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

“妹子,你瞧見沒有,咱標兒去了北平才幾天,這見識上來了,心胸格局也有了,就連文筆都好了太多,不愧是咱兒子,前途無量啊!”

朱元章抓着文章,一遍有一遍看着,彷佛欣賞孩子第一張三好學生獎狀的老父親,簡直可以含笑九泉了。

馬氏心裡頭喜悅,自不必說,朱標這孩子吧,可以說集中了萬千寵愛,佔進天時地利,本身也是聰敏好學,人品方正……你很難挑出他有什麼問題。

可馬皇后總有些遲疑,似乎兒子差了一些,但卻說不好,到底差在哪裡?

這一次去北平,朱標第一份作業,就是講述將士之苦,說戍邊的艱難。

馬氏看到之後,立刻就大喜過望,隨即她親自授意,讓下面人幫着修改潤色,隨後這份文章就出現在了報紙上。

很顯然,身爲一個儲君,也要有人支持,也要抓住屬於自己的力量。

過去朱標擁有的一切,都是老爹給的。

這自然算不得錯,但是全盤接受一切的朱標,面對着這個錯綜複雜的天下,又能做什麼呢?

守成之君難爲,想要一成不變,你有朱元章的經歷,朱元章的威望嗎?

不行的,必定會出問題的。

絲毫不用懷疑。

俗話怎麼說來的,爹有媽有不如自己有。

朱標這一次站出來爲將士說話,就是在收取人心。

像胡大海等人,他們就會聚集在朱標身邊,幫着儲君遮風擋雨,搖旗吶喊。掌握住這股力量,朱標也就有了屬於他自己的根基。

所以你說張希孟沒有教朱標嗎?

他恰恰在潛移默化之中,教導朱標一些最根本的東西。

你說要教朱標正確的思想,避免他被別人左右。

可問題是什麼纔是正確的?

張希孟說的就是正確的,孔夫子說的就是錯的……這也未免太不講道理了。

只有置身北平,處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

才能讓人看清楚很多根本的東西。

比如當下的北平,什麼是最重要的?

安全!

甚至還在溫飽之上。

一個人固然要吃飽穿暖,要過得下去。

可問題是有哪那麼多敵兵,亂七八糟,虎視眈眈,多窮的人家,總要有個籬笆園。

不把門戶看好了,人家隨便進來搶劫,多少勞動成果,都會被洗劫一空的。

所以在北平,有很多百姓,寧可暫時餓着肚子,也願意先把長城防線修起來。

這也就是胡大海他們做的事情。

冬天的燕山,天寒地凍,需要用鐵釺先鑿開窟窿,然後用鐵鎬鐵鍬,一點點清理。需要挖幾尺深之後,才能穿過凍土層。

不管多麼身強力壯的小夥子,這麼幹活,沒有幾下子,就會震裂虎口,流出鮮血,雙手在寒風中,凍得僵硬,腫脹,更有凍傷青紫的,不一而足。

這裡面的辛苦,就沒法說了。

怎麼辦?

還能放棄嗎?

這裡可是燕雲之地啊!

幾百年前,丟給了契丹,造成了多麼慘痛的教訓,經過這段時間的宣傳,誰不知道?

燕雲之地,寸土不能丟。

爲了守住這裡,爲了讓將士過得好一點……就必須傾注資源。然後就是開中法……其實只要走一趟,用心體察,仔細思考,很容易就明白了。

把食鹽買賣的權力,交給將士,自然是不免弊端,同樣的道理,讓文臣負責,交給鹽道衙門,不還是一樣!

說到底,就是要把這塊大餡餅,交給誰的問題。

像明孝宗那種情況,靠着羣臣輔左,擁立登基,衆正盈朝,君慈臣賢,爲了避免麻煩,自然是讓商賈向太倉輸送銀子,換取鹽引。

把錢都交給文官負責,鹽利也由他們分配。

至於說九邊的商屯荒廢,大量百姓逃跑,邊軍缺糧,軍戶困窘,戰力嚴重削弱……對不起,皇帝陛下身邊都是君子賢臣,暫時看不到這些武夫不是!

朱標翻看送過來的各種公文,開始揣摩先生的治國方略。

漸漸的,他也有了些體會。

首先自然是修烽火臺,以求安全,接着是興軍屯,以求養兵。

然後是辦學堂,安頓軍中子弟,讓將士安心。

而且爲了聚攏財富,減輕將士負擔,以開中法聚斂財富,開中法的核心,就是以食鹽換取商賈向邊地運送糧食物資。

簡單明白,一目瞭然。

並沒有什麼複雜的東西。

可是越是琢磨,朱標就越覺得這裡面有着深刻的智慧在。

朱標決定下一份的作業,就是分析開中法的好處。

他提筆想寫,但是好幾次,都無從落筆。

這倒不是說朱標不知道怎麼寫,而是有些東西跟他學的不一樣。

朱標思索了許久,還是決定來請教張希孟。

他抱着一堆圖集清冊過來,湊巧的是,他的另外幾個老師,比如翰林學士宋廉,還有高啓,徐賁,竟然都在張希孟這裡,他們似乎剛剛商量了一些政務。

朱標一來,大傢伙臉上都帶着笑意。

張希孟讓朱標坐下。

“殿下,你上一篇文章寫得很好,中書省那邊乖乖批了三百名官吏的任用,又給了二百所學堂的名額,還從戶部弄來了三十七萬貫辦學專款……這都是殿下的功勞啊!”

