上的主宰。

先有元朝爲先例。

如果不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現在的中原大陸很可能還在外邦人的統治之中。

那時候的中原人完全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在他看來必須要杜絕一切可能發生的問題。

絕對不能夠讓外邦人再一次入主中原。

變法是要在全國進行推廣,實施、落實、貫徹。

整個國家很大一部分的精力都要放在其中。

所以絕對不能夠做這種耗時耗力的事情。

想到這裡,楊嗣昌的決心出來了。

即使是自己丟掉官職,也要在所不惜的阻止這一次的變法。

“王公公,皇上這段時間可有提出變法的新章程?”楊嗣昌問道。

王承恩一臉疑惑地看着楊嗣昌。

他很清楚這位楊首輔所打的是什麼算盤。

但這件事情絕對不能夠輕易的透露。

皇帝陛下很重視這一次的變法。

不然也不可能會如此的一意孤行。

如果說是細心的人就會發現。

如有解對於建州的痛恨已經達到了一個重要的節點。

他做好這些,更好的便是向建州發動戰爭。

因爲只有將建州徹底的收復之後,大明王朝纔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處於安全之中。

“楊首輔,咱家只不過是皇上身邊的一個奴才。這些國家大事咱家自然是不能夠參與其中。”王承恩說道。

楊嗣昌非常的嗤之以鼻。

如果說天地之下能夠清楚瞭解皇帝陛下的人,那就只有一個。

就是自己眼前的這一位——王承恩。

就連周皇后也不可能如此清晰的瞭解。

王承恩所說的話只不過是託詞,並不想告訴自己皇帝陛下真正的心中所想。

這讓楊嗣昌更加的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

在以往,這位王公公總是願意把某一些重大的事情與自己分享。

現在的楊嗣昌才醒悟過來。

以前王公公願意把那些事情分享出來,就說明是皇帝陛下受益了。

現在王公公不願意把那些事情說出來,就說明了皇帝陛下並不想讓自己知道變法的真正進度。

也就是說變法已經走進了一個真正的新篇章。

對於這些朝臣的想法已經不是很重要。

最後他們只得去實行。

楊嗣昌感覺自己錯過了什麼?

但他又說不上來。

究竟是一個王朝的輝煌還是一個王朝的沒落?

在不遠的將來便會有一個很明確的答案。

楊嗣昌慢慢的離開了王承恩的視線。

看着這一位憂國憂民的大人,王承恩也是唏噓不已。

他不知道皇帝陛下所做出的這個決定是否正確。

但他只能夠無條件的支持皇帝陛下。

或許這一次皇上又能夠帶出一個嶄新的王朝。

讓世間所有的人都爲之讚歎。

朱由檢在御書房之中。

翻閱着書籍。

沒有誰知道他想要找什麼。

也沒有誰知道此時此刻他心中想的是什麼。

宦官和宮女只能在遠遠的看着。

不敢發出任何的聲響。

因爲此時此刻的皇帝陛下已經處於一個非常難熬的境地。

朱由檢想要翻找着古往今來那些變法失敗的案例。

從中總結一些經驗。

最後朱由檢放棄了這樣的想法。

自己已經成爲了一名暴君。

既然如此,那就用鐵血手腕讓車次變法徹底的進行。

以前的變法之所以失敗,那就是坐在龍椅之上的皇帝,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

秦國變法成功。

別是龍椅之上的那一位皇帝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才讓秦國邁進了一個嶄新的帝國。

一掃六國統一天下。

便是有了變法作爲基礎進行開拓。

如果秦國的變化沒有成功。

那麼秦國很可能會被強大的其他國家吞併。

也就不會有統一的歷史出現。

想到這裡朱由檢更加堅定了自己變法的道路。

他的野心並不大。

他只是想要吞併周邊的國家。

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的先進起來。

不然。戰爭總是會發生。

最後只能給老百姓帶來痛苦。

變法已經是刻不容緩。

“去問問孟兆祥,新法擬定的如何了?”朱由檢道。

在此之前,朱由檢並沒有給孟兆祥任何的參考資料。

他就是想要看看孟兆祥能夠做到什麼程度,是否能夠達到自己的要求。

當然答案也是顯而易見。

以孟兆祥的智慧和思維,根本就不可能達到朱由檢的要求。

朱由檢可是擁有着幾千年的智慧。

對於各個時期的律法都要進行綜合的一個篩選。

然後因地制宜,找到一個適合大明王朝的新律法。

王承恩知道新法在這一刻很可能就被敲定了。

第二百六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八十一章 佔領島嶼第一百零八章 潛龍在淵第四章:朕要五百萬兩第九十九章 暗潮涌動第八十三章 島上的秘密第八十八章 陳圓圓的主動第一百八十九章 殺還是不殺第二百零三章 奸計第三十章 江南奴變第六十七章 策反李貞麗第三百章 最後的倔強第一百九十章 圈套第二百四十五章 刺客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錢啊第九十九章 暗潮涌動第二百六十一章 圈套第三十五章 不忘初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面建設第一百六十九章 反應良好第二百八十五章 屠殺第二百三十章 皇家果園第十一章 夜襲天王古寨第二百三十五章 野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猛將第一百七十八章 新的武器第一百三十九章 投名狀第二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承諾第一百六十三章 全新的商業版圖第三百章 最後的倔強第二百二十一章 陛下要活的第二百八十九章 營救第二百零一章 那就殺了第一百零五章 秦淮夜談第二十五章 這是開戰還是議和第一百九十七章 狙擊之神第一百零七章 夜會顧橫波第五章:銀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李香君的捷報第五十四章 崇禎的企圖第九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一十三章 吳三桂跑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山那邊的土匪第三十六章 大破高迎祥第一百二十章 孫可望的春天第三百一十章 酒後第二百七十六章 抓漢奸第一百一十一章 暢想天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悲劇的孔有德第九十二章 追查到底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明女官第一百九十五章 忍痛割愛第一百零八章 潛龍在淵第二百零三章 奸計第一百八十二章 親傳槍法第一百八十四章 千米之外第一百九十四章 雲涌第二百零五章 莫敢不從第九十二章 追查到底第三十九章 孤絕不爲他人做嫁衣第八十九章 廢除青樓第一百一十五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三百零三章 天牢大火第二百二十八章 神奇的商業頭腦第二百二十九章 賢內助第十七章一戰告捷第二百零九章 燙手山芋第二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四十四章 慘案第二百七十三章 秘密合作第六十四章 歸一山莊第一百二十六章 國丈的綠帽子第十二章 恩威並施第一百三十九章 投名狀第二百三十二章 急召顧橫波第三十八章下手第二百零五章 莫敢不從第九章內憂不除何來攘外第一百一十一章 暢想天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營救第一百一十九章 多爾袞的隱忍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把刀第二百五十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一百八十七章 多爾袞的反應第一百九十七章 狙擊之神第二百九十章 一箭雙鵰第二百四十五章 刺客第一百九十八章 封將第一百九十三章 風起第二百六十四章 親自殺人第三百零九章再見老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暢想天下第六十三章 衣帶漸寬終不悔第二百八十四章 爆發第二百三十八章 預售第二百四十章 第一個項目第七章:調整賦稅第二百零三章 奸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董鄂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