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

寒磣,真的很寒磣。

陳友諒對天發誓,他不想這樣的。

其實陳友諒也想過自裁,甚至說他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但是他又想起當日和張希孟的對話。

確實是有人把他比作項羽,自然朱元璋就是劉邦,李善長就是蕭何,張希孟就是張良,朱標就是……劉長?

反正陳友諒一想到這裡,就不願意死了,如果他死了,豈不是說真成了項羽?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我陳友諒漁民出身,一介小吏,幾年之間,成爲天子。只要我不死,幾年之後,又能捲土重來。

姓朱的,咱們沒完!

陳友諒沒了死志,打算求活。弄身女裝,逃進青樓,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逃出去,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可陳友諒萬萬沒有料到,自己剛進去沒有半天,就被一羣青樓的人給抓了。

“果然是婊子無情!虧我給了她整整一包的珠寶,她竟然出賣了我!”陳友諒冷笑道:“朱重八,你可要好好賞賜她們,爲你去了心腹大患!”

朱元璋淡淡一笑,“陳友諒,用不着你囑咐,一份授田證,二十畝良田,還是有的。”

“你!”陳友諒怒火中燒,惡狠狠盯着朱元璋。

老朱不緊不慢道:“的確少點,告訴她們,給的是水澆地!”

“姓朱的!”陳友諒破了大防,怒火中燒,“士可殺不可辱,你,你這般對我,伱,你不會有好下場的!”

陳友諒話音剛落,有幾個人老熟人,聽聞陳友諒落網,都忍不住過來瞧瞧。

鄒普勝走在了前面,後面還有李普勝,歐普祥等彭黨舊人,也包括康茂才,傅友德等人。

大傢伙就跟看稀罕物似的,過來圍觀。

鄒普勝瞧了瞧陳友諒這身薄紗女裝,突然笑了起來,前仰後合,眼淚都出來了。

“陳友諒啊,難怪你被抓了,當初爲了逃脫你的手掌,老夫也是扮成了女裝……但是老夫可比你秀氣多了。”

陳友諒的老臉剎那間變成青紫色,一口老血,衝到了太陽穴,他沒有辦法迴應,只能對康茂才道:“你,你無恥!當初爲了同鄉好友之誼,我纔信你。結果你投靠了朱重八,你不慚愧嗎?”

康茂才呵呵哂笑,“陳友諒,該慚愧的是你!實不相瞞,就在剛剛,令尊,還有你的兩個兄弟,兩個兒子,已經被上位送去了高麗,交給張定邊照顧。念在你是一方豪傑,上位沒讓你斷子絕孫,捫心自問,你可能做到這一步?”

“啊!”

陳友諒忍不住低呼了一聲,那股子怨憤竟然也消去了大半。

沉吟之後,陳友諒無奈苦笑,頗爲淒涼。

“成王敗寇,朱元璋,你動手殺了我就是!”

朱元璋淡淡搖頭,“陳友諒,還不到時候!”

“什麼?”

陳友諒勃然心驚,忍不住怒道:“朱元璋,士可殺不可辱,你一定要這麼過分嗎?”

老朱依舊搖頭,甚至把臉轉向了另一邊。

此刻張希孟卻是不得不說話了,他微微咳嗽了一聲,“陳友諒,早就告訴過你,這不是什麼成王敗寇,你這些年乾的惡事太多了,就算要殺你,那也是明正典刑才行!”

“明正典刑?”

陳友諒彷彿聽到了最好笑的笑話,“我爲天子,什麼事做不得?我又爲階下囚,你們只管動手就是?再說什麼明正典刑,說到底還不是陳友諒落到了你們手裡!任憑你們擺佈罷了!”

“陳友諒,你這麼說,就還是沒有明白自己之所以失敗的緣由!你落到今天,不是什麼成王敗寇,而是罪有應得!”

張希孟說到這裡,頓了頓,向旁邊看去,這時候走過來一個形如病虎的年輕人,他低垂着三角眼,手裡捧着厚厚的一摞清冊。

“卑職姚廣孝,拜見張相。”

張希孟點了點頭,“姚廣孝,你到陳友諒麾下,也有些日子了,可有什麼收穫?”

姚廣孝繃着臉道:“張相,卑職本意是除掉陳友諒這個禍害。但是張相既然定下來不許暗中刺殺的規矩,卑職就只能尋找陳友諒的罪證,將他明正典刑!”

張希孟含笑,“你可找到了?”

“找到了!不但找到了,而且還相當多!”

張希孟道:“你要清楚,陳友諒既然是一方之主,他徵調兵馬糧餉,戰場廝殺,血流成河……這些事還算不得罪,你拿出來的東西,可要讓他心服口服啊!”谷竢

姚廣孝頷首,不假思索道:“回張相的話,陳友諒在三個月之前,曾經搶掠一批女子,到他軍營。此事胭脂巷,人盡皆知!不知道可否作爲罪證?”

