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

張希孟和朱元璋,就坐在崖山之上,眼望着海水波濤,君臣兩個,比起天高海闊,顯得格外渺小。

而兩個渺小的人,卻又在談論一件頂大頂大的事情。

“主公,湖口大捷之後,主公曾問我,要如何做,才配得上帝王之德,君臨天下?臣建議主公南下崖山,爲宋室埋葬,爲新朝建基。臣也寫了這篇文章,說了我的看法。但時至今日,面對這個古戰場,面對着趙宋亡國之地。臣有了別的想法,與其討論主公何以君臨天下,倒不如討論一番,接下來要建立的國家,該是什麼樣的!”

士人當愛國,這句話的核心在什麼是士人,國家又是什麼…

朱元璋眉頭微皺,心中思忖,他有很多答案,但是在這一刻,卻又覺得哪個都不合適,只能無奈道:“還請先生賜教。”

“主公,咱們不妨看看從前的國家吧……自秦漢以來,尤其是儒家成爲顯學之後,這天下便是天子高居九五,依靠少數士人的擁護,統治天下。而佔據所有人口九成的百姓,則是渾渾噩噩,完全被士紳掌控,一人,十人,百人……這就是一直以來的國家。”

一人自然是天子,十人就是士大夫,百人就是普通百姓……或許會有些出入,但這個意思毫無疑問,是正確的。

朱元璋略沉吟道:“士紳掌控百姓,若有人許諾保有他們的地位,這些人自然可以投靠新主。若是殘害下面的百姓,能夠維持他們的地位,他們也會毫不客氣去做。先生這麼一說,咱再看趙宋之敗,也就瞭然了。國破家亡,到了最後關頭,他們尚且帶着那麼多宮女,太監,還要維持朝廷體面,士大夫斯文。到死都不肯認清現實,都不肯俯下身,去依靠百姓,聚攏萬民之力,禦敵復國……還有,在最後決戰,竟然鐵索連舟,不肯搶佔出口。他們是怕下面的百姓都跑了。防範百姓,始終勝過敵人,這就是趙宋之敗!”

老朱揚起頭,笑道:“先生,這一次咱總結的沒有錯吧?”

張希孟道:“主公聖瑞,這番話當真是鞭辟入裡,入木三分。臣以爲每與宋反,其事乃成。主公想要的答案,似乎聚在眼前了。”

朱元璋起身,深吸一口帶着腥味的海風,心潮如同起伏的海面,最終一聲喟嘆,忍不住道:“其實從一開始,就有了答案了!”

張希孟一怔,竟然用力點頭,深表贊同。

確實,這個答案就擺在那裡,只等着有人點破。

而朱元璋,絕對是最合適的那個,他比張希孟有資格多了,畢竟他是未來的國家之主,他要統御的國家,該是什麼樣子,自然要由他來回答。

從崖山返回住處,朱元璋屏退左右,包括張希孟在內,他凝神靜氣,坐在桌案前面,反覆斟酌,終於提起了筆。

朱元璋要寫什麼呢?

他想到了濠州,想到了自己起家的時候,那時候元軍圍困,濠州城危在旦夕,在那時候,是濠州軍民百姓,鼎力相助,前赴後繼,捨死忘生,才保住了城池。

朱元璋還能記住那一個個戰死沙場的姓名,他們的相貌,彷彿就在自己的面前,依舊在等候一個命令。

濠州之後,他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橫澗山,滁州城,幾十萬的元廷大軍,泰山壓頂,又是無數百姓的支持,充裕的錢糧,使得自己挺過了最大的危局。

緊接着渡江,攻取金陵,征戰四方,擴充實力,每走一步,都是如此,若沒有百姓支持,又何來今日?

反過來,朱家軍又做了什麼呢?

從一開始,就是剷除豪強,均分田畝。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拿出第三次興起的綱領,再到給女人分田,大力興學,朱家軍的作爲,也是不斷向支持自己的百姓,釋放紅利。

朱家軍和百姓之間,本就是魚水之情。

而很早之前,張先生就講了,天子的使命在於均分田畝,維護公平。

事到如今,終於要走到了這一步,確實不該有什麼遲疑。

天子與萬民共天下,那未來的國家,老百姓就有一份。

也唯有如此,才能和以往徹底告別,和趙宋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既然百姓也有一份,該怎麼講呢?

僅僅是嘴上說說嘛?

很顯然不行的,百姓之所以有一份,首先就是均田,土地是國家的,百姓享有一份土地,自然是國家的人。

其次,要給百姓讀書的機會,要讓民間的聰明之人,能夠進入官府爲官,輔國治民。

由於普及教育,把機會給了每一個人,自然而然,國家與百姓之間,和衷共濟,休慼與共。

一個人的命運,一個國的命運,在這一刻,產生了共鳴!

