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

劉福通北伐,朱元璋南征……當世兩大王者,各自選擇了發展路線。走到了今天,跟兩個人所處的天時地利都有關係,也跟手下人的素質分不開。

劉福通是覺得自己差不多了,就毫不猶豫撲了上去。

朱元璋則是深諳高築牆,廣積糧的精髓,將攻擊的重點放在了金陵南部州縣。

順便說一句,張士誠的選擇也很有意思,他先是奪取了江陰,隨即佔據常熟,然後有向蘇州方向發展的趨勢。

張士誠選擇的皆是富庶的地方,不但是魚米之鄉,而且物產豐饒,淮東的鹽城等地有食鹽產出,蘇州有絲綢,松江府等地,由於黃道婆的大力推廣,棉紡織技術突飛猛進,也是個拳頭產品。

也就是說,張士誠同時捏住了食鹽,絲綢,棉布……瞬間就保住了錢罐子,這已經不是老天爺賞飯吃了,而是拿着飯勺子,愣是往嘴裡塞,生怕老張少吃一口。

三方的選擇各不相同,卻各有玄妙。

張希孟也從溧水返回,準備跟老朱一起商定進軍計劃。

跟在張希孟身邊的正是孫炎,他們家悉數被髮配了,家產也都沒了,按理說他應該很厭惡朱家軍纔對。

但是孫炎這小子另有一種看法。

不義之財,得之必兇,受之有愧。

如果不是朱家軍過來,沒準就直接殺人越貨,搶走了所有產業,現在能安安穩穩把產業交出去,人安然無恙,已經是上天厚待了,哪裡還能憎惡朱家軍?

“孫炎,你真不覺得失去家業,是很大的損失嗎?”

“不覺得!”孫炎道:“經歷明鑑,韓三算個什麼東西,可他來見我的時候,提了三個條件……第一,他要我家的田,第二,他要我家的牛馬錢財,第三,他要……”

“要什麼?”

“要,要我的後孃!”孫炎氣得咬牙切齒,眼睛都立起來了,哪怕過去了一些日子,韓三也死了,一想到這個突如其來的父子之情,他還是切齒咬牙,鬱悶欲死!

一個韓三就讓他看到了世界的險惡,相比之下,朱家軍真的算是仁義之師了。

“張經歷在上,請務必相信,就算朱家軍讓我餵馬挑糞,我都心甘情願,毫無怨言。亂世之中,想要活下來,真是太難了!”

張希孟愕然少許,心中頗受震撼,他思索再三,伸手讓孫炎坐在對面,然後對他道:“劉福通選擇北伐,主公南征,張士誠圖謀平江路,這三者選擇各不相同,你有什麼看法?”

這也是詢問天下大勢了……孫炎打起了精神,他在科舉考試之中,選擇的就是策論,討論的就是時局,鍵政的功力還是可以的。

但是張希孟的問話非同小可,孫炎竟然比考試的時候,還要緊張三分。

“我以爲劉福通是被架着上了北伐之路,舍此之外,別無選擇!”

“何以見得?”張希孟追問道。

“他是最早舉起義旗的,又喊出了重開大宋之天的口號。如今迎回了小明王,擁立爲帝,國號爲宋。既然他意在復興大宋,就沒法真正革除弊政,一切重新開始,除了能聚集兵馬,攻下大都,搶佔大元天下之外,還能幹什麼?所以我以爲,劉福通是無可奈何!”

張希孟默默聽着,臉上的神色柔和了許多。

卻是如此,劉福通打出恢復大宋江山的旗號,既是他們的優勢,也是負擔。而且大宋什麼樣子,人盡皆知。除非他能順利奪回大都,才能真正刷新朝政,重建新國。

不然他就被大宋這兩個鎖住了,必須北伐,也只能北伐!

“那你說說張士誠……如果你是張士誠,會不會下平江路?”

“不會!”

“爲什麼?”

“因爲蘇杭之地雖然富庶,卻連割據半壁都做不到,他進了蘇州城,就落到了陷阱當中,再也出不來了!”

張希孟低着頭,略微思忖,竟然笑了,“沒想到你能看出這一步棋,果然不錯……其實張士誠最好的選擇就是和劉福通聯手,一起從東路北伐,拿下山東之地,甚至染指大都,再圖謀河北,或許張士誠還有機會,問鼎中原。”

張士誠佔據淮東之地,最大的問題就是地盤過於狹小,失去了發展空間。

歷來想要角逐天下的,都要佔據一塊得天獨厚的好地盤,秦漢隋唐,全都是從關中出發,囊括天下。

這並非巧合。

首先,關中有八百里秦川,水土豐美,人口稠密,而且四周有山河之險,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地理單元。

力量弱的時候,守住關隘,足以自保。

力量強了,就可以殺出關隘,爭雄天下。

即便遇到了挫折,也能退回關中,暫時休養生息。

一句話,關中的容錯率太高了,所以劉邦可以無數次失敗,全都能東山再起,但是項羽只要一敗,就瓦解冰消。

但是自從唐末之後,關中衰敗,無可挽回,宋朝就只能把國家的核心放在了河南之地。

雖然河南的農業,人口,都是頂尖兒的,但是偏偏缺少山河之險,一條黃河,夏天氾濫,冬天凍結,開封君臣,戰戰兢兢。

偏偏又因爲燕雲十六州早早落入了契丹之後,趙宋君臣無論如何,也沒法封閉門戶。縱觀大宋一朝,都在恐懼中度過。

也不知道是不是壓抑太狠了,才憋出了理學這麼個怪胎,畢竟春秋的儒家和兩宋的理學,不能說完全一致,也可以說是天差地別了。

到了元末,想要問鼎中原也是不可能了。

天下能孕育王者的地盤就剩下江淮之地……天完佔據了長江中游,算是先聲奪人。

朱元璋從淮西出發,佔據金陵,也是穩步發展。

至於張士誠,就算他拿下了蘇杭,也不過是擺出了常山之蛇的架勢,處處等着捱打,而且毫無發展空間可言。

所以從他決定渡江,圖謀平江路之時,就註定了成就不高,畢竟東邊都是大海,向西就是朱元璋的地盤,他想從老朱手裡啃下塊肉吃,那不是癡人說夢嗎!

