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

徐達湖口一戰,天下揚名,儼然世之猛虎,他代表的就是朱家軍幾十萬將士,向前一步,屍山血海,長刀揮動,

血流成河。

這就是一位頂級大將的壓迫,站在他的面前,這些文人脆弱得如同雞蛋,一腳下去,能碎成一地。

是經的能天是麼的就想信強的式夫。在他們的面前,也是不增一擊。只着風捉影,鼓弄脣舌,鋪天蓋地地誣陷,

到了南宋,那就更厲害了。

莫須有一出,簡直把害人弄成了玄學…以前還要講究羅織罪名,設計陷害,這回好了,想殺你,莫須有!

不過話說回來,那些都是曾經,如今文人的勢力下降到了最低谷,準確說是傳統文人,他們左右不了朱元璋,更左右不了徐達這些將領,處境萬分尷尬只不過面對着撼動根本的刨祖墳行動,他們不能不有反應。

錢唐強忍着恐懼,努力挺直胸膛,朗聲道:“讀書求學,自有一定之規。少時發矇,或在家中,或在臨近蒙學,意在讀書識字,稍通道理,隨後年紀稍長,求名師,訪高友,增長見聞,積蓄學問。至於入書院,求學於名家,成就學業,

便是要參加科舉,入朝爲官,效命君王,輔國治民…在下言說白鹿洞書院,不該什麼人都收,我以爲沒有什麼錯誤!,

徐達一怔,難道自己誤會他了?

別聽他搖脣鼓舌,要是信了他的鬼話,你就上當了。”朱英繼續拱火,徐達也在沉吟,他知道對方話裡藏着伏筆,

但是卻不明白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時候張希孟狠狠瞪了朱英一眼,這小子才趕快閉嘴……

隨後張希孟微微一笑,“提到了如何選才,我似乎有些想法,你們這些名士鴻儒,想必有更多的想法,不妨在此交流張希孟笑道:“以我觀之,天下教書育人之所,大體有三部分…一是私學,二是官學,三書院…”

張希孟侃侃而談,這時候朱元璋,宋濂,朱升,徐達,還有許多文武也都側耳傾聽,試問天下誰有膽子忽視張夫子的話語呢身爲一個宋以後的古代年輕人,想要走讀書識字,考科舉,當大官這條路,大體要經過怎麼樣的流程呢?

首先第一步,你要有點錢,還要家人願意支持你讀書,而周圍要是有學堂私塾,你就可以進去讀書識字了當然了,如果家庭條件好到林妹妹的程度,也可以請個進士到家裡單獨教你讀書。

而這些學堂啊,私塾啊,族學啊,是民間負責出資的,也可能是富商捐助,宗族出錢,或者老師靠着名聲,收取束脩,維持經營。

所以說入學的第一步,識字這一關,要完全靠自己。

而就是這一步,就足以過濾掉九成的窮人了。

當你完成基本的識字讀書之後,接下來就要學習更高深的東西,畢竟不論是策論詩詞,還是八股文章,都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技能,也不是隨隨便便能悟到的,必須有名師指點。

這就產生了升學的需要。 wωw☢тt kǎn☢co

而升學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官學,一個是書院。

官學這套體系很明顯,就是自朝廷太學,一直到州府縣,各級的官學。

比如著名的慶曆新政,就留下了興學令,要求生員必須入學三百天以上,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這樣一來,弄得官學地位驟然升高,各地學子爭相進入官學,一度讓民間的書院蕭條冷落,幾乎關門。

不過很快書院就找到了起死回生的辦法,而且還更進一步,烈火烹油了。

辦法也很簡單,就是讓朝廷承認,民間辦的書院,兼具官學性質,從書院出來的學生,可以直接參加科舉。

聰明如你,大約也就明白了怎麼回事。

朝廷可以下令地方建立官學,但是卻解決不了教學質量問題,很多地方的官學根本不在乎學生學什麼,甚至來不來都無所謂,只要交了錢,就給你個參加科舉的資格。

通常的價目是“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大概的意思就是十五兩銀子可以有志求學了,三十兩可以站着聽,四十兩纔有提問答疑的權力,五十兩就能知道上面的意思,六十兩就可以舒舒服服,到了七十兩,不管幹什麼,都能順利畢業一句話,得加錢!