朱元璋不斷追憶自己的崛起之路,不斷思索着他和百姓的互動,思索着未來……下筆如飛,心中所想,化成紙上文字。

一種難以形容的暢快,瀰漫心頭。

朱元璋終於體會到了張希孟的快樂!

沒錯,這些年,張希孟寫了那麼多文章,闡發自己想法,然後變成策略,付諸實施,得到百姓認可……原來這種成就感,可比所謂殺伐果決,要有趣多了。

難怪張先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呢!

老朱足足寫了一個通宵,依舊是神采奕奕,恨不得再寫一個晚上……但是很可惜,老朱的詞兒窮了,肚子裡的貨沒了。

還是要找張先生,該怎麼總結,才能到位呢?

老朱帶着自己的稿子,來找張希孟了。

“請先生過目!”

突然之間,老朱竟然有點回到了曾經交作業的時候,又要讓先生批閱了。

張希孟捧起了草稿,快速瀏覽。

結果他越看越驚訝,越看越喜悅……實際上朱元璋已經走出了那個“受命於天”的窠臼,具備了開啓全新一朝的資格。

事到如今,該怎麼總結呢?

張希孟在足足看了三遍之後,提起筆,在這篇老朱撰寫文章的後面,只填了兩句話:君王乃一國團結之象徵,臣民百姓乃一國天然平等之一員。

張希孟寫完之後,又遞給了朱元璋。

老朱默默注視着,他沉吟思索,足足過了一刻鐘,終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釋重負。

“到底是先生,說得明白,這兩句話,把咱要說的意思,都概括清楚了。”朱元璋又感嘆道:“此時此刻,咱也算是明白了,要坐上龍椅,君臨天下。不是咱打贏了多少仗,不是咱有了多大的功績,搶佔了多少地盤……這都不是最重要的。追根溯源,一切的根本,無非是咱要當個什麼樣的君王,又該怎麼看待臣民百姓罷了!”

張希孟撫掌大笑,連連讚歎。

“主公悟了,着實萬民之福啊!”

老朱謙遜一笑,“咱能看到這些,還不是先生教導有方!正好,眼下不是在討論嗎!就把咱這篇文章,還有先生的兩句話,都交給他們,讓他們去爭辯,看看咱有沒有道理!哈哈哈哈!”

朱元璋朗聲大笑,前面張希孟的文章,已經夠嚇人了,結果老朱弄出來的,更加恐怖了一萬倍!

畢竟張希孟所寫,還未必能百分百落實,可朱元璋的這篇文章一出,從中透露出來的想法,簡直讓人目瞪口呆。

完了!

徹底完了!

士人一直講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

可問題是這個帝王軸啊!

他不聽大傢伙的勸,也不想給士大夫什麼優待,在他的眼裡,一視同仁,所有人都一樣!

這可比張希孟說一萬句,都管用。

“這,這可如之奈何?”

劉三吾面對新的文章,徹底連爭論的勇氣都沒了,整個人都不好了。

雖然在張希孟的註釋裡,皇帝依舊至高無上,擁有絕對權柄。可是這種至高無上,跟老天之子,天命所歸,那一套東西,完全不一樣了。

在新的國家裡,皇帝只是被當做組成國家的紐帶,享有治理百姓的權柄。

而百姓和百姓之間,也都是一樣的人,不存在什麼根本上的差別。

好好讀書,通過考試,就是爲官爲士。

自己沒本事,還可以寄希望於下一代,繼續努力。

“上位,上位恢復中華,德比三皇,功過五帝,天命聖人,萬民歸心……如果只是這麼說,未免,未免太過輕賤了。”

朱同突然擡起頭,輕笑道:“您老不是以外臣自居嗎?幾時也喊上上位了?”

劉三吾老臉血紅,很是尷尬,不由得抱怨道:“爾等可都是吳王之臣,你們就這麼眼睜睜瞧着,威福下移嗎?”

這時候高啓呵呵冷笑,“您老人家還是別費力氣了,我們可不覺得上位威福有損!恰恰相反,上位重定了君臣關係,重新闡釋綱常,再造天地,新開一國。論功論德,足以和任何明君聖主,相提並論!”

江柯也跟着道:“的確如此,上位此番說的是君王之下,臣民皆是一樣,真正有所損失的,似乎是士大夫纔是!”

賣書的更是直言不諱,“別裝蒜了,你們捧着天子,還不是想把君王和百姓分割開,然後好魚肉百姓,予求予取,你們用心也太歹毒了!”

劉三吾怒目圓睜,“你,你纔可惡!”

賣書的哈哈大笑,“瞧見沒有,急眼了,他急眼了,就是我說對了!上位聖明啊!”

人羣隨即爆發出歡天喜地的笑聲,就在這時候,有人傳令,三日之後,在崖山古戰場,舉行祭祀,有重大事情宣佈……

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六十一章 要官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三十章 淮西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