張希孟笑呵呵道,還把中書省的批文遞給了朱標。

朱標臉上微紅,不好意思道:“先生,這,這都是父皇安排的。我寫的也算不得文章,潤色太多,都是父皇往我臉上抓肉,我還不知道要怎麼辦纔好!”

張希孟笑道:“沒什麼好害怕的,德不配位,纔有麻煩。以殿下的身份,加上殿下的用心,寫這篇文章,恰如其分,誰都只會拍手叫好,至於些許潤色,不算什麼的。畢竟宋學士他們就是幹這活兒的。”

宋廉笑道:“確實,殿下用心良苦,寫出了將士們的艱難,搖旗吶喊,也是應該的。”

朱標微微點頭,隨後他想起一件事。

不由得上身前傾,“宋學士,我,我有些事情想不通。”

宋廉道:“殿下請講。”

“我記得當初設立度支局,就是爲了總算財稅,增加戶部歲入,避免各個衙門,瓜分財權,造成弊端。可有此事?”

宋廉點頭,“確實,這也是張相的主張。”

朱標略微遲疑,偷眼看張希孟,似乎有什麼顧慮。

張希孟笑道:“殿下,有話直說,是不是覺得臣做事有些不妥的地方?”

朱標依舊滿臉爲難,“先生,弟子無意,更不敢懷疑先生,只是……”

張希孟擺手,“殿下,你這話就不合適了。弟子不懷疑先生,不敢找先生的麻煩,豈不是說這學問永遠無法進步了?別人我不管,在我這裡,我鼓勵學生找我的麻煩,如果哪一天你們把我問得啞口無言,大約就可以出師了。若是能解決我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光大師門,發揚學問,是有功的!”

這幾句話說的,高啓等人都是大爲驚訝,一直以來不都是主張尊師重教嗎?到了張希孟這裡,居然鼓勵學生造老師的反,還真是有意思,不過仔細想想,也很難說張希孟講的沒有道理。

真是頗爲有趣啊!

就在大傢伙沉吟思忖的時候,朱標總算是攢足了勇氣,“先生,那鹽稅收入算不算國家歲入?”

“自然是算的。”

“那,那爲什麼要把鹽稅收入,通過開中法,放在燕雲邊疆?”朱標仗着膽子問道。

張希孟哈哈大笑,“殿下,看起來這些年你學了不少東西,陛下那裡沒少費心思,中書省的經延名家,也沒少給殿下講課!”

朱標點頭,卻又苦惱道:“先生,我是學了些,可就是一團漿湖,理不出頭緒,不知道對錯……”

張希孟一笑,“殿下,開中法確實和統一財稅有衝突……正好大傢伙都在這裡,我就給大傢伙出一道題,如果是沒有開中法,靠着朝廷撥錢,修築燕雲防線,需要怎麼做?”

張希孟看了看,竟然是孫炎最先開口了,“只要要把情況上報兵部,兵部再去和戶部商議,還要工部和御史臺派遣人員,下來覈查,擬定方略,送給中書省,然後交給陛下……同意之後,才能從太倉撥款,召集人手,進行修築。”

張希孟笑道:“沒錯,就是說要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部官員通力協作,共同付出,經過紮紮實實的努力,做出最專業,最合適的安排,大傢伙都是爲國操勞的有功之臣。”

張希孟笑道:“殿下,你聽出什麼問題了嗎?”

朱標傻傻搖頭,“我,我不知道。”

張希孟又問,“那如果有了開中法,情況會怎麼樣?”

這一次高啓道:“有了開中法,錢財歸屬地方,最多由都司出面,查看之後,撥下寶鈔,就可以立刻開工。用不了幾個月,只怕就能修幾十座烽火臺,速度不知道要快了多少!”

張希孟含笑,“沒錯,那殿下能不能說說,在當下的北平,哪種方式更好?”

這要是還聽不懂,那就是弱智了。

“自然是開中法好,現在北平最需要修建烽火臺,保護百姓安全,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那財權下移,武人侵奪了戶部和稅務部的權力,又該怎麼辦?”張希孟笑呵呵發問。

這個問題一出,別說朱標了,就連宋廉都是一怔,好像還真不好回答!

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三章 書與畫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