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

張希孟和李善長湊在一起,辦起事來,比其他人更加順暢得多,畢竟張希孟眼光過人,格局足夠,而李善長重在務實。兩個人湊在一起,絕對是珠聯璧合。

當然了,前提是他們的心思放在一處,要是互相爭鬥起來,或者彼此下絆子,那就是另一番情形了。

偏偏在爭取吳中才子這一點上,兩個人高度一致。

首先李善長藉着韓秀孃的案子,清理了金陵城大批的老舊官吏。這還只是個開始,可以預見,其他各地的元朝舊官吏,要麼改變腦筋,要麼立刻滾蛋……而他們走後,留下了無數的位置,需要人去填補。

如果按部就班,那就是通過張希孟主導的學堂,補充官員。

那樣一來的話,對老李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而此刻吸納吳地人才過來,他們雖然敬重張希孟的主張,但是卻要歸附到李善長的麾下,也算是擴大老李的勢力了。

至於張希孟,他倒是比較超然了。真的,張希孟已經看淡了權勢,也不在乎錢財……他特別超然。

他已經見識到了思想的力量, 如何鼓搗出一整套能夠落到實處的思想, 從而長遠地影響天下走勢,那纔是張希孟在乎的。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咱已經站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上,什麼秦皇漢武, 什麼帝王將相, 不過是浮雲,浮雲而已!

至少也要跳出一個王朝的侷限, 拿幾千年的尺度, 衡量天下,沒錯, 咱的格局就是這麼大!

不過說來說去,還是要想着怎麼打通渠道……

“李兄, 現在蘇州那邊急需兩樣東西, 其一, 是更多更詳細的文章說明,讓他們真正理解我們的主張。第二, 就是要有一條安全的通道, 讓願意歸附我們的人, 有路可走。”張希孟低聲說道。

李善長含笑,“前一條張相自己想辦法, 我是管不着。不過後一項我倒是有點想法。”

“哦?李兄準備怎麼做?”

李善長一笑,“張相, 你還記得一個人不?”

“誰?”

“就是那位女糧長啊!”

“江楠?她能幫上什麼忙?”

李善長一笑,“她是不行,但她有個親戚,此人叫做施伯仁, 如今正在金陵教書!”

張希孟這纔想起來, 這位既是著名女詩人鄭允端的丈夫,又是蘇州城的鉅富, 雖然被張士誠可持續竭澤而漁了,但是人脈關係依舊在。

“李兄,你打算怎麼辦?”

李善長轉身,拿過來一張地圖, 跟張希孟笑道:“瞧見沒有, 我打算在長興這裡,準備船隊,然後從太湖運送吳中才子過來。”

張希孟點了點頭,“這條路的確不錯, 可張士誠的水師不弱,又有太湖水賊,我怕不安全啊!”

“哈哈哈!”李善長忍不住大笑,“張相,這些時候你忙活寫文章,兼濟天下,卻忘了眼前的事情。太湖水賊也要吃糧,也要活着……張士誠霸佔了蘇州之後,斷了他們的食鹽,想要迫使水賊俯首帖耳。”

“還有此事?”

“嗯,正巧咱們和方國珍談妥了,食鹽是不缺的。我們把鹽交給太湖水賊,他們不但自己吃,還把食鹽賣到了蘇州,賺了不少錢。”

“什麼?”

張希孟着實有點驚訝,“李兄,張士誠守着淮東,可是產鹽重地,他不缺食鹽,怎麼還會允許太湖水賊賣私鹽?”

李善長又笑了,畢竟現實的魔幻程度,永遠超出了寫書人貧乏的想象力。

張士誠是有食鹽不錯,但是他依舊延續了以往鹽商的那一套,層層分潤,加之他要養兵幾十萬,鹽價就比起以往,貴了一倍不止。

他用食鹽,壓榨百姓,老百姓也不是全然沒有辦法。

官鹽吃不起,那就吃私鹽。

反正私鹽生意一直都有,你張士誠就是私鹽販子出身。

不得不說,張士誠明明應該是最懂食鹽這塊的,他不但沒有找出官民兩便的路子來,反而在元朝的弊政上變本加厲了。

他玩加倍,下面人就敢超級加倍。

沒有辦法,到了老百姓這裡,也只能在私鹽上面超級加倍。

有趣的是,因爲朱家軍手握糧食,擁有足夠的議價能力,逼着方國珍給了低價。

毋庸諱言,如今的朱家軍,又差不多是天下間最清廉高效的一支隊伍。

轉運食鹽,沒有層層加碼。

因此賣給了太湖水賊之後,由水賊再轉賣給蘇州百姓,竟然價格還比張士誠的官鹽便宜了三成多。

所以說張士誠的拉胯,是全方位的,無可救藥的。

而看似水火不同爐的敵人,在私下裡還通過奇妙的商業渠道,詭異地聯繫在一起,不得不說,這是亂世特有的黑色幽默。

聽到這裡,張希孟已經胸有成竹。

“李兄,你要藉着太湖水賊運人,我也打算藉着太湖水賊,把文章送過去,你看這麼樣?”