孫炎看出了這步棋,但他想不明白,爲什麼朱元璋沒有順流而下,直取常州,然後攻取無錫,平江,松江,徹底把長江入海口這塊肥得流油的土地,都納入自己的版圖。

畢竟以老朱現在的實力,還是有希望的。

如此一來,坐斷東南,遙望中原,豈不美哉?

“這個想法不錯,但你似乎忘了主公的根基在哪裡!”張希孟笑呵呵道:“朱家軍的根本在於均田,佔據了揚州和金陵之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朱家軍內部的勢力分配。有些人是替你們家說話的,他們可不想搞均田!”

孫炎嚇了一跳,忙道:“張經歷,我,我可沒有收買他們啊!”

張希孟大笑,“別害怕,我自然是知道,畢竟現在時間尚短,沒法勾結在一起。但是他們的想法我還是清楚的。進了城之後,工商業繁榮,尤其是江南的絲綢作坊,坐擁幾千張織機,一年的產出,比一個府的賦稅還要多幾倍!有人饞這個!想要發展絲綢作坊,就要有原料。老百姓把土地分了,產出的生絲就少,就不好!只有不管農村百姓死活,讓絲綢大戶放手施爲,纔能有足夠的生絲供應,才能織絲綢發財!”

張希孟幾句話,直指核心,鞭辟入裡。

這一層道理,他跟徐達都沒有說。

如果此時朱家軍攻取蘇杭,這兩座大城市,加上金陵和揚州,朱元璋的手上,城市人口就會逼近三百萬。

蘇州的絲綢,杭州的貿易,松江的棉布……這幾樣就能佔據朱家軍的八成財政收入!

一個團隊可以背叛自己的理想,卻不能背叛自己的利益。

到了彼時,張希孟再鼓動分田,還能像現在這麼順利嗎?

而且依靠市民組建的軍隊,真的就能橫掃天下嗎?

是不是錢多,就一定能鼓搗出強兵……張希孟也說不好。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情,如果朱元璋搶佔蘇杭,斷了張士誠南下的道路,這個首鼠兩端的鹽販子,會幹什麼,誰也不知道。

雖然單獨張士誠不值得害怕,但是他跟劉福通勾結在一起,會怎麼樣?投降了元廷,又會怎麼樣?

即便他這兩樣都不做,光是跟老朱糾纏,就十分麻煩。

畢竟湖廣還有個天完大帝,還有陳友諒……如果他們趁機搶佔了徽州等地,斷了老朱向南發展的道路。那事情可就麻煩了。

所以說,不管是從內政考慮,還是從全局衡量,向南發展,都是最穩妥的道路。

而且如今大傢伙還都是紅巾軍,都在喊着反元,如果早早內鬥起來,也會影響軍心士氣。

還是那句話,別人可以不在乎,但是朱家軍很在意這個,畢竟這也是朱家軍的根基之一。

只要佔住了道理,才能用理想說服別人。

理想熠熠生輝之時,說兩句話就能換來的東西,在理想褪色之後,哪怕真金白銀也買不來了,畢竟劍橋五傑那種人,可不是用錢能買來的。

張希孟和孫炎談了很多,甚至到了無所顧忌的地步,談到了最後,張希孟笑道:“我身邊也缺一個整理文書的,你願意嗎?”

“願意!”

孫炎毫不猶豫答應,“經歷大人的一番高論,真是讓卑職茅塞頓開,卑職願意跟着經歷,長長見識,學學本事,也省得被人瞧不起。”

張希孟微微一笑,他當了這麼久的秘書,也該有個屬於秘書的秘書了。

孫炎更是喜出望外,因禍得福。張希孟雖然不是朱家軍的老大,但是貌似他手下正兒八經的屬官,還就是這麼一個。孫炎瞬間覺得自己的腰桿硬了,不過他還是很冷靜的,千萬不能得意忘形。

必須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的……而找上張希孟的第一件事,就是吳大頭的事。

這位五短身材,晃着大腦袋的油膩中年人一來,就把孫炎驚到了……不會吧?不會吧?

他就是第一紅賊?

就是名震元廷的頭號悍匪?

如果給他一個挑子,都可以上街賣炊餅了。

不會是吳爺神通廣大,會無數變化吧?

最不濟也懂得易容改裝,他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吳大頭,絕對不是!

老吳不知道自己讓孫炎的三觀都粉碎了……他只是跟張希孟提議,“我在亳州大牢的時候,跟牢裡的朋友聊了很多,也編了幾齣新戲。剛剛聽說有寧國路的民兵過來,想要了解咱們如何分田。我琢磨着乾巴巴派人過去說教,未必有用……能不能讓我帶着人過去,給老百姓們好好演幾齣戲,寓教於樂嗎!”

張希孟一聽大喜,笑道:“這最好不過了,可你要小心點,別被元兵和鄉勇抓了!”

“哈哈哈,經歷放心吧,元廷都抓不到我,更別說這些廢物了!行了,我這就帶着戲班子去了!”

吳大頭拍了拍屁股,樂顛顛走了。

張希孟忍不住笑道:“咱們的第一猛將出手了,就看效果如何吧!”

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七十章 好官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