官學成了這個德行,已經不具備教學能力,大約就是參加科舉的一道關卡。而想要通過科舉,還要真本事。

書院這時候就脫穎而出。

因爲規模宏大的書院,從編制和教學方法上,類似於朝廷官學。

而書院是由公認的士林名宿執掌,朝野共同承認的鴻儒。

個個講話都是老神仙放屁,不同凡響,科舉的主考,很可能就是這幫人的同窗好友,或者門生故吏…跟着他們讀書,通過科舉的可能性無疑大大增加。

希孟簡略說了一下教學過程,爲的是讓徐達這些人聽明白,隨後他微微一笑,“其實這些年我們在

,波江之後,大力興學,隨後又充許女子人學。我們做了這麼多的事情,華夏吳國要建立怎麼樣的培養人才把大部分學童排斥在外。

張希孟說完,宋濂就立刻道:“沒錯,這也是張相一直倡導的,在我們這裡,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哪怕窮苦人,

也有入學接受教化的權利你們不會覺得不妥的?

錢唐等人一陣語塞,他們當然覺得不妥,可問題是該如何反對,這話說不出口啊!

衆人只能默然。

張希孟又道:“在最基本的蒙學之上,再設立各級官學…針對所有官學,都要有嚴格的考覈制度,要提出明確的辦學要求,務必培養出合格的人才。由各級官學之上,就是太學,也就是最高學府,專門培養頂級人才,也包括高級官員。’

錢唐突然道:“張相,那,那書院呢?”

“沒了!”

張希孟回答很乾脆,“我們不會允許被幾個士林鴻儒把持的書院存在!學在學堂,學在官府!”

錢唐臉色驟變,沉聲道:

書院當真沒有可取之處?官學也不是沒有辦過,慶曆興學,各地都辦學堂,結果良莠不齊,根本培養不出輔國治民的人才,還不是要靠書院!草民竊以爲這是一廂情願!”

“是不是一廂情願,

還要看有沒有配套的措施……

錄取了五百人。比如你考入了金陵府學,就有成爲金陵書吏的資格,.

我們科舉錄取數量遠多於以往,

金陵一次就五白官學和官吏是掛在一起的,如此一來,

試問官學麼不堪嗎?再有,這樣一來,我們每年需要的人才數量,只怕要在數萬,試問天下間書院,能有這麼大的體量,可以容納這麼多學張殺子滿臉笑容一點點拋出了他的構想,聽在耳朵裡的衆人,不只是錢唐之流,包括朱升,宋濂,葉琛,許許多多人,都大吃一驚,大開眼界他們終於明白了,張希孟到底在佈一個什麼局從一開始就在軍中廣泛教導讀書識字,隨後又大力興學,這就是建立一個基礎,一個所有人都能讀書的基礎,讀書識字,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

而想要滿足所有人都能讀書識字的要求,就必然是官府出來做事。

不然就算朱熹本事再大,也就能創建幾個書院罷了,一個白鹿洞書院,能教導多少弟子?這些弟子當中,又有多少人不夠的,他們不行!

過去雖然朝廷掌握科舉,民間也有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說法,但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大家都懂。

科舉雖然在朝廷,但學卻在民間。

而科舉這種主觀性很大的考試,一旦考官也是從書院出來,屁股也坐在民間這邊,那科舉就不是朝廷的掄才大典了。

有趣的是,三年一次,四年一次的科舉,每次錄取幾百人。這個數額也巧妙契合了民間書院的教學能力。

又一次完美閉環了。

所以說想要在古代推動改革,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千百年的發展,已經把各種利益瓜分殆盡,而且整個社會,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誰敢動,就會被萬人唾罵,不得好死,殃及子孫!

“錢唐,還有你們大傢伙,都說說吧,我的主張可還妥當?“張希孟笑着問道。

衆人面面相覷,不敢言語。

隨便指責,胡言亂語,旁邊徐達可按着刀子呢!

但是想從道理上駁斥張希孟的話,卻也千難萬難。

“這,這未免太勞民傷財了吧?”揭文安仗着膽子嘟囔道。

張希孟哈哈大笑,“我前面就說了,這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就看百姓願不願意讓自己子弟飛黃騰達,改換門庭了!

這一次不用別人說什麼,朱英這小子一躍三尺高,直接衝到了那些立功將士的面前。

“你們聽到沒有?張相給你們分書院的田,給你們子孫入學提供方便,這是多大的恩情?你們看見沒有,那些書生,明明手無寸鐵,卻還要冒着生命危險,跑來阻撓,他們可不光是爲了自己!

“你們知道嗎,從今往後,你們的後代,纔可以跟他們的後代,同臺競技,相互比拼!這一次的賞賜,沒給你們封官進爵,卻同樣讓你們的子孫受益無窮!

朱英聲嘶力竭大吼,原本還聽不明白的人終於漸漸醒悟了。

撲通,撲通!

自張子明開始,一個接着一個跪倒,激動涕淚橫流,儘管他們已經知道了一些,但是直到此刻,才真正明白,這份賞賜的價值!

“叩謝上位天恩!上位萬歲!”

******

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三十章 淮西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一章 元末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一章 元末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