李善長點頭,“那樣最好!咱們分頭行動,不可遲疑。聽說上位要回來了,咱們給上位準備一份大禮。”

張希孟點頭,返回了值房,張希孟立刻召集了宋濂,葉琛等人,把情況說了一遍……這幾位也是目瞪口呆,被這個世界的奇妙傷害不輕。

等反應過來,幾個人就開始了忙碌。

蘇州那邊只是拿到了一些文章,還有更多仔細的解釋,更精妙的論述,沒有拿到手。這些東西本是張希孟用來教導學生的,既然那邊迫不及待,他們就趕快整理,一刻也別耽誤,趕緊送過去。

首先就是由張希孟撰寫歷史講義……這部分主要是梳理秦漢唐宋以來的發展規律,把土地,農業,人口講清楚。

明白了這個,也就知道了張希孟這套東西的理論基礎。

然後宋濂負責撰寫諸子百家的學說,歸結儒家最初的主張。隨後還有兩漢儒家,以及程朱理學的主旨。

把脈絡梳理清楚,歷史規律和思想發展,二者一拍即合!

到了這一步,什麼天命論啊,什麼正統論啊,包括理學視之爲命根子的“理”,也都瓦解冰消了。

並不存在什麼至高無上的理,談理氣,談心性,談這些空的東西,都只是不瞭解歷史演變的規律。

拋開一切紛繁複雜,最根本的只有兩個字:生存!

張希孟和宋濂聯手,把這些東西講清楚,差不多就等於給病人做好了診斷。

隨後就要開出藥方,要怎麼辦?

這玩意依舊要張希孟來做,他思索再三,提筆寫下兩個字:分工!

張希孟所講的分工,可不只是工場手工業階段,狹隘的分工。他講的是在先秦時候,人們聚集在王田上耕種,隨後井田制瓦解,土地歸了家庭所有。

在家庭所有的基礎上,出現了家庭內部分工,也就是男耕女織。

隨後又經過了一千多年的發展,到了現在,農業已經有了相當進步。再保持傳統的男耕女織的習慣,已經是一道枷鎖了。

必須把所有人都當成勞力,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產出更多的糧食布匹,創造更多的財富,進而富國強兵,將中原大地從下墜的國運當中,挽救回來。

張希孟粗略看了看,他的這一套東西,還有不夠圓滿的地方,有些地方也沒有講清楚。而且鼓勵人們從土地的束縛中走出來,進入工場作坊……但是現在哪有那麼多的工場?想要發展紡織業,原料在哪裡,市場在哪裡……這些問題都很現實,也都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

但是毫無疑問,在大的邏輯上,張希孟還是做到了自洽。或者說,那些蘇州的才子們,能認識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

剩下的問題,就只有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不斷探索解決了。

這些內容很快被印刷成小冊子,頭一批就足有三百本。

墨香尚存的書籍,坐着水賊的船隻,漂過太湖,進入了蘇州境內,送到了吳淞江畔,送到了高啓的學堂。

“張公真乃當世聖賢!”

再看過這些內容之後,高啓已經五體投地,深信不疑。

果然是一條新路!

他迫不及待把文章之中的精華抄錄出來,交給了幾個好友。

此時的高啓也顧不得僞裝了,他只想儘快把文章送出去。

因爲在這段時間的激烈爭論中,有相當一批頑固文人,他們不承認張希孟的主張,痛罵離經叛道,說他是標新立異,忤逆聖賢,喪心病狂,罄竹難書!

說張希孟是比少正卯還可惡一萬倍的歹毒惡人。

甚至說當世最大的混蛋,不是大都的元天子,而是金陵的張賊!

有不少宿儒竟然去找張士誠,諫言張士誠,立刻奏請大元天子,由蘇州出兵,討伐逆賊,在他們必殺的名錄上,張希孟的排名,甚至還在朱元璋之上,這個牌面屬實無敵了。

只不過罵得越狠,就越證明張希孟所講觸動了一些最深層的東西,要不是恨到了極致,又怎麼會發瘋?

索性就讓你們瘋得更徹底一些!

高啓不再掩飾,直接大聲疾呼,有志之人,該去金陵,去增加學問,去增長見聞。追隨聖賢,輔佐明主!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醞釀,第一批足足二十幾個人,也登上了船隻。爲首的兩個人叫唐肅和餘堯臣,他們滿懷希望,眺望金陵方向,豪情涌動。

“此去必定大展拳腳,不負韶華,不負少年!”

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十八章 不屈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