張希孟點頭,“自然!草菅人命,搶掠女子,如果查實,確係陳友諒下令,自然要嚴懲不貸!”

“還有,陳友諒爲了蒐羅黃金,打造金牀,曾經四處搶掠,捉拿十幾戶商人,其中被他活活打死的,就有八人之多……其中有一位商人,更是被他下令,打成了肉泥,他又讓人把肉泥送去此人家中,他的老妻見後,被活活嚇死,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也都被陳友諒打死,家中只餘七歲幼童……陳友諒竟然又將幼童……閹了,放在他的宮裡,此事人盡皆知,張相可以立刻調查!”

姚廣孝說完,又把手裡的清冊遞給張希孟,上面一條一條,記錄着陳友諒的作爲,累累罪行,罄竹難書。

張希孟捏在手裡,簡略翻了翻,只是看了陳友諒一眼,就對朱元璋道:“主公,陳友諒罪孽滔天,臣以爲該嚴查纔是,還給百姓一個公道!”

朱元璋頷首,微微冷笑,“陳友諒,事情到了這一步,不是咱要殺你,而是天下的黎民百姓饒不了你啊!”

朱元璋說完,自然轉身離去,留下了陳友諒,整個人都傻了。

他似乎明白了什麼,奮力掙扎,破口大罵。

“朱重八!你殺了我!你痛快殺了我!不敢殺我,你不是男子漢大丈夫,你就是個婦人!婦人啊!”

陳友諒扯着嗓子鬼叫,朱元璋根本懶得搭理他,就連張希孟都走了。

只剩下鄒普勝等人,哈哈大笑,萬分暢快。

“你想讓大明天子殺你,對不起了,你還不夠格!”李普勝放肆大笑。

鄒普勝更是喜得眼淚都出來了,“老夫本以爲,千刀萬剮,誅滅九族,便是最狠的報應!卻沒有料到,上位更是高明。陳友諒,你可清楚,你不是死在兵敗之上,你是死在了倒行逆施,天怒人怨上面!”

鄒普勝對着幾個人道:“咱們幾個也辛苦一下,去搜集證據,回來一併上告,來一個明正典刑!”

“哈哈哈!”

這幾個彭黨老人,開懷大笑,淤積在心中的怒火怨憤,全都不翼而飛。

至於陳友諒,此刻卻是如喪考妣,大呼震怒。

“我,我爲天子,我是大漢皇帝!可殺不可辱!朱重八,你快殺了我!千刀萬剮也好,扒皮楦草也好,你快殺了我啊!”

任憑陳友諒如何叫嚷,在大家聽來,都只是無能狂怒。

而且他越是反應激烈,大傢伙就越是明白,這一手可是太狠了。

在這麼多亡國之君當中,陳友諒的這個下場,都算是別緻了。

不管是廢了帝位,囚禁起來也好,或者當街殺死,或者拿枕頭捂死……總歸是把對方當成了皇帝,區別只是有沒有得到天子的體面罷了。

可是到了陳友諒這裡,壓根就沒把他當成天子。而且張希孟還特別說了,正常的徵調糧餉,這些事情不算,專門辦的是害民案子。

可以想見,陳友諒必定是要名垂青史,永遠被人銘記了。

……

“臣拜見上位!”

姚廣孝拜倒,行了大禮。

朱元璋打量這個相貌奇特的年輕人,心中感慨,“你是湖口之戰後,隨着陳友諒回到武昌的。這些日子,你有心了。”

老朱的稱讚可不是容易得到的,姚廣孝略微遲疑,隨即又拿出了一個小冊子。

“怎麼,陳友諒還有罪行?”

姚廣孝搖頭,“上位,這是臣蒐集到,那些和陳友諒有往來的豪強大戶名單,另外還有二十餘名湖廣儒生,他們甘心給陳友諒當走狗,出謀劃策,抗拒天兵。臣以爲這些人應該嚴懲!”

老朱愣了少許,立刻讓姚廣孝把名冊交上來。

朱元璋展開之後,仔細觀察,隨後他對張希孟道:“先生,你以爲咱是不是要寬恕這些人?”

張希孟搖頭道:“主公,不殺的是普通百姓,無辜之人。而這些大戶,助紂爲虐,爲虎作倀,又兩面三刀,居心叵測,即便不盡數誅殺,也要發配嶺南,沒收家產,讓他們無法繼續作惡!”

“說得好!”

老朱道:“張先生,既然如此,就任命姚廣孝爲湖廣提刑按察使,如何?”

張希孟看了一眼,隨後欣然點頭,“亂世用重典,此人正合適。”

頓了頓,張希孟又道:“主公,尚需要一個人,主持大政,不知道主公以爲誰合適?”

朱元璋哈哈大笑,“先生心裡有數,咱心裡也有數……這個布政使人選,非羅復仁莫屬啊!”

朱元璋和張希孟三言兩語,敲定了治理湖廣的人選,接下來就看這兩位的手段了……

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